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課件集錦(5篇)

字號:

課件設計和運用,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愿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精心設計好一個課件,因勢利導,就能緊扣學生的活動心理,活躍其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幼兒園科學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1.幼兒園科學課件
    【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奇特的花草植物,知道它們奇特的功能。
    2、通過觀察畫面、盆景,感知有趣的植物,并大膽地講述植物的外形特征。
    3、產生進一步探究花草植物的愿望,對花草植物有好奇心。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一臺,電視機一臺。
    2、教師準備含羞草一盆,幼兒從自己家里帶一盆有趣的植物、圖片資料或影像資料。
    3、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含羞草,引起幼兒的興趣。
    (1)你認識它嗎?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引導幼兒看看、摸摸含羞草,觀察并說說:含羞草是怎么變化的。
    2、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植物。
    (1)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圖片、照片或相關資料向本小組同伴介紹。
    (2)每組推選1-2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奇特的植物。
    3、觀察畫面,感知奇特的花草,了解它們特殊的功能。
    (1)幼兒自己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奇特的花草,并與同伴交流。
    (2)教師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講述引導幼兒看圖,并逐一介紹:
    ①會捉蟲子的花草:毛氈苔、豬籠草、瓶子草、捕蠅草。
    ②世界上大的花:大花王;
    ③會動的花草:含羞草、向日葵;
    ④長在水里的花草:睡蓮、王蓮、荷花;
    ⑤可以治病的花草:黃連、金銀花;
    ⑥沙漠里的植物: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指。
    2.幼兒園科學課件
    前期準備:
    1、與家人一起放風箏2次(有風的時候放,沒有風的時候放)并作記錄。
    2、實物風箏若干
    活動準備:小記錄卡人手一張、大記錄卡一張、實物風箏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手持小記錄卡交流自己放風箏的感受
    1、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卡
    2、老師根據幼兒的介紹匯總在大記錄卡上,成功的用紅色筆打∨,失敗的用綠色筆打╳。
    二、交流討論放風箏的三個成敗因素
    1、觀察大記錄卡,統(tǒng)計全班幼兒放風箏的成功次數,了解放風箏與風的關系。
    (1)討論:有風的日子里和沒有風的日子里放風箏,成功和失敗有什么不同?
    (2)用數數方法驗證有風時成功機會多,沒風時成功機會少。
    (3)師生共同小結:有風的時候成功的機會多,沒有風的時候成功的機會比較少,原來風箏飛上天與什么有關?(風)
    2、放風箏與風箏構造、材料的關系。
    (1)討論:沒有風為什么***的風箏也飛上天了?
    (2)出示兩只風箏:觀察、比較、討論它們的構造、式樣、材料、尾巴等不同之處。
    (3)師生共同小結:原來風箏飛上天還與風箏的樣子有關,與長長的尾巴有關,與制作用的材料有關……。
    3、放風箏與放飛技能的關系。
    (1)討論:為什么有的風箏用的材料很好,尾巴也又輕又長,風也有,但沒有飛上天呢?
    (2)觀察大記錄卡:比較同樣有風或無風的情況下大人和小孩成功的機會多和少。(驗證大人放風箏的技術高)
    (3)師生共同小結:原來想要風箏飛上天,不僅和風有關、和選擇的風箏有關,還要掌握一定的放風箏技術,這樣你的風箏就會在天上飛得又高又好。
    三、延伸區(qū)角為下次室外放風箏作準備
    1、出示幼兒收集的有關放風箏資料及尾巴材料,交待需要的幼兒可以在區(qū)角內學習并調整風箏的結構等。
    2、再次嘗試到室外放風箏,并做好記錄。
    活動目的:
    1、通過對放風箏記錄卡的交流、統(tǒng)計,讓幼兒了解風箏飛上天與風、材料、技能的關系。
    2、感受放風箏的愉快情緒。
    3.幼兒園科學課件
    活動目標:
    1、根據黃、綠兩種顏色不同的規(guī)律,感知和區(qū)分有和沒有;
    2、學習單一的按顏色進行分類,并嘗試比較大小,掌握初步的數概念;
    3、利用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魔術箱一個,各種盒子同樣大小各兩個,分別為黃和綠。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魔術箱,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出示魔術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和你們做游戲,看看這個是什么?(箱子)這是什么顏色的箱子?(黃色)那我們就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黃箱子。這個黃箱子是大還是?。磕俏覀兙驼f好大的箱子。引導幼兒一起學說。
    2、猜猜看,這個黃箱子里有沒有東西?怎么樣才能知道里有沒有東西呢?(豐富詞匯打開來)。我請個小朋友上來打開箱子吧!
