中醫(yī)護理:瘧疾護理方法

字號:

瘧疾是感受瘧邪(瘧原蟲)而引起的,以寒戰(zhàn)壯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為臨床主要特征的一種多發(fā)生于夏秋節(jié)的疾病。具有傳染性。此病與西醫(yī)學中病名相同。
    1、病因病機
    (1)感受瘧邪(瘧原蟲)所致。常以外感風、寒、暑、濕之邪或飲食勞倦為誘發(fā)因素。
    (2)瘧邪伏于半表半里,出入于營衛(wèi)之間,邪正相搏則寒熱發(fā)作;邪正相安則寒熱休止,再次相爭則再次發(fā)作。邪伏淺者則一日一發(fā),邪伏深者則二日或三日一發(fā)。
    (3)熱偏盛者為溫瘧;寒偏盛者為寒瘧;瘧久不愈,血瘀痰凝于脅下,則形成瘧母,或稱為久瘧。
    2、辯證論治
    (1)正瘧:
    證候:寒戰(zhàn)壯熱,體作有時,先有呵欠乏力,繼則寒戰(zhàn),寒罷繼以壯熱,頭痛面赤,終則遍身汗出,熱退身涼,舌紅苔薄白或黃膩,脈弦。
    治法:祛邪截瘧,和解表里。
    主方:柴胡截瘧飲或小柴胡湯加常山、草果。
    (2)溫瘧:
    證候:熱多寒少,汗出不暢、頭痛、骨節(jié)酸痛,口渴引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法:清熱解表,和解祛邪。
    主方:白虎加桂枝湯。
    (3)寒瘧:
    證候:熱少寒多或但寒不熱、口不渴,胸脘痞悶、神疲體倦,苔白膩,脈弦。
    治法:和解表里,溫陽達邪。
    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湯。
    (4)瘧母:
    證候:左脅下痞塊,捫之有形,寒熱往來時發(fā)時止,脅腹脹痛,形瘦納少,面色萎黃,脈滑。
    治法:軟堅消痞,祛瘀逐痰。
    主方:鱉甲煎丸。
    3、辯證施護
    (1)一般護理:
    ①本病是由瘧蚊叮咬人體而傳染,要加強病室的滅蚊、防蚊措施,對患者必須加用蚊帳以隔離之。
    ②一切治療用藥均應于發(fā)作前1~2小時進行,以達到截瘧控制發(fā)作的目的。
    (2)正瘧:
    ①一般護理。
    ②惡寒時加蓋衣被并給予熱水袋保暖。多飲熱水。
    ③高熱時減衣被,除去熱水袋。必要時可用物理降溫。
    ④汗出后以溫水擦身、更衣,避免吹風感寒。
    ⑤發(fā)作寒戰(zhàn)時禁止服藥、進食。發(fā)作后予半流食。
    (3)溫瘧:
    ①鼓勵病人多飲水,給予菜汁、果汁,如銀花露、菊花露代茶、或西瓜水、甘蔗水、荔枝汁等。
    ②高熱頭痛時,可用青蒿汁加入熱粥中服用?;蜥槾毯瞎?、曲池、大椎等穴,瀉熱降溫。也可用物理降溫法。
    ③注意觀察病人有無熱盛傷陰的表現(xiàn),如口渴唇干,雙目少神、表情淡漠,皮膚少彈性、尿少等?!?BR>    (4)寒瘧:
    病人可飲用柴胡露、桂枝露。
    (5)瘧母:
    ①平時注意休息,減輕體力勞動,保護正氣充足。
    ②加強飲食調(diào)補,宜食用瘦肉、豬肝、牛奶、桂圓、紅棗等食品。
    ③若病情遷延者,遵醫(yī)囑服用鱉甲煎丸、外貼消痞膏??墒秤眉佐~以滋陰清熱。
    4、養(yǎng)生指導
    (1)帶瘧蟲者要積極進行徹底治療,避免發(fā)展為瘧母。
    (2)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防止瘧邪的感染。
    (3)消滅蚊蟲,夏秋季節(jié)必須要有防蚊設(shè)備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