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課件:《兒童詩兩首》

字號:

課件中包含了課文中的所有內(nèi)容以及該課文的寓意??扇嫣嵘⒆觽儗τ谡Z文的興趣。課件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經(jīng)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任務(wù)分析,教學活動結(jié)構(gòu)及界面設(shè)計等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的。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五年級語文下冊課件:《兒童詩兩首》,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丫”,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dǎo)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學生搜集喜歡的兒童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童年圖,孩子們回憶童年中的趣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快樂。
    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9兒童詩兩首(板書)分享童年的快樂
    二、初讀兒童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
    2.找喜歡的伙伴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三、再讀兒童詩,交流學習
    1.再讀詩,把你印象深的地方勾出來
    2.指名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詩
    你喜歡哪首詩?為什么?
    預(yù)設(shè):《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動作的詞既準確又形象,如“安、接、裝、種、悠、長、望、飛”
    《童年的水墨畫》使我感受到童年快樂
    3.小組內(nèi)讀詩,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五、感情朗讀,背誦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搜集的兒童詩。
    2.學寫兒童詩
    3.辦兒童詩主題手抄報
    9兒童詩兩首
    我想
    小手——安在桃樹枝上
    腳丫——接在柳樹根上
    眼睛——裝在風箏上
    自己——種在土地上
    口語交際?習作二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教學目的:
    1.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
    2.通過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純真、美好,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3.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習慣。
    4.打開學生思路,為后面的習作做準備。
    教學準備: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對童年生活美好回憶的照片、物品。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激趣導(dǎo)入,引發(fā)情感體驗。
    播放歌曲《童年》。師: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的幸福和歡樂;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讓我們把童年生活中難以忘懷的事說出來,和同學共享。
    2.同桌間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學為一組,就自己的照片內(nèi)容互相說說照片中相關(guān)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關(guān)回憶。要求:口齒清楚,條理清晰,讓對方聽了以后能明白說的是一件什么事。
    學生充分參與交流。教師以一個聽眾的身份加入學生們的學習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轉(zhuǎn)變角色,進入交際情境,在其間教師可以點拔,引導(dǎo)。
    3.全班匯報。
    (1)在學生充分參與交流的基礎(chǔ)上,讓一對同桌同學到講臺前匯報。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臺上的同學說說得是不是比較有條理。
    組織學生評議。評議著重圍繞是否有條理展開,同時,對是否恰當運用禮貌用語和體態(tài)語也應(yīng)予以一定的評點,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
    (2)另請一對同桌同學匯報,除了上述要求外,還要求講得生動有趣。
    學生練說,先后兩次指名匯報,組織評議。評議時,以是否有條理和是否生動有趣兩點要求為側(cè)重點,但應(yīng)兼顧語言的規(guī)范性,以及聽說態(tài)度等。
    4.自由組合,深入練說。
    讓學生三三兩兩,自由組合,互相說說自己有趣的往事。隨后,以小組為單位,到講臺前匯報。
    5.課外延伸,生活中說。
    讓學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同回憶自己童年發(fā)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課時(習作)
    教學目標:
    1.學會記事,要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也可以寫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過事情表達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選擇自己印象深的事,體現(xiàn)個性化。
    3.記事的內(nèi)容具體,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中心明確。
    教學準備:
    1.搜集小時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關(guān)物品。
    2.師準備范文一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出話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同學們,大家都會唱《童年》這首歌吧!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那一聲“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達出來。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dǎo)
    1.指名讀“作文內(nèi)容”,思考這次作文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guān)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fā)現(xiàn),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們生活的實際特點而展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玩賽車,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異想天開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文《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xiàn)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五、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nèi)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shù)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guān)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六、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dǎo)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回顧?拓展二
