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15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說明
數 學
一、考試指導思想
初中數學學業(yè)考試是依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數學課程標準》)進行的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科的終結性考試。初中數學學業(yè)考試要有利于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體現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數學課程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初中數學學業(yè)考試命題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思維特點、數學背景和生活經驗編制試題,面向全體學生,使具有不同認知特點、不同數學發(fā)展程度的學生都能正常表現自己的學習狀況。初中數學學業(yè)考試要求公正、客觀、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所獲得的發(fā)展狀況。
初中數學學業(yè)考試要重視對學生初中階段數學學習的結果與過程的評價,重視對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性評價,重視對學生數學認知水平的評價;初中數學學業(yè)考試試卷要有效發(fā)揮選擇題、填空題、計算(求解)題、證明題、開放性問題、應用性問題、閱讀分析題、探索性問題及其它各種題型的功能;試題設計必須與其評價的目標相一致,加強對學生思維水平與思維特征的考查,使試題的解答過程體現《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活動方式,如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等。
二、考試內容和要求
(一)考試內容
初中數學學業(yè)考試應以《數學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四大學習領域,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的內容為依據,主要考查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三個方面的發(fā)展狀況。
1.知識技能
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符號的過程,理解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掌握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進行表述的方法。
探索并掌握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和圓的基本性質與判定,掌握基本的證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圖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認識投影與視圖;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能確定位置。
體驗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和推斷過程,理解抽樣方法,體驗用樣本估計總體的過程;進一步認識隨機現象,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的概率。
2.數學思考
通過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表述數量關系的過程,體會模型的思想,建立符號意識;在研究圖形性質和運動、確定物體位置等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經歷借助圖形思考問題的過程,初步建立幾何直觀。
了解利用數據可以進行統(tǒng)計推斷,發(fā)展建立數據分析觀念;感受隨機現象的特點。
體會通過合情推理探索數學結論,運用演繹推理加以證明的過程,在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中,發(fā)展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能力。
能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3.問題解決
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情境中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經歷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考試要求
《數學課程標準》闡述的教學要求具體分以下幾個層次
知識技能要求:
(1)了解:從具體實例中知道或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征;根據對象的特征,從具體情境中辨認或者舉例說明對象。
(2)理解:描述對象特征和由來,闡述此對象與有關對象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掌握: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對象用于新的情境。
(4)運用:綜合使用已掌握的對象,選擇或創(chuàng)造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
過程性要求:
(5)經歷: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感性認識。
(6)體驗: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主動認識或驗證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經驗。
(7)探索: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理解或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發(fā)現對象的特征及其與相關對象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獲得一定的理性認識。
這些要求從不同角度表明了初中數學學業(yè)考試要求的層次性。
(三)具體內容與考試要求細目列表
(表中“考試要求”欄中的序號和“(二)2.”中的“教學要求”規(guī)定一致)
(四)初高銜接內容
1.能熟練的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與求值.
2.會化去分母中的二次根式.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能熟練應用.
4.會解可以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5.理解函數 與 圖象之間的關系.
6.會計算簡單事件的概率,難度不超過課本例題難度.
三、試卷結構
(一)題型結構
1.選擇題:12小題,占分比例約為30%;
2.填空題:5小題,占分比例約為16.7%;
3.解答題:7個小題,占分比例約為53.3%.解答題包括計算題、證明題、應用性問題、實踐操作題、拓展探究題等不同形式.命題時設計結合現實情境的開放性、探索性問題,杜絕人為編造的繁難計算題和證明題.
(二)內容結構
1.各能力層級試題比例:了解約占10%,理解約占20%,掌握約占60%,靈活運用約占10%.
2.各知識板塊試題比例:數與代數約占45%,圖形與幾何約占40%,統(tǒng)計與概率約占15%.
(三)難度結構
試卷整體難度控制在0.60左右,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約占30%,較難題約占20%.
四、題型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