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超長繞口令

字號:

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頭,幾千層。
    若問老僧的年高邁,曾記得黃河九澄清。
    五百年前清一澄,一共四千五百冬。
    老僧倒有八個徒弟,八個徒弟,都有法名。
    大徒弟名叫青頭愣,二徒弟名叫愣頭青,
    三徒弟名叫僧三點,四徒弟名叫點三僧,
    五徒弟名叫崩□轤把,六徒弟名叫把□轤崩,
    七徒弟名叫風隨化,八徒弟他的名字就叫化隨風。
    老師父教他們八宗藝,八仙過海,各顯奇能。
    青頭愣會打罄,愣頭青會撞鐘,
    僧三點兒會吹管,點兒三僧會捧笙,
    崩□轤把會打鼓,把□轤崩會念經(jīng)。
    風隨化會掃地,化隨風他會點燈。
    老師父叫他們換一換,要想換過來不可能。
    這個愣頭青就打不了青頭愣的磬,
    那個青頭愣就撞不了愣頭青的鐘,
    點三僧就吹不了這個僧三點的管,
    僧三點就捧不了那個點三僧的笙,
    把□轤崩就打不了崩□轤把的鼓,
    崩□轤把就念不了那把□轤崩的經(jīng),
    這個化隨風就掃不了風隨化的地,
    那個風隨化就點不了化隨風的燈。
    結(jié)果是,磬兒破、鐘兒壞、管兒裂、笙兒倒、
    鼓兒破、經(jīng)兒碎、地兒亂、摔了燈。
    老師父一見就有了氣,是要打徒弟整八名。
    眼看著八個徒弟要挨打,從外面來了五位云游僧,
    他們共湊僧人十三位,一到后院數(shù)玲瓏。
    后院倒有個玲瓏塔,一去數(shù)單層,回來數(shù)雙層,
    誰要是數(shù)的過來玲瓏塔,誰就是那個大師兄;
    誰要是數(shù)不過來玲瓏塔,就叫他夜間罰跪到天明。
    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第一層,
    一張高桌四條腿,一個和尚一本經(jīng)。
    一個鐃鈸一口磬,一個木落魚子一盞燈。
    一個金鈴,整四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隔過兩層數(shù)三層,三張高桌十二條腿,
    三個和尚三本經(jīng)。三個鐃鈸三口磬,
    三個木落魚子三盞燈。
    三個金鈴,十二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第五層,
    五張高桌二十條腿,五個和尚五本經(jīng)。
    五個鐃鈸五口磬,五個木落魚子五盞燈。
    五個金鈴,二十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第七層,七張高桌二十八條腿,
    七個和尚七本經(jīng)。七個鐃鈸七口磬,
    七個木落魚子七盞燈。
    七個金鈴,二十八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第九層,
    九張高桌三十六條腿,九個和尚九本經(jīng)。
    九個鐃鈸九口磬,九個木落魚子九盞燈。
    九個金鈴,三十六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第十一層,十一張高桌四十四條腿,
    十一個和尚十一本經(jīng)。十一個鐃鈸十一口磬,
    十一個木落魚子十一盞燈。
    十一個金鈴,四十四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到頂十三層,
    十三張高桌五十二條腿,十三個和尚十三本經(jīng)。
    十三個鐃鈸十三口磬,十三個木落魚子十三盞燈。
    十三個金鈴,五十二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往回數(shù),那個十二層,十二張高桌四十八條腿,
    十二個和尚十二本經(jīng)。十二個鐃鈸十二口磬,
    十二個木落魚子十二盞燈。
    十二個金鈴,四十八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第十層,
    十張高桌四十條腿,十個和尚十本經(jīng)。
    十個鐃鈸十口磬,十個木落魚子十盞燈。
    十個金鈴,四十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第八層,八張高桌三十二條腿,
    八個和尚八本經(jīng)。八個鐃鈸八口磬,
    八個木落魚子八盞燈。
    八個金鈴,三十二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第六層,
    六張高桌二十四條腿,六個和尚六本經(jīng)。
    六個鐃鈸六口磬,六個木落魚子六盞燈。
    六個金鈴,二十四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第四層,
    四張高桌十六條腿,四個和尚四本經(jīng)。
    四個鐃鈸四口磬,四個木落魚子四盞燈。
    四個金鈴,十六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第二層,
    兩張高桌八條腿,兩個和尚兩本經(jīng)。
    兩個鐃鈸兩口磬,兩個木落魚子兩盞燈。
    兩個金鈴,整八兩,風兒一刮響嘩愣。
    僧人數(shù)罷了玲瓏塔。抬頭看,滿天星。地上看,有個坑。
    坑里看,凍著冰。冰上看,有一棵松。
    松上看,落著鷹。屋里看,一老僧。
    僧前看,一本經(jīng)。經(jīng)前看,點著燈。
    墻上看,釘著釘。釘上看,掛著弓。
    看著看著,瞇了眼,西北乾天,刮大風。說大風,好大的風。
    刮散了滿天星,刮平了地上坑,
    刮化了坑里冰,刮倒了冰上松,
    刮飛了松上鷹,刮走了一老僧,
    刮翻了僧前經(jīng),刮滅了經(jīng)前燈,
    刮掉了墻上釘,刮崩了釘上弓。
    霎時間,只刮得,星散、坑平、冰化、松倒、鷹飛、
    僧走、經(jīng)翻、燈滅、釘?shù)?、弓崩,這麼一段繞口令。
    施氏食獅史
    語言學家趙元任用83個同音字寫的短詩:《施氏食獅史》讀起來雖然荒誕,卻十分有趣。有人稱其為最難的繞口令,其實恰恰相反,它是的“順口令”,因為讀的時候嘴唇,口型,舌位均沒有任何變化,僅僅是音調(diào)有所變化。下面是全文: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氏視十獅,恃矢勢,使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拭食十獅尸。食時,始識是獅尸,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
    試釋:
    居住石屋的詩人施女士,非常喜歡吃獅子,發(fā)誓要吃十頭獅子。她常常到市場去看是否有賣獅子的。一天上午十點鐘,正好有十個獅子出售。于是便將獅子射死,把尸體運回石屋。石屋很潮濕,命侍女擦干,開始準備吃獅子的尸體,發(fā)現(xiàn)這十個獅子原來是石頭的。請解釋一下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