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風雨吹不垮記憶的傳承

字號:

寫好作文的核心,首先是大量的積累,有意識的積累和無意識的積累。而更多的時候是有意識地積累,我們想表達觀點,除了直接說出我們的觀點,還要對我們的觀點加以證明,證明觀點的時候,就需要事實材料或者前人的觀念的材料。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19年高考題目預測及范文》供您查閱。
    2019年高考題目預測及范文:一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會形成不同的“共同記憶”。角色不同,“共同記憶”的意義便不相同。例如:
    爸爸:共同記憶是親情的紐帶。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時間陪孩子,見證孩子的成長。
    老師:共同記憶是精神的家園。我要做一名謙謙有愛、修己達人的園丁。
    市長:共同記憶是城市的根和魂。我們需要高樓大廈,我們更需要文化底蘊。
    上述三位長輩關于“共同記憶”的認識,對你有什么啟發(fā)?你對“共同記憶”的意義有怎樣的思考和聯(lián)想?請從子女、學生、市民三種角色中任選其一,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優(yōu)|秀|作|文|
    風雨吹不垮記憶的傳承
    常言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我認為,一個城市的興衰榮辱,亦需每個市民的擔當。如果說城市是棵參天大樹,那么市民就是枝干上的樹葉。作為構成大樹一部分的我們,只有讓記憶代代相傳,才能讓風雨吹不跨曾經(jīng)的傳承。【設喻,提出觀點?!?BR>    共同記憶,顧名思義就是那些本不該被忘懷的,需要一代代人之間一同守護的記憶。它不僅僅是那些正在消亡的傳統(tǒng)文化,還指那些難以磨滅的苦難,亦或是消弭在歷史長河中的人物。【解釋“共同記憶”?!?BR>    沒有記憶的城市歷不住風雨,沒有記憶的人注定庸碌。這正是學校開設歷史課的原因:讓記憶在風雨中傳承。誠然,往事皆如煙,人該向前看;但正如吳市長所言,高樓大廈亦要有,文化底蘊不可失。而古人亦留下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的吶喊。而歷史,不恰恰就潛藏在一個城市的共同記憶嗎?由此觀之。共同記憶就是一個城市的根與魂。試問,失了根的樹與失了魂的人能夠在風雨中屹立不倒嗎?【共同記憶是一個城市的根與魂?!?BR>    的確,有些記憶對于當代人來說已經(jīng)遠去,但這并不代表記憶的傳承可以斷流。只有一座城的人共同牢記過往的歷史,它才是一座鮮活的城。南京,曾經(jīng)多么輝煌的六朝古都,卻在侵華日軍的暴行下血浸厚土。難道,南京人甚至是中國人,就可以因為往事如煙就把這段人民共有的悲慘記憶忘卻嗎?當然不會!這樣的瘡傷顯然不會因時間而淡化,每年的公祭日都會有人到烈士墓前祭奠,即使難忘已然沒有了熱血浸潤著的土壤,這些記憶對人們來說依然不會忘卻。所以,記憶的傳承不能斷流。【舉例,證明城市的“共同記憶”不能斷流。】
    時代在發(fā)展,記憶的傳承已然不需在經(jīng)歷口耳相傳如此艱辛的方式。城市政府可以通過公益活動開辦相關活動等方式,讓沉眠于市民心中的共同記憶被喚醒。而市民們,我們應當積極去了解歷史的過往。舊城墻、名人居,城市的每個角落或許都透露著時代的氣息。共同記憶亦是一顆參天大樹,埋在土里的是城市那頭,長在樹上的是我們這頭。只有我們認識傳承保護這些珍貴的記憶,城市的文化底蘊才能源遠流長,城市才能在風雨飄搖中屹立。【傳承“共同記憶”的形式多種多樣?!?BR>    當然,了解共同記憶并不代表著要保守殘缺,恰恰相反,只有在記憶中融入這個時代的印記,才能蓬勃發(fā)展。前不久,某高校排演黃梅戲版的特朗普上任,引發(fā)不小轟動。這就是對于共同記憶的一種再造,對于那些早已厭倦了霸王別姬的戲迷,如此轉化口味不亦是極好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幾千年的傳承積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突破的,總的來說還需要政府的努力與相關人員的苦心造詣?!緞?chuàng)造性的傳承“共同記憶”?!?BR>    華夏飄搖動蕩五千年,我們的共同記憶已烙在了心中,風雨吹不垮我們的傳承,但一味追求高樓大廈卻忘了文化底蘊的話,那么心中的烙印也將消散于無。所以,作為市民,我們應當共同努力,讓城市更美好?!竞粲跞藗儌鞒杏洃?,讓城市更美好。】
    2019年高考題目預測及范文:二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習近平)
    只有在對美好事物的自覺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爾基)
    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爾斯泰)
    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的人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馬克思)
    人格是大地之子崇高的幸福。(歌德)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黃檗)
    古往今來,人們對“幸?!焙汀叭松边M行了多方探尋和解讀。請根據(jù)自己對“幸?!焙汀叭松钡睦斫飧形?,合理引用上述名言中的二至三句,寫一篇演講稿。
    要求:觀點鮮明,有針對性,符合演講詞的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優(yōu)|秀|作|文|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各位朋友: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fā)表的2018年新年賀詞中,有一句樸素而深刻、平實卻充滿力量的話: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局赋稣擖c的出處,體現(xiàn)權威性?!?BR>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之于個人,是邁向成功的箴言。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我們要堅信,有付出就有回報,有努力就有收獲?!緦τ趥€人,是成功的箴言?!?BR>    回顧過去,科學家潘建偉帶領他的團隊奮力攻關,實現(xiàn)世界首次洲際量子通信的重大突破;四川涼山48歲的村支書吉各日奔波不停,帶領鄉(xiāng)親們尋求脫貧之路;三代塞罕壩人接力奮斗,在塞北高原造起了百萬畝林海……這些勤勤懇懇、無怨無悔的人,不僅用奮斗成就了自己,更通過奮斗為他人、國家做出了貢獻。【用潘建偉、吉各日、塞罕壩的事例證明?!?BR>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之于國家,是創(chuàng)造偉業(yè)的信言。過去的一年,我國改革發(fā)展碩果累累。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邁上80萬億元人民幣的臺階,城鄉(xiāng)新增就業(yè)1300多萬人,社會養(yǎng)老保險已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yī)療保險已覆蓋13.5億人,1000多萬農(nóng)村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科技創(chuàng)新、重大工程建設捷報頻傳。