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美麗的田園》教學設計三篇

字號:

《美麗的田園》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第七單元的后一課,主要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從具體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幅情境圖,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信息,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提出數(shù)學問題。因此,我的設計思路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的。
    1. 從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引入,讓學生充當童話里的角色,用數(shù)學知識去幫助可憐的“丑小鴨”,從而獲得成功感,萌發(fā)學習的愿望。
    2.我校正在進行一節(jié)課35分鐘的課改實驗,因此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少,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不同的問題,去思考交流。
    3.老師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因此后要讓學生評價、反思自己的表現(xiàn), 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反思是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讓每位學生學會反思,無疑等于給每人配備了一位盡責的老師,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教學條件較好,配備了電腦、實物投影儀,為使用多媒體課件提供了可能,非常有利于低年級的教師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開展豐富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
    我班共有學生45人,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但學生愛提“一共有多少?”“還剩多少?”等順向思維的問題,而且學生如果上課伊始提不起興趣,就很懶得去表達。因此,如何創(chuàng)設一個能調起學生積極性的情境至關重要。
    〖課堂實錄〗
    (一)導入激趣
    1. 創(chuàng)設情境,練習口算。
    師:同學們聽過《丑小鴨》的故事嗎?
    課件出示畫面:一只丑小鴨抬頭仰望著天空中飛過的白天鵝,眼里流露出悲傷、郁悶的眼神。
    師:丑小鴨多想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啊,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學生脫口而出:愿意。
    師:怎么幫呢?你們看,每只丑小鴨都帶有5道口算題,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目都解答對了,就會有一只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試試吧!
    課件逐一出示口算題(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學生非常踴躍。
    5道口算題得數(shù)正確后,就有一只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學生積極性更高了。
    2.鋪墊引入。
    師:丑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后,高興地與同伴們一起飛呀飛,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板書課題:美麗的田園)
    課件出示畫面:美麗的田園
    (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師:美麗的田園里都有什么?看到這么美的環(huán)境,你想說些什么?
    生1:我們不能亂砍樹,要愛護樹木。
    生2:不能隨便亂丟垃圾。
    師:聽了同學們的話,老師真高興,你們小小年紀就已經懂得了要保護環(huán)境,真了不起。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給學生1分鐘,使之充分地感知畫面的各種信息,為提出問題打下基礎。
    學生反饋。
    生1:湖里有8只天鵝,岸上有6只天鵝。
    生2:天空中有12只小鳥,樹上有5只小鳥。
    ……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反饋。
    生1:湖里有8只天鵝,岸上有6只天鵝,一共有幾只天鵝?(教師板書)
    師:誰會解答這個問題?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8+6=14)
    師:誰能提出不同的問題?
    生2: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幾只?(教師板書)
    讓學生解答這個問題,并說想法。
    生3:11-6=5,11只羊去掉白羊,剩下的就是黑羊。
    生4:5+6=11。
    這個算式很特別,出乎我的意料,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4:6只白羊加上5只黑羊就是11只羊了。
    師:那你的答案是?
    生4:6。
    師:你的答案在加號的后面,我們用括號把它標出來,醒目一些,好嗎?
    學生滿意地坐下。
    生5:湖的左邊有9棵樹,湖的右邊有7棵樹,……
    其他學生有不同意見,打斷了他的發(fā)言。
    生6:湖的右邊應該是8棵樹,這兒還有一棵。
    生7:不止8棵,還沒畫完。(畫面湖右岸遠處有7棵樹,近處一棵樹只畫了一半,學生認為湖右岸近處應該還有幾棵樹。)
    師:這位同學的想像力真豐富,不過,我們就看屏幕上出現(xiàn)的,好嗎?
    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數(shù)一遍,并板書:
    湖的左邊有9棵樹,右邊有8棵樹。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8:一共有幾棵樹?
    生9:湖的左邊比右邊多幾棵樹?
    生10:湖的右邊比左邊少幾棵樹?
