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中有我們平常數(shù)學課上所不講、也沒有時間去講的一些數(shù)學分支的基礎(chǔ)內(nèi)容,比如圖論、組合數(shù)學、數(shù)論等等,還有很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比如構(gòu)造思想、特殊化思想、化歸思想等等。以下是整理的《小學生奧數(shù)題比和比例問題、多人行程》相關(guān)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生奧數(shù)題比和比例問題 篇一
一位牧羊人趕著一群羊去放牧,跑出一只公羊后,他數(shù)了數(shù)羊的只數(shù),發(fā)現(xiàn)剩下的羊中,公羊與母羊的只數(shù)比是9:7;過了一會兒跑走的公羊又回到羊群,卻又跑走了一只母羊,牧羊人又數(shù)了數(shù)羊的只數(shù),發(fā)現(xiàn)公羊與母羊的只數(shù)比是7:5。這群羊原來有多少只?
解析:
設(shè)跑出一只公羊后,公羊9x只,則母羊7x只
(9x+1):(7x-1)=7:5
7(7x-1)=5(9x+1)
49x-7=45x+5
49x-45x=7+5
4x=12
x=3
所以:
原有公羊=9x+1=27+1=28只
原有母羊=7x=21只
原有:群羊=28+21=49只
2.小學生奧數(shù)題比和比例問題 篇二
(1)一幅地圖,圖上的4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0千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一幅的平面圖上,量得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10厘米,這塊菜地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公頃?
(3)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畫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圖上,長度是多少厘米?
(4)在一幅地圖上,用3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600千米。在這幅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距離是4.5厘米,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5)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應(yīng)畫多少厘米?
(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的地圖上,量得東、西兩村的距離是12.3厘米,東、西兩村的實際距離是多少米?
(7)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距離是9.6厘米。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8)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應(yīng)畫多少厘米?
(9)一幅地圖,圖上的4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0千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的平面圖上,量得一塊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這塊菜地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公頃?
3.小學生奧數(shù)題多人行程 篇三
有甲、乙、丙三人同時同地出發(fā),繞一個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與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鐘走40米,乙每分鐘走38米,丙每分鐘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鐘和丙相遇。問:這個花圃的周長是多少米?
分析:
這個三人行程的問題由兩個相遇、一個追擊組成,
題目中所給的條件只有三個人的速度,
以及一個“3分鐘”的時間。
第一個相遇:在3分鐘的時間里,甲、丙的路程和為(40+36)×3=228(米)
第一個追擊:這228米是由于在開始到甲、乙相遇的時間里,乙、丙兩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擊過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時間為228÷(38-36)=114(分鐘)
第二個相遇:在114分鐘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長為(40+38)×114=8892(米)
我們把這樣一個抽象的三人行程問題分解為三個簡單的問題,使解題思路更加清晰。
總之,行程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更是鍛煉思維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個量”之間的“三個關(guān)系”,解決行程問題并非難事!
4.小學生奧數(shù)題多人行程 篇四
1、小紅和小強同時從家里出發(fā)相向而行.小紅每分走52米,小強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處相遇.若小紅提前4分出發(fā),且速度不變,小強每分走90米,則兩人仍在A處相遇.小紅和小強兩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解答:由于小紅的速度不變,行駛的路程也不變,所以小紅行駛的時間也不變,即小強第二次比第少行了4分鐘,小強第二次行駛的時間是(70×4)÷(90-70)=14分,因此第兩人相遇時間是18分,距離是(52+70)×18=2196(米).
2、李華步行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fā)到20.4千米外的冬令營報到。0.5小時后,營地老師聞訊前來迎接,每小時比李華多走1.2千米,又經(jīng)過了1.5小時,張明從學校騎車去營地報到。結(jié)果3人同時在途中某地相遇。問:張明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解答:老師出發(fā)時和李華相距20.4-4×0.5=18.4千米,再過18.4÷(4+4+1.2)=2小時相遇,相遇地點距學校2×4+2=10千米,張明行駛的時間為0.5小時,因此張明的速度為10÷0.5=20千米/時?!?BR> 5.小學生奧數(shù)題多人行程 篇五
1、一輛快車和一輛慢車同時從甲乙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經(jīng)過了5小時兩車相遇,相遇后,快車又繼續(xù)開出了3小時到達乙地,已知慢車每小時行48千米,甲乙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2、甲乙兩地相距520千米,貨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要8小時,客車從乙地開往甲地要10小時,兩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經(jīng)過幾小時兩車相距52千米?
