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學生分析: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經常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他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異于“坐井觀天”啊。因此,進行本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設計理念: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fā)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續(xù)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lián)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3.發(fā)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重點難點:
懂得“坐井觀天”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鳥的頭飾。
教學流程及意圖: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教師給大家?guī)砹藘芍豢蓯鄣男游铩∏嗤芎托▲B,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學們說好嗎?
在黑板上貼青蛙與鳥的圖片。
(以畫導課,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
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咱們來看看是為了什么事,請同學們幫著解決一下好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通過圖直接觀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觀。)
小結: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們?yōu)槭裁词聽幊称饋砹四兀?BR> (教師范讀,生傾聽)
3.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它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
(步步設疑,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小組討論一下,并匯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結:大家孝認為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為什么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請同學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實驗為突破口,了解青蛙錯誤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動手尋找問題根源的能力。)
6.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
(擴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們看本文題目
“坐井觀天”,現(xiàn)在你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后解題,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四.指導朗讀
課文中青蛙與小鳥有幾次對話?
教師指導。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帶頭飾表演。
2.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二
《藍色的樹葉》:
教材分析: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且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所以教學時,會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
學情分析:這篇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十他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幫助
教學重點:識字
教學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識字卡片,投影片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同學們注意看老師畫的是什么?
那么你們在夏季看見的是什么顏色的樹葉?
(2)同學們你們見過這種顏色的葉子嗎?(板畫藍色樹葉)你們想知道為什么會有藍色的樹葉嗎?請同學們打開書89頁,19課藍色的樹葉。
二、探索與討論
師:同學們自讀課文,畫生字,想一想,老師提出的問題?
師:同學們都畫出你不認識的生字,那現(xiàn)在你根據(jù)課文中的拼音識記一下生字,等一下,老師找一名小老師來領大家學
師:誰愿意當小老師領同學們學習這些生字。
師:我們生字都學了,下面自己再讀一遍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帶有感情。
師:下面我找?guī)孜煌瑢W來讀課文,在同學讀課文時,其他人注意聽,評一評。
師:讀課文時,她們的對話應該出怎樣的語氣?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平時有沒有這樣的情節(jié)。
師: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這一句應該怎樣讀?
誰來讀一讀?誰愿意挑戰(zhàn)她(他)。
師:出示投影,像這樣的句子,你會說嗎?
(1)把綠鉛筆借我用一用行嗎?
(2)現(xiàn)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
師:這樣的句子同學們都會說,說明同學們平時都用到了,同學們都很有禮貌。
師:下面我找一名同學讀課文,讀到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你讀到這時,你想對林園園說……
師:通過這幾名同學讀課文后,下面找?guī)酌瑢W分角色誦讀課文。
誰愿意讀?其他人注意聽,評一評。
師:剛才是一組女生,下面我找男生讀,評一評哪組的有感情?
師:兩組同學讀得都不錯,其他同學下課要多讀課文。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實踐與拓展
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小結:
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五、練習與質疑
畫一張有綠綠葉子的樹的圖送給李麗。
3.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三
《清澈的湖水》: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保護大自然,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讀通課文。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4、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再齊讀。
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讀一讀詞語。
問:有不懂的詞語嗎?簡單的詞語教師做適當?shù)闹v解,其他詞語放在課文里再講。
5、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三、學習課文,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和同學討論。
2、指名讀一、二、三自然段。
討論:
(1)小潔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边@句話你怎樣理解?
(小潔看到湖中映出的藍天、白云,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她坐在船頭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駛,所以覺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導讀一到三自然段。讀后說一說兩岸的風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讀第四、五自然段。
討論
(1)小潔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可后來為什么又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呢?
(2)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景象不見了。“美麗的景象”指什么?為什么不見了?(討論后讀有關句子)
(3)小潔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潔跨上岸后在尋找什么?她找到了嗎?
指導讀第四、五自然段。
四、讀全文
小結:我們從小應該懂得保護環(huán)境。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討論。
2、讀讀下面的詞語,再讀讀帶點的字。
清澈卷起波紋躍起丟進鏡子變幻表演香蕉企盼跨
二、識字、寫字。
1、重點教:澈、卷、演。
2、讀讀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課的哪個生字?
