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800字

字號:


    紀念祖國70周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線各大*,《我和我的祖國》一共分為七個故事,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jīng)歷的無數(shù)個歷史性經(jīng)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guān)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為大家提供《2019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
    【篇一】
    今天去看了點映,現(xiàn)場氛圍比較好,看到有很多爺爺奶奶都來看這部電影,可能對于他們來說這份記憶是無法抹去,無比珍貴的。影片有七個片段構(gòu)成“前夜”、“相遇”、“奪冠”、“回歸”、“你好北京”、“白晝流星”和“護航”。這一個個小故事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真實而又生動,讓我感覺到有太多太多的平凡的人做著不平凡的事,哪怕他們連名字都不會被人們記住。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個片段“相遇”,張譯飾演的是一個在核領(lǐng)域的科研工作者,但是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必須對任何人保密,包括家人,在試驗中因為某個原因?qū)嶒灣鲥e使該秘密基地啟動了緊急撤離命令,大家都往出去走,張譯在撤退途中突然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法,于是他從人群中擠了進去,馬上拉動儀器裝置,沒過一會實驗室恢復了正常,但不辛的是張譯被核輻射了,出來之后他報告給陳指導(張嘉譯)說這次實驗沒有成功就意味著另一個計劃是行得通的,說話的時候他開始流鼻血,張嘉譯讓他趕緊去醫(yī)院治療,于是他轉(zhuǎn)身去了醫(yī)院。張嘉譯問身邊的人他叫什么,沒有人知道,他感嘆說自己連張譯的名字都不知道。第二天張嘉譯去醫(yī)院看望張譯,并告訴他說這兩天街上會有響聲,讓他留心聽著。這句話我覺得是張嘉譯在給張譯希望,讓他對每一天都有期待。
    可是張譯每天問護士街上有沒有活動的時候,護士都告訴他說沒有,每天都像往常一樣。一天,張譯從醫(yī)院出來在街上走,他坐上了一輛公交車,車上的任素汐是張譯的妻子,她看到張譯上了車,于是她就趕忙走到張譯旁邊說“我找了你三年了”,可張譯卻說是她認錯人了,于是任素汐就講了自己從第見張譯開始的故事……公交車外面人群攢動,原來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張譯激動的留下來眼淚,這時任素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潛心研究原子彈。十幾年以后當任素汐在家里做飯的時候無意間聽到電視,才知道張譯已經(jīng)犧牲了。
    這個片段體現(xiàn)的是張譯對大國小家的情懷,面對這種高度保密的工作,他可以忍受多年不告訴任何人默默無聞工作,甚至都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所做出的貢獻卻是不能忽略的。整部影片的七個片段都是講述了那些不知名的人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中國!為中國人!在這建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祝愿祖國繁榮富強!
    【篇二】
    一部電影七個故事,這是中國電影前所未有的事情。
    七位優(yōu)秀的導演聯(lián)袂創(chuàng)作,將七個短片合為一體,將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大事件娓娓道來。他們將自己對祖國的理解和情感融入電影中,終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部笑淚縱橫,有溫度、有細節(jié),同時具有歷史厚度的電影,這本身就是中國電影值得書寫一筆的事情。
    創(chuàng)作團隊提出了“歷史瞬間,全民記憶,迎頭相遇”的創(chuàng)作思路,由創(chuàng)作者投入超強的專業(yè)能力和飽滿的創(chuàng)作熱情,由小人物看大事件,將普通人的命運融入新中國的歷史大背景中,讓大國小家的自豪感和煙火氣巧妙地融為一體,一點一滴,勾起每一個中華兒女對家國情懷的共同回憶。
    細品滄桑里的況味
    令我哭起來的單元是《前夜》。
    開篇沒多久,黃渤扮演的林治遠就用南方口音說道,28年革命,2000萬人的犧牲換回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
    28年革命,2000萬人犧牲,僅僅就這2個數(shù)字,就忍不住讓人熱淚盈眶。而我喜歡這個單元,并不是因為它背后的宏大與豪情。
    《前夜》作為全劇的開篇,重現(xiàn)了莊嚴神圣的開國大典籌備工作,本來就是一件極富挑戰(zhàn)的事情。但導演摒棄了對宏大事件的敘述,而是選擇了一個細微的點——修理旗桿頂端的“阻斷球”——從而對真實的歷史事件加以還原,用細微的元素告訴觀眾:小到電動升旗都那么不容易,而新中國的成立,又該是何等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奇跡的偉大功業(yè)。