3、甲乙兩地相距441千米,客車每小時行50千米,比貨車快2千米,兩車同時從甲乙兩地開出,經(jīng)過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4、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用去1.5小時,由乙地返甲地時,每小時加快10千米,比去時少用了1小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5、小張騎摩托車從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時行56千米,4小時可到達。如果要提前半小時到達,那么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
1.小學生奧數(shù)題比和比例問題 篇一
一位牧羊人趕著一群羊去放牧,跑出一只公羊后,他數(shù)了數(shù)羊的只數(shù),發(fā)現(xiàn)剩下的羊中,公羊與母羊的只數(shù)比是9:7;過了一會兒跑走的公羊又回到羊群,卻又跑走了一只母羊,牧羊人又數(shù)了數(shù)羊的只數(shù),發(fā)現(xiàn)公羊與母羊的只數(shù)比是7:5。這群羊原來有多少只?
解析:
設(shè)跑出一只公羊后,公羊9x只,則母羊7x只
(9x+1):(7x-1)=7:5
7(7x-1)=5(9x+1)
49x-7=45x+5
49x-45x=7+5
4x=12
x=3
所以:
原有公羊=9x+1=27+1=28只
原有母羊=7x=21只
原有:群羊=28+21=49只
2.小學生奧數(shù)題比和比例問題 篇二
(1)一幅地圖,圖上的4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0千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一幅的平面圖上,量得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10厘米,這塊菜地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公頃?
(3)甲、乙兩地相距240千米,畫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圖上,長度是多少厘米?
(4)在一幅地圖上,用3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600千米。在這幅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距離是4.5厘米,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5)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應(yīng)畫多少厘米?
(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的地圖上,量得東、西兩村的距離是12.3厘米,東、西兩村的實際距離是多少米?
(7)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圖上,量得甲、乙兩地的距離是9.6厘米。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8)甲地到乙地的實際距離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應(yīng)畫多少厘米?
(9)一幅地圖,圖上的4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0千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10)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的平面圖上,量得一塊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這塊菜地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公頃?
3.小學生奧數(shù)題多人行程 篇三
有甲、乙、丙三人同時同地出發(fā),繞一個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與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鐘走40米,乙每分鐘走38米,丙每分鐘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鐘和丙相遇。問:這個花圃的周長是多少米?
分析:
這個三人行程的問題由兩個相遇、一個追擊組成,
題目中所給的條件只有三個人的速度,
以及一個“3分鐘”的時間。
第一個相遇:在3分鐘的時間里,甲、丙的路程和為(40+36)×3=228(米)
第一個追擊:這228米是由于在開始到甲、乙相遇的時間里,乙、丙兩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擊過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時間為228÷(38-36)=114(分鐘)
第二個相遇:在114分鐘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長為(40+38)×114=8892(米)
我們把這樣一個抽象的三人行程問題分解為三個簡單的問題,使解題思路更加清晰。
總之,行程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更是鍛煉思維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個量”之間的“三個關(guān)系”,解決行程問題并非難事!
4.小學生奧數(shù)題多人行程 篇四
1、小紅和小強同時從家里出發(fā)相向而行.小紅每分走52米,小強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處相遇.若小紅提前4分出發(fā),且速度不變,小強每分走90米,則兩人仍在A處相遇.小紅和小強兩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解答:由于小紅的速度不變,行駛的路程也不變,所以小紅行駛的時間也不變,即小強第二次比第少行了4分鐘,小強第二次行駛的時間是(70×4)÷(90-70)=14分,因此第兩人相遇時間是18分,距離是(52+70)×18=2196(米).
2、李華步行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fā)到20.4千米外的冬令營報到。0.5小時后,營地老師聞訊前來迎接,每小時比李華多走1.2千米,又經(jīng)過了1.5小時,張明從學校騎車去營地報到。結(jié)果3人同時在途中某地相遇。問:張明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解答:老師出發(fā)時和李華相距20.4-4×0.5=18.4千米,再過18.4÷(4+4+1.2)=2小時相遇,相遇地點距學校2×4+2=10千米,張明行駛的時間為0.5小時,因此張明的速度為10÷0.5=20千米/時?!?BR> 5.小學生奧數(shù)題多人行程 篇五
1、一輛快車和一輛慢車同時從甲乙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經(jīng)過了5小時兩車相遇,相遇后,快車又繼續(xù)開出了3小時到達乙地,已知慢車每小時行48千米,甲乙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2、甲乙兩地相距520千米,貨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要8小時,客車從乙地開往甲地要10小時,兩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經(jīng)過幾小時兩車相距52千米?
3、甲乙兩地相距441千米,客車每小時行50千米,比貨車快2千米,兩車同時從甲乙兩地開出,經(jīng)過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4、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用去1.5小時,由乙地返甲地時,每小時加快10千米,比去時少用了1小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5、小張騎摩托車從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時行56千米,4小時可到達。如果要提前半小時到達,那么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