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二泉映月》課件【三篇】

字號:

課件,即課文教學時的開場白,教師一走上講臺,就用一篇課件引入課文教學,就像一場精彩的戲拉開了序幕。課件的設計,往往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文體類型、作家風格、作品的內容和具體寫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而靈活運用的。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鄂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二泉映月》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要求:
    1、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夜景色和由琴聲聯想《二泉映月》樂曲豐富內涵的語句。
    2、感受阿炳創(chuàng)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5節(jié)。
    教學重點:
    體會阿炳創(chuàng)作的艱辛和這首名曲豐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激趣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這樣一首樂曲,一首中國民間二胡曲,世界指揮家聽完后感動得熱淚盈眶,他說:“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法國總統密特朗一生獨愛此曲。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你們知道是哪首音樂曲嗎?(《二泉映月》)而它的創(chuàng)作者竟是一位盲人音樂家,他的名字叫(阿炳,師板書)。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13課《二泉映月》,一起走進阿炳的生活,去感受《二泉映月》的蒼傷與偉大,一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阿炳是一位盲人,他為什么能創(chuàng)作出全世界偉人都為之感動的音樂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這篇課文有許多生字詞(出示詞語),指名讀。
    月光如銀雙目失明委婉連綿
    月光似水賣藝度日升騰躍宕
    靜影沉璧經歷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熱愛音樂舒緩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靜激蕩
    3、通過讀,我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第一列寫出了月色美,第二列寫出了阿炳坎坷的經歷,第三列寫出了樂曲的旋律,這讓我知道了《二泉映月》的背景和阿炳的艱辛創(chuàng)作。
    三、自主讀文,披文入境
    師:阿炳是盲人,是孤兒。他的生活該是多么艱辛,他來到泉邊,他聽到什么?
    1、生自由讀第4節(jié)。
    2、聽到: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3、一齊讀后一句話。
    師:在阿炳小的時候,師傅曾帶他到泉邊賞月聽泉,那時候阿炳聽到什么?從課文中找出帶有“聽”的句子。
    四、自讀自語,明理悟情
    1、默讀第2節(jié),劃出帶“聽”的句子,讀一讀。
    2、讀得好,在和師傅賞月時,師傅問阿炳:“你聽到了什么聲音?”一起讀。
    小阿炳聽到什么聲音沒有?(一起回答:沒有)
    3、過渡:小阿炳什么也沒聽到,師傅說:“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保ò鍟浩婷睿┦裁匆馑迹亢髞?,阿炳長大了,他聽到了奇妙的聲音嗎?
    (沒有),那他聽到什么?(齊讀第4節(jié)后一句)
    “聽到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
    總結:阿炳并沒有聽到美妙的聲音,聽到的只是嘆息、哭泣、傾訴、吶喊,難道是師傅說錯了,(在第3節(jié)中找關鍵句:雙目失明),你是怎么理解的。
    4、雙目失明,阿炳看不到一切,所以聽著聽著,漸漸的……
    生:讀第4節(jié)后一句。
    師:你見過阿炳街頭賣藝的情景嗎?
    (播放有關資料,走近阿炳)
    5、你看到什么?
    師:阿炳坐在街頭賣藝,他沒有聽到奇妙的音樂,他聽到的只是“漸漸……“(后一句)
    師:老天為什么這么不公平呀,他雙目失明
    他只能聽到“漸漸……”(后一句)
    師:他飽受著饑餓、病痛的折磨,他只能聽到“漸漸……”(后一句)
    6、老天對阿炳是不公平的,但阿炳被困難嚇倒了嗎?
    你從哪看出來的?
    (讀: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師:他多么希望他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阿炳不僅聽到了嘆息、哭泣、傾訴和吶喊,大家拿起書“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訴給這茫茫月夜”,他為什么要通過琴聲來傾訴呢?
    2、配樂讀第5節(jié)。
    3、起初,琴聲委婉連綿,你仿佛聽到什么?看到什么?隨著樂曲升騰跌宕,步步高昂,你仿佛聽到什么?看到什么?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在二泉池邊回蕩,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首動人的樂曲(播放音樂《二泉映月》)。
    5、多么動人的音樂,多么偉大的音樂,一個雙目失明的藝人,一個充滿苦難的民間藝人,一個對未來充滿渴望的民間藝人,他靠什么創(chuàng)造出了偉大的作品?