學生邊回答邊板書。
3、出示卡片,獨立分析下面的字形?!扮R、幻、表、蕉”
4、書寫生字。
三、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卡片,認真記憶字形。
2、聽寫本課生字。
作業(yè)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波()坡()披()
盼()粉()紛()
賞()堂()
境()鏡()
2、學寫句子。
(1)()的樹上有()在()。
(2)()的草地上有()在()。
(3)()有()在()。
4.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四
《我是什么》:
教學目標:
1、認識“浮、雹”等11個生字,會寫“浮、池”兩個字。區(qū)分“袍、雹”兩字與“漂浮”與“飄浮”的不同用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一、二自然段,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xiàn)象都是水變化形成的。
教學重點:會認11個生字,會寫2個字,區(qū)分“飄浮”與“漂浮”的不同用法,感受不同的詞對朗讀的語氣的不同。
教學難點: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形成的過程。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出示句子:我是什么?指名讓學生先來讀讀這句話。
師:本來呢,問題后面一定要加問號的,可是如果作為課題的時候,就要把問號隱藏起來(板書:30、我是什么)
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
師:我們一起在課文里找找答案吧,請小朋友們翻開課本,讀一讀。
讀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隨文識字。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2)識記重點詞語與詞組。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水娃娃要正式給大家變魔術了,它都會變成什么呢?
出示句子: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人們管我叫“云”
(1)指名讀句子,結合圖片,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板書:云)
預設:晴天穿白衣服、烏云密布時穿黑衣服,朝陽與夕陽時穿紅衣服。
(2)我們一起來欣賞不同時候,不同天氣的云。
2、師:小朋友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出來了,那我是怎么變成云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里找一找。
出示句子:我會變。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無數(shù)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飄浮。
(1)指名回答,朗讀句子。(板書:汽)
(2)理解“極小極小”“無數(shù)”,指導朗讀。
(3)“飄浮”可不可以換成“漂浮”?
(4)練習區(qū)分“飄浮和飄浮”?!w反饋。
3、師:云彩給我們的天空帶來了美麗的色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小朋友們,太陽一曬我就變成了汽,升到空中,連成一片我又變成了云,那接下來我還會變成了什么呢?
請你用“——”在文中劃一劃,讀一讀。(指名回答)
2、云遇冷之后就成了雨、雹子和雪,那它是怎么回到地面的呢?請小朋友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圈出表示回到地面的動作。
出示:我在空中飄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管我叫“雪”。
3、三個動作能不能換一換?為什么?
預設:雹子比較重,落下來比較快,所以用“打”;雪花比較輕,落下來比較慢,所以用“飄”;而雨呢,不輕也不重,所以從天上自然而然的落下來,所以用“落”。
(指導朗讀)
4、揭曉謎底
師:同學們,我一會兒變成汽,一會兒變成云,一會兒又變成雨、雹子和雪,你們猜猜我到底是誰呀?(板書:水)
5、課外延伸。
師:水真不愧為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除了這些,它還會變成什么?
(1)學生舉例。(霜、露珠……)
(2)(欣賞圖片)
四、書寫“池”、“浮”
師: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水娃娃,接下里我們就來寫帶有三點水的兩個字。
1、學生觀察字形,反饋。
2、教師范寫。
3、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4、反饋。
師小結:要想真正認識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們還得去它的家看看,還得去熟悉它的脾氣,下節(jié)課,就讓我們來更深入地了解水娃娃?!?BR> 5.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內容:二年級第六單元第二課《回聲》的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理解并明白回聲是怎么回事。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3、在語文課堂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教學難點:“青蛙媽媽”解釋回聲的一段話,讓學生明白回聲是怎么一回事。
教學關鍵: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課文中“青蛙媽媽”話的理解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臉盆、石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學生開火車認讀本課的所有生字(全體學生跟著齊讀)
二、學習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1)自瀆課文本段共有幾句話。
(2)每句都講了什么?第二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用“好像”造句。
2、學習二、三段
(1)誰能用一兩句話說一說講了什么事?
(2)默讀二自然段把小青蛙說的話畫出來。
這兩句話語氣讀起來一樣嗎?為什么?(討論)
(從標點符號和語境入手體會不同的語氣)
語境:
(1)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叫”
(2)“也”在叫,什么心情?
