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月光下的琴聲》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

字號:

《月光下的琴聲》是一篇童話故事,因為和很多孩子相似的經歷引起共鳴,讓大家深深地喜歡。以蜘蛛爸爸對兒子不好好捉蟲而迷上音樂這件事,從不理解到欣然接受的態(tài)度變化展開故事。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月光下的琴聲》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語文《月光下的琴聲》原文
    在大森林里捉蟲子的蜘蛛爸爸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捉蟲能手。
    一天,他收到了蜘蛛媽媽給他的信。信上說,寶貝兒子不好好兒捉蟲,竟迷上了音樂。
    “這還了得!”蜘蛛爸爸氣極了,“我得馬上回去,好好兒教訓教訓他!”
    蜘蛛爸爸連夜往家趕,他走累了,就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
    月光下,林子里傳來了一陣陣悅耳的琴聲。那琴聲時高時低,像一陣陣拂面的清風,洗去了蜘蛛爸爸的疲勞;那琴聲時快時慢,像是從山澗流出的小溪,滋潤著蜘蛛爸爸的心田。
    “真好聽,是誰在彈琴?”蜘蛛爸爸悄悄地向琴聲傳來的方向走去。
    “那是誰?”蜘蛛爸爸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在一架用蜘蛛絲織成的“琴”前彈奏。
    “那不是我的寶貝兒子嗎?”蜘蛛爸爸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停住腳步,傾聽著琴聲。
    蜘蛛爸爸沒有驚動兒子,就悄悄地離開了,向大森林里走去。第二天,蜘蛛爸爸給他的太太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太太,孩子長大了,他知道怎么走路了,要走怎樣的路,該由他自己選擇!” 
    【篇二】小學二年級語文《月光下的琴聲》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認讀本課的生字13個,會些8個。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一些小動物的知識和生活習性。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課文。
    2、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懂得小動物也有靈性,生活中多掌握有關小動物的知識。
    2、教育學生多觀察小動物,愛護小動物。
    二、課前準備:信件、錄音機、字詞卡片
    三、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庥腥さ膩硇牛銈兿胫佬诺膬热輪??這封信是蜘蛛媽媽寫給蜘蛛爸爸的。
    師讀信的內容。(配樂)
    2、聽完了信的內容,你們想知道后面會發(fā)生什么事嗎?大家猜一猜。
    3、學生們各抒己見:
    我覺得————
    我覺得————
    我覺得……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活學生學習欲望,產生好奇心。
    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從整體上感知本課。
    初讀課文:
    同學們的想法很多,也都很合理,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下面同學們親自來讀一讀43頁第10課吧!
    1、自讀課文,用你認為好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小組合作,組長讀字,成員找卡片。
    3、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4、老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讀生字)
    5、分段朗讀課文。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
    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認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理解課文:
    1、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讀一遍課文,看看自己讀懂了什么?
    2、你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3、派代表說一說。(教師及時引導、點撥)
    (1)蜘蛛爸爸開始收到信時心情是怎樣的?(帶著生氣的感情讀一讀)
    (2)后來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從哪里看出來的呀?帶著喜悅之情讀一讀吧。
    找出相關的詞和句子,并分析造句。
    (3)怎樣從生氣———喜悅的呢?
    4、其他同學還有沒有補充呀?
    5、蜘蛛爸爸的回信怎樣寫的?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6、帶著你對課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再次細讀課文,使學生深刻感悟課文的內容和感情。
    小組內交流想法,會讓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課文,并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小組交流和班內匯報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把朗讀作為孩子們抒發(fā)自己心中感悟與品味語言的佳方式。
    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蜘蛛爸爸你會怎樣寫回信?
    2、蜘蛛媽媽收到回信會怎樣想?她會怎樣做?
    拓展延深并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交流記字方法,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并及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篇三】小學二年級語文《月光下的琴聲》教學反思
    《月光下的琴聲》是一篇童話故事,因為和很多孩子相似的經歷引起共鳴,讓大家深深地喜歡。以蜘蛛爸爸對兒子不好好捉蟲而迷上音樂這件事,從不理解到欣然接受的態(tài)度變化展開故事?!昂⒆娱L大了,他知道怎么走路了,要走怎樣的路,該由他自己選擇!”后以蜘蛛爸爸寫給太太的信作為結尾。短短的兩句話融入了蜘蛛爸爸對兒子的理解和無私的關愛。這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課堂教學中我從整體感知入手,從圍繞“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開始,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以蜘蛛爸爸的心情為線,抓住“遠近聞名的捉蟲能手”理解“氣急了”,之后的行動就順勢而生——回家教訓兒子。因為第5段要是蜘蛛爸爸的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關鍵,所以在學習時反復誦讀、想象、體會琴聲該是怎樣的悅耳。就勢解決背誦的任務,一舉兩得。在學習后一自然段時,理解蜘蛛爸爸那句含義深刻的話就水到渠成了。
    由此及彼,聯系自己的生活,“你身邊有這樣的事嗎?”張超的吃掛面、徐鵬的理發(fā)、孫寶飛飛的報興趣班,三個簡單的事例揭示了普天下無私的愛,相信上完這節(jié)課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