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五章復習提綱

字號:

這篇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五章復習提綱的文章,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五章 初識酸和堿
    5.1 生活中的酸和堿
    一、常見的酸和堿
     酸:H2SO4、HNO3、HCL(胃酸)、H2CO3、H2S(氫硫酸)、H3PO4、CH3COOH(HAc,乙酸、醋酸)
     :工業(yè)三大強酸
     堿:Ca(OH)2、NaOH、KOH、NH3.H2O(易分解,易揮發(fā))
    二、酸的組成和分類
     組成: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
     分類
     物質(zhì)類別:無機酸、有機酸
     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某酸)、無氧酸(某化氫/氫某酸)
     氧原子個數(shù):一元酸(HCL)、二元酸(H2S)、三元酸(H3PO4)
     可結(jié)合(如:HCL一元無氧無機酸)
    三、堿的組成和分類
     組成:金屬元素(或銨根)與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
     分類
     可溶性
    1、 可溶:KOH、NaOH、Ba(OH)2、NH3.H2O
    2、 微溶:Ca(OH)2
    3、 難溶:其余 Fe(OH)3 紅褐色,Cu(OH)2 藍色,Mg(OH)2 白色
    5.2酸堿的性質(zhì)研究
    一、酸的性質(zhì)研究
     酸的溶液才有酸性
     H2SiO3硅酸難溶
     鹽酸
     物理性質(zhì)
    1、 為混合物:HCL氣體+水
    2、 純凈的鹽酸為無色液體
     工業(yè)鹽酸不純凈,黃色,含鐵的化合物
    3、有很強揮發(fā)性
     濃鹽酸(36%--37%),有刺激性氣味
     打開濃鹽酸瓶蓋,瓶口產(chǎn)生白霧。揮發(fā)出的HCL氣體與水蒸氣形成了鹽酸小液滴(濃HNO3類比)
     一瓶濃鹽酸敞口放置一會后,M質(zhì)、M液、濃度均變小
     化學性質(zhì)
    1、 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2、 與金屬反應(方程式)
     單質(zhì)鐵在置換反應中一律生成亞鐵,亞鐵溶液呈淺綠色
     金屬活動性順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化學性質(zhì)越穩(wěn)定—————————————
     能與水反應,H前能與酸反應
    3、 與堿反應
    HCL+NaOH==NaCL+H2O 放熱
     中和反應
     定義: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并放熱的反應
     實質(zhì):堿中的OH與酸中的H結(jié)合生成水的過程。生成的水越多,放出熱量越多。
     3化學方程式
     應用
     處理廢水廢氣
     改良酸性土壤:Ca(OH)2
     治療胃酸過多:Al(OH)3、Mg(OH)2、NaHCO3、輕質(zhì)CaCO3
    4、 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 定義: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數(shù)金屬氧化物)
     3化學方程式
     生銹的鐵釘放入足量稀鹽酸中,會有何反應發(fā)生?有何現(xiàn)象?
     2化學方程式(鐵、三氧化二鐵分別與鹽酸反應)
     CuO只有一個(金屬銅活動性在氫后)
    5、 與某些鹽反應
     6化學方程式(包括檢驗鹽酸)
     復分解反應
     定義:兩種化合物相互反應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 形式:AB+CD==AD+BC(酸堿中和反應必為復分解反應)
     條件:至少滿足一條
    (1)有氣體生成
    (2)有水生成
    (3)有沉淀生成
     物質(zhì)的溶解性
     酸:除H2SiO3微溶,其余均可溶
    HNO3、HCL易揮發(fā),H2SO4、H3PO4難揮發(fā),H2CO3易分解
     堿:K、Na、Ba、NH4均可溶,Ca微溶,其余都不
     鹽
    (1) Na、K、NH4、NO3鹽均可溶
    (2) 鹽酸鹽中,AgCl難溶水、酸
    (3) 硫酸鹽中,BaSO4難溶水、酸,CaSO4、AgSO4微溶(CaSO3難溶)
    (4) 碳酸鹽中,Na、K、NH4、均可溶,MgCO3微溶,其余均難溶。
     4化學方程式
     用途
    1、 制藥、制氧化物
    2、 除鐵銹:1化學方程式
    3、 制食品,幫助消化
     硫酸(H2SO4)
    濃:H2SO4(濃) ?。篐2SO4
     物理性質(zhì)
    1、 純凈H2SO4是無色、粘稠狀液體,難混發(fā)(純H3PO4是無色晶體)
    2、 特性
     吸水性(物理性質(zhì)):用于干燥O2、H2、CO2(堿性氣體除外,如:NH3)
     敞口放置:M質(zhì)不變,M液增加,濃度減小
     脫水性(化學性質(zhì)):使物質(zhì)碳化
     濃鹽酸、濃硫酸分別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前者變紅,后者變黑
     強氧化性(化學性質(zhì)):與不活潑金屬反應
     1化學方程式
     化學性質(zhì)
