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室外活動中遇地震我們要怎么自救?

字號:

科學認識地震,了解地震災害的原理,對自救和避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地震造成人員傷亡大體有如下3方面的原因。以下內(nèi)容是教育頻道為大家準備的相關內(nèi)容。
    1、地震作用導致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如:地裂、山崩、海嘯及水災、火災、瘟疫等交叉環(huán)境的破壞有時會造成人員的大量傷亡;
    2、房屋建筑的破壞和倒塌;
    3、社會環(huán)境的破壞,如饑餓、社會*及恐慌引起的突發(fā)疾病等。
    地震發(fā)生后,一定要積極應對,不傳謠,不信謠,多貢獻正能量。
    在戶外活動中遇突發(fā)地震時,一定不要慌亂,要保持頭腦冷靜,科學應對,一般來說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鑒:
    1、如果在戶外,遠離崖邊、河邊、海邊,找空曠的地方避難。山、水之類會變成最危險的地帶,河岸容易坍塌,山腳、陡崖可能發(fā)生山崩,陡峭的山坡、山崖極有可能滑坡,同時要注意泥石流和高空落石;如遇到山崩、滑坡,千萬不要順著滾石向下跑,應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里,保護好頭部;
    2、如果在海邊游玩,發(fā)現(xiàn)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說明海嘯隨時都會襲來,此時,應迅速向高處轉移;
    3、在外旅行,環(huán)境陌生,首先要熟悉安全出口和樓房結構等,一旦發(fā)生地震,可以在第一時間選擇相對安全的地方,避免亂跑亂撞;
    4、站立于空曠處,不要慌張地往室內(nèi)沖,但同時要注意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物;
    5、如果在商店購物,應避開商品貨架,躲在近處的大柱子旁,或朝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筑物的薄弱部位,所以應掌握好脫險的時機;
    6、遠離興建中的建筑物、電線桿、圍墻、未經(jīng)固定的販賣機等;
    7、行駛中的車輛,勿緊急剎車,應減低車速,靠邊停放。若行駛于高速公路或高架橋上,應小心迅速駛離。如果你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nèi),應抓牢扶手,以免摔傷、碰傷,同時要注意行李掉下來傷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護住頭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雙手護住后腦,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地震后,迅速下車向開闊地轉移;
    8、無論在何處躲避,都要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頭部;
    9、如果正在使用明火,應迅速把明火滅掉;
    10、出門在外,購買保險非常重要,保險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把經(jīng)濟損失降低到最小。保險單務必復印一份留給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