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高考復習的主要指導思想
(一) 抓重點,突出得分點,弱化丟分點
(二)練思維,重點能力的強化訓練,強調(diào)知識的遷移
(三)抓基礎,重落實,訓練落實;重點突破,形成能力。
突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思維過程,思維層次的訓練。
二、重點突破,形成能力
【訓練方法示例】
(一)詩歌閱讀的能力突破——古詩鑒賞主要題型命題手法與解題技巧
命題方法:
1、從“是什么”的角度出題:
【題例】江西卷1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三江小渡(楊萬里)
溪水將注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1)本詩的“詩眼”是什么?
(2)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案:(6分)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具體回答“怎樣采用”這些方法)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jīng)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好處—對主旨的作用)
2、從“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題,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題例】福建卷: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6分)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⑴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3分)
⑵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
答案:⑵在藝術(shù)手法上,第三、四句的特點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詩人借助對“青苔”、“虹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xiàn)色彩,營造出
了冷寂、凄清的氛圍,(具體分析怎樣運用的)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對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從“怎么樣寫的”的角度命題:
【題例】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②題(7分)
東郊 (唐)韋應物
吏舍①局終年,出郊②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淡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③。微雨靄芳草,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終罷斯結(jié)廬,慕陶直可庶。
注釋: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還復去,徘徊。
試題:②“微雨靄芳草,春鳩鳴何處”兩句,是如何描寫這里的迷人春景的?(3分)
答案:②“微雨”和“春鳩”,一見一聞,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出迷人的春景(具體談角度)表現(xiàn)了詩人的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表現(xiàn)的情感)
(一) 抓重點,突出得分點,弱化丟分點
(二)練思維,重點能力的強化訓練,強調(diào)知識的遷移
(三)抓基礎,重落實,訓練落實;重點突破,形成能力。
突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思維過程,思維層次的訓練。
二、重點突破,形成能力
【訓練方法示例】
(一)詩歌閱讀的能力突破——古詩鑒賞主要題型命題手法與解題技巧
命題方法:
1、從“是什么”的角度出題:
【題例】江西卷1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三江小渡(楊萬里)
溪水將注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1)本詩的“詩眼”是什么?
(2)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案:(6分)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具體回答“怎樣采用”這些方法)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jīng)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好處—對主旨的作用)
2、從“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題,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題例】福建卷: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6分)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⑴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3分)
⑵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
答案:⑵在藝術(shù)手法上,第三、四句的特點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詩人借助對“青苔”、“虹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xiàn)色彩,營造出
了冷寂、凄清的氛圍,(具體分析怎樣運用的)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對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從“怎么樣寫的”的角度命題:
【題例】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②題(7分)
東郊 (唐)韋應物
吏舍①局終年,出郊②曠清曙。楊柳散和風,青山淡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③。微雨靄芳草,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終罷斯結(jié)廬,慕陶直可庶。
注釋: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還復去,徘徊。
試題:②“微雨靄芳草,春鳩鳴何處”兩句,是如何描寫這里的迷人春景的?(3分)
答案:②“微雨”和“春鳩”,一見一聞,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出迷人的春景(具體談角度)表現(xiàn)了詩人的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表現(xiàn)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