    教學目標:
    1.對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回顧與整理。
    2.積累名言警句。
    3.激發(fā)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興趣,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學生自由閱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弄清他們交談的內(nèi)容。你對哪些話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組內(nèi),結(jié)合本單元的課文例子來討論。
    2.學生匯報:略。
    3.教師引導(dǎo)學生說自己的獨特發(fā)現(xiàn)與體會。師:你讀本單元課文,還有哪些發(fā)現(xiàn),哪些獨特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5.教師小結(jié):作者寫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們讀課文時,就要入情入景,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傳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本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值得我們有感情的再讀一讀,請同學們選者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二、日積月累
    1.自由朗讀句子,讀通順、流暢。
    2.指名朗讀、齊讀。
    3.比賽:看誰在短的時間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評比。
    4.談理解:學生自由讀背后,對句子會有體會,教師引導(dǎo)學生談對句子的理解。教師適當評價,不要講得太多,學生有疑則答。在各小組交流基礎(chǔ)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見過這些詞句?我曾經(jīng)用過這些詞句嗎?師生集體評議。
    6.誦讀練習:這些句子能背了,能誦嗎?引導(dǎo)學生誦讀。
    7.課外要求:課外看看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來讀一讀。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出自《滿江紅》,課外讀一讀《滿江紅》全文。
    三、課外書屋
    1.教師誦讀,激情引入:教師深情地朗讀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的小說《童年》的片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師:剛才的文章怎樣?知道是誰寫的嗎?待學生回答,教師點明:這是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的小說《童年》。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童年》這本書。大家有興趣讀嗎?本周,我們將開展一個讀書交流活動,主要就圍繞這部書來進行,現(xiàn)在我們就分頭準備吧!
    3.我們先集中看看這部書的精彩片段吧!老師用課件呈現(xiàn)《童年》的四-五則精彩片段。
    4.學生分組討論,如何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5.待學生分頭讀書后,組織開展讀書交流評比活動。注意引導(dǎo)學生從多方面去交流收獲與體會。如果學生沒有這本書,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書籍也可以。
    
篇二

    教材分析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兒童詩兩首》,是本冊教材第二組中的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從習作上,本單元的重點是豐富語言積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設(shè)計理念
    《兒童詩兩首》是作家高洪波先生寫的,兩首兒童詩的語言優(yōu)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氣十足,動詞用得很準確;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根據(jù)本課的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和教材中所處的特殊位置,我在教學設(shè)計中充分考慮其略讀課文特點,減少束縛,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dǎo)學生通過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能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學生都是附近農(nóng)村的,父母雖然都在身邊,但是農(nóng)村基礎(chǔ)教育薄弱,幾乎沒有家庭輔導(dǎo)。學生整體感悟不深,浮于比較表面的東西學生能較容易地體會到,而對于較深層次的內(nèi)容學生很難感悟出來。其次是學生的整體朗讀水平一般。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通過自學,認識本課生字。
    (2)鼓勵學生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把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背誦下來。
    (3)通過朗讀,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兒童詩,學生能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dǎo)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fā)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試寫兒童詩。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預(yù)習兒童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板書課題
    1.師導(dǎo)入: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個夢,夢里有我們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時都會有過幻想和一些快樂的時光吧!請講給大家聽聽,一起分享一下吧!(學生暢所欲言)
    設(shè)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為學生營造一種交流的氛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并能夠為學生后面的模仿寫作作了個鋪墊。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師:這兩首詩大概講了什么內(nèi)容?請大家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文)
    2.先小組內(nèi)讀詩、互評、互相正音。
    3.師生交流這兩首詩的大概內(nèi)容。
    三、賞讀詩歌,進入情境
    (一)讀詩文,曉詩意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師引導(dǎo):一小節(jié)可以組成一幅畫面,一個故事,你能否讀出來?請邊讀邊想象畫面?
    4、師:從詩歌的字里行間,我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感情,請同學們再讀一讀兩首詩,想一想詩人分別要抒發(fā)什么感情?