(3)現(xiàn)在我們來請一位同學做小青蛙,再請一位看不見的小青蛙,大家讀旁白看一看,看不見的小青蛙是怎么學“小青蛙”講話的?注意“哪、那的這對雙胞胎兄弟的讀音。
(4)小青蛙在聽到別人學他說話心里怎么樣?
板書:(奇怪)書上怎么說的,指名讀,指導讀3段。
“藏”還讀什么音?
媽媽怎么回答的,指導讀笑著說
過渡:橋洞里真的藏著一只小青蛙嗎?讓我們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請同學們自讀第4自然段。
3、學習第四自然段,思考青蛙媽媽是怎么做的?匯報
(1)再請同學們默讀這一段,邊讀邊畫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匯報(撿),齊讀,老師讀,同學們做青蛙媽媽的動作。
(2)河水有什么變化嗎?把寫河水變化的句子畫上,匯報理解“激”(水面不平靜了),“蕩”可用手做動作
4、青蛙媽媽為什么要這么做?回聲到底是怎么回事?讀第五自然段,聽聽青蛙媽媽是怎么說的?
(1)青蛙媽媽為什么這么做?(明白什么是回聲)
(2)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匯報,讀一讀
(3)第一句說了什么?
(4)第二、三句請同學們大聲的讀一讀,再默讀找出兩句相同的文字,做標記,老師把這兩句話也準備好了,請同學們看小黑板請來說一說,(相同的畫出同顏色)
(5)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或老師也學青蛙媽媽給大家做一下實驗),要注意觀察呀,(意圖:讓學生能夠在觀察中形成表象,對語言文字進一步理解,考慮到用投影效果沒有用影子看的真切,我還是放棄了投影,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影子中清晰的看到水的波紋及“蕩回來”的現(xiàn)象,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讓學生有興趣。)
(6)你看到了什么?匯報
板書:(水的碰蕩波紋岸)
看書插圖“水的波叫水波,聲音的波應叫什么呢?聲波)
(設計意圖:我在突破重難點中特意設計了句群訓練,對2、3句進行了對比,讓學生由“水波的蕩回”想象聲音的蕩回,完成由實驗中的形象思維到抽象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中認識了波紋碰到障礙“蕩回”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遷移能力)
(7)水的波紋碰到岸蕩回來,考考你看你能不能模仿老師把聲音的波紋怎樣蕩的到黑板上試一試?(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寫一寫,學生參與完成板書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8)青蛙媽媽后一句說了什么?
齊讀
(9)當小青蛙聽到“有一只看不見的小青蛙在學它說話時心里奇怪極了,那么現(xiàn)在小青蛙還奇怪嗎?他心里怎么樣?書上怎么說的?(“明白”板書)形容高興的詞語還有哪些?你知道的,如果改為小青蛙高興得“眉開眼笑”好不好?符合人物本身的特點,那么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如此呀,在平時,現(xiàn)在我們帶著小青蛙的高興來讀一讀這一句(設計意圖:為以后準確用詞打基礎。)
(10)這段我們分角色來讀一讀,男生讀青蛙媽媽,女生讀小青蛙,老師讀旁白,第男女生交換角色
小青蛙明白了你明白了嗎?(填空練習)(意圖:鞏固、突破難點,不用投影同上,口答好于筆答)
5、學習后一段,小青蛙明白了什么是回聲,回聲多有趣呀!我們一起和小青蛙聽那有趣吧!
6、現(xiàn)在大家再想一想故事為什么會發(fā)生在這么美麗的橋洞里了吧?誰來說一說(作者真聰明)(意圖:為以后學習“鋪墊、伏筆”打下基礎)
7、老師給兩黨們找到了一篇寫回聲的兒童詩,大家拿出來讀一讀吧!(投影放不下)
三、小結:大自然中有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希望同學們多觀察,多留心,讓我們成為一個愛科學的好孩子。
(意圖:本單元是“我們愛科學”扣題)
1.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學生分析: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經常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他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異于“坐井觀天”啊。因此,進行本課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設計理念:
成語故事《坐井觀天》,讓學生懂得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我認為可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fā)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續(xù)編故事。要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lián)系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3.發(fā)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重點難點:
懂得“坐井觀天”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鳥的頭飾。
教學流程及意圖: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教師給大家?guī)砹藘芍豢蓯鄣男游铩∏嗤芎托▲B,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學們說好嗎?
