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育改革的“溫州探索”

字號:

“大批優(yōu)秀教師流失,生源更是沒有保障?!闭憬刂菔兄型▏H學校副校長陳茂林望著新建成的一座教學樓,對學校曾經(jīng)的艱難處境記憶猶新,“隨著民辦教育綜合改革啟動和‘1+14’文件出臺,學校的發(fā)展才又駛上快車道”。
    所謂“1+14”文件,是指溫州2011年至2012年先后出臺,包括《關于實施國家民辦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及14項配套實施辦法、政策在內(nèi)的一系列文件。
    這些文件所構(gòu)成的政策體系旨在從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投資者合理回報、民辦教師身份等方面入手,破除束縛民辦教育發(fā)展的諸多政策障礙。
    實行分類管理,*民辦學校身份尷尬
    中通國際學校命運的起落是整個溫州民辦教育發(fā)展歷程的縮影。曾經(jīng)活躍的溫州民辦教育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形勢變化遭遇“寒潮”,大量民辦學?;虻归]或在夾縫中生存。
    進退維谷之際,“十二五”期間,浙江成為全國的民辦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這一任務進而落到了溫州。
    2015年10月14日,溫州市成教學院一間禮堂內(nèi),來自全市700多所民辦學校的董事長、校長們會集于此參加培訓。大家全神貫注地聽課,生怕漏掉一個細節(jié)。
    培訓的內(nèi)容以民辦學校分類登記管理為主。此次改革中溫州規(guī)定,民辦學校按照營利性、非營利性分類登記為民辦事業(yè)單位法人或企業(yè)法人。分類登記管理使得民辦學校在享受土地、稅收等優(yōu)惠時不再面臨身份的尷尬,更直接的利好則來自政府的專項獎補資金和以購買服務形式提供的財政支持。
    登記為民辦事業(yè)單位法人的學校,可獲得政府以購買服務形式提供的資金支持:義務教育階段生均補助比例為30%至50%,學前和高中教育階段生均補助比例為20%至30%。
    分類管理破除了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進行扶持的政策障礙,反過來民辦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又能有效緩解公辦教育資源的壓力,尤其是優(yōu)質(zhì)教育供給不足的問題。
    溫州有常住人口900多萬,是浙江常住人口多的地級市,面對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公共財政預算時常捉襟見肘。與此同時,作為民營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溫州活躍的民間資本有著投資教育的強烈意愿。
    溫州原市委書記陳德榮給媒體算過這樣一筆賬:“公辦學校培養(yǎng)一名小學生,市級財政需要投入1.4萬元。如果補助民辦學校30%,只需要4200元就可以培養(yǎng)一名小學生。課程一樣,培養(yǎng)目標一樣,而公共財政節(jié)約三分之二,何樂而不為?”
    集合優(yōu)質(zhì)要素,探索公私合作辦學
    文成縣振中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雖然剛建校一年但師資配備和各項設施已經(jīng)一應俱全。文成是僑鄉(xiāng),學校80%以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
    “如果沒有文成縣政府在資金、用地和政策上的種種支持,辦一所民辦學校不可能這么順利?!毙iL王振中說。
    在文成縣教育局局長王新亮看來,這源自當?shù)貙?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在溫州,“讓教育家辦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王振中和他的團隊正好能填補這一空白,雙方一拍即合。
    對此,永嘉縣副縣長周俊武也有深切體會,該縣與上海翔宇教育集團合作創(chuàng)辦的翔宇中學,是溫州首個以公私合營模式辦學的學校。
    在辦學過程中,永嘉縣政府出資兩億多元,提供了土地、校舍等辦學資源,翔宇集團聘請長和優(yōu)秀教師負責學校的日常教學和管理,雙方約定辦學20年后土地和校舍歸還給政府。
    “一開始阻力很大,社會上有很多質(zhì)疑的聲音,甚至認為這是變相的國有資產(chǎn)流失?!敝芸∥浠貞浀馈?BR>    翔宇中學以亮眼的辦學成績回應了質(zhì)疑。去年該校學生全市聯(lián)考成績高出市平均成績30多分,全國初中數(shù)學競賽溫州16名參賽學生中有9名來自翔宇中學。
    “如今全縣上下都發(fā)自內(nèi)心地支持這項合作?!敝芸∥洳粺o自豪地說。
    “政府、社會資本和教育專家三者的優(yōu)質(zhì)要素可以通過良性互補,在推動民辦教育發(fā)展的同時實現(xiàn)共贏。”溫州市教育局民辦教育處副處長陳長河如此解讀公私合作辦學的意義。
    創(chuàng)新保障方式,打破教師二元體制
    “這個方案把我煩惱的事情解決了?!睖刂輼非逡凰褶k中學的物理教師王潤秋說,“以前待遇低,工作不穩(wěn)定,我們都戲稱自己是‘跑江湖賣藝的’。”
    王潤秋所說的方案,是指“1+14”文件中《關于進一步加強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
    按照《辦法》,民辦教師的工資有了指導線,社會保障方面也不再與公辦教師實行“雙軌制”,在職稱評聘和教育培訓等方面與公辦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過去,由于保障差、待遇低,民辦學校教師的流動性極強。據(jù)溫州市教育局不完全統(tǒng)計,民辦學校教師年流動率超過10%,部分學校骨干教師年流動率高達40%。
    “民辦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在14個文件中排在第二位,可見政府對穩(wěn)定民辦學校教師隊伍重要性的認識?!标惷謱Α?+14”文件作了這樣的解讀。
    陳茂林坦言,初,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很多民辦學校管理者和投資者對于改革抱有疑慮,“而今,更多的人則是擔心萬一政策出現(xiàn)變化導致改革無法進行下去”。
    “溫州正全力以赴,爭取將‘全國民辦教育改革試點’升級為‘全國民辦教育改革示范區(qū)’。隨著改革逐步深入,難度將會越來越大,障礙將會越來越多,除了智慧和勇氣,溫州也需要更多的時間繼續(xù)探索?!标愰L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