    1、 與酸堿指示劑反應(PH< 7)
    2、 與某些金屬反應
     4化學反應式
    3、 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 3化學方程式
    4、 與堿反應
     4化學方程式
    5、 與某些鹽反應
     4化學方程式
     檢驗
     H2SO4:酸化的硝酸鋇溶液(碳酸鋇遇酸溶解)
     HCL:酸化的硝酸銀(碳酸銀遇酸溶解)
     H2SO4(HCL):Ba(NO3)2
    (1) 加入足量Ba(NO3)2,過濾(不用BaCL2,會生成HCL)
    (2) 往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
    AgNO3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HCL(H2SO4):Ba(NO3)2
     酸的通性
     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 酸+堿==鹽+水
     酸+堿性氧化物==鹽+水
     酸+金屬==鹽+氫氣(HNO3除外)
     酸+鹽==酸’+鹽’
     金屬氧化物不全是酸性氧化物
     兩性氧化物
     ZnO、Al2O3
     酸性氧化物
     Mn2O7
    二、堿的性質(zhì)探究
     氫氧化鈉 NaOH
    俗稱:燒堿、火堿、苛性鈉
     物理性質(zhì)
    1、 純凈的NaOH是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易潮解
    固體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在其表面形成溶液的現(xiàn)象
    2、 NaOH固體用于干燥H2、O2、NH3(CO2、SO2、HCL等酸性氣體除外)
     化學性質(zhì)
    1、 與酸堿指示劑反應:石蕊變藍(PH>7)遇難溶性堿不變色
    2、 與酸性氧化物反應(大多數(shù)非金屬氧化物)
     CO、NO、H2O為不成鹽氧化物
     CO2+2NaOH==Na2CO3(堿性)+H2O
     如何證明反應發(fā)生
    (1)證明新物質(zhì)生成:往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用于證明放在空氣中的固體NaOH潮解、變質(zhì))
    (2)反應前后的壓強差:書P19、試管水上升、書P15
     SO2+2NaOH==Na2SO3+H2O :工業(yè)上用堿性溶液吸收SO2
     SO3+2NaOH==Na2SO4+H2O
     SiO2+NaOH==Na2SiO3(硅酸鈉,水玻璃)+H2O
     存放NaOH試劑瓶不用玻璃塞,用橡皮塞
    3、 與酸反應
     3化學方程式
    4、 與鹽溶液反應(鹽、堿必須都可溶)
     3化學方程式
     判斷依據(jù)
     是否均溶解
     復分解反應是否發(fā)生
     用途
    1、 用于化工原料,制肥皂,紡織工業(yè)
    2、 用于干燥氣體
     氫氧化鈣 Ca(OH)2
    俗稱:熟石灰,消石灰
     物理性質(zhì)
    1、 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
    2、 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
    3、 Ca(OH)2懸濁液:石灰乳,石灰漿
     化學性質(zhì)
    1、 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2、 與酸性氧化物反應
     4化學方程式
    3、 與酸反應
     4化學方程式
    4、 與鹽溶液反應
     3化學方程式
     用途
    1、 用作建筑材料
    2、 配置農(nóng)藥:波爾多液(藍色懸濁液)
     化學方程式
    3、 調(diào)節(jié)酸性土壤
    4、 制漂白粉,制燒堿
     2化學方程式
     鑒別NaOH和Ca(OH)2溶液
     通入CO2,變渾濁的是Ca(OH)2,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NaOH
     滴加Na2CO3溶液,變渾濁的是Ca(OH)2, 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NaOH
     堿的通性
     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 堿+酸性氧化物==鹽+水(2化學方程式)
     堿+酸==鹽+水
     堿溶液+鹽溶液==堿’+鹽’
     可溶性堿對應的氧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Na2O,K2O,BaO,CaO)
     2化學方程式
     難溶性堿受熱分解成相對應(價態(tài)一致)的氧化物和水
     3化學方程式
     鑒別NaOH 5%H2SO4 10%H2SO4
     酚酞
    1、 滴加酚酞,變色者為NaOH
    2、 取等量滴有酚酞的NaOH
    3、 滴入2種酸,先褪色者為10%H2SO4
     鑒別Ca(OH)2 KNO3 HCL
     石蕊
     酚酞
     CO2(CaCO3沉淀分兩份加入另外2中溶液,產(chǎn)生氣泡者為HCL)
     Na2CO3
    六、常見的金屬和鹽
    6.1奇光異彩的金屬
    一、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
    二、金屬的分類和共性
     分類