    6、當阿炳沉浸在夜色中,忘我地拉起二胡時,他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7、是音樂安慰他孤寂的心,你想對他說什么?
    六、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這首不朽的曲子深受我國人們喜愛,在國際樂壇也享有盛譽,齊讀后一段。
    2、總結:苦難帶給人們的是什么?悲痛、哭泣……,但是,對于勇敢的人、堅強的人和敢于同命運抗爭的人來說,苦難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勇敢面對苦難吧!
    板書設計:
    13、二泉映月
    聽: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阿
    炳傾訴:委婉連綿、升騰跌宕、步步高昂
    (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言情境使學生理解并感悟“賣藝度日”“坎坷”等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3、在對文本的逐步解讀中感受和體驗民間藝人阿炳創(chuàng)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從而學習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從而體驗盲人阿炳創(chuàng)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第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阿炳的悲慘身世,十多年過去了,阿炳的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為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帶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貧窮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向往,又是一個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再的來到二泉。
    2、這的到來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他想起了什么?下面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學習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學第四自然段,比較這的到來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這時他想起了什么?
    (以前他是跟著師父來賞月,他看到了水面的月光如銀,聽到了淙淙的流水聲音。這他什么野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師傅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
    2、小結: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飽經風霜的阿炳已經無法欣賞眼前的美景,卻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傷心的情,構成了多么強烈的對比。
    3、一讀,指導朗讀
    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4、你從這句話當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是阿炳的心聲,也是師傅的心聲,更是窮苦人民的心聲......)
    (板書: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5、二練
    阿炳為_________而深沉地嘆息。(自己坎坷的人生)
    阿炳為_________而傷心地哭泣。(自己師父的離去)
    阿炳為_________而激憤地傾訴。(自己的坎坷命運)
    阿炳為_________而倔強地吶喊。(自己追求幸福的生活)
    6、三聽、《二泉映月》
    (過度)師述:就這樣,一曲《二泉映月》從阿炳的琴弦上流瀉出來,它久久地回蕩在二泉池畔,久久地回蕩在我們的心里.下面我們學習第五自然段。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
    (1)找出表現阿炳演奏二胡時的動作的語句,用“——”畫出;(聽著,聽著,......他的手......瀉出來。)
    (2)找出描寫音樂變化的語句;用“﹋”畫出;(起初......在......在......在......人生道路。)
    (3)找出音樂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用“()”標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2、交流表現寫阿炳演奏二胡動作的語句。
    (1)聯系上下文說說對“傾吐”的理解。
    “傾吐”即“傾訴”。
    (2)從“禁不住”、“不停地滑動”、可看出阿炳什么?
    (抒發(fā)情懷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
    (3)阿炳要“傾吐”什么?(阿炳要通過琴聲傾訴自己積淀已久的情懷。贊嘆......懷念......思索......)
    (4)通過什么“傾吐”?(二胡)
    3、交流描寫音樂變化和音樂所表達的豐富內涵的語句。
    (1)出示字幕
    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在懷念……在思索……
    ①再聽音樂起始部分,想象相關畫面,感受樂曲的“委婉連綿”,體會琴聲表現的內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連綿”的音樂形象地表現出來的,又是如何通過琴聲把自己要傾吐的情懷具體表現出來的?
