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美術說課稿【三篇】

字號:

要說好課,就必須寫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yè)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小編整理了初二上冊美術說課稿【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喜愛的書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喜愛的書》,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說教材1、教材分析:
    《我喜愛的書》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把書封設計的學習與裝飾學生自己喜愛的書結合,通過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掌握書籍封面設計的基本技巧,培養(yǎng)其設計意 識。編者沒有沿襲傳統(tǒng)的以具象圖形為主的設計形式,而是強化了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組合、變化、構成為 主的設計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變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組合圖形等方面來考慮設計,試圖把文字作為一種獨立的視覺圖形進行設計處理,讓學生從中體 會到封面設計的一般性規(guī)律及表現要領。這種設計元素的單純化、抽象化處理,可以促使學生更易于接受與掌握封面設計的規(guī)律性知識。在學習封面設計的同時,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規(guī)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書籍封面設計學習的興趣,加深對封面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出發(f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在調查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對書籍封面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2)能力目標:*能夠初步掌握書籍封面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3)發(fā)展目標:*能夠把文字圖形作為一種獨立的設計元素,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
    (4)情感目標:A.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B.培養(yǎng)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2)難點;如何構思立意,運用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考慮文字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因素去進行封面設計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封面多層次的展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說教法:教是為了學服務的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使本課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我采用一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情景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感染、暗示、激勵等作用,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教學情景,在教學中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書籍的相關資料,展示不同風格的書籍設計,拉近了學生與課堂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觀察比較法;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不同風格書籍設計進行比較,緊扣教學重點,以問題的形式展現,讓學生在比較、討論、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3)、范例教學法;據心里學原理再造想像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紀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的形象的過程。因此,我真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精彩感性書籍設計圖片和范例欣賞啟發(fā)學生靈感,豐富和完善學生構思與創(chuàng)作。
    4)、直觀演示練習法:直觀演示書籍設計步驟,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書籍設計作品。 說學法
    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文字元素進行封面設計,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為一種進行識別與交流的語言符號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種可以進行造型變化與設 計的抽象圖形。但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先不必考慮文字的圖形設計處理,而是強調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考慮文字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因素的整體設計。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四、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談談課前到市場調查,到書店觀摩各具特色的書籍封面的情況,建議學生把喜愛的書籍封面記錄下來,以學生作市場調查的圖片導入,在交流不同表現形式的書封設計資料的同時,用多媒體展示封面設計的相關圖例,使學生討論時根據類別有所對照。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樹立學習信心,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分析講解課文范畫,感知課文
    通過教材供的書籍封面的展開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完整的書籍封面設計是封面、書脊、封底的統(tǒng)一設計,在
    設計時要認真綜合考慮。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種設計處理都直接關系到整個設計的效果,分析時,加以強調。重點關注兩個部分,其一是采用對稱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設計書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 形式設計具有個性的書籍封面,并提示可設計系列書封,對設計制作時運用的材料、手法給予一定提示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用作學生練習時參考。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優(yōu)秀封面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設計、表達封面主題的。然后分組采用不同方法用簡單的文字圖嘗試形設計自已喜愛的書籍封面版式,提示可以把文字都看成幾何方塊,注意大小、位置、形狀、色彩的變化。這時教師在教室里巡回指導,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后每組自評后將一張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fā)現的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4、展示與評價:介紹分組對比原有書籍的設計,介紹本組佳設計作品的特點,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探討各組設計作品的特點與不足所在。
    五、說板書設計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范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蒼松翠柏》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蒼松翠柏》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類型課,本課的教學內容是重點學習寫意中國畫的傳統(tǒng)技法。以樹的畫法為媒介切入教學,進入到傳統(tǒng)國畫藝術中程式化表現方法的學習,嘗試引導學生運用中國畫工具進行水墨寫意的初步表現,并指向樹、石組合的山水畫寫意小品練習。
    2、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fā)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能夠初步理會中國傳統(tǒng)繪畫借助自然景物抒發(fā)內心情感的特點。
    (2)能力目標: *能夠學習水墨表現松樹或者柏樹的基本畫法與技巧。
    (3)發(fā)展目標: *能夠運用畫樹的基本程式技巧嘗試水墨國畫小品的表現。
    (4)情感目標:A.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B.培養(yǎng)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學習中國山水畫的傳統(tǒng)技法、了解中國山水畫基本形式。
    (2)難點:運用筆墨表現樹木的、山石的結構特點,把握生宣紙的吸水性與用筆用墨的關系,大體控制畫面的水墨效果。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對臨示范畫樹石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古今優(yōu)秀的中國畫作品進行多層次的展示講解,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二、說教法
