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下鄉(xiāng)心得及感想【通用版】

字號:

所謂心得就是工作或學習中的體驗和領悟到的東西,亦可以稱作心得體會?!靶牡皿w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于議論文的范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下面是由為大家整理的“暑假三下鄉(xiāng)心得及感想【通用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7月18日至7月25日我們教育學院的啟夢隊與管理學院的暖心暖隊一行16人來到了xx省xx市xx縣xx鎮(zhèn)xx村進行為期一周的支教和調研活動。
    一周時間雖然短暫,但是我收獲頗豐。我擁有了很多在我20年的人生里所沒有過的經歷。我第搭了將近10個小時的長途車,我第給學生上安全教育課,我第自己一個人獨立出題目,我第當班主任,我第寫主持稿。
    在這次三下鄉(xiāng)活動中,我們啟夢隊主要負責支教活動,我擔任大班(即五、六年級)的班主任。在擔任班主任和上課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責任二字的重要性。搞教育不是搞生產,采用流水線的生產出一些列相同的產品。學生首先是一個人再是一個學生。我們首先要尊重個性鮮明的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老師的責任雖說是教書育人但我覺得育人二字應該放在前面。學生要德與智發(fā)展,我認為是以德為先。在于學生與家長的交往中,我聽到了學生對自己以前老師的抱怨,其中有些我覺得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但也有老師自身的問題。其中老師的問題主要在不尊重學生,罵學生的時候帶有人身攻擊性,誤導學生蔑視所謂的差生,還有把學生當成免費勞動力使用,讓學生去疏通廁所。我個人不贊成這種行為。還有個別老師上課時只講十幾分鐘其他時間就把學生扔在教室里做習題,而自己則跑到一邊去玩游戲。這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作為一個師范生,將來我們很有可能加入教師隊伍中,我覺得這是我們以后引以為戒的例子。教師為人師表,首先要做的是學生的表率。學生做錯事可以罵但是要對事不對人,更不能人身攻擊。老師要尊重學生,不能把學生當作免費勞動力,但是適當的勞動課還是要上的,適當的勞動還是要做的。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以成績論人,而應該以多把尺子量人。我覺得老師既然是上課就該待在教室。這是你的責任,學生自習也應該待在教室為學生答疑。當然,這只是個別老師,大部分老師還是很盡職盡責的去教書育人。這種園丁精神是我們所要學習的。
    在這一周里我也體會了當老師的幸苦,因為我們之前的策劃和所到學校的實際情況相差很遠,所以我們每天的課程都是頭天晚上臨時商議的,時間很趕。由于我們上課都是采取活動的形式因此要準備的教具就比較多。好幾天晚上我都忙到差不多臨晨1點。下課后,我們還要打掃教室,幫助阿姨做飯。我明白了雖然說當老師是腦力勞動其實,實際上是體力和腦力相結合的勞動。其實很多工作都是這樣的。但是辛苦總是值得的,我們還來的是學生們上課的熱情和學生們的一張張笑臉。印象中,有個學生特別懂事,他每天都幫我開電腦、關電腦。甚至跑出去了還回來關電腦。這讓我感到很窩心。我們走的時候,很多學生都來送我們,幫我們提行李。因為鄉(xiāng)村地區(qū)條件比較差,我們上網總是比較困難。而且打印機不是那么好用,這為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一些困難。幸運的是,帶我們的張?zhí)庨L、學校的領導和老師都非常配合我們,盡力幫我們解決困難。我們兩個隊伍之間也配合很默契,互相幫助。我們從初的互不相識,到后分離時的依依不舍。這些都讓我非常的感動。我們還去看了xx鎮(zhèn)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燒火龍的火龍模型,了解了每年正月十五燒火龍的寓意是能夠發(fā)財。還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惟妙惟肖的紙花。我們品嘗了當地的出名的美食黃金姜糖、豆夫、薯粄、牛雜面。讓我們了解到了文化不僅存在于書本還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了解了鄉(xiāng)村文化。學校校長曾意味深長的對我們說我們教育學院的學生說,希望我們將來投身于農村教育事業(yè),每年的鄉(xiāng)村教師都招不滿。體驗了一周的鄉(xiāng)村教師生活,雖然我將來不一定會踏上教師崗位,也不一定會投身鄉(xiāng)村教育中,但是我真的要給每一位鄉(xiāng)村教師致以深深的敬意,他們真的不容易。
