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化學復習方法整理

字號:

 高中階段學習難度、強度、容量加大,學習負擔及壓力明顯加重,不能再依賴初中時期老師“填鴨式”的授課,“看管式”的自習,“命令式”的作業(yè),要逐步培養(yǎng)自己主動獲取知識、鞏固知識的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今天高一頻道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級化學復習方法整理》,希望以下內容可以幫助到您!
    1.高一年級化學復習方法整理
    化學學科有兩大特點:
    (一)化學的形成和發(fā)展,起源于實驗又依賴于實驗,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二)化學繁。這個繁實際上就反映了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識需要識記的特點。根據化學科本身的特點和本人多年的化學教學經驗,總結出了觀、動、記、思、練的五字學習法,供同學們參考。
    高中化學那么,高一學生怎么才能學好化學呢?
    (一)觀
    觀即觀察。前蘇聯(lián)生理學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實驗室的墻壁上寫著六個發(fā)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瓦特由于敏銳的觀察看到水蒸氣沖動壺蓋而受到有益的啟發(fā)后,發(fā)明了蒸汽機,這些都說明了觀察的重要性。我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
    那么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么、為什么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進行,具體步驟是:
    (1)反應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2)反應條件;
    (3)反應過程中的各種現(xiàn)象;
    (4)反應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后對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概括,得出科學結論,形成準確的概念,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
    (二)動
    動即積極動手實驗。這也是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的、同學們必須形成的一種能力。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實驗室制氨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只憑看老師做和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們要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三)記
    記即記憶。與數(shù)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好化學基本的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我們很多同學在初中化學學得還算可以的情況下,是覺著沒有花多少時間去記憶的。其實不然,化學學得好的同學主要是因為掌握了化學的記憶方法,高效而又輕松地記憶化學知識。這是由于:
    (l)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tǒng)──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shù)必須記憶;
    (2)一些物質的性質、制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guī)律。
    怎樣去記呢?
    (1)要因材施記,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概念、定律、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對課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結論和規(guī)律著重去看、去記憶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機械記憶(死記硬背);
    (2)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花時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動腦,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xiàn)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guī)律,上課要動口、動手,主要是動腦,想為什么想怎么辦?碰到疑難,不可知難而退,要深鉆細研,直到豁然開朗;對似是而非的問題,不可朦朧而過,應深入思考,弄個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獨立想,就是會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
    (五)練
    練即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并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
    2.高一年級化學復習方法整理
    培養(yǎng)良好習慣
    要從高一第一堂化學課起,就建立和堅持必要的學習常規(guī)。課前做好預習,記好預習筆記,答好預習思考題;上課專注聽講,做好聽課筆記,提高聽課效率;課后及時做學習小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及時進行各種知識技能的總結,歸納篩選試卷,收集經典好題以及建立錯題本。注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勤加練習,做到善于質疑。學習新課時要敢于詢問,在知識的上下聯(lián)系比較中要敢于發(fā)問,在總結歸納中要不斷追問。
    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瘜W實驗為學生形成化學概念、掌握化學理論提供感性認識,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檢驗和鞏固化學知識、化學技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學們應認真研究每個實驗的目的、原理,學習具體操作步驟,準確記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及時完成實驗報告。做實驗時聚精會神、勤于動手、認真觀察、善于動腦、練習獨立設計實驗方案。
    自我歸納總結
