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中考應向異地高考“看齊”

字號:

上周,廣州“異地中考”政策第二次向市民公開征求意見。對比上一次征求意見稿,此次推出的《征求意見稿2》,保持了“異地中考”的總體門檻“四個三”,即合法穩(wěn)定職業(yè)、合法穩(wěn)定住所、三年社保購買記錄、三年學籍。同時,進行了一些調整和細化,比如合法租房也納入穩(wěn)定住所,對購買社保的內容作了明確。目前的焦點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非政策性照顧借讀生設置的過渡期,有兩年(2014年至2015年)和三年(2014年至2016年)兩個方案。二是公辦高中錄取非政策性照顧借讀生比例設置為8%或10%。
    在廣州“異地中考”征求意見的同時,廣東“異地高考”政策上周最終確定并公布。廣東“異地高考”政策也有一大亮點:那就是對隨遷子女父母社保的限制進一步放松,包括繳納年限與種類都做了“減法”,父或母繳納3年即可,種類由養(yǎng)老、醫(yī)療、 失業(yè)、工傷、生育“五險”變?yōu)轲B(yǎng)老、醫(yī)療“二險”。鑒于“異地中考”要與“異地高考”對接,所以,目前廣州的“異地中考”征求意見稿有必要向已經最終確定的廣東“異地高考”看齊。尤其是在社保種類方面,應該將“五險”降為“二險”,降低門檻,以使更多在讀異地學生可以享受“異地中考”的陽光。
    對于“異地中考”集中關注的兩個焦點,“異地高考”也有可借鑒之處。首先是過渡期的設置。“異地高考”的過渡期是三年,2016年異地考生可參加高考,廣州中考推出“異地中考”,也應該設置三年過渡期,讓在讀的初一、初二、初三學生不受影響。尤其是初一學生,現(xiàn)在已經過了大半個學期,要求他們滿足“四個三”條件,顯然會措手不及,這在政策制定者那里是必須充分考慮的。
    對于8%還是10%的比例問題,應該基于往年的錄取現(xiàn)實。筆者認為,如果適當擴大蛋糕的容量,通過擴招增加高中學位的辦法,也許可以緩解當前異地學生與本地學生在比例方面的爭奪。當前,知名高中都不愿擴招增加學位,有的還變相減少學位,究其原因是增加學位會拉低重本上線率,從而影響學校的聲譽。其實,適當擴大高中學位,尤其是普通高中和民辦學校的高中學位,是可以做到的。廣東在推出“異地高考”時,教育廳負責人就呼吁教育部增加高校在粵的招生計劃,以緩解“異地高考”的壓力。如果高校在粵招生計劃逐年增加,廣州的高中學位是否也應適當增加,以緩解“異地中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