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詩詞經(jīng)典名篇賞析

字號:

毛澤東在詩詞上留下了諸多名篇。他的詩詞往往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輕描淡寫間,展示縱橫萬里的境界,發(fā)出吞吐山河、雷霆萬鈞的氣勢。下面是分享的毛主席詩詞經(jīng)典名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毛主席詩詞經(jīng)典名篇賞析
    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
    毛澤東〔近現(xiàn)代〕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fēng)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賞析
    全詞上片紀事、寫景,下片抒懷明志。文字簡單、明了,沿襲了詩人一貫的寫作風(fēng)格,豪邁、自信依然是毛澤東在這首詞中的兩大元素。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笔拙浼雌瓶斩鴣?,氣魄非凡。詩人在閑庭信步的從空間讓閱讀者看到的是一種大氣派?!傲柙浦尽苯杈畬降奈《雽懗隽嗽娙说摹傲柙啤北ж?。三十八年前詩人在此立下的天下抱負,今天早已經(jīng)實現(xiàn),如今他一路征塵歸來,重訪故地,心情是何等激動與自豪。詩人在走過他自己當年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每一處地方時,都留下了深情的目光和不盡的思緒。這是最容易為人所理解的詞意。然而,“重上”的含義僅僅是重回、重游嗎?為何“重上井岡山”又是詩人“久有”的“凌云志”呢?這只是一次感情的尋覓回歸,還是執(zhí)政黨領(lǐng)袖對使命的深層呼喚?
    巍巍井岡,山高林密,竹繁花盛,樹茂草深。澗水潺潺,鶯歌燕舞,“高路入云端”,三十八年前的舊地,如今變了新顏。這讓走在井岡山、站在井岡山的毛澤東禁不住思緒萬千、感慨萬千。他透過眼前的景色不僅看到了當年的腥風(fēng)血雨,也看到了自己堅定不移的信仰所起到的作用。也因此,詩人激動、豪邁、自信,揮毫寫下“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這是一種駐足回首的豪邁與慷慨,也是詩人即將進行新一輪革命行動的信心和決心。
    詩人展示一幅絢麗多彩圖畫:藍天綠樹,黃鶯婉轉(zhuǎn),紫燕飛翔,溪澗流水潺潺;舉目仰望,盤旋的高路,插入白云渺渺的云端。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無比喜悅、輕松而舒暢的心情。流暢明快的筆調(diào),抒發(fā)了詩人對井岡山變化之美的贊頌。
    詩人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形象的描繪了井岡山的變化;它是當時國民經(jīng)濟經(jīng)過調(diào)整、鞏固、充實、提高,呈現(xiàn)祖國新貌的縮影。
    湖南黃洋界海拔1343米,群山巍巍,云霧茫茫,形勢其險要,可謂“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詩人以輕松、舒暢的情懷來到黃洋界哨口,攀登鬼斧神工般“鷹隼難度,猿猴難攀”黃洋界,其他“險處”豈能阻擋雄姿虎步,何須再看?詩人由眼前景色,蕩開一筆,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上闋描述詩人重上井岡山經(jīng)過,敘事、寫景、抒情溶為一體;表達了詩人歡快的情緒和豪邁的氣概。
    下闋開頭三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壯偉遒勁地展現(xiàn)了井岡山以及整個革命斗爭時期的風(fēng)雷激蕩,紅旗漫卷的壯闊場面。井岡山獵獵紅旗,打碎帝、官、封枷鎖,變成沒有壓迫,人人平等,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詩人運用白描手法,不僅照應(yīng)前文“重上井岡山”,點出離別的時間;而且濃縮時空距離,表達了撫今追昔豐富的情感。三十八年,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屈不撓的中華兒女經(jīng)受的是血與火、生與死嚴峻的考驗,囊括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以及新民主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豐富內(nèi)涵。神州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過去”“彈指”看似輕松,飽含著沉重的犧牲和可歌可泣感人的詩篇。勝利果實來之不易,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詩人以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達中華兒女凌云壯志??梢燥w往昔日高不可攀的天上去摘“月亮”,可以探入深不可測五大洋去捉拿“魚鱉”,然后談笑風(fēng)生、唱著勝利的歌曲,從容而歸。酣暢淋漓的抒發(fā)了詩人征服宇宙的革命家豪情。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民間諺語;作者把深刻的哲理,用口頭語融于詩詞之中,詩人此詞以議論的手法結(jié)穴,不僅首尾呼應(yīng),而且啟迪、鞭策人們:勝利屬于不畏艱險,勇敢攀登的人。世界上什么事都是如此?!盁o限風(fēng)光在險峰”,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能實現(xiàn)。