在黑板上貼青蛙與鳥的圖片。
(以畫導課,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
小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咱們來看看是為了什么事,請同學們幫著解決一下好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通過圖直接觀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觀。)
小結: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們?yōu)槭裁词聽幊称饋砹四兀?BR> (教師范讀,生傾聽)
3.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它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
(步步設疑,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
5.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小組討論一下,并匯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結:大家孝認為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為什么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請同學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實驗為突破口,了解青蛙錯誤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動手尋找問題根源的能力。)
6.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
(擴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們看本文題目
“坐井觀天”,現(xiàn)在你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后解題,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四.指導朗讀
課文中青蛙與小鳥有幾次對話?
教師指導。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帶頭飾表演。
2.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二
《藍色的樹葉》:
教材分析: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且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所以教學時,會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感受。
學情分析:這篇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十他貼近,學生學習起來會很感興趣,輕松易懂。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幫助
教學重點:識字
教學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識字卡片,投影片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同學們注意看老師畫的是什么?
那么你們在夏季看見的是什么顏色的樹葉?
(2)同學們你們見過這種顏色的葉子嗎?(板畫藍色樹葉)你們想知道為什么會有藍色的樹葉嗎?請同學們打開書89頁,19課藍色的樹葉。
二、探索與討論
師:同學們自讀課文,畫生字,想一想,老師提出的問題?
師:同學們都畫出你不認識的生字,那現(xiàn)在你根據(jù)課文中的拼音識記一下生字,等一下,老師找一名小老師來領大家學
師:誰愿意當小老師領同學們學習這些生字。
師:我們生字都學了,下面自己再讀一遍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帶有感情。
師:下面我找?guī)孜煌瑢W來讀課文,在同學讀課文時,其他人注意聽,評一評。
師:讀課文時,她們的對話應該出怎樣的語氣?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平時有沒有這樣的情節(jié)。
師: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這一句應該怎樣讀?
誰來讀一讀?誰愿意挑戰(zhàn)她(他)。
師:出示投影,像這樣的句子,你會說嗎?
(1)把綠鉛筆借我用一用行嗎?
(2)現(xiàn)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
師:這樣的句子同學們都會說,說明同學們平時都用到了,同學們都很有禮貌。
師:下面我找一名同學讀課文,讀到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你讀到這時,你想對林園園說……
師:通過這幾名同學讀課文后,下面找?guī)酌瑢W分角色誦讀課文。
誰愿意讀?其他人注意聽,評一評。
師:剛才是一組女生,下面我找男生讀,評一評哪組的有感情?
師:兩組同學讀得都不錯,其他同學下課要多讀課文。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實踐與拓展
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小結:
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五、練習與質疑
畫一張有綠綠葉子的樹的圖送給李麗。
3.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三
《清澈的湖水》: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4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保護大自然,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讀通課文。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4、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再齊讀。
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讀一讀詞語。
問:有不懂的詞語嗎?簡單的詞語教師做適當?shù)闹v解,其他詞語放在課文里再講。
5、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正音。
三、學習課文,讀懂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和同學討論。
2、指名讀一、二、三自然段。
討論:
(1)小潔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边@句話你怎樣理解?
(小潔看到湖中映出的藍天、白云,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她坐在船頭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駛,所以覺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導讀一到三自然段。讀后說一說兩岸的風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讀第四、五自然段。
討論
(1)小潔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可后來為什么又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呢?
(2)湖水變得滿是皺紋,美麗景象不見了。“美麗的景象”指什么?為什么不見了?(討論后讀有關句子)
(3)小潔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潔跨上岸后在尋找什么?她找到了嗎?
指導讀第四、五自然段。
四、讀全文
小結:我們從小應該懂得保護環(huán)境。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討論。
2、讀讀下面的詞語,再讀讀帶點的字。
清澈卷起波紋躍起丟進鏡子變幻表演香蕉企盼跨
二、識字、寫字。
1、重點教:澈、卷、演。
2、讀讀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課的哪個生字?
