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的講話:紀念九一八事變

字號:

明天,九月十八日,因為83年前那次破空的警報聲而深深的烙印在歷史的記憶中……
    這是一段再難回望,又不得不回望的歷史。
    1931年9月18日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陰謀炸毀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部分鐵軌,并污蔑是中國軍隊所為,進而以此為借口,發(fā)動了對東北三省的全面進攻。嘶厲的警報聲響起,這便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敵人的蓄意進攻,再加上此時的蔣介石政府為內戰(zhàn)剿共的需要,下達所謂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東北三省在半年不到的時間內全面淪陷。從此,東北三省百萬中國人被迫逃離家園,伴著“我的家在松花江畔……”那悲涼歌聲 四方流浪;而此時的日本政府,則加緊侵略中國,一方面扶植所謂的“偽滿州”政權以掩飾其侵略罪行,另一方面,馬不停蹄的策劃并實施一系列奪上海,取華北的陰謀活動,直至1937年7月7日又如法炮制的盧溝橋事變,不僅揭開了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序幕,也拉開了中華兒女浴血奮戰(zhàn)、可歌可泣、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尊嚴而進行的長達8年的抗日戰(zhàn)爭!為此,中國人民付出了3500萬的傷亡,造成了6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這一切的一切,似乎就源于76年前——1931年9月18日,那一晚破空的警報聲……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會在這一天長鳴警報;
    有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提出,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不是8年,而應該是14年;
    也有越來越多的市民提議,應該將9月18日做為“國恥日”加以紀念……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那段不應忘卻的歷史——九一八!
    歷史總會過去,但過去的不一定會逝去,更不應該被簡單的釋懷。特別是76年后的今天,戰(zhàn)火的硝煙似乎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同胞的痛哭亦伴隨承平之時的歡笑而被淡漠,歷史,這個時間長河中人類永恒的精神紀念者,更應該以醒目的態(tài)度,發(fā)出最深沉的呼喊?!赌戏街苣吩浳恼f到: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所以我們每個人有理由在這一刻回望歷史的瞬間,我們有理由憤怒——憤怒于日本侵略者的殘忍無情,我們有理由痛心——痛心于中國的落后無力,我們有理由悲哀——悲哀于當時政府的屈膝軟弱,我們有理由悲痛——悲痛于我們的同胞所受的種種非人的屈辱,我們也有理由自豪——自豪于中華兒女此后不屈的斗爭,正如前聯(lián)邦德國總理勃蘭特曾說過:“誰忘記歷史,誰就在靈魂上有病?!?,所以我們更有理由記住——記住這一切的歷史!
    但歷史的價值,不僅僅是因為它值得“記住“,更因為它值得“思考”。司馬遷說 “述往事,思來者”,只有用理性、思辯才能更好的面對歷史,發(fā)掘歷史更深沉的內涵和智慧。
    回看日本對我國的兩千多年的友好和五十多年的侵略,再看日本直至今日在對歷史問題上摸棱兩可、遮遮掩掩的態(tài)度,以及中日之間更緊密的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我們就能更清醒的認識到,在警惕日本右翼勢力動向的同時,更進一步加強中日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重要性,以維護和鞏固來之不易的和平安定的國際形勢,防止歷史之重蹈。
    回看當時中國內戰(zhàn)重重,給侵略者以可乘之機,再看中國現在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形勢,我們就能更好的理解,促進社會穩(wěn)定、持續(xù)、全面發(fā)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意義,以進一步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
    回看中國當時所遭受到的凌辱和踐踏,再看今日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們就能更好的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更能體會今日成就之不易,從而更好的樹立起奮發(fā)圖強、推動國家繁榮進步的決心。
    回看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前仆后繼、舍生取義的抗爭歷史,再看今日中華民族上下一心,為中華民族之再度崛起而奮發(fā)努力,我們更能體驗到民族精神、愛國主義對一個民族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感受到我們所肩負的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感!
    ……
    歷史不會過去,它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于當下,指引于未來;
    歷史不會消失,它只是以另一種形式沉淀于心靈,升華于精神……
    大音稀聲,
    9月18日,請靜靜的聆聽你心中再次響起的那聲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