    首先,及時總結。做到每課總結,每周總結,每單元總結。一個單元學習完畢,總結單元重要物質性質、化學方程式、現(xiàn)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鑒別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單元的學習)。自行推導相關計算公式,推導相關變化規(guī)律(如《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知識的學習)。通過自行推導,對重點、主干知識體系將有深刻認識,會建立起良好的基礎知識。
    其次,集中對比,加強記憶。如常見物質的顏色、俗名、實驗現(xiàn)象等易混零散的知識,可以自行歸納到一起,對比記憶。常見的化學計算題也可集中在一起,體會守恒法、關系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極值法等方法的適用范圍和運用。
    總而言之,初高中化學的銜接不僅是知識的銜接,更是學習方法的銜接,應當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即將踏入高中校門的同學們,好利用暑假的大好時機復習初中化學知識預習高中化學知識。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肯定能學好高中化學課程。
    3.高一年級化學復習方法整理
    一、心態(tài)方面
    必修2的復習,不僅僅是為了應對期末考試這樣的階段性檢測,更重要的是要梳理知識內容、完成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具備基本的化學學科思維能力,為選修階段的學習做鋪墊。所以,許多學校都將本次考試作為學生必修階段的學習的總結,也作為以后再分層的參考。同時,期末考試也作為將來評優(yōu)、推薦等資格的參考之一。
    因此,針對期末考試,同學們必須自己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復習和自我檢驗。
    二、知識技能方面
    多數(shù)學校,期末主要考察必修2相關模塊內容,但不可能不涉及到必修1相關知識,如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元素化合物知識及化學實驗等,故務必先將必修1中重要的反應等溫習一下。
    1、原子結構與周期律
    重視"位置--結構--性質"之間的關系,能從微觀的角度理解和解釋宏觀的變化。
    重視利用相關圖表數(shù)據推測元素位置及性質。
    --經典習題之一為上海某年高考題,被許多教師選用。
    設想某同學去外星球做了科學考察,采集了該星球上的10種元素單質作為樣品。為了確定這些元素的相對位置以便于系統(tǒng)地進行研究,該同學設計了一些實驗并得到如下結果:
    按照元素性質的周期性遞變規(guī)律,請你試確定以上10種元素的相對位置,并填入下表:
    重視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比較的相關實驗,然后再次去理解判據的得出和應用。去年個別重點校甚至在期中就選用了10年北京高考實驗題作為考試用題。
    2、能量變化與電化學
    重視體系與外界環(huán)境間能量轉換、轉化關系及原因,會從化學鍵的角度認識和處理問題。
    重視能量形式、新能源及應用。
    重視原電池的形成原理和工作原理,認識到原理與裝置的'相互關系--兩個半反應必須分開在兩極進行的重要性。認識層次不高,只盲目地從實驗現(xiàn)象記結論,選修4的雙液原電池會更難理解。
    3、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限度
    重視影響速率的因素(內因、外因)及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重視影響速率因素的化學實驗,注重控制變量、對比或平行實驗。
    重視化學平衡的建立、特點及達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高一階段主要從直接方法進行判斷,如利用所謂速率相等、斷鍵成鍵情況、各成分濃度不再變等,但有些學校"一步到位",還涉及到從壓強、分子量、顏色等間接方法進行判斷。
    4、有機化學
    重視有機物結構特點(成鍵特點、空間結構、共面關系等)
    重視典型代表物的官能團和化學性質以及實際應用。
    重視重要有機反應斷鍵、成鍵特點。如烯、苯的反應,醇的反應,酯化反應等。
    5、資源開發(fā)利用
    重視金屬冶煉方法及重要金屬冶煉(Fe、Cu、Mg、Al、Na等)
    重視海水中提取溴碘的流程及方法(分離提純和富集轉化),以及相關原料產物的利用(綠色化學、環(huán)保意識等)
    4.高一年級化學復習方法整理
    1.循序漸進,注意初、高中知識的相互銜接。
    注重高一化學的起始復習是搞好初、高中接軌教學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學生底細的前提下,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復習方法,對學生存在的漏洞"對癥下藥地進行修補整理,通過對知識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學生作好學高中化學的知識與心理準備。
    2.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充分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消化。教學活動中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讓大多數(shù)學生積極參與,保證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3.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學法的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是一項重要的常規(guī)性工作。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研究學生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訓練途徑,比如: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作業(yè)和復習小結等,針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特點,加以指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方面的訓練,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約束性,要在“嚴”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實,使學生終身受益。
    4.加強實驗、深化概念
    高中化學安排了一定數(shù)量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同時還有相當數(shù)量可利用實物、圖片、模型,通過觀察培養(yǎng)和教給學生從大量感性認識中加深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強直觀性教學,不僅能給學生以啟示,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使抽象要領具體化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5.抓住關鍵,精講多練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處處設防,講得過細過全,也不能盲目讓學生泛泛做題,以做代講,而應抓住關鍵,應用啟發(fā)式,講其當講,練其當練。講則是講清概念、原理、公式的來龍去脈,使學生透過表面現(xiàn)象,抓住本質屬性,弄清內在聯(lián)系。練則是對概念、定律的鞏固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如摩爾濃度一節(jié),一是講清定義、導出數(shù)學表達式;二是做好演示實驗,獲得感性認識,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導啟發(fā)學生掌握有關摩爾濃度計算的幾種基本類型,精選習題,通過練習加深對摩爾濃度概念及有關的理解和掌握。
