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社會沒有安全,那么人人都不會幸福起來。安全是生命的保障,沒有安全,就沒有幸福和一切。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當臺風、暴雨、暴雪襲來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臺風、暴雨、暴雪等經常發(fā)生的氣象災害的基本知識形成躲避自然災害的常識。
2.通過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使學生了解常見氣象災害的危害,學會躲避自然災害引發(fā)危險的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相關災害視頻;各種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圖片及文字介紹資料:正確應對臺風、暴雨、暴雪災害的案例或視頻。
2.學生準備:了解我國和本地近期發(fā)生過的暴雨、暴雪及臺風等災害的基本情況;搜集應對這些災害的方法和知識;通過天氣預報等節(jié)目了解一些災害預警信號。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教學
同學們,剛剛過去的冬天,我國遭受了一場50年以來的重大自然災害,你知道是什么嗎?(雪災)它給我們國家?guī)砹耸裁春蠊??地球上每年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我國是個自然災害多發(fā)的國家,尤其是近幾年,大型、特大型災害頻頻發(fā)生。這些災害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奪走人們的生命。在我們這里,經常發(fā)生暴雨、臺風和暴雪等災害,當這些災害發(fā)生的時候,我們應怎樣正確預防與應對,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
二、預防臺風的危害
1.將學生進行分組,圍繞近期發(fā)生的臺風災害展開調查,可借助教材獲取資料。
各組自選調查內容:
⑴了解近本地或我國發(fā)生了哪些臺風災害,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及造成了怎樣的危害。
⑵臺風來臨前的征兆。
⑶怎樣預防臺風的危害。
學生可以在課前自己收集資料,也可以借助教材進行調查與分析,然后用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調查結果,可以配合圖表、圖片等資料進行歸納和數字統(tǒng)計。
三、臺風來襲學會避險
1.為學生播放臺風來襲時的視頻片段。
2.與學生一起分析臺風災害的特點。
3.針對臺風災害的特點讓學生說說在應急與避險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⑴應該選擇什么地方避險。
⑵家中及外面的物品處理。
⑶避險應準備和攜帶的物品。
⑷在外面應該注意的表現問題。
四、課堂總結
1.結合教科書中關于印度洋海嘯中蒂莉的經歷引導學生體會防災、避險知識和技能學習的重要性。
2.教師結束語:在山東半島地區(qū),臺風是經常發(fā)生的責任災害,我國海岸線長,臺風更是多見。了解臺風的特點、掌握預防和應對的方法是保證我們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
第二課時
一、應對暴雨和暴雪
1.教師簡單介紹暴雨和暴雪的相關知識及災害特點。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平時生活中應對暴雨、暴雪的措施。
3.根據教科書內容學習和交流當暴雨或暴雪災害發(fā)生時在家中和外面分別應該怎樣避免我寫的發(fā)生。
二、災害預防余預報
1.教師談話:“大自然有著自己的規(guī)律,人類無法改變。但是,人們可以運用各種方法,逐步認識它的規(guī)律,依循規(guī)律采取相應措施的措施,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BR> 2.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知道的預報預防自然災害的方法和手段。
⑴古代預防和預報自然災害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⑵現代有哪些預防和預報自然災害的高科技手段?
3.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一些常用的災害預警信號。
怎樣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yī)生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的種種生理、心理變化,掌握科學的生理衛(wèi)生常識。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yī)生;學會與人交往中的技巧和方法,較好地處理自己和他人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健康、快樂地度過青春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有關青春期問題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和視頻資料;制作課件以備教學使用。
學生準備:上網或查閱各種報刊,搜集有關青春期問題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通過和家長、同學的交流,對青春期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所了解。
教學設計
一、由引言揭示課題
同學們,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發(fā)展變化非常迅速的時期,我們應該怎樣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yī)生并健康、安全地度過這一時期呢?今天我們就這一問題學習青春期知識,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yī)生。(板書)
二、真實再現,走近你我
1.首先,請大家閱讀課文的“真實再現”部分,想一想,這個案例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悟、談,懂得青春期是個既能充滿生命力,又易產生心理沖突的特除階段,要科學地認識青春期,提高健康、安全意識。
2.你還從課外搜集到了哪些青春期案例?通過這些案例,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展示搜集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進一步深化對青春期的認識。
3.老師也搜集了一部分青春期的案例資料,請大家觀看后在小組內交流感受和體會。
播放課件,展示更加豐富的相關文字和視頻資料,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感受和體會。
三、行動在線,情景模擬
1.了解青春期的重要性后,我們如何才能應對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變化,以使自己健康安全地度過青春期?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行動在線”吧!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交流:
⑵青春期男孩與女孩在生理、心理方面會有怎樣的變化?