    下闋詩人觸景生情,回顧三十八年革命歷程;融情于理,以發(fā)人深省、深刻的哲理總結(jié)詩篇。
    縱觀全詞,筆調(diào)明麗、輕松,揮灑自如;節(jié)奏優(yōu)美歡快,巧妙運用諺語、古人詩句。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結(jié)合一體,意境開闊、高遠??梢哉f其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高度統(tǒng)一,是現(xiàn)代詩詞寶庫中難得的瑰寶。
    【篇二】毛主席詩詞經(jīng)典名篇賞析
    七律·長征
    毛澤東〔近現(xiàn)代〕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賞析
    這是一首記敘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一震驚全球的歷史事件的革命史詩。它不僅以精煉之筆高度地概括了紅軍奪關(guān)殺敵的戰(zhàn)斗歷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藝術(shù)地、形象地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大無畏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笔茁?lián)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shù)基調(diào)。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jié)穴。
    “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閑”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nèi)外蘊涵。這一聯(lián)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著全篇,也籠罩著全詩?!爸坏乳e”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視自然之敵若梯米,玩社會之敵于股掌的統(tǒng)帥風(fēng)度。“只”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diào),表現(xiàn)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yīng)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fēng)貌。首聯(lián)是全詩的總領(lǐng),以下三聯(lián)則緊扣首聯(lián)展開。
    從首聯(lián)開始,全詩就展開了兩條思維線,構(gòu)造了兩個時空域,一個是客觀的、現(xiàn)實的:“遠征難”,有“萬水千山”之多之險;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閑”。這樣就構(gòu)成了強烈的對比反襯,熔鑄了全詩浩大的物理空間和壯闊的心理空間,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diào)。
    頷聯(lián)、頸聯(lián)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zhàn)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詩人按照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的天險,高度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與其他詩詞相比,以地名入詩的作法在該篇更為集中,所顯示的空間距離也更大。尤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舉的四句詞,要強調(diào)的是紅軍行軍速度迅猛,氣勢不可阻擋,紅軍在畫面中具有強烈的動感;而在該詞中詩人則是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這個中心思想展開,強調(diào)紅軍對困難的蔑視,是紅軍指戰(zhàn)員內(nèi)心世界的呈現(xiàn),所以描寫紅軍是隱態(tài)的,借山水來反襯紅軍的壯舉?!膀v”、“走”兩個動詞使山化靜為動,是紅軍精神的外顯。一般說來,以地名入詩很難,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現(xiàn)敗筆。