學生邊回答邊板書。
3、出示卡片,獨立分析下面的字形?!扮R、幻、表、蕉”
4、書寫生字。
三、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卡片,認真記憶字形。
2、聽寫本課生字。
作業(yè)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波()坡()披()
盼()粉()紛()
賞()堂()
境()鏡()
2、學寫句子。
(1)()的樹上有()在()。
(2)()的草地上有()在()。
(3)()有()在()。
4.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四
《我是什么》:
教學目標:
1、認識“浮、雹”等11個生字,會寫“浮、池”兩個字。區(qū)分“袍、雹”兩字與“漂浮”與“飄浮”的不同用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一、二自然段,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xiàn)象都是水變化形成的。
教學重點:會認11個生字,會寫2個字,區(qū)分“飄浮”與“漂浮”的不同用法,感受不同的詞對朗讀的語氣的不同。
教學難點: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形成的過程。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出示句子:我是什么?指名讓學生先來讀讀這句話。
師:本來呢,問題后面一定要加問號的,可是如果作為課題的時候,就要把問號隱藏起來(板書:30、我是什么)
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
師:我們一起在課文里找找答案吧,請小朋友們翻開課本,讀一讀。
讀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隨文識字。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2)識記重點詞語與詞組。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水娃娃要正式給大家變魔術了,它都會變成什么呢?
出示句子: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人們管我叫“云”
(1)指名讀句子,結合圖片,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板書:云)
預設:晴天穿白衣服、烏云密布時穿黑衣服,朝陽與夕陽時穿紅衣服。
(2)我們一起來欣賞不同時候,不同天氣的云。
2、師:小朋友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出來了,那我是怎么變成云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里找一找。
出示句子:我會變。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無數(shù)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飄浮。
(1)指名回答,朗讀句子。(板書:汽)
(2)理解“極小極小”“無數(shù)”,指導朗讀。
(3)“飄浮”可不可以換成“漂浮”?
(4)練習區(qū)分“飄浮和飄浮”?!w反饋。
3、師:云彩給我們的天空帶來了美麗的色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小朋友們,太陽一曬我就變成了汽,升到空中,連成一片我又變成了云,那接下來我還會變成了什么呢?
請你用“——”在文中劃一劃,讀一讀。(指名回答)
2、云遇冷之后就成了雨、雹子和雪,那它是怎么回到地面的呢?請小朋友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圈出表示回到地面的動作。
出示:我在空中飄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管我叫“雪”。
3、三個動作能不能換一換?為什么?
預設:雹子比較重,落下來比較快,所以用“打”;雪花比較輕,落下來比較慢,所以用“飄”;而雨呢,不輕也不重,所以從天上自然而然的落下來,所以用“落”。
(指導朗讀)
4、揭曉謎底
師:同學們,我一會兒變成汽,一會兒變成云,一會兒又變成雨、雹子和雪,你們猜猜我到底是誰呀?(板書:水)
5、課外延伸。
師:水真不愧為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除了這些,它還會變成什么?
(1)學生舉例。(霜、露珠……)
(2)(欣賞圖片)
四、書寫“池”、“浮”
師: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水娃娃,接下里我們就來寫帶有三點水的兩個字。
1、學生觀察字形,反饋。
2、教師范寫。
3、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4、反饋。
師小結:要想真正認識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們還得去它的家看看,還得去熟悉它的脾氣,下節(jié)課,就讓我們來更深入地了解水娃娃?!?BR> 5.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內容:二年級第六單元第二課《回聲》的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理解并明白回聲是怎么回事。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3、在語文課堂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教學難點:“青蛙媽媽”解釋回聲的一段話,讓學生明白回聲是怎么一回事。
教學關鍵:通過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課文中“青蛙媽媽”話的理解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臉盆、石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學生開火車認讀本課的所有生字(全體學生跟著齊讀)
二、學習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1)自瀆課文本段共有幾句話。
(2)每句都講了什么?第二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用“好像”造句。
2、學習二、三段
(1)誰能用一兩句話說一說講了什么事?