    6.抓住典型,探索規(guī)律
    要使學生學好高中化學,不再于教師講得多,學生做得多,重要一環(huán)是要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總結歸納,這能使學生在點多、面廣的化學學習中自己去獲取和掌握知識。如通過一題多解或多題一法總結規(guī)律,把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教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逐漸發(fā)散開來,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聽課階段
    課堂聽講,在中學時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系統(tǒng)地講解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指導同學們演示實驗、組織討論、探索新知識,解答疑難問題,點撥思路,糾正錯誤,并在科學方法的運用上作出規(guī)范。因此在課堂上學生一定專心聽講,開動腦筋,在老師的誘導下,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同時還要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這樣可以使同學們在學習中少走彎路。
    學生在課堂上聽講,還要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主要精力放在聽和講上,必要時也可標一標,劃一劃或寫一寫。
    聽好課的三要素:
    (1)恭聽:上課聽講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嚴肅的學習態(tài)度,全神貫注,做到眼、耳、手、腦并用,自覺遵守課堂紀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聽講的效率。
    (2)思維:聽課時要積極開動腦筋思維,注意聽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解題的規(guī)范要求。思索老師從現(xiàn)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到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的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或操作過程、裝置原理。其關鍵是要發(fā)展思維能力,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不是只記結論。
    (3)記憶:思維的同時也在進行記憶。記憶要及時,并注意反復鞏固,記憶也要講究方法。
    5.高一年級化學復習方法整理
    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解決問題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因此,不會提出(發(fā)現(xiàn))問題也就不能主動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水平低下。
    發(fā)現(xiàn)問題或提出問題是在對事物進行全面觀察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正向和逆向思維活動來實現(xiàn)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徑。下面介紹中學化學學習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學們學習時參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問題
    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對某些化學事實從反向進行思考,改變某一或某些化學事實的敘述方式,變正向敘述為逆向敘述,從逆向提出問題。例如,在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隨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的反應是否一定為化學變化?”問題。
    方法二:覺察異常,發(fā)現(xiàn)問題
    該方法通過觀察某一事物或某一過程中的“異常點”,從而有針對地提出問題。由于“異常點”中往往隱含許多問題,所以,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抓住異常之處發(fā)現(xiàn)問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裝固體物質,容器的口總是向上的,而在實驗室制取氨氣時,發(fā)生裝置中的試管管口卻是要略微向下傾斜,這是為什么?
    方法三:善于對比,發(fā)現(xiàn)問題
    化學事實往往既存在著相同之處也存在不同之處,學習過程中要善于對不同的事物或化學事實進行對比,通過比較事物間的不同提出有關問題。氧氣和臭氧均為只有氧元素組成的單質,那么,“它們是否屬于同種物質?其性質是否一樣?”同位素和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是什么?
    方法四:窮追不舍,刨根問底
    具有某種屬性的物質往往有多種,而且某種物質通常具有多種屬性(如用途)。課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對有關事物的屬性全部羅列。學習過程中,應學會窮追不舍,發(fā)現(xiàn)問題。如,課本中有談到“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里說分子僅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還有那些微??梢员3治镔|的化學性質呢?”哪些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嗎?哪些物質是有原子組成的?哪些物質是有離子組成的?金屬中含有自由電子,那么金屬是有那些微粒組成的呢?
    方法五:聯(lián)系實際,發(fā)現(xiàn)問題
    實際生產生活中存在許多化學現(xiàn)象,其中隱含許多化學知識,學習時,要善于聯(lián)系實際,發(fā)現(xiàn)問題。如“油庫為何要嚴禁煙火?”“干燥的夏天為何常見鬼火現(xiàn)象?”等等。
    上面介紹五種常見的發(fā)現(xiàn)問題或提出問題的途徑,掌握這些途徑,將有助于發(fā)現(xiàn)問題。希望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徑,經常問一問、想一想,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