    3、請一名幼兒上來打開箱子,請全體幼兒看看里面有沒有東西?并引導幼兒說:沒有東西。
    4、這個黃色的大箱子可是個魔術箱,它有很神奇的本領,可以變魔術呢!只要聽到變、變、變,它就能變出東西來?,F在我們就來變魔術吧!
    二、魔術箱變魔術
    1、引導幼兒一起變、變、變,變出黃綠兩個鞋盒:這兩個東西是什么?(盒子)是什么顏色的?這兩個盒子哪個大?跟黃箱子比呢?猜猜看,盒子里有沒有東西?哪個盒子里有東西?怎么樣才能知道哪個盒子里有東西呢?(引導幼兒說打出來;用眼睛)。
    2、魔術箱可厲害了,還能變出來東西來,我們一起來說變、變、變吧!變出黃、綠兩個盒子(比鞋盒?。┠膫€盒子大?跟鞋盒比呢?猜猜看哪個盒子里有東西?(請一名幼兒打開盒子,并引導幼兒說出哪種顏色的盒子里有東西,哪種顏色盒子里沒東西)。
    3、魔術箱變出幾個盒子?(引導幼兒數一數:兩個黃盒子,兩個綠盒子)厲害嗎?我們一起來夸夸魔術箱吧?。ㄒ龑в變嚎淠g箱)。
    4、魔術箱還能變出東西嗎?我們再用好聽的聲音來說變、變、變,看看能不能變出來。
    5、我請一位小朋友來找找看,神奇的魔術箱有沒有變出東西來?(請一名幼兒上來從大箱子里拿出小的兩個盒子舉起來給小朋友看)。
    6、魔術箱又變出了幾個盒子?是什么顏色的?一樣大嗎?猜猜哪個盒子里有東西?這個盒子打不開,我們怎么知道里面有沒有東西?(引導幼兒說出搖一搖,用耳朵聽一下哪個盒子里有東西。)
    三、給盒子分類
    1、魔術箱說自己累了,想休息一下。我們請他們到傍邊休息一下吧!
    2、魔術箱都變出什么顏色的盒子寶寶了?我們給它們分分類好嗎?(請一名幼兒給盒子分類,按顏色分)。
    3、盒子寶寶都一樣大小嗎?我們給盒子寶寶排排隊好嗎?(請兩名幼兒上來幫盒子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隊)。
    4、老師現在有個問題想考你們了,兩種顏色的盒子都排好隊站在這里了,什么顏色盒子里有是東西的?什么顏色的盒子里是沒有東西的?我打開來看看,你們記得對不對?
    5、教師打開盒子驗證,讓幼兒掌握規(guī)律。猜對了,表揚幼兒,猜錯了,請幼兒從看到的情況中總結出規(guī)律。
    四、延伸部分
    1、魔術箱又想考考小朋友了,看它又變出了什么?(黃顏色盒子)里面有沒有東西?你是怎樣知道的?請一名幼兒上來打開盒子,盒子里有很多糖果,請幼兒分享糖果,引導幼兒說謝謝
    2、今天你們和魔術箱玩得開心嗎?魔術箱變完了魔術,要回家了,小朋友和魔術箱怎么說?(再見)歡迎下次再來!