(2)默讀二自然段把小青蛙說的話畫出來。
這兩句話語氣讀起來一樣嗎?為什么?(討論)
(從標點符號和語境入手體會不同的語氣)
語境:
(1)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叫”
(2)“也”在叫,什么心情?
(3)現(xiàn)在我們來請一位同學做小青蛙,再請一位看不見的小青蛙,大家讀旁白看一看,看不見的小青蛙是怎么學“小青蛙”講話的?注意“哪、那的這對雙胞胎兄弟的讀音。
(4)小青蛙在聽到別人學他說話心里怎么樣?
板書:(奇怪)書上怎么說的,指名讀,指導讀3段。
“藏”還讀什么音?
媽媽怎么回答的,指導讀笑著說
過渡:橋洞里真的藏著一只小青蛙嗎?讓我們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看一看,請同學們自讀第4自然段。
3、學習第四自然段,思考青蛙媽媽是怎么做的?匯報
(1)再請同學們默讀這一段,邊讀邊畫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匯報(撿),齊讀,老師讀,同學們做青蛙媽媽的動作。
(2)河水有什么變化嗎?把寫河水變化的句子畫上,匯報理解“激”(水面不平靜了),“蕩”可用手做動作
4、青蛙媽媽為什么要這么做?回聲到底是怎么回事?讀第五自然段,聽聽青蛙媽媽是怎么說的?
(1)青蛙媽媽為什么這么做?(明白什么是回聲)
(2)青蛙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匯報,讀一讀
(3)第一句說了什么?
(4)第二、三句請同學們大聲的讀一讀,再默讀找出兩句相同的文字,做標記,老師把這兩句話也準備好了,請同學們看小黑板請來說一說,(相同的畫出同顏色)
(5)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或老師也學青蛙媽媽給大家做一下實驗),要注意觀察呀,(意圖:讓學生能夠在觀察中形成表象,對語言文字進一步理解,考慮到用投影效果沒有用影子看的真切,我還是放棄了投影,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影子中清晰的看到水的波紋及“蕩回來”的現(xiàn)象,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讓學生有興趣。)
(6)你看到了什么?匯報
板書:(水的碰蕩波紋岸)
看書插圖“水的波叫水波,聲音的波應叫什么呢?聲波)
(設計意圖:我在突破重難點中特意設計了句群訓練,對2、3句進行了對比,讓學生由“水波的蕩回”想象聲音的蕩回,完成由實驗中的形象思維到抽象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中認識了波紋碰到障礙“蕩回”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遷移能力)
(7)水的波紋碰到岸蕩回來,考考你看你能不能模仿老師把聲音的波紋怎樣蕩的到黑板上試一試?(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寫一寫,學生參與完成板書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8)青蛙媽媽后一句說了什么?
齊讀
(9)當小青蛙聽到“有一只看不見的小青蛙在學它說話時心里奇怪極了,那么現(xiàn)在小青蛙還奇怪嗎?他心里怎么樣?書上怎么說的?(“明白”板書)形容高興的詞語還有哪些?你知道的,如果改為小青蛙高興得“眉開眼笑”好不好?符合人物本身的特點,那么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如此呀,在平時,現(xiàn)在我們帶著小青蛙的高興來讀一讀這一句(設計意圖:為以后準確用詞打基礎。)
(10)這段我們分角色來讀一讀,男生讀青蛙媽媽,女生讀小青蛙,老師讀旁白,第男女生交換角色
小青蛙明白了你明白了嗎?(填空練習)(意圖:鞏固、突破難點,不用投影同上,口答好于筆答)
5、學習后一段,小青蛙明白了什么是回聲,回聲多有趣呀!我們一起和小青蛙聽那有趣吧!
6、現(xiàn)在大家再想一想故事為什么會發(fā)生在這么美麗的橋洞里了吧?誰來說一說(作者真聰明)(意圖:為以后學習“鋪墊、伏筆”打下基礎)
7、老師給兩黨們找到了一篇寫回聲的兒童詩,大家拿出來讀一讀吧!(投影放不下)
三、小結:大自然中有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希望同學們多觀察,多留心,讓我們成為一個愛科學的好孩子。
(意圖:本單元是“我們愛科學”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