    (比喻句:月光流水音符,排比句:在…在…在…)
    ③指導用徐緩、抒情的語調朗讀這一句,加深體會。自由讀,女生讀。
    (2)出示字幕
    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抒發(fā)了……
    ①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阿炳通過琴聲表達自己的情感板書:看到阿炳的堅強)
    ②指導朗讀,語速加快,音調加高,讀出“勢不可擋”的氣勢。自由讀,男生讀。
    (3)出示字幕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他愛……他愛……他愛……
    ①圈出表現這首樂曲特點的詞語。朗讀理解作者通過這看似矛盾的兩對詞語所表現的樂曲的豐富內涵。(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
    ②樂曲表現了阿炳的什么?(悲、苦、恨、怒,更表現了他對音樂和生活的愛。板書:熱愛生活,熱愛音樂)
    ③指導朗讀:他愛......他愛......他愛......他愛......(讀出他對音樂和生活的愛)
    4、小結:正是長期積淀在胸中的種種情懷,化作創(chuàng)作的靈感,才孕育出這不朽的樂曲。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二泉映月》誕生了。相機指導學習第6自然段。
    六、學習第6自然段
    1、齊讀第6自然段。
    2、小結:是啊,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二泉映月》誕生了,幾十年來,這首曲子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盛譽。
    七、課堂教學總結
    1、通過聆聽《二泉映月》這首美妙的樂曲,通過文本的反復學習,我們仿佛聽到阿炳深沉的嘆息、悲傷的哭泣、激憤的傾訴、通過倔強的吶喊,我們看到了阿炳的堅強,感受到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對音樂的熱愛,說明了阿炳(板書:)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讓我們再欣賞這首美妙的樂曲,感受和體驗民間藝人阿炳創(chuàng)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從而學習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再聽《二泉映月》完成對對聯練習
    上聯:泉聲琴聲心聲聲聲入耳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誦全文
    2、預習下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板書設計:
    二泉映月
    聽到:嘆息、哭泣、傾訴、吶喊
    看到:堅強
    感到:熱愛生活,熱愛音樂
    說明了: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篇三

    知識與技能:
    1、學會10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誕生經過。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樂曲的豐富內涵。
    過程與方法:
    朗讀課文,感悟內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阿炳創(chuàng)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學習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感悟并背誦課文,從而體驗盲人阿炳創(chuàng)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用心靈聆聽名曲。
    1、同學們,你們平時都喜歡聽什么樣的音樂?(指名說)
    2、這節(jié)課,老師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第聽到這首典子時,曾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聽這首曲子,應該跪下來聽?!本烤故鞘裁礃拥那?,能如此地打動小澤征爾的心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用心聽,看自己聽出了什么。聽后談感受,并說出曲子的創(chuàng)作者。
    4、一首名曲,我們用心去聽時,會聽出豐富的意蘊,阿炳為什么能創(chuàng)作出這樣動人的音樂?這篇課文又講了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二泉映月》
    (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用心靈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纖細的琴弦,苦難的人生坎坷的經歷,用長期積淀的種種情懷創(chuàng)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愛全部融進了這首深情的旋律中,欣賞完這首感人的旋律,讓我們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雙眼失明的盲人,這個世界再怎么五彩繽紛,對他來說都只有漆黑一片,他從小就沒有爹娘,濃濃的父愛,偉大的母愛,對他來說卻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他流落街頭,形同乞丐,他生活貧困,疾病纏身。為了生活,他只得以賣藝為生,他飽受了人間的艱辛和苦難,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親人――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也離開了人世。
    (出示詞語:雙目失明沒爹沒娘流落街頭形同乞丐生活貧困疾病纏身賣藝為生飽受艱辛)
    3、請同學們用心去讀一讀這些濃縮了阿炳悲慘一生的詞語,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這位盲人的不幸命運。
    4、讀完了這些詞語,你想說些什么?(指名說)
    三、用心靈誦讀課文。
    1、這位嘗盡人間辛酸的盲人為什么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不朽的樂曲呢?打開課文,聽聽老師給大家?guī)淼呐錁防首x。
    (教師范讀課文)
    2、聽完了朗讀,你們覺得老師讀得好嗎?好在哪里?
    (指名學生說)
    3、聽著音樂,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課文第五自然段集中體現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所體現的內容和意境,自由練讀課文。
    (學生練讀)
    5、指名誦讀第5自然段。
    6、評一評,說一說。
    四、用心靈感悟內涵。
    1、請同學們再好好地讀一讀這一自然段,你從中讀出了阿炳的什么樣的內心世界?
    (生自讀自悟、師巡視,個別交流點撥)
    2、誰來說一說,讀了這一自然段,你從中讀出了阿炳的什么樣的內心世界?為什么?
    (指名說,說完后,讓學生將這些詞語寫在黑板上。如:悲傷、痛苦、愛、信心……)
    3、同學們、阿炳用他那纖弱的琴弦,苦難的人生譜寫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時此刻,你能用一兩句話來表達我們對阿炳由衷的敬佩嗎?
    (指名讀)
    4、阿炳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他用音樂訴說了他坎坷的人生經歷,同學們,如果這個時候我再問你,《二泉映月》寫什么,你還會簡單地告訴我《二泉映月》僅僅是一首曲子嗎?你會怎樣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
    5、總結升華。
    五、回顧全文,課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聲即心聲。讓我們用我們整個心靈再感受那動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讀課文)
    2、上網查閱資料,聽阿炳的音樂開展“走近阿炳”的活動,感受民間音樂家坎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