⑵進入青春期,我們遇到過什么樣的煩惱?原因是什么?在組內與同學交流一下,并分類填入下表。
⑶我們怎樣才能健康、安全、快樂地度過青春期呢?
3.小組合作,學生根據課文提出的不同情況,選擇內容并展開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適時評議并進一步探究原由。
四、拓展延伸,鞏固提升
1.在班內設一個“排除煩惱”小信箱,定期班內交流,或請心理老師到班里座談幫助排解煩惱,促進大家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你準備怎樣健康、安全地度過青春期呢?”先引導學生自己談理解、談體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進一步理清認識。
小組匯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理補充。
五、回顧總結,暢談收獲
同學們,有一首歌唱得好,“青春啊青春,美麗的時光,比那朝霞還要燦然,比那玫瑰還要芬芳!”所以,珍惜你的青春年華吧,讓它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如何預防沉迷網絡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沉迷網絡的表現。
2.使學生知道沉迷網絡的危害。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沉迷網絡危害健康的案例;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調查:班級學生上網時間調查。
教學設計
一、播放新聞視頻,再現情景
1.天津市13歲男孩小航(化名)在連續(xù)上網36個小時之后,站在24層高樓頂上一躍而下,選取跳樓的方式,告別現實世界,去追尋網絡游戲中的那些英雄朋友。這些少年留下了8萬字用圓珠筆寫下的網絡游戲筆記:《守望者傳》。
2.京城某媒體報道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因為14歲的兒子沉迷于網絡游戲,寧肯曠課、寧肯與苦勸其返校的父親斷絕關系,在父子后因網絡發(fā)生激烈爭吵后,父親掄起鎬把,將兒子打死。
3.一伙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通過與境外聯系設立**色情網站,以毒害內地青年人為主目標,吸引他們注冊上網,從中牟利。后來,在公安部的統(tǒng)一指揮下,徹底搗毀了此網站,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網。
二、討論交流,網絡危害何其多
1.分組討論網癮對身體和心理的危害。
2.全班交流,總結形成結論。
網癮的危害:網絡作為人類智慧的產物,雖不是洪水猛獸,但卻是一把“雙刃劍”。當代青少年享受著網絡時代的快捷與方便的同時,其身心也正承受著網絡負面效應的煎熬。沉迷網絡造成青少年視力下降、生物鐘紊亂、神經衰弱等生理特征,不能維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網時失眠、頭疼、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惡心厭食、體重下降。網絡綜合征患者由于上網時間過長,大腦神經持續(xù)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會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此外,還會誘發(fā)心血管疾病、腸胃神經官能癥、緊張性頭痛等病癥,會出現品行障礙,誘發(fā)說謊隱瞞上網的情況和程度等行為、偷錢或盜用別人賬號上網等,誘發(fā)孩子逃學、不與人交往、暴躁、產生攻擊性等反常行為,一些人甚至會滑向犯罪的深淵,導致青少年出現情緒障礙和社會適應困難。在心理方面,網絡綜合征患者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記憶力減退,對其他活動缺乏興趣,為人冷淡,缺乏時間感,情緒低落。一些青少年網民過分迷戀與網上的“人——機”式交往,會忽視真實存在的人際關系,產生現實人際交往畏縮和角色錯位的現象;與他人甚至是父母的溝通較差,情緒不穩(wěn)定】易怒、多變,沒有自控能力,自己做的不能兌現。
網絡欺騙、賭博、色情、人身攻擊、反動言論、犯罪行為以及各種網絡垃圾等可能使青少年受到傷害。正如一位網絡犯罪犯在法庭上說:“對沒有成年人監(jiān)護的青少年來說,國際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BR> 三、心理測試,自我診斷
1.出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
A上網已經占據了你的身心。
B只有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是我的時間比預定時間長。
C無法控制自己的沖動。
D每當因上網線路被掐斷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E將上網作為解脫痛苦的辦法。
F對大家或親人隱瞞迷戀因特網的程度。
G因為迷戀因特網而面臨失學、失業(yè)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H在投入大量金錢、時間和精力時有所悔悟,但第二天卻仍然忍不住還要上網。