    人家都說大學里不去三下鄉(xiāng)是一個遺憾,以前我覺得沒什么,但現在我覺得真的是這樣的。三下鄉(xiāng)的意義不僅僅在支教調研,你會收獲到很多。比如友誼、經歷、經驗、感動、人際交往技巧······這些是你平時上課學不到的。
    【篇二】
    雖然我不是一名主筆手,但我還是習慣在每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寫一些自己心里想到的體會或者對當天的一些總結;并從這些寫過的東西里邊尋找問題,在細細地琢磨并找出解決事情的方法。三下鄉(xiāng),其實就是要我們到實踐中去認識社會,到實踐中去認識自己,到實踐中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方向,到實踐中去調整自己,這是下鄉(xiāng)前書記對我們的要求。去三下鄉(xiāng),要的就是我們帶著熱情去投身到實踐中去,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充滿熱情,哪怕只是一件小小的事。實踐會跟你說:懷著熱情去做事,都會事半功成,收獲屬于自己的東西。此次我們中心隊的下鄉(xiāng)實踐,我們經歷過的有到各家各戶去做地區(qū)的調研活動、有輔導小朋友的義教活動、有幫助當地有需要的村名做做簡單的農活以及幫助我們麻煩了這么多天的當地老師搬木頭等。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從不會自己摸索出技巧,并切身實際地感受著種種的鄉(xiāng)土風情。
    首先從我們的第一個任務調研說起。對于我們這一群沒有過下鄉(xiāng)活動經驗的而言,這項本來難度不大的任務也就相對的提高了難度。第分組分隊的去做調研,雖然分工合作的還好,但是奔波兩個多鐘后,發(fā)現結果并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們每次都在總結小會議上商討要如何才能讓這些調查問卷能得到好的效果;經過大家的商討和提出的改進方法,在接下來的調研工作中,我們工作進展得還不錯。因為從第二次調研開始,我們換另外的一種方法——通過交談的方式進行;以這種方式,我們少吃了好多閉門羹也避免了那些直接跟你說不知道不識字那一類情況的出現。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不但獲得了調查問卷里問題,還了解了一些其他的有關當地的一些信息。比如,這地區(qū)存在的好多的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并且這兩類人由于年齡問題生活得都挺艱苦的;從一個伯伯的口中,我知道了這地區(qū)原本有說過修一個水利工程的,但久久不見結果;從一個當地的老師那里了解到,這里到處存在著垃圾堆,對整個地區(qū)的風貌影響很大。后據統(tǒng)計,我們的調查問卷雖然只有166份,但我個人覺得我們從從村民口中得到的信息要是能夠向有關部門反映的話,結果會比這166份調查問卷好很多。這是我們自己摸索出來的結果,調研不再單單只是為了調研而調研了,往更深層次去挖掘,會得到我們意想之外的東西。
    接著,我想談談我們的義教活動。以前有去義教過,但是以前去的義教都是別人幫你準備好東西,然后只需要你過去幫小朋友輔導就行了。而我們這的義教和之前的義教完全不同,因為我們要在調研的過程中挨家挨戶地去找學生;要去找小朋友,所以我們的這次義教活動的意義也就伴隨著難度的加大而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經過我們的努力,總共有40多個小朋友來參加我們的義教,人數高時達46人數;看著課室做得滿滿的,那種欣慰感不由得發(fā)自內心地流露出來,畢竟這是幾次調研過程付出額外的努力換來的結果,值得欣慰、令人開心。當然,這是第跟這么多的小朋友進行義教,由于小朋友的年齡跨越較大,義教起來難度就比單個輔導要大得多了。記得我們第走進那個坐滿40多人的義教教室的那一刻,大腦瞬間的一片混亂,原先談論好的的方案根本無法實施;這就嚴重考驗著我們的應變能力了,如果做不好,這一個下午的一覺就會白白浪費。由于我出發(fā)前有看過一些資料,所以我隨身帶了一些折紙,我當場就決定先教他們折紙,再慢慢的想出一些其他的對策。結果效果不錯,小朋友都挺喜歡折紙的,很熱情地以快的速度投身到折紙教學當中去,用心地跟著小老師學習。看著小朋友對知識的那種渴望,我在想,這個年齡段的我是不是對知識也這么渴望?這些小朋友衣著很簡單、手腳臉蛋都黑黝黝的,全身都散發(fā)著一股泥土的味道,這些算是他們共有的獨特的個人象征,但令你心靈震撼的絕對是小朋友的那雙對知識渴望的雙眼,我承認我的心早早的就被小朋友們的熱情感化了。當然,我們注重的是勞逸結合、講究科學,在教完小朋友一些知識后我們便組織他們一起玩趣味游戲。游戲的種類挺多的,令我重新體驗一回童真的是要我當老鷹跟他們一起玩老鷹抓小雞。聽著他們發(fā)出的嬉戲聲、嬉戲的笑聲,我感覺我仿佛回到了兒時年代。