    學生繼續(xù)提問,解答問題。
    師小結:每個同學都在積極地動腦筋,提出了許多問題,真棒!老師想同學們在生活中也一定是個有心人。
    (三) 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四) 介紹數(shù)字朋友(從多角度認識一個數(shù))
    師:我們學習數(shù)學,就要和數(shù)字交朋友,你能不能介紹一下數(shù)字朋友呢?比如說“9”,你打算怎樣介紹它呢?
    本想讓學生看書,問題剛問完,幾個學生馬上舉手。
    生1:4+5=9。
    生2:10-1=9。
    師:有沒有其他的說法呢?
    生6:媽媽買回來10個蘋果,我吃了一個,還剩9個。
    師評價:這位同學還懂得聯(lián)系生活呢。
    生7:9比8多1。
    ……
    師:每個小組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數(shù)字,說說可以怎樣介紹這個數(shù)字朋友。
    小組反饋。
    (五)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略)
    你覺得這堂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怎么樣?
    生:上課,小朋友們太吵了,沒有聽別人發(fā)言。
     篇二
    教學目標:
    1、初步發(fā)展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取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進行解答的能力。
    2、鞏固2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并達到計算正確熟練。
    3、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后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提出數(shù)學問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初步發(fā)展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13頁主題圖,指導學生觀察,描述圖中景色:在碧綠的田野上有一條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許多鵝在嬉戲,河難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樹林,有一片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許多小羊在吃草,幾只鵝兒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樹上停著許多小鳥,天空中飛來了一些小鳥,春天的田野真美麗!
    2、看一看,說一說,圖中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同桌合作,把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填在書中的方框內。
    2、指名匯報,看看有沒有漏掉。
    3、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
    (1)根據找到的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
    4、解答問題
    (1)樹上的小鳥比空中的少幾只?11—5=6(只)
    (2)淘氣列式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8+6=
    引導學生根據算式中的數(shù)字找到相應的動物,再根據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什么。
    (3)交流:再提出幾個數(shù)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三、實踐應用(14頁練一練)
    1、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說說你能題出什么問題?
    (2)解決問題。(同桌討論)
    (3)完成書上的填空題集體訂正。
    2、完成第2題。
    (1) 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篇三
    教學目標:
    1、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初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問題意識。
    4、增強學生的觀察力和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圖畫,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準備:電腦、實物投影儀、數(shù)字卡片。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課件,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條小河,小河里有許多鵝在嬉戲,河灘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樹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鵝兒在休息,草地上還盛開著一些美麗的野花。在一棵大樹上停著許多小鳥,天空中飛來了一些小鳥,春天的田野真美麗!
    創(chuàng)設活潑而又鮮明的活動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
    2、仔細觀察,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1、小組競賽: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提出數(shù)學問題。(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比一比哪一小組所提的問題多好(每一小組請一代表將小組所提的數(shù)學問題寫在紙板上)。
    2、每一小組出示自已的成果,全班討論交流各組所提的數(shù)學問題。根據每一小組的不同成果進行適當?shù)谋頁P。
    3、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
    4、交流。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1)出示圖片(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觀察,說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2)解決問題。(同桌討論)
    (3)完成書上的填空題。
    2、指導第2題。
    (1)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指導第3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換一個數(shù),說一說。
    (3)交流,(利用數(shù)字卡片)師出數(shù)字卡片,學生說一說。(合理就應鼓勵)
    四、總結:你學會了什么?怎樣學會的?
    五、研究:8+7=15,你能根據這一道算式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從生活情境中走進數(shù)學。
    以競賽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以小組合作討論來完成任務。(如:對各種動物之和這一類問題學生難以提出,老師就應該進行引導。)
    挖掘學生的個性化內容,及時進行表揚。
    學生不僅會提數(shù)學問題,還應能嘗試去解決問題。
    采用獨立思考與回答的形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提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此題較為簡單,學生能獨立完成是好的。
    先理解題意,然后通過小組討論進行數(shù)的延伸,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提出這兩個問題,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回頭看一看,對自已所學的內容進行小結。
    目的在于加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