I因為長時間因特網導致睡眠節(jié)律紊亂(如晝夜顛倒)、倦怠、顫抖、視力減退、頭痛、頭暈、食欲不振等身體癥狀。
2.針對標準,學生自我診斷。
答案揭曉:如果有上述4項或4項以上,同時每日上網時間大于3小時以上,一周上網時間大于4天并持續(xù)一年以上,且伴有精神癥狀、軀體癥狀,那就表明患上了“網絡成癮癥”。
3.觀看講座《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研究顯示,網絡成癮發(fā)病年齡多數在15—40歲,24歲以下的網民占總人數的51%。專家分析:
有以下幾種心理特點⑴求知欲望強烈,追求時尚。⑵聽到同學談網絡樂趣,自己插不上嘴感到尷尬。⑶還沒有培養(yǎng)起有益身心健康的愛好時,網絡乘虛而入。⑷網絡游戲中,可帶來成就感、力量感、自尊感。⑸缺少工作、學習與生活目標。
4.討論:如何戒除網癮。
5.聽專家的建議:課本健康上網建議。
6.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要善于上網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7.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有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四、師生共同協(xié)商制定:真愛青春,遠離網癮書
當臺風、暴雨、暴雪襲來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臺風、暴雨、暴雪等經常發(fā)生的氣象災害的基本知識形成躲避自然災害的常識。
2.通過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使學生了解常見氣象災害的危害,學會躲避自然災害引發(fā)危險的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相關災害視頻;各種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圖片及文字介紹資料:正確應對臺風、暴雨、暴雪災害的案例或視頻。
2.學生準備:了解我國和本地近期發(fā)生過的暴雨、暴雪及臺風等災害的基本情況;搜集應對這些災害的方法和知識;通過天氣預報等節(jié)目了解一些災害預警信號。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教學
同學們,剛剛過去的冬天,我國遭受了一場50年以來的重大自然災害,你知道是什么嗎?(雪災)它給我們國家?guī)砹耸裁春蠊??地球上每年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我國是個自然災害多發(fā)的國家,尤其是近幾年,大型、特大型災害頻頻發(fā)生。這些災害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奪走人們的生命。在我們這里,經常發(fā)生暴雨、臺風和暴雪等災害,當這些災害發(fā)生的時候,我們應怎樣正確預防與應對,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
二、預防臺風的危害
1.將學生進行分組,圍繞近期發(fā)生的臺風災害展開調查,可借助教材獲取資料。
各組自選調查內容:
⑴了解近本地或我國發(fā)生了哪些臺風災害,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及造成了怎樣的危害。
⑵臺風來臨前的征兆。
⑶怎樣預防臺風的危害。
學生可以在課前自己收集資料,也可以借助教材進行調查與分析,然后用調查報告的形式呈現調查結果,可以配合圖表、圖片等資料進行歸納和數字統(tǒng)計。
三、臺風來襲學會避險
1.為學生播放臺風來襲時的視頻片段。
2.與學生一起分析臺風災害的特點。
3.針對臺風災害的特點讓學生說說在應急與避險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⑴應該選擇什么地方避險。
⑵家中及外面的物品處理。
⑶避險應準備和攜帶的物品。
⑷在外面應該注意的表現問題。
四、課堂總結
1.結合教科書中關于印度洋海嘯中蒂莉的經歷引導學生體會防災、避險知識和技能學習的重要性。
2.教師結束語:在山東半島地區(qū),臺風是經常發(fā)生的責任災害,我國海岸線長,臺風更是多見。了解臺風的特點、掌握預防和應對的方法是保證我們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
第二課時
一、應對暴雨和暴雪
1.教師簡單介紹暴雨和暴雪的相關知識及災害特點。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平時生活中應對暴雨、暴雪的措施。
3.根據教科書內容學習和交流當暴雨或暴雪災害發(fā)生時在家中和外面分別應該怎樣避免我寫的發(fā)生。
二、災害預防余預報
1.教師談話:“大自然有著自己的規(guī)律,人類無法改變。但是,人們可以運用各種方法,逐步認識它的規(guī)律,依循規(guī)律采取相應措施的措施,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BR> 2.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知道的預報預防自然災害的方法和手段。
⑴古代預防和預報自然災害的工具和手段有哪些?
