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日記十則

字號: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在數(shù)學日記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在課堂上沒有機會表達的意思或建議寫出來,可以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日常生活中隱含的數(shù)學知識寫出來,也可以將自己學習數(shù)學的心得體會等寫出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真正含義。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脾益。
    篇一   (數(shù)學游戲)
    每逢清明節(jié),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于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nèi)的針可以轉,格內(nèi)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shù),在單數(shù)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shù)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后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后停在某個格內(nèi),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shù),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shù)。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shù)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shù)格上,撥動的格數(shù)便是奇數(shù)-1=偶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只等于奇數(shù),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shù)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shù)格上,撥動的格數(shù)便是偶數(shù)-1=奇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奇數(shù),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篇二   (奶奶買藥
    昨天,我和奶奶到藥店買了兩盒藥片——胃舒寧 兩盒藥一共52元,一盒26元,奶奶付給她一張100元,營業(yè)員找給奶奶48元。 找好錢后,我用小數(shù)加、減法核算了一下。
      奶奶還可以這樣付:
      1.先給營業(yè)員50元,再付10元,找8元。
      2.如果奶奶有零錢,可以先付50元,再付2元。 通過這次陪奶奶買藥,我知道了數(shù)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篇三   (攻克難題)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shù)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只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只,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只,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于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沈炈銜r卻發(fā)現(xiàn)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只后一樣多,那一半是13只,還原乙樹是14只;甲樹就是16只。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只,乙樹14只。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篇四   (蘋果樹)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后,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fā)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后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jīng)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jù)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篇五   (觀察物體)
    “觀察物體”這個單元真有趣,沒想到在觀察的過程中也能發(fā)現(xiàn)這么多的數(shù)學知識。觀察物體,一個人是不可能把它的全部都觀察到的,要跟自己的學習小伙伴合作。觀察時,應注意辨認物體主要特征,應邊觀察邊想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形狀有什么不同,然后與同學交流。
