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字號:

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一
    《小柳樹和小棗樹》:
    教材說明:
    小柳樹是春天的使者,當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時候,它就挺起細腰,披著飄逸的長發(fā)。小棗樹春天來了也沒有長出嫩葉,但是到了秋天它就長出又大又紅的棗子。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怎樣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是課文的立意。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xiàn)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第一課時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彎”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用不同語氣表現(xiàn)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學習重、難點:
    重點:認識8個生字。
    難點:用不同語氣表現(xiàn)不同性格。
    學習過程:
    一、引入。
    1、引入談話。
    2、課件演示小柳樹生長過程,認識“小柳樹”。
    3、課件演示小棗樹生長過程,認識“小棗樹”的“棗”。
    4、請學生大膽猜想課文內容。
    二、學習課文、識字。
    (一)閱讀課文,印證猜想。
    1、自讀課文,
    (1)方法儲備:
    ①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②讀通句子,遇到讀不通的怎么辦?
    (2)學生自由讀。
    (3)引導交流。
    (4)教師檢查。
    2、和你的猜想進行對比。
    (二)閱讀課文,體會文意。
    1、拋出問題: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找各人的理由。
    4、教師分類引導。
    ①學習分類處理資料。
    ②學習讀好。
    三、總結。
    你學了課文明白了什么? 
    2.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二
    《我是什么》:
    目標預設:
    1、識字13個,寫字9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態(tài)變化及性情。
    4、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圖片、字卡、實物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有關水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認識13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水的變化
    一、實驗引入
    1、課前教師將盛有冰塊與水的碗放進小盒,副食學生猜測。
    2、學生觸摸后談感覺。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們會發(fā)生變化嗎?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2、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生詞多讀幾遍。
    3、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不會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記一記生字。
    4、匯報記憶生字情況?!盀摹薄ⅰ熬А?、“毀”、“冷”、冰”、“沖”
    5、(出示生字生詞卡片)指名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三、精讀課文,理解朗讀
    1、你喜歡水的哪種變化,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2、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1)課文中的我穿著白衣服、黑衣服、紅袍子是什么樣的?你知道嗎?
    (2)我的變化奇特嗎?用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3)我是怎么變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飄”的動作嗎?
    (4)教師引讀: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變化,你一定覺得很有趣吧。一塊兒讀讀課文,也可以加上動作。
    第二課時
    一、我是水孩子,我會變成什么?
    二、閱讀理解
    1、引讀課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溫和時做過哪些好事?暴躁時干過哪些壞事?
    2、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還在哪兒?我的溫和、暴躁表現(xiàn)還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還能做哪些好事?又做過哪些壞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讀好課文嗎?
    三、拓展性學習
    1、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討論、交流。
    2、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想出了哪些辦法,只讓水做好事,不讓它做壞事?
    3、學生合作,小組調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無們身邊有哪些保護或破壞水資源的現(xiàn)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
    3.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三
    《黃山奇石》課文圍繞黃山石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等景觀。根據(jù)本文的特點及訓練的要求,在突出主體性和體現(xiàn)文本資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石“奇”,還要讓學生感悟石“趣”。因此,我們可以按照“知一說一悟”的主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體會、感悟。啟迪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學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探究性準備
    (一)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資料或文字資料。
    (二)自讀課文及相關內容。要求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并文圖結合,分別在書中畫出”仙桃石”“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钡?。
    二、激趣性導入
    借助媒體(圖片、多媒體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特點(圖文結合),提示學習“看圖學文”的方法。
    三、體驗性閱讀
    (一)知“石”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黃山石的資料,邊出示邊講解,將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種類及成因介紹給大家。
    2.出示介紹奇石或介紹黃山其他奇特風光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
    3.自主讀課文,歸納一下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圖文結合,邊讀邊悟、邊悟邊讀,對感興趣的內容,不僅要讀熟,而且要求能背誦。在積累中感悟表達的準確性,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說“石”
    1.讀課文,對照插圖,分別說說“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觀?!薄敖痣u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引導學生既要說出石“形”,又要說出石“神”。
    2.讀課文,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分別說說“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這幾處奇石,教材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3.對學生課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樣子進行表述,充實觀察、表達的內容,增強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訓練學生掌握課內外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三)悟“石”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別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這些石頭的來歷,可以以神話、童話故事的形式進行表現(xiàn)。比一比,看誰說得形象、生動、情節(jié)完整。
    2.在廣泛想像的基礎上,選擇一塊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來歷講給父母聽一聽,然后寫下來。
    3.在自讀、自悟及創(chuàng)造性想像的基礎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韻,陶治學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閱讀
    整理性閱讀,是指在網絡資源、自讀自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回歸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讀、齊讀、小組讀均可)。
    (二)通過學習,你有何收獲(知識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問。
    五、拓展性練習
    本拓展性練習,主要是走出教材,適當增加閱讀量,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其練習的資料既可以是《自讀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是其他兒童讀物上的有關寫景狀物、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從來源的渠道上講,既可以是教師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學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盡量體現(xiàn)理解的層次性和多元化。
    4.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四
    《假如》: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有關愛他人,關愛環(huán)境的愿望。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錄音、繪畫用品。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課時內容目標:使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有關愛他人、關愛環(huán)境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誰能給大家簡單地講一講?