⑵現代有哪些預防和預報自然災害的高科技手段?
3.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一些常用的災害預警信號。
怎樣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yī)生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的種種生理、心理變化,掌握科學的生理衛(wèi)生常識。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yī)生;學會與人交往中的技巧和方法,較好地處理自己和他人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健康、快樂地度過青春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有關青春期問題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和視頻資料;制作課件以備教學使用。
學生準備:上網或查閱各種報刊,搜集有關青春期問題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通過和家長、同學的交流,對青春期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所了解。
教學設計
一、由引言揭示課題
同學們,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發(fā)展變化非常迅速的時期,我們應該怎樣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yī)生并健康、安全地度過這一時期呢?今天我們就這一問題學習青春期知識,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yī)生。(板書)
二、真實再現,走近你我
1.首先,請大家閱讀課文的“真實再現”部分,想一想,這個案例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悟、談,懂得青春期是個既能充滿生命力,又易產生心理沖突的特除階段,要科學地認識青春期,提高健康、安全意識。
2.你還從課外搜集到了哪些青春期案例?通過這些案例,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展示搜集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進一步深化對青春期的認識。
3.老師也搜集了一部分青春期的案例資料,請大家觀看后在小組內交流感受和體會。
播放課件,展示更加豐富的相關文字和視頻資料,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感受和體會。
三、行動在線,情景模擬
1.了解青春期的重要性后,我們如何才能應對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變化,以使自己健康安全地度過青春期?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行動在線”吧!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交流:
⑵青春期男孩與女孩在生理、心理方面會有怎樣的變化?
⑵進入青春期,我們遇到過什么樣的煩惱?原因是什么?在組內與同學交流一下,并分類填入下表。
⑶我們怎樣才能健康、安全、快樂地度過青春期呢?
