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匹千里馬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成長故事: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匹千里馬》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這一天上午,他獨自一人在田間勞作,那么多年他已經(jīng)習(xí)慣了每天早起晚歸,上午在田間勞動,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畫。
     “嘿,老伙計,你畫了那么多為啥不辦個畫展?”家附近的一位農(nóng)民和他打招呼。
     他放下手中的活,抬起頭,低沉地說道:“有誰看呢?難道再被人說這就是那個除了畫下流*、別的什么也不會畫的笨蛋?再說都這把年紀(jì)了,算了吧!”
     “不,老伙計,你看我身邊這匹馬。那家伙一開始我根本沒在意它,因為我那養(yǎng)馬場的親戚說它走不了多少路,就送我了。后來一次我出去打獵,本打算近處走走,可迷路了,我們轉(zhuǎn)了好幾天才回到家的。那家伙估計和我跑了好幾百里格(歐洲舊時長度單位),你說這是為啥?因為它自己相信它是匹千里馬啊!”
     他望著那位農(nóng)民遠去的背影,坐在田埂上,默默無語,思緒萬千。以前艱苦的歲月又浮現(xiàn)在眼前。
     他生于法國諾曼底的鄉(xiāng)村,為了幫助父母照顧家庭,犧牲了自己的興趣,一直在家里務(wù)農(nóng),直到23歲才前往巴黎學(xué)畫,接受藝術(shù)教育。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換鞋子穿,用油畫去換床睡覺,甚至用低級庸俗的*女畫,去和富人換錢。
     十二年后,已經(jīng)35歲的他最終選擇回到巴黎東南郊外的巴比松農(nóng)村。這一住就是27年,終其一生,再未離開。而定居農(nóng)村,并沒改變他家庭的貧困。因為沒有人賞識他的畫,為了與妻子供養(yǎng)9個小孩,他飽嘗困苦,曾一度貧困到必須靠政府的微薄救濟品度日的程度,也曾幾天不進食。
     傍晚,他站在小屋的門口,一片余暉灑向大地,在不遠處的田野上,一對農(nóng)民夫婦正在忙于收成,丈夫用鏟子挖掘馬鈴薯后,妻子便用籃子把它們倒進手推車上褐色的大麻袋里。遠方教堂響起晚禱的鐘聲,回蕩在田野,這一景一幕,頓時燃起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立即走進屋,把這一幕畫了下來。他就是米勒,這幅畫就是后來揚名世界的《晚鐘》。
     “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匹千里馬,總有出頭的那天的?!鞭r(nóng)民的話終于得到了應(yīng)驗。《晚鐘》以及他之前創(chuàng)作的《拾穗者》《播種者》等八幅作品在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展出了,人們終于被他描繪的自然的寂靜所吸引,法國的大作家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在近代藝術(shù)有兩位英雄,一位是作曲的貝多芬,另外一位是繪畫的米勒。”
     時隔百年,在今年的上海世博會上《晚鐘》作為法國館的鎮(zhèn)館之寶,再一次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參觀者無不為其表現(xiàn)出的善良的人性,苦難的容忍所動容。
     誰都渴望成功,誰都希望在自己鐘愛的事業(yè)上有所作為,然而當(dāng)幸運女神眷顧你的那一刻還未到來,當(dāng)你還沒有扼住命運咽喉的時候,又有幾人能相信自己?
     幾十年對于一個胸懷利器,卻“郁郁不得伸”的人來說他要忍受多大的艱難、他要承受住多大的壓力。幾十年為生計所迫,幾十年沒被肯定,幾十年冷嘲熱諷,足以磨掉一個人的銳氣,也足以讓最自信的人,對自己產(chǎn)生否定和懷疑,甚至一度放棄。所幸的是,米勒沒有,他在寂寞與落魄,艱難與苦難中堅持了下來,也為今天世界美術(shù)界守住了一顆璀璨的星星!
     因為曾經(jīng)有一天有人告訴他,他是一匹千里馬,從那天起他相信自己是匹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