但毛澤東卻運用得很成功,這不僅是他具備挫萬物于筆端的詩才,更具備吐磅礴于寸心的詩情。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由于有“不怕遠征難”的精神,綿亙于江西、湖南、廣西等之間“逶迤”的、峰巒起伏的五嶺,在紅軍的腳下,只不過像河里泛起的細浪;氣勢“磅礴”,廣大無邊的烏蒙山,在紅軍的腳下,只不過像滾動著小小的“泥丸”。這兩句詩既具有王維的“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終南山》),“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漢江臨泛》)的氣勢,又具有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境界,更具有以上諸人因時代、階級的局限而缺乏的戰(zhàn)天斗地的樂觀主義精神。王維、孟浩然、杜甫等人的詩句,或總攬終南山脈,極寫它的氣勢磅礴;或鳥瞰漢江,極寫它的水勢浩蕩,流域廣闊;或?qū)懚赐ズ暮拼?、開闊和包容天地的氣概。而毛澤東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不僅是氣象闊遠,磅礴崢嶸,而且是以山寫人,含蓄雋永,洋溢著一種革命豪情。詩人居高臨下,宛如一位站在昆侖之巔的巨人,極目萬里,將整個的五嶺、整個的烏蒙山納入眼簾,視野是如此的開闊,境界是如此的浩大,氣勢是如此的雄渾,情感是如此的豪放。本來是紅軍在沿著五嶺、烏蒙山攀登前進,本來是紅軍在翻越,在動,而五嶺、烏蒙山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F(xiàn)在詩人不寫紅軍之動,而寫五嶺、烏蒙山之動,這種以甲寫乙,此顯彼藏,變靜為動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大大豐富了詩句的內(nèi)涵,增強了表達能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由于有“不怕遠征難”的精神,灘多流急,驚濤拍岸,浪花飛濺,水霧蒸騰,勢若山崩的金沙江和只剩下十三根鐵索的大渡河上的瀘定橋都先后渡過了,在彼岸企圖阻擋我紅軍渡江過河的敵軍被擊潰了。頸聯(lián)這兩句是寫金沙江,寫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實是寫紅軍所進行的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戰(zhàn)斗。1935年5月初,中國工農(nóng)紅軍先頭部隊到達云南省祿勸縣金沙江畔。此處除幾個渡口以外,兩岸全是懸崖絕壁。要渡過金沙江,必須控制渡口和船只。在皎平渡附近,紅軍俘獲了兩艘敵船,奇襲對岸守敵,勝利前進到瀘定縣大渡河鐵索橋附近,大渡河兩岸全為高山峻嶺,水流湍急,其險惡之狀比起金沙江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阻止我紅軍前進,敵人不僅加強了對大渡河鐵索橋的防守,而且毀掉了橋上所鋪的木板。紅軍二十二名勇士,冒著對岸敵人射來的密集子彈,攀著橋上的鐵索搶過去,消滅了守敵?!八脑蒲隆泵枥L了金沙江水流湍急,巖峻浪高這種險惡的地理形勢,描繪了“驚濤觸岸層瀾碎”的景象?!霸蒲屡敝芭保炔煌凇敖袢仗鞖馀?,東風(fēng)杏花坼”(沈千運《汝墳示弟妹》)句中表示氣溫之“暖”,也不同于“吳宮夜長宮漏款,簾幕四垂燈焰暖”(元稹《冬白纻》)句中表示熱度之“暖”。它具有以下的內(nèi)涵,一是狀寫紅軍因江水咆哮翻滾,洶涌澎湃,水石相擊,浪花飛濺,水霧蒸騰而產(chǎn)生的江水沸騰的感覺;二是表現(xiàn)紅軍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險而產(chǎn)生的歡樂心情,表現(xiàn)紅軍萬眾歡騰,高呼勝利的熱烈情景。“鐵索寒”之“寒”不止是形容鐵索的冰冷,它既與“天山雪后海風(fēng)寒,橫笛偏吹行路難”(李益《從軍北征》)句中用來形容氣溫的“寒”不同,也與“飗飗青絲工,靜聽松風(fēng)寒”(劉長卿《幽琴》)句中用來形容有如“松風(fēng)”的凄清琴聲的“寒”有別,它重在渲染,重在烘托,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鐵索橋凌空高懸,下臨無地,令懦夫心寒的艱險之狀,又渲染了紅軍戰(zhàn)士冒著敵人的炮火,浴血奮戰(zhàn),飛奪瀘定橋的驚險而激烈的戰(zhàn)斗氣氛。頸聯(lián)兩句雖然只是寫江之險,寫橋之險,沒有從正面具體描繪紅軍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但紅軍堅韌不拔,英勇頑強,所擋者破,所擊者敗的英雄形象,卻從側(cè)面得到了表現(xiàn)。