這些成就,凝結著13億多中國人民苦干實干的汗水,是勤勞的結晶、奮斗的結果?!緦τ趪?,是創(chuàng)造偉業(yè)的傳言。】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我們有理由為已經(jīng)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自豪,但我們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只有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前進,才能到達更加光輝的未來;只有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繼續(xù)奮斗,才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成就?!菊驹谛缕瘘c,更應奮斗?!?BR>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之于民族,這是實現(xiàn)夢想的宣言。黨的十九大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yè)前進方向,為中國號巨輪前行立起了新航標,為實現(xiàn)中國夢吹響了新的集結號。藍圖已經(jīng)繪就,關鍵在于落實。落實的過程,也是奮斗的過程。新時代的畫卷,要用奮斗書寫。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fā)全社會創(chuàng)造力和發(fā)展活力;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緦τ诿褡?,是實現(xiàn)夢想的宣言?!?BR>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xiàn)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xiàn)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總結,強調(diào)奮斗的作用和意義?!?BR>    讓我們?yōu)閵^斗者點贊!為因奮斗而收獲的幸福喝彩!【倡議,呼吁?!?BR>    2019年高考題目預測及范文:三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素質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等六大要素。(《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人文底蘊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丟掉了人文精神,就會失去未來。(《中國社會科學報》)
    科學精神就是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衛(wèi)真理的精神。(《中國社會科學報》)
    科學是屬于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巴斯德)。
    當代中國學生需要何等素養(yǎng),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讀了上面六句話,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的兩三句為基礎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優(yōu)|秀|作|文|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水,可剛可柔。剛,則滴水穿石;柔,則回腸百曲。真正的強大不是僅有斯巴達勇士的勇猛,雄鷹一飛沖天的堅毅,還要有細嗅薔薇的柔情?!居伤奶卣?,引出觀點?!?BR>    當代中國學生所需的正是這二者兼具的高素質;面對科學,要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并捍衛(wèi)真理;而在人文底蘊方面則需一定的積淀,情懷和較高的審美情趣,只有當這二者兼具,立體而有活力的當代中國學生的心靈才能被真正塑造起來?!揪唧w闡述觀點?!?BR>    風華正茂,當心有猛虎。【突出科學精神?!?BR>    中學生正處于基本人格性格塑造階段,在求學問知之路上,堅毅的科學精神必不可少。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實事求是、探求真理的精神能讓人類在科學進步之路上走得更遠。伽利略勇于挑戰(zhàn)存在了幾個世紀的所謂真理并當眾實驗,才*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結論;哥白尼勇于挑戰(zhàn)當時因神學思想而盛行的地心說并忠于事實才有了日心說的誕生;哥倫布冒死踏上橫跨大西洋之旅,只因相信地圓說……巴斯德說:科學是屬于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無數(shù)的科學家們焚膏繼晷去點亮這火把,才一步步地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作為歷史長河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個小分子,我們當代中國學生更需要向這些前輩科學家們學習,這樣才能接手推進科學前進的任務和工作。【回顧歷史,突出科學精神對于中學生的重要意義?!?BR>    心有猛虎,也需細嗅薔薇。【突出文化力量。】
    放大了來說,一個國家需硬實力、軟實力兼具,一個民族萬不可僅崇尚剛強。放小了來講,一個個體不可能只有堅硬的一面和機器般的冷酷無情。文化的力量在一個民族中流傳、影響。足夠的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才能完善一個人的心靈塑造,木心曾說:“無審美力是絕癥,知識學問救不了?!蹦拘倪€說:“監(jiān)獄的墻上不掛畫?!备砂桶偷纳罱K只能像枯死的老樹,而溫暖的平常生活中的人文關懷和審美情趣卻能滋潤干枯的心靈。人文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如水奔流不息,自上古起源,流經(jīng)千百代華夏兒女的血液直至今天,在當代中國學生的內(nèi)在中,我們可能并不自知,但必定存在著一些無形的力量。它來自生活,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們稱之為審美價值觀,何為美,何為好,什么值得為之奮斗付出,什么我們不屑于去做,它大致給出一個評判標準。人文底蘊能夠助一個人更好地表現(xiàn)所屬民族的特質,更好地與世間融合,顯出強大活力,并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和互相學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文底蘊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中學生具有這一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他們守住國家和民族的根?!痉诸悾媚拘牡脑?,聯(lián)系現(xiàn)實突出人文底蘊的重要意義?!?BR>    老子以水喻理,基于其亦柔亦剛的本性,當代中國學生既要有科學精神,又要有人文情懷,國家所要求的正是這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素養(yǎng)?!臼孜岔憫?,強化中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