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首先人們十分歡迎奧數(shù)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奧數(shù)能夠培養(yǎng)人們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以及常規(guī)思維。以下是整理的《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一
1、甲乙兩碼頭相距560千米,一只船從甲碼頭順水航行20小時到達乙碼頭,已知船在靜水中每小時行駛24千米,問這船返回甲碼頭需幾小時?
答案與解析:船順水航行20小時行560千米,可知順水速度,而靜水中船速已知,那么逆水速度可得,逆水航行距離為560千米,船返回甲船頭是逆水而行,逆水航行時間可求。
順水速度:560÷20=28(千米/小時)
逆水速度:24-(28-24)=20(千米/小時)
返回甲碼頭時間:560÷20=28(小時)
2、甲、乙二人騎自行車從環(huán)形公路上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背向而行?,F(xiàn)在已知甲走一圈的時間是70分鐘,如果在出發(fā)后45分鐘甲、乙二人相遇,那么乙走一圈的時間是____分鐘?
答案與解析:
甲行走45分鐘,再行走70-45=25(分鐘)即可走完一圈。而甲行走45分鐘,乙行走45分鐘也能走完一圈。所以甲行走25分鐘的路程相當于乙行走45分鐘的路程。甲行走一圈需70分鐘,所以乙需70÷25×45=126(分鐘)。即乙走一圈的時間是126分鐘。
2.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二
1、一副紙牌共54張,最上面的一張是紅桃K。如果每次把最上面的12張牌移到最下面而不改變它們的順序及朝向,那么,至少經(jīng)過多少次移動,紅桃K才會又出現(xiàn)在最上面?
解:因為[54,12]=108,所以每移動108張牌,又回到原來的狀況。又因為每次移動12張牌,所以至少移動108÷12=9(次)。
2、爺爺對小明說:“我現(xiàn)在的年齡是你的7倍,過幾年是你的6倍,再過若干年就分別是你的5倍、4倍、3倍、2倍?!蹦阒罓敔敽托∶鳜F(xiàn)在的年齡嗎?
解:爺爺70歲,小明10歲。提示:爺爺和小明的年齡差是6,5,4,3,2的公倍數(shù),又考慮到年齡的實際情況,取公倍數(shù)中最小的。(60歲)
3、某質(zhì)數(shù)加6或減6得到的數(shù)仍是質(zhì)數(shù),在50以內(nèi)你能找出幾個這樣的質(zhì)數(shù)?并將它們寫出來。
解:11,13,17,23,37,47。
3.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三
1、學校數(shù)學競賽出了A,B,C三道題,至少做對一道的有25人,其中做對A題的有10人,做對B題的有13人,做對C題的有15人。如果二道題都做對的只有1人,那么只做對兩道題和只做對一道題的各有多少人?
解:只做對兩道題的人數(shù)為(10+13+15)-25-2×1=11(人),
只做對一道題的人數(shù)為25-11-1=13(人)。
2、學校舉行棋類比賽,設象棋、圍棋和軍棋三項,每人最多參加兩項。根據(jù)報名的人數(shù),學校決定對象棋的前六名、圍棋的前四名和軍棋的前三名發(fā)放獎品。問:最多有幾人獲獎?最少有幾人獲獎?
解:共有13人次獲獎,故最多有13人獲獎。又每人最多參加兩項,即最多獲兩項獎,因此最少有7人獲獎。
3、在前1000個自然數(shù)中,既不是平方數(shù)也不是立方數(shù)的自然數(shù)有多少個?
解:因為312<1000<322,103=1000,所以在前1000個自然數(shù)中有31個平方數(shù),10個立方數(shù),同時還有3個六次方數(shù)(16,26,36)。所求自然數(shù)共有1000-(31+10)+3=962(個)。
4.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四
1、有兩組數(shù),第一組9個數(shù)的和是63,第二組的平均數(shù)是11,兩個組中所有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8。問:第二組有多少個數(shù)?
解:設第二組有x個數(shù),則63+11x=8×(9+x),解得x=3。
2、小明參加了六次測驗,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兩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兩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幾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4分,比后兩次的成績和少4分,推知后兩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8分。因為后三次的成績和比前三次的成績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3、媽媽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5天要去一次百貨商店。媽媽平均每星期去這兩個商店幾次?(用小數(shù)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4、乙、丙兩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
解:以甲數(shù)為7份,則乙、丙兩數(shù)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數(shù)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11:7。
5、五年級同學參加校辦工廠糊紙盒勞動,平均每人糊了76個。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個,并且其中有一個同學糊了88個,如果不把這個同學計算在內(nèi),那么平均每人糊74個。糊得最快的同學最多糊了多少個?
解:當把糊了88個紙盒的同學計算在內(nèi)時,因為他比其余同學的平均數(shù)多88-74=14(個),而使大家的平均數(shù)增加了76-74=2(個),說明總?cè)藬?shù)是14÷2=7(人)。因此糊得最快的同學最多糊了
74×6-70×5=94(個)。
5.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五
1、一只船順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時,水流速度為每小時15千米,這只船逆水行這段路程需用幾小時?
解:由條件知,順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為每小時15千米,所以,船速為每小時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為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這段路程的時間為320÷10=32(小時)
答:這只船逆水行這段路程需用32小時。
2、甲船逆水行360千米需18小時,返回原地需10小時;乙船逆水行同樣一段距離需15小時,返回原地需多少時間?
