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順利通過考試的目標,邁步向前,必然會成功拿到證書。以下是“2019法考必備考點之刑罰消滅”,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刑罰的消滅
刑罰消滅事由有:(1)超過追訴時效;(2)經(jīng)特赦令免除刑罰;(3)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撤回告訴;(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5)其他法定事由。
一、時效制度
時效分為追訴時效和行刑時效兩種。我國刑法規(guī)定了追訴時效制度,沒有規(guī)定行刑時效。體現(xiàn)了“歷史從寬、現(xiàn)行從嚴”的政策,有利于司法機關集中精力懲治現(xiàn)行犯罪活動。
(一)追訴時效的期限
1.設置的檔次5年、10年、15年、20年。
追訴時效期限以法定刑為標準,而不是以實際應當判處的刑罰為標準。原因是具有操作性,避免追訴與否的隨意性。(1)<5,5;(2)5≤X<10,10;(3)X≥10,15;(4)無期、死刑,20;20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經(jīng)檢批準。此規(guī)定只適用于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情形。(5)如果法定刑是15年有期徒刑的,則追訴時效是15年。(15年有期徒刑過了即使認為特別惡劣的,也不能追訴)
2.追訴時效的理解
這里的法定刑不是整個法定刑幅度的刑,而是犯罪情節(jié)對應的具體的刑格的刑。如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這里的有期徒刑是15年,追訴時效是15年。
不滿5年、不滿10年是指不包含5年或者10年;如果法定刑為5年的,其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0年;如果法定刑為10年的,其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共同犯罪中,對各共犯人分別計算各自的追訴時效。一人超過追訴時效,另一人沒有超過只能對后者追訴。對于想象競合犯、牽連犯,按照所觸犯各罪分別計算追訴時效的期限。如果其中輕罪已過追訴時效,而重罪未過,則只按該重罪追訴,不再按想象競合犯、牽連犯的關系處理。
(二)追訴時效的計算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即行為符合犯罪構成之日。
1.一般犯罪:指沒有連續(xù)與繼續(xù)狀態(tài)的犯罪,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
對不以危害結果為要件的犯罪而言,實施行為之日即是犯罪之日;對以危害結果為要件的犯罪而言,危害結果發(fā)生之日,才是犯罪之日。在共同犯罪的場合,應以共犯人中的最終的行為終了之日,起算對所有共犯人的追訴期限。
2.連續(xù)或繼續(xù)犯罪
對連續(xù)犯、繼續(xù)犯、集合犯的追訴期限的計算,應從最后一次犯罪之日起計算。如對非法行醫(yī)罪,追訴時效從最后一次非法行醫(yī)行為結束之日起計算
3.追訴期限的截止日
追訴期限應從犯罪之日起計算到審判之日為止。只要在審判之日還沒有超過追訴期限,就能追訴。
4.追訴時效延長
逃避偵查或?qū)徟械模皇茏吩V時效限制;被害人提出控告,公檢法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不受追訴時效限制。
5.追訴時效中斷
一般情況在追訴期限內(nèi)又犯罪的,前罪追訴期限從后罪成立之日起算。既然行為人實施了某種犯罪之后又重新犯罪,就說明其并沒有悔改,或者說前罪所反映的人身危險性并沒有消失.故需要從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計算。
在前罪的追訴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時,如果后罪的法定刑輕于前罪,后罪的追訴期限屆滿,而前罪的追訴期限未滿,則只追究前罪的刑事責任。
在共同犯罪中,在追訴期限內(nèi)又犯罪的共犯人,其前罪的追訴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算;未再犯罪的共犯人,其追訴期限并不中斷。即各共犯人時效的中斷,互不影響。
追訴時效的中斷與延長競合時,應當適用延長的規(guī)定。
牽連犯中,前面手段行為的犯罪的追訴期限會被后面目的行為的犯罪中斷而重新計算。
二、赦免
(一)我國赦免制度的情況
大赦的對象既可能是國家某一時期的各種犯罪人,也可能是某一地區(qū)的全體犯罪人,還可能是某一類或者某一事件的全體犯罪人。大赦的效果涉及罪與刑兩個方面,既赦其罪,也赦其刑,即罪與刑同時免除。我國已取消大赦制度。
特赦只赦免刑罰,不赦免犯罪。建國后,我國共實行過八次特赦。
(二)我國特赦制度的特點
1.包括反 革 命 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戰(zhàn)爭罪犯。
2.特赦的范圍,僅限于全國各地某類罪犯中的一部分人,而不是對某類罪犯全部實行特赦,更不是對個人實行特赦。
3.特赦的條件是,罪犯經(jīng)過服刑改造,確已改惡從善。對于尚未宣告刑罰或者刑罰雖已宣告但尚未開始執(zhí)行的罪犯,不赦免。
4.特赦的效力,只及于刑罰,不及于罪行。
5.特赦的程序,一般由黨中央或國務院提出建議,經(jīng)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由國家主席發(fā)布特赦令,并授權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執(zhí)行。