    頸聯(lián)中的“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shè)計的兩個感情穴位?!芭弊譁剀跋矏?,表現(xiàn)的是戰(zhàn)勝困難的激動;“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兩個形容詞是精神的巨變,又是感情的裂變,含不盡之意于其中,顯無窮之趣于其外,搖曳多姿,起伏跌宕,張馳有致。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笔菍κ茁?lián)的回應(yīng)。開端言“不怕”,結(jié)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案病背猩衔亩鴣恚彩菍ι衔牡母星槭帐?。紅軍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紅軍又翻岷山,進陜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xiàn),與前面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一籌?!氨M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后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jié),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F(xiàn)。
    《七律·長征》境界浩大,氣象闊遠,意境雄渾,氣勢磅礴,感情奔放,構(gòu)思奇?zhèn)?。它是浩瀚詩海中一顆熠熠發(fā)光的明珠,是中國文學(xué)一首不可多得的歌詠重大歷史事件的史詩。
    【篇三】毛主席詩詞經(jīng)典名篇賞析
    念奴嬌·昆侖
    毛澤東〔近現(xiàn)代〕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賞析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毙蕾p者只有讓自己同作者一樣,遺世獨立,雄踞天外,用吞吐日月的胸襟、睥睨宇宙的視野去擁抱和審視,才能“藝術(shù)地掌握”這座大山??臻g——它凌空橫亙,超絕人寰。時間——它盡覽人世春秋炎涼,不知其何時生、何時滅??臻g的無比廣闊,時間的無比曠遠,這就是詞作者所感受的并且要讓讀詞人感受的昆侖山。這樣一座赫赫在目的大山,如何不使人感到生野、粗獷呢?著一“莽”字,恰可表達這座大山所具有的崇高之美。時空范圍的曠遠、形體的粗獷與力量,正是構(gòu)成自然物崇高之美的重要因素。應(yīng)當說,開篇幾句,十分強烈地表現(xiàn)了作者乍見赫赫有名的昆侖山時產(chǎn)生的包含著驚詫、景仰、亢奮與自豪等情愫的審美感受,是對審美對象巨大的時空存在及其自然形式較為直接、單純的審美反應(yīng)。這幾句極見筆力的描寫,比起古人“崧高維岳,駿極于天”(《詩·大雅·崧高》)之類的名句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飛起玉龍三百萬”,出自前人名句“戰(zhàn)罷玉龍三百萬”。改“戰(zhàn)罷”為“飛起”,對于原句而言,是化頹勢為勃起,對于狀寫對象而言,則有如九轉(zhuǎn)金丹,著令莽莽群山,飛升九天作群龍舞。這一神奇想象,本由群山逶迤,雪白如玉生發(fā)出來,因而隨之而來的“攪得周天寒徹”,與其說是想象,不如說是扣住雪山寫實,是以藝術(shù)語言揭示昆侖山對自然氣候的影響。至此,作者對于昆侖頗有“高山仰止”意味的崇高美感頓然因“周天寒徹”而冷靜下來,并且老實不客氣地著一“攪”字,顯示了情思的轉(zhuǎn)折與變化。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边€是在寫昆侖,寫昆侖積雪遇夏消溶,寫昆侖可使長江黃河暴漲成災(zāi),寫昆侖可使人葬身魚腹。這幾句,循著“周天寒徹”而來,情思冷峻,挾著幾分寒意,筆觸由高山而江河,而人世生活,訴說了昆侖對人類的危害。須知,這是在1935年夏天。作者是肩負著抗日救亡、民族民主革命的沉重的歷史使命,轉(zhuǎn)戰(zhàn)二萬余里之后爬上岷山支脈,才得以眺望昆侖山的尊容的。當他的目光投向人世生活時,他怎么可能將自己的詩情、筆觸流連于昆侖山自然形式的賞玩、描摹呢?怎么能不訴說昆侖對他的同胞的危害并且聯(lián)想起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蹂躪呢?又怎么能不由此而引發(fā)對中華民族苦難的歷史、現(xiàn)實及其未來前途的深沉思考呢?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這是一位歷史巨人發(fā)出的深沉的喟嘆。天地悠悠,世事悠悠,情也悠悠。這千秋功罪,又當如何評說?這首詞最早發(fā)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下半闋,詩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侖道,今天我要來談一談你了,這高度,這大雪都不需太多?!斑@高”、“這多雪”中的“這”字用得簡省好看,顯得詩人內(nèi)心篤定大氣,僅兩個“不要”就解決了。接著是“安得倚天抽寶劍”一句,令人聯(lián)想到稼軒的《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中二句“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以及李白《臨江王節(jié)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鄙踔吝€令筆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俠小說的名字《倚天屠龍記》。而詩人毛澤東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劍斬玉龍嗎?