    3、活動結束。
    4.幼兒園科學課件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
    2、初步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3、讓幼兒知道西瓜清涼、解渴、多吃西瓜好。
    活動準備:
    大西瓜、大口袋、圖片、刀子、盤子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
    神奇的口袋(口袋里放著西瓜)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大口袋,里面藏著一個小朋友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現在老師就讓小朋友上來摸一摸,猜猜它是誰。(讓幼兒摸一摸,說說摸上去的感覺,猜猜里面是什么)
    2、觀察西瓜
    現在老師就把它請出來???,它是誰???它是什么形狀的?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讓幼兒般一般,試試沉不沉,后老師以大西瓜的口氣總結)
    3、講故事
    現在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大西瓜和小老鼠的故事。(出圖片,講故事)
    (1)圖片A:太陽高照,小老鼠在路上走。小朋友,誰走在路上?
    (2)圖片B:小老鼠在姥姥家大口大口吃西瓜。小老鼠在做什么?
    (3)吃完西瓜,小老鼠說了什么呀?
    小朋友想一想,小老鼠又熱又渴的時候吃了西瓜有什么感覺?
    4、切西瓜,觀察西瓜里面的顏色。(幼兒先發(fā)言,教師再總結)
    小朋友,小老鼠對小朋友說我要讓你們到我家來做客,和我一起吃西瓜。小朋友,你們高興嗎?(觀察西瓜內部)
    5、品嘗西瓜,講解西瓜的的味道和感受,引導幼兒把瓜子和瓜皮放在指定的位置。
    小老鼠說:你們吃西瓜的時候,要嘗嘗西瓜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甜的還是咸咸的。吃起來的感覺是軟軟的還是脆脆的。吃西瓜的時候要把瓜子和瓜皮放在小盤子里,不要把我家弄臟了。(幼兒邊品嘗西瓜邊提問剛才的問題)
    6、結束
    小朋友,我們的西瓜吃完了,小老鼠又要對小朋友說話了,它對小朋友說: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啊?夏天這么熱,我們可以吃什么?。课疫€知道一種好吃的東西,小朋友忘說了,那就是我們剛才吃的大西瓜。雪糕吃多了,小朋友容易生病,可是多吃西瓜,小朋友會感覺很涼快,渴的時候吃西瓜小朋友就不會渴了。小朋友,今天小老鼠請我們吃西瓜,我們應該對小老鼠說什么?。啃±鲜笳f:不用謝小朋友,我們吃完西瓜也要回幼兒園了,我們跟小老鼠說再見吧!
    5.幼兒園科學課件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使幼兒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稱得上“之”的動物。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大象有個長鼻子。
    2、ppt課件:動物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觀看動畫片,引起興趣。
    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了,現在呢,老師請小朋友看一個很有趣的動畫片,看完以后呢,給老師和小伙伴講講動畫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動畫片里看到了什么動物?
    (1)大象。
    (2)長頸鹿。
    (3)鴕鳥。
    (4)河馬。
    二、展開。
    1、這些動物有些什么特點呢?(讓幼兒互相說一說)
    2、引導幼兒討論動物身上明顯的特點。
    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和特點,那么,它們身上明顯的特點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吧。
    3、ppt課件:動物之
    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幼兒說出的動物之,進行歸納:
    (1)脖子長的動物是:長頸鹿;
    (2)鼻子長的動物是:大象;
    (3)耳朵長的動物是:兔子;
    (4)跑的快的動物是:獵豹;
    (5)兇猛的動物是:老虎;
    (6)嘴巴大的動物是:河馬;
    (7)唱歌好聽的動物是:百靈鳥。
    4、請幼兒同桌兩人互相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動物,它有什么本領?還有哪些動物之?
    5、請幼兒表演動物之。
    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長鼻子的樣子,并說:“我是大象,我的鼻子長。”
    【活動延伸】
    學唱英語歌:大象有個長鼻子。
    師幼一起邊看動畫片,邊唱英語歌,根據幼兒的興趣,反復跟唱。
    【教學反思】
    幼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認知不全,記錄自己認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教師現場用簡筆畫記錄的方式感興趣。總體說來,教學內容對幼兒有吸引力,但是幼兒交流分享的習慣和方法需要培養(yǎng)。
    小百科: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