刑罰的消滅
刑罰消滅事由有:(1)超過追訴時效;(2)經(jīng)特赦令免除刑罰;(3)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撤回告訴;(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5)其他法定事由。
一、時效制度
時效分為追訴時效和行刑時效兩種。我國刑法規(guī)定了追訴時效制度,沒有規(guī)定行刑時效。體現(xiàn)了“歷史從寬、現(xiàn)行從嚴”的政策,有利于司法機關集中精力懲治現(xiàn)行犯罪活動。
(一)追訴時效的期限
1.設置的檔次5年、10年、15年、20年。
追訴時效期限以法定刑為標準,而不是以實際應當判處的刑罰為標準。原因是具有操作性,避免追訴與否的隨意性。(1)<5,5;(2)5≤X<10,10;(3)X≥10,15;(4)無期、死刑,20;20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經(jīng)檢批準。此規(guī)定只適用于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情形。(5)如果法定刑是15年有期徒刑的,則追訴時效是15年。(15年有期徒刑過了即使認為特別惡劣的,也不能追訴)
2.追訴時效的理解
這里的法定刑不是整個法定刑幅度的刑,而是犯罪情節(jié)對應的具體的刑格的刑。如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這里的有期徒刑是15年,追訴時效是15年。
不滿5年、不滿10年是指不包含5年或者10年;如果法定刑為5年的,其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0年;如果法定刑為10年的,其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共同犯罪中,對各共犯人分別計算各自的追訴時效。一人超過追訴時效,另一人沒有超過只能對后者追訴。對于想象競合犯、牽連犯,按照所觸犯各罪分別計算追訴時效的期限。如果其中輕罪已過追訴時效,而重罪未過,則只按該重罪追訴,不再按想象競合犯、牽連犯的關系處理。
(二)追訴時效的計算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即行為符合犯罪構成之日。
1.一般犯罪:指沒有連續(xù)與繼續(xù)狀態(tài)的犯罪,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
對不以危害結果為要件的犯罪而言,實施行為之日即是犯罪之日;對以危害結果為要件的犯罪而言,危害結果發(fā)生之日,才是犯罪之日。在共同犯罪的場合,應以共犯人中的最終的行為終了之日,起算對所有共犯人的追訴期限。
2.連續(xù)或繼續(xù)犯罪
對連續(xù)犯、繼續(xù)犯、集合犯的追訴期限的計算,應從最后一次犯罪之日起計算。如對非法行醫(yī)罪,追訴時效從最后一次非法行醫(yī)行為結束之日起計算
3.追訴期限的截止日
追訴期限應從犯罪之日起計算到審判之日為止。只要在審判之日還沒有超過追訴期限,就能追訴。
4.追訴時效延長
逃避偵查或?qū)徟械模皇茏吩V時效限制;被害人提出控告,公檢法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不受追訴時效限制。
5.追訴時效中斷
一般情況在追訴期限內(nèi)又犯罪的,前罪追訴期限從后罪成立之日起算。既然行為人實施了某種犯罪之后又重新犯罪,就說明其并沒有悔改,或者說前罪所反映的人身危險性并沒有消失.故需要從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計算。
在前罪的追訴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時,如果后罪的法定刑輕于前罪,后罪的追訴期限屆滿,而前罪的追訴期限未滿,則只追究前罪的刑事責任。
在共同犯罪中,在追訴期限內(nèi)又犯罪的共犯人,其前罪的追訴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算;未再犯罪的共犯人,其追訴期限并不中斷。即各共犯人時效的中斷,互不影響。
追訴時效的中斷與延長競合時,應當適用延長的規(guī)定。
牽連犯中,前面手段行為的犯罪的追訴期限會被后面目的行為的犯罪中斷而重新計算。
二、赦免
(一)我國赦免制度的情況
大赦的對象既可能是國家某一時期的各種犯罪人,也可能是某一地區(qū)的全體犯罪人,還可能是某一類或者某一事件的全體犯罪人。大赦的效果涉及罪與刑兩個方面,既赦其罪,也赦其刑,即罪與刑同時免除。我國已取消大赦制度。
特赦只赦免刑罰,不赦免犯罪。建國后,我國共實行過八次特赦。
(二)我國特赦制度的特點
1.包括反 革 命 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戰(zhàn)爭罪犯。
2.特赦的范圍,僅限于全國各地某類罪犯中的一部分人,而不是對某類罪犯全部實行特赦,更不是對個人實行特赦。
3.特赦的條件是,罪犯經(jīng)過服刑改造,確已改惡從善。對于尚未宣告刑罰或者刑罰雖已宣告但尚未開始執(zhí)行的罪犯,不赦免。
4.特赦的效力,只及于刑罰,不及于罪行。
5.特赦的程序,一般由黨中央或國務院提出建議,經(jīng)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由國家主席發(fā)布特赦令,并授權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