    最后二行帶有預(yù)言性質(zhì),在未來的和平世界里,全人類將共享一個冷暖適應(yīng)的氣候,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潛在之意是詩人堅信他所捍衛(wèi)及奉行的理想屬大道中正,必將普行于全人類。這理想是世界革命進行到最后勝利,徹底埋葬帝國主義。
    最后一行的“涼熱”二字極富詩意,前者清涼后者熱烈,放在一塊加以辯證綜合就調(diào)出一個恰切的溫度,另外,這二字的象征意義也極為精蘊,含而不露,輾轉(zhuǎn)達意,卻又一語中的,最后應(yīng)了作者自己所層層推出的主題:反對帝國主義而不是別的。
    【篇四】毛主席詩詞經(jīng)典名篇賞析
    清平樂·六盤山
    毛澤東〔近現(xiàn)代〕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fēng)。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賞析
    這首詞回顧了萬里長征的行程,表達了紅軍戰(zhàn)士們勇往直前的鋼鐵意志和抗戰(zhàn)必勝的堅定信念。這是一首在戰(zhàn)斗中前進的勝利曲,是一篇振奮人心,激揚斗志的宣言書。
    上闋“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起筆境界遼闊,寫站在六盤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見。兩句詞緊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凈朗,云層疏淡,大雁往南飛?!巴麛唷倍趾x豐富,寄意尤深?!巴麛唷?,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見還望。因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過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會勾起作者和紅軍對南方革命根據(jù)軍民和故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的無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斷的神情。這兩句雖是寫景,但景中寓情。
    接下來“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兩句,抒情顯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紅軍所行的路程已經(jīng)兩萬里前面已經(jīng)沒有險峻的高山了,預(yù)定目的地是一定會到達的?!安坏介L城非好漢”,還表達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紅軍北上去抗日前線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兒。
    下闋首句“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fēng)”,先接上闋末句的抒懷詠志,將落筆之處回轉(zhuǎn)到六盤山的現(xiàn)實景象。放眼處,座座高峰,遠近錯落,盡收眼底。然而,這還不是畫面的關(guān)鍵,關(guān)鍵是山峰上飄揚著紅軍的旗幟。這旗幟高聳在山之峰巔,應(yīng)和著狂野的西風(fēng),舒展飄揚。這是信仰的力量,是堅持的力量!在這段最為痛苦的歲月里,信仰的追隨者同生共死,終于走出重圍。而“漫卷”二字則高度凝練地表現(xiàn)出革命的力量依舊強健,依舊瀟灑自如,依舊敢于在風(fēng)口浪尖搏它一搏,這象征著革命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燒。所以下闋首句回轉(zhuǎn)到六盤山的現(xiàn)實景象,絕非重復(fù)。它所表現(xiàn)的情感已較上闋首句更進一步,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平靜和休憩、個人胸懷及智慧,而是革命集體的崇高與可敬及革命信仰的強勁活力。形式上回到了起點,情感上卻有了新的格調(diào)。
    下闋末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和上闋末句一樣,從眼前的實景宕開,直接表現(xiàn)內(nèi)心情懷和志向。但在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上也有了一個推進。上闋末句,是在古今戰(zhàn)爭之間尋求尚武勇猛之精神,在談笑、屈指間舉重若輕;而下闋末句所表現(xiàn)的情懷意志則似乎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升華,而有了更為具體的戰(zhàn)斗沖動。詩人手持“長纓”,片刻的休息與感慨已經(jīng)足夠,疲乏與困頓已經(jīng)一掃而空,激情與力量早已恢復(fù)。詩人已完全做好了戰(zhàn)斗準備,只等“吹角連營”,上陣擒龍。“何時”二字更見出詩人此時內(nèi)心的戰(zhàn)斗渴望。