    電影中,細致入微的設計圖、精確到克的國旗重量、工程師愛吃的驢打滾、街坊鄰居家湊出的紅綢、故宮門洞里溫暖的傍晚陽光,影片用具象的細節(jié)刻畫,讓人們看到一場活著的慶典,一段活著的新中國歷史,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革命者、建設者,這些生動的內(nèi)容不僅能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的存在,而且能讓人們觸摸到活著的歷史細節(jié),讓人們相信歷史、被歷史感動、為有這樣的歷史而自豪。
    這些細節(jié)就是夾雜在歷史滄桑記憶中的況味。它不是假大空的豪情與口號,它是瑣碎的、具象的、溫暖的,是更多地下沉到“人”的身上,把對家國情懷的追憶,把對奉獻和堅持的銘記,用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娓娓道來。
    回到獻禮主題,細細品味,新中國70年的滄桑巨變,背后又何嘗不是無數(shù)人的堅持和努力,終匯浪成海。
    挖掘平淡中的詩意
    讓我笑起來的單元是《奪冠》。
    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對戰(zhàn)美國隊。與此同時,上海的某個弄堂里人聲鼎沸,街坊四鄰圍著小男孩冬冬家的電視機看直播。但是因為電視信號時好時壞,冬冬為了能讓鄰居們順利看完比賽,見證歷史時刻,錯過了與青梅竹馬的小美告別的機會,沒能親手把禮物送給小美,而后者即將遠赴美國,天各一方。
    鏡頭里再現(xiàn)了大量上海里弄的生活細節(jié),石庫門老式房子、小賣部門口兼做電話亭、燙頭穿睡衣的中年婦女、胖小孩在家門外吃西瓜。在上海80年代生活過的人肯定對上述畫面無比熟悉、無比親切。影片呈現(xiàn)出輕松愉快的喜劇色彩,同時又充滿煙火氣,真正做到了把鏡頭拉到普通人的身邊,把話語權(quán)交還給老百姓。
    但如果僅僅是再現(xiàn)生活場景,那么這個故事就遠沒那么動人?!半娪笆巧睿皇怯钩!?,因而在呈現(xiàn)日常悲喜時,要能在平淡的生活里挖掘到詩意,才能跳脫出當下被桎梏的情境,直至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在這個平淡的故事背后,是關(guān)于10歲的小男孩冬冬的成長故事,是關(guān)于責任,是關(guān)于承擔,是關(guān)于舍己為人,也是關(guān)于時代楷模的感召力。即使10歲的冬冬還無法理解,他這么做是為了什么,街坊鄰居對女排比賽的熱忱是為了什么,但是在那一瞬間,他披著床單用盡全力支起天線的時候,是他的高光時刻。他的身影,讓我想起了想起了少時課本中學過的戰(zhàn)斗英雄,想起了《悟空傳》里的大圣,甚至想起了超人,這一刻,少年冬冬的形象頓時逃脫了生活的繁瑣和平淡,充滿了無懼無畏的英雄氣概。
    徐崢導演所呈現(xiàn)的小人物喜劇的迷人之處,正是在于用心對生活中的人進行觀察與捕捉,挖掘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里深藏的美,并為其賦予意義。
    (同樣精彩的還有《你好北京》。葛優(yōu)老師將北京的哥”張北京“刻畫得惟妙惟肖,幾乎一個人撐起了整個故事的嬉笑怒罵、起承轉(zhuǎn)合。該故事同樣是從底層小人物身上發(fā)掘大情懷、大格局,我有朋友甚至給這個故事排序第一,足見寧浩講故事的功力不凡。但因為我對上海有情懷,加之篇幅有限,就暫且擱置這個美好的京味故事,留待以后另起一筆。)
    遙望大歷史的塵煙
    令我百感交集的單元是《回歸》。
    0分0秒升起國旗,一秒都不能差。
    電影中為了完成這項任務,使用了三條故事線,分別是斡旋談判的外交官、負責升級的儀仗兵以及校對手表的鐘表師,他們的故事,各自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終隨著時間線的前進,匯聚到同一個時間點、同一件事,那就是一秒不差地升起五星紅旗。導演使用的是她所擅長的多線程講述故事的手法。
    但與同樣再現(xiàn)盛典的《前夜》單元相比,《回歸》單元似乎又顯得有些平淡,它少了點情節(jié)上的戲劇性沖突,多了些紀錄片不悲不喜、平鋪直敘的質(zhì)感。
    品味這樣的故事,就得讓自己先回到那個時代的情境中,找出那個年代的時代故事和時代氣質(zhì)。
    也許回歸這件事本身就自帶光環(huán),在這個宏大的中西兼容的故事構(gòu)架下,導演在片中直接使用了部分真實影像,用稍顯年代感的畫面,直接喚起很多人曾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過的回憶。
    香港警隊的警徽警服,英方官員的西裝革履,觀影者對于90年代港片、90年代香港的深刻記憶隨著劇情發(fā)展,再被喚醒。當國歌聲準時響起,當護旗手肅立敬禮,當維多利亞港上煙花絢爛,當遠處東方之珠的旋律漸漸響起,不用怎么煽情,不用怎么渲染,曾經(jīng)真實存在過的期待、興奮、驕傲、激動就再與每位觀眾不期而遇,在歌聲里淚盈于睫。
    97年香港回歸,本就是歷史時刻、全民記憶。
    而如今,悠悠二十二載,任世間歲月輪轉(zhuǎn),紅塵中萬家燈火依然。香港依舊,五星紅旗依舊,紫荊花旗依舊。
    回首望,我與我的祖國永遠在一起,會唱國歌的人,祖國會帶他回家。
    觀影結(jié)束,已是華燈初上,街頭巷尾洋溢著即將迎來國慶長假的和煦氣氛,樂觀、自信、踏實、輕松。回想電影中呈現(xiàn)的小人物大事件,那些奮斗、犧牲、歡笑、淚水,不禁感慨,今天的中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真是來之不易,應該十分珍惜。
    看似尋常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說,生活在今天的中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都是幸運和幸福的。我不由自主地、發(fā)自內(nèi)心與電影中呈現(xiàn)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感謝您,我親愛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