    (生配樂朗讀后交流體會,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美好的愿望童年生活的快樂)
    〔設(shè)計意圖〕
    這一設(shè)計意在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dǎo)、點撥,喚醒學生的情緒、情感,讓他帶著自己的真切之感對所讀的文本語言進行體驗,加深理解,有所領(lǐng)悟。
    (二)品詩歌,悟?qū)懛?BR>    1、生自由朗讀第一首詩歌《我想》,想一想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1)說一說: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①每一小節(jié)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②每一小節(jié)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長──”這樣的語句。
    (2)讀一讀:指導(dǎo)學生反復(fù)地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進一步融情會意。
    師: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3)讀出喜歡的畫面,師生評一評。
    (4)師又問:作者有那么多的夢想,說明了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是個有豐富想象力的孩子師板書:豐富的想象)
    (5)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的夢想,鼓勵學生用“我想”接著將詩寫下去。
    設(shè)計意圖
    新課標提倡讀寫結(jié)合,學完整首詩,我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模仿著也嘗試創(chuàng)作自己的詩,按照每一小節(jié)的格式和內(nèi)容,把自己身體的某些器官想象進去寫。
    (6)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表情達意。
    (7)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如:
    我想把眼睛
    安在火箭上。
    帶著自己的疑問,
    牽著自己的夢想。
    沖啊,沖??
    沖上太空探究奧妙。
    我想把耳朵,
    裝在風箏上。
    聽鳥兒唱歌,聽白云嘮家常。
    聽呀,聽??
    天空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嘴巴
    嵌在風箏上。
    和風兒一起閑聊,
    和小鳥一起歌唱。
    晃啊,晃??
    嘗嘗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8)師生共同評一評,讀一讀。
    2.自由讀詩歌《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么感覺?
    (預(yù)設(shè)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作者寫的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1)師:你在畫上都看到了哪些鏡頭?
    (師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2)再讀詩歌,感受詩意。
    (3)品一品:欣賞交流佳句,體會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處。如:
    ①“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也想著‘黑旋風’水戰(zhàn)‘浪里白條’?!?BR>    ②“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BR>    ③“是那個‘水葫蘆’一下鉆入水中,/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對虎牙。”
    (4)畫一畫:
    師:把你喜歡的其中一個鏡頭簡單地畫下來,畫完后,說一說自己為什么喜歡?
    設(shè)計意圖
    詩人的創(chuàng)作是即景生情,緣情成詩。要體悟詩情畫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詩配畫。所以根據(jù)本詩的特點,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前提下,要求學生作畫,能更好地理解詩的意境。
    (5)展一展,讀一讀:要求學生作畫完畢后,面向全班展示出來。并讀一讀對應(yīng)的詩歌,體會詩句所包含的生動畫面,感受童年的瑰麗多彩。
    四、誦讀詩歌,拓展提升
    1.伴樂,全班一起有感情誦讀全詩。
    2.欣賞兒童詩:
    小童話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遙遠的地方,/
    有一群樹葉說:我們想/
    像花一樣開放。/
    有一群花朵說:我們想/
    像鳥一樣飛翔。/
    有一群孔雀說:我們想/
    像樹一樣成長。
    圓圓和圈圈
    鄭春華
    有個圓圓/愛畫圈圈/
    大圈像太陽/小圈像雨點/
    晚上圓圓睡了
    圈圈很想圓圓/
    悄悄地、慢慢地
    滾進圓圓夢里面??/
    一會兒變搖鼓/逗著圓圓玩/
    一會兒變氣球/圍著圓圓轉(zhuǎn)/
    圓圓睡醒了/
    圈圈眨眨眼/
    變成大蘋果/
    躲在枕頭邊。
    3.自由讀詩,練習把自己喜歡的一首詩背下來。
    五、板書設(shè)計
    兒童詩兩首
    我想童年的水墨畫
    美好的愿望街頭閱讀
    豐富的想象溪邊釣魚
    江上戲水
    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