    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對稱軸,圓形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鏡面對稱更有趣,比如鏡子中的鐘面3:00就是9:00,1:00就是11:00,原來跟實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點評:你能在學習中切身體會到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必要,就具備一項重要的學習能力,而且還能把學習的內(nèi)容表述得這么的清晰,完整,令人佩服!)
    篇六   (我要當醫(yī)生)
    今天,老師要我們當“醫(yī)生”。咦,老師要我們當醫(yī)生干什么呀?哦,原來,老師把我們前幾天筆算錯的題,寫在黑板上。
    然后,老師要我們一起找出黑板那幾道算式的毛病。原來,有的毛病出現(xiàn)在十位不承認,個位向十位借一,十位說:“我這里還是原來的數(shù)。”還有的毛病是個位滿十了,沒有向十位進一。經(jīng)過我們把他們錯的題糾正過來,他們終于病好了。我希望他們以后也會當醫(yī)生,不要再做病人了。
    (點評:小作者的題目就帶有趣味性,確實,數(shù)學并不是枯燥無味的,只要用心,善于發(fā)現(xiàn),就能體會學數(shù)學的重要,產(chǎn)生“我要學”的強烈求知欲。)
    篇七   (有趣的問題)
    課間休息時,我們班的“小博士”小文對同學們說:“今天,我給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題目是: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一起在河邊散步,她們至少有幾個人?”小軍說:“這還不簡單!兩個媽媽當然是兩個人,兩個女兒也是兩個人,所以應該有2+2=4(人)?!?BR>    小文搖搖頭說:“不對,誰還有不同的答案?”我突然想起爸爸對我講過一道類似的題目,是問兩個爸爸兩個爺爺,我就說:“我們先來看小林和她媽媽的關系,小林是媽媽的女兒,所以這里有1個女兒,1個媽媽。媽媽是外婆的女兒,所以這里也有1個女兒,1個媽媽。
    反過來想,兩個媽媽和兩個女兒在一起,至少有3個人?!贝蠹衣犃硕颊f:“你真會動腦筋?!?BR>    (點評:這個同學寫的“有趣的問題”是她在平時學數(shù)學時遇到的,一顆智慧的童心在她的筆下躍然紙上。)
    篇八   (可能性的大?。?/strong>
    今天上午,我寫完作業(yè),準備和爸爸玩兒摸球比賽。
    我首先準備一個大盒子,在盒子中放了3個紅球,4個藍球,5個白球。游戲規(guī)則是:每人只能摸,誰能摸到紅球,誰就能得到獎勵。
    開始摸了,爸爸每都能摸到紅球,而我卻總也摸不到。于是我懷疑起爸爸在?;樱职謪s說自己運氣好,并且其中還有數(shù)學道理呢。聽到有數(shù)學道理,我便來了興趣,端起盒子就跑到一邊琢磨起來了。經(jīng)過反復試驗,我終于找到了答案。在這個盒子里,我一共放進了12個球,其中紅球有3個,那么紅球就占球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能摸到紅球的概率是25%,之后,我又根據(jù)這個答案摸了20次,果然,我摸出了5次紅色的球。我把我的發(fā)現(xiàn)告訴了爸爸,爸爸滿意地笑了,同時,我也我我自己的發(fā)現(xiàn)而高興極了,這就是數(shù)學中的概率問題,我也知道了:什么時候該放棄,什么時候盡力爭取。
    同學們,這就是生活中的數(shù)學小知識,我相信只要大家留意和觀察生活中的小事,一定會找到更有趣的數(shù)學知識。
    篇九   (數(shù)學作業(yè))
    有一天,我正在課室做數(shù)學作業(yè)。然后,我遇到了一道數(shù)學的題目弄不懂,這道數(shù)學題目是: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題目給了我兩個條件,橫截面的面積是30平方厘米,寬是6厘米,我想:長方體的體積不是長乘寬乘高嗎?為什么題目只給我們底面積和寬呢?我想了好久都不知道怎么做。于是,我就去問數(shù)學老師了。
    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說,橫截面就是長方體的底面積,寬在題目上所表示的是長方體的高。這下子我終于明白了如何去求長方體的體積。我又學多了一個新知識,我真開心啊。
    后來,我看見這樣的題目我再也不怕了。我用老師教我的方法分辨出與這種類型的題目解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這個知識對我來說真的很有幫助,我利用它*了很多我不會的題目。我的心里比誰都開心,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shù)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鞒鰜恚煤玫睦盟鼈儯?出更大的難題和考驗。數(shù)學的知識真是學無止境,讓我們學都學不完。我希望用大的努力學好高深莫測的數(shù)學問題。
    教師點評:這篇文章通過用事例探求長方體體積計算的方法。作者的學習興趣濃,能靈活運用,文章條理清楚,句子通順。能遇到不懂就問的方法解決問題是一個好辦法。學生的獲得知識有多種途徑,師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更好的體現(xiàn)出作者對數(shù)學的深厚興趣。
    篇十   (地圖上的距離)
    今天我看地圖時發(fā)現(xiàn)北京離邯鄲還不到一尺遠,于是我問媽媽說:“媽媽,北京離邯鄲到底有多遠?”媽媽一看地圖說:“看看比例尺就知道了,這個地圖上的比例是1:6000000。”我馬上拿來尺子量圖上北京到邯鄲的距離是7cm,你們說北京離邯鄲到底有多遠?
    解答:1:6000000就是圖上的一厘米等于6000000cm等于60千米。
    60*7=420(km)
    答;北京離邯鄲有420km。
    媽媽又問我:“如果坐火車到北京要多長時間呢?假定火車的速度是100km/小時。”
    我想了想說:“這個很簡單,路程/速度=時間,420/100=4.2(小時),哈哈!以后如果我再去北京心里就有數(sh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