    這首詞景象開闊,意蘊豐富,起承轉(zhuǎn)合,層次分明,在意境和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都稱得上是一篇佳作。它在陜甘寧邊區(qū)一直廣為流傳,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延安廣播電臺也時常朗誦播放。時至今日,我們同樣可以在這首作品中體味出當年歲月的艱辛以及領(lǐng)袖人物的宏大氣概。
    【篇五】毛主席詩詞經(jīng)典名篇賞析
    虞美人·枕上
    毛澤東〔近現(xiàn)代〕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shù)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賞析
    詞的上闋寫離愁之濃,失眠之苦?!岸褋怼?,極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輾轉(zhuǎn)反側(cè)之態(tài):“愁何狀”?猶如“江海翻波浪”。這與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有相同意境??梢娫娙说恼砩仙畛钍呛蔚炔豢啥粢?!“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shù)寒星。”兩句就寫失眠的情態(tài)。從農(nóng)歷夏至以后,夜逐漸增長,到冬至達到最長。這兩句使人聯(lián)想到白居易“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先說夜長難明,然后就是披衣起坐,看天色,看星空。不管是白居易筆下的“耿耿星河”,還是毛澤東筆下的“數(shù)寒星”,因為涉及異地相思,所以暗含一層意思——失眠者在夜空中尋找兩顆星,隔在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這是暗寫。也有挑明的,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當不眠的人在夜空中尋找牛郎、織女星時,其“寂寞”無聊是可想而知的。
    上闋從一“愁”字人手,極寫思念之深;下闋以一“淚”字收筆,甚言思念之苦。寫此詞時,詩人還是個剛離開學(xué)校的二十八歲的青年,男女情長,是極自然的,正所謂“無情未必真豪杰”。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兩句緊接長夜失眠,寫黎明前痛苦的心情。如果把詞中抒情主人公直接定位為毛澤東本人,“百念灰盡”的說法,是怎么也說不過去的。就算唐代李商隱有“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名句為詞人所本,對于像毛澤東那樣意志堅強的人,一個以蒼生為念的人,一個革命家,決不會愛情至上。他縱然會想念妻子,怎么會達到“百念灰盡”的程度呢?懷著“百念灰盡”的心情,又怎么去做明天的工作呢?然而,把抒情主人公掉個個兒,把這兩句視為為楊開慧寫心,“百念灰盡”的說法倒貼切得多。據(jù)茅盾回憶,毛澤東和楊開慧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反差很大,毛澤東待人接物談笑風(fēng)生,非常灑脫;楊開慧在一旁帶著孩子十分沉靜,有些內(nèi)向。在毛澤東為革命東奔西走時,楊開慧獨自支撐著一個家,有多么艱難是可想而知的?!鞍倌罨冶M”,應(yīng)是出于一種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當楊開慧讀到這兩句的時候,一定會得到一種精神補償,會為之深深地感動。
    “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眱删鋵懬謺詴r的清景和詞中人悲極而泣。宋代梅堯臣寫清曉的情景,有“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夢后寄歐陽永叔》)的名句。當雞聲叫起的時候,一鉤殘月淡出了西邊的天空,感覺會更寒冷。詞中人想克制自己的感情是不能夠了。此處的淚,是“流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的淚,是王昌齡《從軍行》所說的那種情況——“無那金閨萬里愁”流下的淚。詞人在此表達了對家中妻子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全詞明快流暢,坦直樸素而富有情趣?!耙归L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shù)寒星”的似水柔情,與“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男兒氣概,完全可以同時并存于一人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