    設置情境,導入新課。選用有關松樹的詩詞、散文中的描寫和比喻,引入對潘天壽作品《松石圖》的欣賞。以提問的方式,組織學生針對松樹的造型特點以及畫面意境進行簡單的描述,歸納這些感受,從立意、筆墨表現和構圖等方面分析作品。對《松石圖》進行分析時,注意將柏樹和松樹作品進行對比,讓學生進一步強化對畫 面特定造型及意境的認識、理解和感受,并根據學生情況把握和調整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要注意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盡量少用或不用空泛、晦澀的詞語,技法要求不宜求高。在引導學生理會國畫作品中 松、柏所包含的內在情感時,注意引發(fā)學生對與之相關的語文、歷史知識進行回憶與聯(lián)想,貼近他們的審美經驗和感受。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樹立學習信心,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為學好本課搭好基礎。
    三、說學法
    。通過臨摹、創(chuàng)作等教學活動,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畫樹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教學中一般對學生的臨摹效果不宜提出過于嚴格的要求,更多著眼于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把握國畫程式化技巧的一般學習路徑及學習要點,提供學生課后繼續(xù)嘗試學習國 畫藝術的基本方法。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四、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設置情境,導入新課,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選用有關松樹的詩詞、散文中的描寫和比喻,引入對潘天壽作品《松石圖》的欣賞。以提問的方式,組織學生針對松樹的造型特點以及畫面意境進行簡單的描述,歸納這些感受,從立意、筆墨表現和構圖等方面分析作品。
    2、分析講解課文范畫,感知課文:根據課堂教學所需的特定內容和輔助資料。選擇教材中適合教學需要的中國畫作品以及畫家并加以重點分析,講解藝術家通過對自然景物、社會生活和藝術表現的認識理解,幫助學生了解藝術來自生活的道理以及傳統(tǒng)繪畫的表現特點,始終注意強調作品中程式化表現與特定主題、情感之間存在內在聯(lián)系的教學重點。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樹立學習信心,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
    3、講解臨摹步驟與技法:演示用筆用墨的基本技法,講解不同筆法和線的表現,展現中鋒、側鋒、逆筆、順筆和頓挫等用筆方法;諸如遒勁、婉轉、流暢等線條表現的效果;以及濃、淡、干、濕,酣暢凝重、淡雅飄逸的墨色,幫助學生分析作品中筆墨的表現。教師通過演示講解具體的畫法。畫樹先畫樹干,要求表現樹木姿態(tài)的主要傾向;再向前后左右出枝,注意枝干發(fā)端的相互遮擋。根據樹種的不同,前人總結了樹葉不同種類的畫法,技法上又有點葉和勾葉之分。點葉需注意疏密關系、虛實對比和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不可平均對待。為嘗試表現做好心理準備。
    4、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臨摹范畫局部:讓學生了解掌握畫樹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后,就可以開始進行大膽嘗試練習。在練習中一般對學生的臨摹效果不提出過于嚴格的要求,著眼于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把握國畫程式化技巧的一般學習路徑及學習要點,提供學生課后繼續(xù)嘗試學習國畫藝術的基本方法。在學生運用中國畫工具進行水墨寫意的初步表現上,進一步進行樹、石組合的山水畫寫意小品練習。
    5、創(chuàng)造表現
    活動要求:每人臨摹或創(chuàng)作一幅樹木組合作品,靈活運用樹木畫法進行表現。 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輔導,及時總結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的普遍問題,針對性提出改進的具體方法及要點。范畫不宜太難,建議選用八開大小的生宣紙或毛邊紙作畫。播放輕音樂。課件、投影展示數幅樹木小品作品和優(yōu)秀的學生作業(yè)(或掛圖)以便學生臨摹。
    6、評價展示
    投影儀配合展示部分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與教學小結,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
    7、 課堂小結 1.評價課堂紀律。2.布置下節(jié)課學具準備。
    五、說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示范作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范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繽紛家用電器》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lián)系)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的第3單元內容,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以日常家用電器的造型設計作為教材的主體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設計產品,形成面對生活實際需要的設計意識,通過探究性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
    1、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fā)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能夠參與有意識的市場調查、信息收集和處理活動,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2)能力目標
    *能夠根據整理的調查信息,提出改良產品設計的方案,并畫出大膽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意稿。
    *能夠掌握家用電器設計效果表現的基本技巧,繪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創(chuàng)意效果圖。 。
    (3)發(fā)展目標:
    *能夠培養(yǎng)學生面對生活需要的設計意識,體驗設計對人們生活品質提高及社會進步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4)情感目標:
    A.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yǎng)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本課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面對生活需要的設計意識
    (2)難點
    如何構思立意,根據功能、形狀、顏色、材料、質感等方面設計出更人性化的家用電器。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家用電器多層次的展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1、信息調查
    首先發(fā)動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分工協(xié)作調查了解與一件家用電器相關的產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資料。這件家用電器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家中認為設計不夠滿意的產品,也可以直接調查學生自己喜愛的家電產品,比如MP3播放器、隨身聽等電子產品,目的是為“活動二”的設計改良活動順利展開做準備。
    2、分析講解課文范畫,感知課文
    通過教材供的家用電器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好的產品造型設計體現了產品的形、色、質諸多要素的佳組合。并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根據其實用和審美的功能,在材料、構造、色彩和裝飾等方面進行的綜合設計。對設計手法給予一定提示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用作學生練習時參考。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樹立學習信心,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3、自主探究, 設計創(chuàng)意
    嘗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外進行“活動一”的資料整理,寫出調查總結的同 時,畫出通過小組
    充分醞釀的家用電器改造方案創(chuàng)意稿,并寫上設計說明后,再進入到“活動二”的課堂教學中來。教師讓各個學習小組之間交換創(chuàng)意稿。每組學生 從消費者的角度對其他小組同學的設計創(chuàng)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組同學也可以積極闡明自己原有的設計創(chuàng)意主張,補充、完善本組的改良設計。這時教師在教室里巡回指導,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教學過程始終在學生互動促進中進行。
    4、展示與評價
    后每組自評后將一張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學生介紹分組對比原有家用電器的設計,介紹本組佳設計作品的特點,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探討各組設計作品的特點與不足所在。
    五、說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示范講解與板書相結合,將范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