    【篇三】
    懷著一顆熱情與好奇的心,我們將年輕的熱血灑在了長沙七月的酷暑天氣中。頂著烈日,冒著高溫的襲擊,我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三下鄉(xiāng)”的社會實踐。短短的十幾天的實踐生活中,我們體會了為采訪而被拒之門外的苦澀;我們體會了為得到有效問卷而“厚著臉皮”請別人填寫的用心;我們體會了為設計出一份問卷而頻頻的加點開會的辛苦。為了調研,我們奔走于長沙各市區(qū)內的大街小巷中;為了調研,我們奔趕于各輛公交車上;為了調研,我們用心去記錄這一切的一切?;匚吨畮滋斓慕洑v,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十幾天的“三下鄉(xiāng)”生活,讓我感慨萬千…
    (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我認為從這次調研中體會為深刻的一點。由于組長從我們每個人的擅長點出發(fā)結合我們個人的特點為我們每個人每天定下了不同的任務,以使得我們每天都十分的明確自己應該干些什么,該怎樣去干。“凡事有所預”保證了我們團隊順利的按計劃完成采訪,調研。這讓我明白了,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時刻有著明確的計劃目標,凡事先“預”。是的,出發(fā)之前,一切永遠都是夢想,上了路,才是挑戰(zhàn)的開始,只有當我們堅定目標,帶上目標上路,人生才會發(fā)出自己的輝煌。就讓我們像易卜生說的那樣吧:“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刻刻校準并堅定自己前進的目標”。
    (二)態(tài)度決定一切
    美國作家羅曼.皮爾曾說過:“態(tài)度決定一切?!?BR>    第參加“三下鄉(xiāng)”,我們都沒有任何的經驗。當設計問卷、采訪等問題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緊張的心中更是多了一份堅定,我們始終堅信“態(tài)度決定一切”,于是,在我們共持的這份堅定地心態(tài)下,一切的困難將不再是困難。問卷設計的不好,我們就再加班加點的重新設計,采訪不成功,我們就更加勤快的穿梭于市政府、街道辦事處等地。于是乎,正是由于我們這份良好的心態(tài),我們更堅定了完成“三下鄉(xiāng)”的信念。人生就像一趟旅途,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若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干涸了心泉,黯淡了月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斗志,人生豈能美好?不由得想起美國成功學學者拿破侖.希爾曾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之間卻造就了巨大差異。這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tài)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則是成功和失敗。”
    (三)細節(jié)決定成敗
    汪中求先生有言:“細節(jié)不是“細枝末節(jié)”,而是用心,是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精神”這一點我也是感悟極深。深刻地記得我們討論了一個晚上的問卷后,好不容易的定下了后問卷的方案??善覀兒鲆暳艘粋€小細節(jié),沒有區(qū)分單位卷和其他卷,這使得我們的問卷設計的不合格,我們又不得不加班加點的重新設計。由此可見,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一點兒也不假。
    十幾天的三下鄉(xiāng)生活即將結束,但這將是我一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忘不了這十幾天的點點滴滴…忘不了我那些可愛的隊友們,忘不了我們這十幾天中的團結互助、患難與共;忘不了我們那些一起奮斗、一起流汗所走過的歲月;忘不了,太多的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