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優(yōu)秀散文:寫乞丐的作文

字號:


    “ 這世界上本沒有乞丐,只有在那些居高臨下的施舍者眼中,向人伸手者才成了乞丐。在給予者眼中,那些等待幫助的人和我們一樣高貴?!碑斘易x到《乞》中這段話時,腦海里不覺涌現(xiàn)出許多“乞丐”的模樣。
    《乞》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寒風凜冽的早晨,作者在站臺等車,突然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徑直跑到她的跟前,伸出雞爪般的小黑手乞求道:“給點吧,給點吧。”作者低頭一瞧,原來是個約莫七、八歲的乞丐(你說,“衣裳襤褸”和“七、八歲”這兩處描寫位置能否互換?),亂蓬蓬的頭發(fā)粘結(jié)在一起,像個雞窩,似乎出生以來就沒梳過,臉、手、腳,凡是*露在外的皮膚,都是黑黑的,也似乎從沒浸潤過清水,總之,從頭到腳,就是一個“原生態(tài)”的范本。惻隱之心,使她不能不對所有伸手的不幸者有所行動,何況,這是個很小的孩子。但想到最近電視臺多次報道“幕后黑手操縱兒童行乞”的新聞,本想多給幾塊錢的她,決定還是買幾個包子給他吃。不遠處有個包子店,作者一路小跑著買來了兩個熱氣騰騰的大肉包,給孩子一個,給自己一個,自己這個剛咬一口,只見孩子冷冷地望著她,眼神里充滿著不屑,用本地特有的土話罵道:“小氣鬼,喝冷水?!北泐^也不回地走了,手里還握著包子。作者愣住了。
     讀到這里,我也想到了那一次。
     那一次去玄武湖玩,在玄武門的門口,有幾個殘疾人在行乞,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穿著破舊布衣的老人跪在路邊,用兩只無手的臂柄艱難地夾著一支粉筆在地上寫著什么。我在他的盒子里輕輕放下5元錢。老人趕忙停下手中的筆,不住地磕頭:“謝謝,謝謝?!碑斘矣喂涑鰜頃r,地上多出了幾個粉筆字:好人有好報。這幾個字粗大而齊整,像是印刷的一樣(你說,這幾個字,為什么要“粗大”“齊整”,而且必須是在你出來后才見到?)。寫這幾個字,對于我們來說,已屬不易,而對這位無手的老人來說,難度可想而知了,真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我被深深地打動了,在他的盒子里又輕輕地放了5元錢。(給乞丐5元錢不算什么,但給兩次錢就非同尋常了)。
     兩個乞丐,一個把別人的憐憫當作天經(jīng)地義,的確有些討嫌,而另一個又殘又老(為什么“老”在“殘”后)、感恩戴德,著實值得同情。人們常??蓱z那些真的沒有勞動能力的乞丐,如孩子、老人、殘疾人,而鄙視那些健全的、身強力壯的、全無感激之情的乞丐,叱之為懶漢,罵之為“沒良心”、“連狗都不如”。
     如何看待乞丐和我們的“憐憫”?楊絳在《老王》中說:“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逼蜇?,應當說,是社會的不幸者,有的是身體上的不幸,有的是生活中的不幸,如同前文中的孩子,沒有幸福的家,沒有快樂的童年,沒有良好的教育,甚至被人操縱,不能因為他的鄙夷的眼神而收回我們的同情與幫助的責任,還有一些假乞丐、惡乞丐,社會同樣應當關注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重新獲得做人的尊嚴和生活的快樂。
     讓我們平視形形色色的乞丐,給予他們溫暖有力的手,把他們拉回到社會中間,拉回到我們身邊。
    批語:本文告訴人們:所有的乞丐都是不幸者,都應當予以幫助;幫助別人,應當是出自內(nèi)心的體恤、真誠,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可憐與施舍。這就是大愛,大愛惠及所有人,大愛無邊。這一主題顯得高遠而深刻。不足之處,原文乞丐“行乞”的情形描寫得不夠具體,議論又顯得膚淺、倉促。還有兩個故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沒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