    2、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談一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課件,認讀生字,檢查認讀情況,并鼓勵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3、開火車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師生正音。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假如有一支神筆,詩中的小朋友要實現(xiàn)哪些愿望?(引導學生用“我用馬良的神筆為——畫?!闭f話,師隨機板書、板畫)
    三、細讀課文,感悟語言、感情朗讀。
    1、小組自學。
    (1)課文用三個小節(jié)寫了小作者的三個愿望,你喜歡他的哪一個愿望,把它讀給組內的同學聽,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它?
    2、指名匯報小組自學結果,師加以適當?shù)囊龑А?BR>    (1)你喜歡哪一小節(jié),為什么?
    (2)你認為這一小節(jié)中哪些詞、哪些句子用的?為什么?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指名讀,師相機指導。
    (3)比較感悟句子。
    我要給小樹畫個太陽,讓小樹也能成長。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長。
    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
    我要給小鳥畫許多谷粒。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同上。)
    2、總體朗讀指導。
    (1)“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边@句話在這首詩中出現(xiàn)了四次,朗讀時怎樣處理?
    (2)“畫一個紅紅的太陽”“畫許多好吃的谷粒”“畫一雙好腿”。這三處感情有什么不同?假如你是小樹,小鳥、西西,你怎么讀這三個句子?(指導學生分別讀出“興奮——喜悅——沉重”的語氣。)
    (3)比賽讀,師生評價,讓學生在邊聽邊評中提高朗讀水平。
    (4)創(chuàng)設情境誦讀課文。(閉眼想象與課文有關的畫面,或者用筆畫出這些畫面。)
    三、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選你喜歡的一節(jié)背誦下來。
    找自己的好朋友,競賽背。
    四、擴展活動
    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些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筆畫一畫吧。我們來為課文再寫一小節(jié)好嗎? 
    5.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五
    《玲玲的畫》:
    學情分析
    很多事情,有時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沒有時間得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生活就是這樣,只要善于思考,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yōu)勢。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不妨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一下玲玲的情感的變化——滿意、著急和戰(zhàn)勝困難后的喜悅;口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學習目標
    1、會認8年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塊弄臟畫面的墨漬,眨眼間能變成可愛的小狗;蜜蜂竟然當向導引領著列寧順利地找到了養(yǎng)蜂人;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天底下還真有這樣的人!丑小鴨經受那么多的磨難,為什么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沒有放棄?那些因為它長得丑而欺負、譏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麗的白天鵝又會怎么想,怎么說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第一個故事玲玲的畫
    二、識字
    (1)出示課題,認讀“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學生在自由讀課文中圈出生字,畫出生字所帶的詞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自主想辦法認記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如“詳”可以放在“端詳”這一詞語中,通過模擬“端詳”(認真仔細看)的動作來感悟?!蔼?、叭、催、臟”等,可以運用生活經驗,在組詞和說話中認記。“玲、詳、叭、臟、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4)檢查生字認記情況??梢栽诮o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戲中完成。
    三、寫字指導。
    (1)寫正確。“玲”字右邊是“令”,不是“今”。“糟”字右邊的“曹”字學生沒寫過,是難點,建議作細致的指導,特別是筆順,應該引導學生認真書空、反復臨寫。
    (2)寫美觀。借助兩個帶木字旁的字(樓、梯)的書寫指導,可以復習鞏固木字旁的書寫方法?!皹恰弊钟野氩?,“女”的橫畫要長??梢龑W生觀察發(fā)現(xiàn):同樣是“米”,在“糟”字中捺變成了點,在“樓”字中捺卻沒變。同樣是“月”,在“腦”字中瘦而長,在“筋”字中要寫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變成了豎。反犬旁的第二筆不容易寫好,指導寫“狗”字時要注意示范。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小女孩的畫像,猜猜她是誰?
    2、她是怎么解決掉畫上的墨跡呢?
    二、自讀自悟
    1、讀爸爸說的一段話:“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2、聯(lián)系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3、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4、小組合作,交流自讀成果。
    四、朗讀感悟
    1、讀了課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組分角色,按自己的體會讀課文。
    3、選伙伴表演課文。
    三、積累運用
    1、讀課文,勾出你喜歡的新詞。
    2、把喜歡的新詞抄寫在自己的“日積月累”本上。
    3、把課后練習“讀讀抄抄”中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四、實踐活動
    1、根據(jù)課后“泡泡”里的提示,讓學生說說自己遇到的類似事情,以強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媽媽講一個類似的故事,或自己通過閱讀書刊再找一個開動腦筋、變壞事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時間講給班上的同學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