3.小組合作,學生根據課文提出的不同情況,選擇內容并展開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適時評議并進一步探究原由。
四、拓展延伸,鞏固提升
1.在班內設一個“排除煩惱”小信箱,定期班內交流,或請心理老師到班里座談幫助排解煩惱,促進大家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你準備怎樣健康、安全地度過青春期呢?”先引導學生自己談理解、談體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進一步理清認識。
小組匯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理補充。
五、回顧總結,暢談收獲
同學們,有一首歌唱得好,“青春啊青春,美麗的時光,比那朝霞還要燦然,比那玫瑰還要芬芳!”所以,珍惜你的青春年華吧,讓它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如何預防沉迷網絡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沉迷網絡的表現。
2.使學生知道沉迷網絡的危害。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沉迷網絡危害健康的案例;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調查:班級學生上網時間調查。
教學設計
一、播放新聞視頻,再現情景
1.天津市13歲男孩小航(化名)在連續(xù)上網36個小時之后,站在24層高樓頂上一躍而下,選取跳樓的方式,告別現實世界,去追尋網絡游戲中的那些英雄朋友。這些少年留下了8萬字用圓珠筆寫下的網絡游戲筆記:《守望者傳》。
2.京城某媒體報道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因為14歲的兒子沉迷于網絡游戲,寧肯曠課、寧肯與苦勸其返校的父親斷絕關系,在父子后因網絡發(fā)生激烈爭吵后,父親掄起鎬把,將兒子打死。
3.一伙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通過與境外聯系設立**色情網站,以毒害內地青年人為主目標,吸引他們注冊上網,從中牟利。后來,在公安部的統(tǒng)一指揮下,徹底搗毀了此網站,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網。
二、討論交流,網絡危害何其多
1.分組討論網癮對身體和心理的危害。
2.全班交流,總結形成結論。
網癮的危害:網絡作為人類智慧的產物,雖不是洪水猛獸,但卻是一把“雙刃劍”。當代青少年享受著網絡時代的快捷與方便的同時,其身心也正承受著網絡負面效應的煎熬。沉迷網絡造成青少年視力下降、生物鐘紊亂、神經衰弱等生理特征,不能維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網時失眠、頭疼、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惡心厭食、體重下降。網絡綜合征患者由于上網時間過長,大腦神經持續(xù)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會引起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此外,還會誘發(fā)心血管疾病、腸胃神經官能癥、緊張性頭痛等病癥,會出現品行障礙,誘發(fā)說謊隱瞞上網的情況和程度等行為、偷錢或盜用別人賬號上網等,誘發(fā)孩子逃學、不與人交往、暴躁、產生攻擊性等反常行為,一些人甚至會滑向犯罪的深淵,導致青少年出現情緒障礙和社會適應困難。在心理方面,網絡綜合征患者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記憶力減退,對其他活動缺乏興趣,為人冷淡,缺乏時間感,情緒低落。一些青少年網民過分迷戀與網上的“人——機”式交往,會忽視真實存在的人際關系,產生現實人際交往畏縮和角色錯位的現象;與他人甚至是父母的溝通較差,情緒不穩(wěn)定】易怒、多變,沒有自控能力,自己做的不能兌現。
網絡欺騙、賭博、色情、人身攻擊、反動言論、犯罪行為以及各種網絡垃圾等可能使青少年受到傷害。正如一位網絡犯罪犯在法庭上說:“對沒有成年人監(jiān)護的青少年來說,國際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BR> 三、心理測試,自我診斷
1.出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
A上網已經占據了你的身心。
B只有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是我的時間比預定時間長。
C無法控制自己的沖動。
D每當因上網線路被掐斷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E將上網作為解脫痛苦的辦法。
F對大家或親人隱瞞迷戀因特網的程度。
G因為迷戀因特網而面臨失學、失業(yè)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H在投入大量金錢、時間和精力時有所悔悟,但第二天卻仍然忍不住還要上網。
I因為長時間因特網導致睡眠節(jié)律紊亂(如晝夜顛倒)、倦怠、顫抖、視力減退、頭痛、頭暈、食欲不振等身體癥狀。
2.針對標準,學生自我診斷。
答案揭曉:如果有上述4項或4項以上,同時每日上網時間大于3小時以上,一周上網時間大于4天并持續(xù)一年以上,且伴有精神癥狀、軀體癥狀,那就表明患上了“網絡成癮癥”。
3.觀看講座《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研究顯示,網絡成癮發(fā)病年齡多數在15—40歲,24歲以下的網民占總人數的51%。專家分析:
有以下幾種心理特點⑴求知欲望強烈,追求時尚。⑵聽到同學談網絡樂趣,自己插不上嘴感到尷尬。⑶還沒有培養(yǎng)起有益身心健康的愛好時,網絡乘虛而入。⑷網絡游戲中,可帶來成就感、力量感、自尊感。⑸缺少工作、學習與生活目標。
4.討論:如何戒除網癮。
5.聽專家的建議:課本健康上網建議。
6.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要善于上網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7.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有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四、師生共同協(xié)商制定:真愛青春,遠離網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