     密度:重金屬(密度>4.5g/cm3 Cu、Zn)、輕金屬(密度<4.5g/cm3 Mg、Na)
     顏色:黑色金屬(Fe、Cr鉻、Mn)、有色金屬
     共性
     導電性、導熱性良好(Ag導電性)
     具有延展性(Au延展性)
     具有金屬光澤,大多數(shù)金屬都是銀白色的(Cu紅色,Au金色)
     金屬之最
    三、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 金屬與非金屬反應(O2、CL2、S)
     5化學方程式
     金屬與酸反應
     1化學方程式
     金屬與鹽溶液反應
     條件
    1、 活潑金屬置換不活潑金屬
    2、 反應必須在鹽溶液中進行
     4化學方程式
     探究Fe、Cu活動性
     H2SO4 Fe Cu
     CuSO4 Fe
     FeSO4 Cu
     探究Fe、Cu、Ag活動性
     Fe、Cu、Ag+酸 Cu+AgNO3
     CuSO4
     FeSO4 Cu AgNO3
     Fe Cu(NO3)2 Ag
     探究Zn、Fe活動性
     Zn FeSO4
     Fe ZnSO4
     隨堂練P128(12)分析
    Cu(NO3)2+Mg==Mg(NO3)2+Cu
    2AgNO3+Mg==Mg(NO3)2+2Ag
     Mg過量
    1、 濾渣Mg、Ag、Cu
    2、 濾液Mg(NO3)2
     Mg少量
    1、 濾渣Ag(可能有Cu)最不活潑的金屬最先被置換出
    2、 濾液Mg(NO3)2【可能有Cu(NO3)2、AgNO3】
    四、氫氣
     物理性質(zhì):無色無味氣體,密度小于空氣,難溶于水
     化學性質(zhì)
     可燃性:1化學方程式(點燃CO、CH4、H2均會有淡藍色火焰,點燃前須先驗純)
     還原性:2化學方程式
     制法
     工業(yè)法:電解水
     實驗室
    1、 藥材:鋅粒+稀鹽酸/稀硫酸
    2、 裝置
     H2O2制O2裝置
     啟普發(fā)生器
     用途
     高能燃料
     冶煉金屬
    五、金屬的銹蝕與冶煉
     銹蝕
     原理:游離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榛蠎B(tài)
     原因:O2、H2O
     防護:油漆、電鍍、搪瓷
     1化學方程式
     Cu生銹:Cu(OH)2CO3 銅綠,堿式碳酸銅
     冶煉:化合態(tài)轉(zhuǎn)變?yōu)橛坞x態(tài)
     不活潑:加熱分解法
    1、2化學方程式
     較活潑:還原劑法
    1、4化學方程式
     氧化劑與還原劑的關(guān)系
    例子:點解水,水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6.2 鹽和化肥
    一、中和反應的產(chǎn)物——鹽
     鹽的定義:金屬元素(或銨根)與酸根組成的一類化合物
     鹽的分類
     正鹽
    1. 含氧酸鹽:Na2SO4、NH4NO3、K2CO3
    2. 無鹽酸鹽:NaCL、KCL、Na2S
     酸式鹽 NaHCO3、Ca(HCO3)2、NH4HCO3
     堿式鹽 Cu2(OH)2CO3 堿式碳酸銅(銅銹,俗稱銅綠)
     復鹽 KAL(SO4)2.12H2O 十二水硫酸鋁鉀
     常見的結(jié)晶水合物:CuSO4.5H2O、Na2CO3.10H2O、FeSO4.7H2O
    二、鹽的化學性質(zhì)
     鹽(溶液)+堿(可溶)==堿’+鹽’(3化學方程式)
     鹽+酸==酸’+鹽’(4化學方程式)
     碳酸鹽檢驗:取樣滴加酸溶液,將生成的氣體通入石灰水(有可能是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
     鹽(溶液)+金屬==金屬’+鹽’ (2化學方程式)
     鹽(溶液)+鹽(溶液)==鹽’+鹽’(2化學方程式)
     鑒別Na2CO3、Na2SO4、NaCL
    1、 滴加H2SO4/酚酞(Na2CO3),滴加Ba(OH)2(H2SO4)
    2、 滴加BaCL2(Na2CO3、Na2SO4),滴加酸(硫酸不可,Na2SO4)
    :H2SO4+BaCO3==BaSO4(沉淀)+CO2(氣體)+H2O
    三、鹽的用途
     食鹽
    1、 制取Na:1化學方程式
    2、 制取燒堿:1化學方程式
     H2+CL2=點燃=2HCL
    四、焰色反應: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火焰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書P38實驗)
    五、化肥
     氮(N)肥:促進莖葉生長,促進葉色濃綠
    1、 銨態(tài)氮肥
     酸性:NH4CL 、NH4NO3(硝銨)、(NH4)2SO4(硫銨/肥田粉)
     NH4HCO3:碳銨(受熱易分解) 1化學方程式
     酸性銨態(tài)氮肥與堿反應:2化學方程式
    2、 氨水(液態(tài)氮肥):NH3.H2O(易分解,易揮發(fā))
    3、 有機氨肥:尿素CO(NH2)2(N%量46.7%)
     磷(P)肥:促進作物根系發(fā)達
    1、Ca3(PO4)2:重過磷酸鈣,磷礦粉中(難溶,須粉碎,吸收困難)
    2、Ca(H2PO4)2:過磷酸鈣,重磷礦粉中(可溶)
     鉀(K)肥:促使果實飽滿
    1、 草木灰:K2CO3(溶液呈堿性)
     復合化肥
    1、 定義:含有2種或2種以上營養(yǎng)元素的化學肥料
    2、 如:KNO3、(NH3)3P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