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積累與運用:1.qí yōng liǎn tìtǎng 鑒 博 覓 叵 2.(1)C (2)A(3) B (4)C 3.(1)鑒定和欣賞;少有人來(2)指學識深而且廣;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 (3)形容人聲喧鬧 4.
(1)一個“可”字表達了兒童對下雪天的喜愛之情。(2)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離開百草園時的無奈和戀戀不舍之情。5.《朝花夕拾》周樹人 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
理解與鑒賞:1.起引起下文的作用。2.B 3.作者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器官,動靜結合,融情于景、事,寫出了對百草園美景無比喜愛的感情。4.排比: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比喻: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拓展與提高:1.一位女教師救助一個因“一念之差”而偷書的小女孩,改變了小女孩的一生
2.善良、高尚、有愛心、責任心和善解人意3.第一次笑是對小女孩的安慰,是為了減輕小女孩的恐懼和愧疚。第二次笑是為自己的行為改變了小女孩的一生而感到高興和欣慰4.示例:您還記得十幾年前,在書店里被您認作女兒而領出來的那位偷書的小女孩嗎? 5.贊同式反對均可,但要言之成理。
2 爸爸的花落了
積累與運用:1.zhǔ xiū zān dǎn 懼 驪 默 柵 2.(1)禁(襟)(2)至(致)(3)聊(撩)
(4)針(征) 3. (1)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2)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3)稀疏不集中(4)知己的朋友 4.(1)將“廣大”調到“官兵”前(2)將“隨聲附和”改為“異口同聲”
理解與鑒賞:1.因為老師的話使我想起了在家里發(fā)生的那一幕,觸發(fā)了我內心的傷感。 2.爸爸表面雖然嚴厲,可內心卻充滿對我的無限關愛。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是希望我從小養(yǎng)成愛讀書的良好習慣。 3.不行。因為我當時在靜默地讀書,內心是逐漸安定下來的,因此用“安靜”比“平靜”更合乎當時的情境。 4.第一個“舉”流露出我當時滿足幸福的心情;第二個“舉”刻畫出我怕弄壞玉簪花而小心翼翼的心理,同時表現(xiàn)了我期待老師出現(xiàn)的焦急心情。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積累與運用:1.qí yōng liǎn tìtǎng 鑒 博 覓 叵 2.(1)C (2)A(3) B (4)C 3.(1)鑒定和欣賞;少有人來(2)指學識深而且廣;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 (3)形容人聲喧鬧 4.
(1)一個“可”字表達了兒童對下雪天的喜愛之情。(2)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離開百草園時的無奈和戀戀不舍之情。5.《朝花夕拾》周樹人 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
理解與鑒賞:1.起引起下文的作用。2.B 3.作者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器官,動靜結合,融情于景、事,寫出了對百草園美景無比喜愛的感情。4.排比: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比喻: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拓展與提高:1.一位女教師救助一個因“一念之差”而偷書的小女孩,改變了小女孩的一生
2.善良、高尚、有愛心、責任心和善解人意3.第一次笑是對小女孩的安慰,是為了減輕小女孩的恐懼和愧疚。第二次笑是為自己的行為改變了小女孩的一生而感到高興和欣慰4.示例:您還記得十幾年前,在書店里被您認作女兒而領出來的那位偷書的小女孩嗎? 5.贊同式反對均可,但要言之成理。
2 爸爸的花落了
積累與運用:1.zhǔ xiū zān dǎn 懼 驪 默 柵 2.(1)禁(襟)(2)至(致)(3)聊(撩)
(4)針(征) 3. (1)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2)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3)稀疏不集中(4)知己的朋友 4.(1)將“廣大”調到“官兵”前(2)將“隨聲附和”改為“異口同聲”
理解與鑒賞:1.因為老師的話使我想起了在家里發(fā)生的那一幕,觸發(fā)了我內心的傷感。 2.爸爸表面雖然嚴厲,可內心卻充滿對我的無限關愛。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是希望我從小養(yǎng)成愛讀書的良好習慣。 3.不行。因為我當時在靜默地讀書,內心是逐漸安定下來的,因此用“安靜”比“平靜”更合乎當時的情境。 4.第一個“舉”流露出我當時滿足幸福的心情;第二個“舉”刻畫出我怕弄壞玉簪花而小心翼翼的心理,同時表現(xiàn)了我期待老師出現(xiàn)的焦急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