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背誦的初中文言文精選

字號:

學(xué)習(xí)文言文可以了解歷史,學(xué)習(xí)古代文化,欣賞古代文學(xué),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背誦的初中文言文精選。歡迎閱讀參考!
    1.經(jīng)典背誦的初中文言文精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shí)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xiǎn),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譯文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shí)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shí)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yàn)橛欣谧鲬?zhàn)的天氣、時(shí)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hù)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yàn)樽鲬?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xiǎn)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diǎn),連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diǎn),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biāo)?。憑著天下人都?xì)w順?biāo)臈l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注釋
    天時(shí):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時(shí)令,氣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團(tuán)結(jié)。
    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
    城:內(nèi)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墻。
    環(huán)(huán):圍。
    之:代這座城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
    夫:句首發(fā)語詞,不譯。
    而:連詞表遞進(jìn)。
    天時(shí):指有利于攻戰(zhàn)的自然氣候條件。
    是:這。
    也:表判斷語氣,“是”。
    城非不高也:城墻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護(hù)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類。
    堅(jiān)利:堅(jiān)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糧食。
    多:充足。
    委:放棄。
    而:然后
    去:離開。
    之:代詞,代“城”。
    是:代詞,這
    故:所以。
    域:這里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
    以:憑借。
    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界線。封,劃定。封疆:疆界、邊境。
    固:使鞏固。
    國:國防。
    山溪:山河。
    險(xiǎn):險(xiǎn)要的地理環(huán)境。
    威:震懾。
    以:憑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鎧甲”,比喻“武力、軍事”。
    得道者:實(shí)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處特指君主。道,正義。下同。
    失道者:不實(shí)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達(dá)極點(diǎn)。之:去,往,到。至:極點(diǎn)。
    畔:同“叛”,背叛。
    順:歸順,服從。
    以:憑借,靠。
    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親戚: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勝:取得勝利。
    2.經(jīng)典背誦的初中文言文精選
    愛蓮說
    周敦頤〔宋代〕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dú)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dú)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yuǎn)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
    我認(rèn)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dāng)然就很多人了!
    注釋
    甚:很,十分。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dú):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yuǎn)益清:香氣遠(yuǎn)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亭亭:挺直的樣子。
    植:豎立。
    可:只能。
    褻玩:靠近賞玩。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呀’’,助詞。
    謂:認(rèn)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
    噫:感嘆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唉"。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yīng)當(dāng)有很多人吧。
    宜乎:當(dāng)然(應(yīng)該)。
    宜:當(dāng)。
    眾:眾多。
    3.經(jīng)典背誦的初中文言文精選
    陋室銘
    劉禹錫〔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xué)之人,來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yáng)子云的亭子??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
    注釋
    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
    在:在于,動詞。
    名:出名,,名詞用作動詞。
    靈(líng):名詞作動詞,顯得有靈氣。
    斯是陋室(lòu shì):這是簡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詞,此,這。是:表肯定的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yàn)槲移返赂呱芯透杏X不到簡陋了。惟:只。吾:我,這里是指(陋室銘)的銘文。馨:散布很遠(yuǎn)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渡袝ぞ悺罚骸笆蝠⒎擒?,明德惟馨?!薄?BR>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nèi)染上青色。上:長到;入:映入。
    鴻儒(hóng rú):大儒,這里指博學(xué)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白?。浩矫瘛_@里指沒有什么學(xué)問的人。
    調(diào)(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diào):調(diào)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jīng):現(xiàn)今學(xué)術(shù)界仍存在爭議,有學(xué)者認(rèn)為是指佛經(jīng)(《金剛經(jīng)》),也有人認(rèn)為是裝飾精美的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但就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書則指的是佛經(jīng)(《金剛經(jīng)》)而安徽考察則是后者。金:珍貴的。金者貴義,是珍貴的意思,儒釋道的經(jīng)典都可以說是金經(jīng)。
    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之: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shí)蜀漢丞相,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臥龍崗中。揚(yáng)雄:字子云,西漢時(shí)文學(xué)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說,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表示強(qiáng)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
    談笑有鴻儒:談笑間都是學(xué)識淵博的人。鴻:大。
    4.經(jīng)典背誦的初中文言文精選
    魚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先秦〕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與通歟;鄉(xiāng)通向;辟通避)
    譯文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shí)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shí)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zāi)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 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這種做法難道不應(yīng)該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
    注釋
    亦:也。
    欲:喜愛。
    得兼:兩種東西都得到。
    舍:舍棄。
    取:選取。
    甚:勝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惡:厭惡。
    患:禍患,災(zāi)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無實(shí)意,不譯。
    莫:沒有。
    則:那么。
    凡:凡是,一切。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為:做。
    而:但是。
    是故:因此。
    非獨(dú):不只,不僅非:不獨(dú):僅。
    賢者:有才德,有賢能的人。
    是:此,這樣。
    心:思想
    勿喪:不喪失。喪:喪失。
    簞:古代盛食物的圓竹器。
    豆:古代一種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則:就。
    弗:不。
    得:得到。
    呼爾:呼喝(輕蔑地,對人不尊重)。
    呼爾而與之:呼喝著給他(吃喝)。爾,語氣助詞?!抖Y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出現(xiàn)了嚴(yán)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施粥,有個(gè)饑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走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正因?yàn)椴怀员惠p蔑所給予得來的食物,才落得這個(gè)地步!
    行道之人:(饑餓的)過路的行人。
    蹴:用腳踢。
    而:表修飾。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萬鐘:這里指高位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斗為一鐘。
    辯:同“辨”意為辨別。
    何加:有什么益處。何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宮室:住宅。
    奉:侍奉。
    窮乏者:窮人。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與:同“歟”,語氣助詞。
    鄉(xiāng):同“向”,先前、從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這里指人的羞惡之心。
    5.經(jīng)典背誦的初中文言文精選
    湖心亭看雪
    張岱〔明代〕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dú)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余拏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BR>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初更時(shí)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xì)毛皮衣,圍著火爐,獨(dú)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diǎn)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gè)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shí)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注釋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是明 思宗朱由檢的年號(1628-1644)。
    俱:都。
    絕: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詞,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diǎn)左右。定:停止,結(jié)束。
    余:第一人稱代詞,我。
    拏:通“橈”,撐(船)。
    擁毳(cuì)衣爐火:穿著細(xì)毛皮衣,帶著火爐。毳衣:細(xì)毛皮衣。毳:鳥獸的細(xì)毛。
    霧凇沆碭:冰花一片彌漫。霧,從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氣。凇,從湖面蒸發(fā)的水汽。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于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這里指蘇堤。一,數(shù)詞。痕,痕跡。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輕微纖細(xì)的事物;(像小草一樣微小)。
    而已:罷了。
    氈:毛毯。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拉:邀請。
    強(qiáng)(qiǎng)飲:盡情喝。強(qiáng),盡力,勉力,竭力。一說,高興地,興奮地。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罰酒時(shí)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客此:客,做客,名詞作動詞。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聲嘟噥。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zhuǎn)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
    更:還。
    癡似:癡于,癡過。癡,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dú)特個(gè)性,本文為癡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