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育兒日記:有條件的獎勵是一種禍害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一個小朋友,有一天回家,看到家里多了一個樂高的積木玩具,挺高興。只是沒有想到,他媽媽說了一句:這是你小姥爺給你買的生日禮物,還說了,你期末考試要考得好才讓你玩。
不知道這位小朋友怎么想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他們這種說法和做法,很讓我反感。反感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最近,這位小朋友總是經常性的迷戀這些玩具而不想堅持完成他應該做到的正當的事情,除此之外,更麻煩的是,他經常問他爸爸,“假如我考試得了100分,你獎勵我什么東西?”要不就反復的追問,“我過生日,你要送給我什么生日禮物?”
顯然,這位小朋友的狀態(tài)已經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他開始索取禮物了,這完全失去了禮物本身的意義。而且是抓住任何時機,比如考試還不錯,索取禮物,節(jié)假日了,索取禮物。
之前,每次過生日,或者重要的節(jié)假日,爸爸都會主動送禮物給這位小朋友,他都會很高興,也會感謝爸爸給他的禮物。爸爸覺得有理由的送禮物給他,而不是他想要什么就馬上買什么更能體現親子之見的情感卻不會讓他過度滿足。
現在,這種美好的感覺沒有了。小朋友變得開始索取了,問題出在哪里?
有一個小朋友,有一天回家,看到家里多了一個樂高的積木玩具,挺高興。只是沒有想到,他媽媽說了一句:這是你小姥爺給你買的生日禮物,還說了,你期末考試要考得好才讓你玩。
不知道這位小朋友怎么想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他們這種說法和做法,很讓我反感。反感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最近,這位小朋友總是經常性的迷戀這些玩具而不想堅持完成他應該做到的正當的事情,除此之外,更麻煩的是,他經常問他爸爸,“假如我考試得了100分,你獎勵我什么東西?”要不就反復的追問,“我過生日,你要送給我什么生日禮物?”
顯然,這位小朋友的狀態(tài)已經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他開始索取禮物了,這完全失去了禮物本身的意義。而且是抓住任何時機,比如考試還不錯,索取禮物,節(jié)假日了,索取禮物。
之前,每次過生日,或者重要的節(jié)假日,爸爸都會主動送禮物給這位小朋友,他都會很高興,也會感謝爸爸給他的禮物。爸爸覺得有理由的送禮物給他,而不是他想要什么就馬上買什么更能體現親子之見的情感卻不會讓他過度滿足。
現在,這種美好的感覺沒有了。小朋友變得開始索取了,問題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