解:由題意得甲船速+水速=360÷10=36
甲船速-水速=360÷18=20
可見(36-20)相當于水速的2倍,
所以,水速為每小時(36-20)÷2=8(千米)
又因為,乙船速-水速=360÷15,
所以,乙船速為360÷15+8=32(千米)
乙船順水速為32+8=40(千米)
所以,乙船順水航行360千米需要
360÷40=9(小時)
答:乙船返回原地需要9小時。
1.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一
1、甲乙兩碼頭相距560千米,一只船從甲碼頭順水航行20小時到達乙碼頭,已知船在靜水中每小時行駛24千米,問這船返回甲碼頭需幾小時?
答案與解析:船順水航行20小時行560千米,可知順水速度,而靜水中船速已知,那么逆水速度可得,逆水航行距離為560千米,船返回甲船頭是逆水而行,逆水航行時間可求。
順水速度:560÷20=28(千米/小時)
逆水速度:24-(28-24)=20(千米/小時)
返回甲碼頭時間:560÷20=28(小時)
2、甲、乙二人騎自行車從環(huán)形公路上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背向而行?,F(xiàn)在已知甲走一圈的時間是70分鐘,如果在出發(fā)后45分鐘甲、乙二人相遇,那么乙走一圈的時間是____分鐘?
答案與解析:
甲行走45分鐘,再行走70-45=25(分鐘)即可走完一圈。而甲行走45分鐘,乙行走45分鐘也能走完一圈。所以甲行走25分鐘的路程相當于乙行走45分鐘的路程。甲行走一圈需70分鐘,所以乙需70÷25×45=126(分鐘)。即乙走一圈的時間是126分鐘。
2.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二
1、一副紙牌共54張,最上面的一張是紅桃K。如果每次把最上面的12張牌移到最下面而不改變它們的順序及朝向,那么,至少經(jīng)過多少次移動,紅桃K才會又出現(xiàn)在最上面?
解:因為[54,12]=108,所以每移動108張牌,又回到原來的狀況。又因為每次移動12張牌,所以至少移動108÷12=9(次)。
2、爺爺對小明說:“我現(xiàn)在的年齡是你的7倍,過幾年是你的6倍,再過若干年就分別是你的5倍、4倍、3倍、2倍?!蹦阒罓敔敽托∶鳜F(xiàn)在的年齡嗎?
解:爺爺70歲,小明10歲。提示:爺爺和小明的年齡差是6,5,4,3,2的公倍數(shù),又考慮到年齡的實際情況,取公倍數(shù)中最小的。(60歲)
3、某質(zhì)數(shù)加6或減6得到的數(shù)仍是質(zhì)數(shù),在50以內(nèi)你能找出幾個這樣的質(zhì)數(shù)?并將它們寫出來。
解:11,13,17,23,37,47。
3.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三
1、學校數(shù)學競賽出了A,B,C三道題,至少做對一道的有25人,其中做對A題的有10人,做對B題的有13人,做對C題的有15人。如果二道題都做對的只有1人,那么只做對兩道題和只做對一道題的各有多少人?
解:只做對兩道題的人數(shù)為(10+13+15)-25-2×1=11(人),
只做對一道題的人數(shù)為25-11-1=13(人)。
2、學校舉行棋類比賽,設象棋、圍棋和軍棋三項,每人最多參加兩項。根據(jù)報名的人數(shù),學校決定對象棋的前六名、圍棋的前四名和軍棋的前三名發(fā)放獎品。問:最多有幾人獲獎?最少有幾人獲獎?
解:共有13人次獲獎,故最多有13人獲獎。又每人最多參加兩項,即最多獲兩項獎,因此最少有7人獲獎。
3、在前1000個自然數(shù)中,既不是平方數(shù)也不是立方數(shù)的自然數(shù)有多少個?
解:因為312<1000<322,103=1000,所以在前1000個自然數(shù)中有31個平方數(shù),10個立方數(shù),同時還有3個六次方數(shù)(16,26,36)。所求自然數(shù)共有1000-(31+10)+3=962(個)。
4.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四
1、有兩組數(shù),第一組9個數(shù)的和是63,第二組的平均數(shù)是11,兩個組中所有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8。問:第二組有多少個數(shù)?
解:設第二組有x個數(shù),則63+11x=8×(9+x),解得x=3。
2、小明參加了六次測驗,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兩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兩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幾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4分,比后兩次的成績和少4分,推知后兩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8分。因為后三次的成績和比前三次的成績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3、媽媽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5天要去一次百貨商店。媽媽平均每星期去這兩個商店幾次?(用小數(shù)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4、乙、丙兩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
解:以甲數(shù)為7份,則乙、丙兩數(shù)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數(shù)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11:7。
5、五年級同學參加校辦工廠糊紙盒勞動,平均每人糊了76個。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個,并且其中有一個同學糊了88個,如果不把這個同學計算在內(nèi),那么平均每人糊74個。糊得最快的同學最多糊了多少個?
解:當把糊了88個紙盒的同學計算在內(nèi)時,因為他比其余同學的平均數(shù)多88-74=14(個),而使大家的平均數(shù)增加了76-74=2(個),說明總?cè)藬?shù)是14÷2=7(人)。因此糊得最快的同學最多糊了
74×6-70×5=94(個)。
5.五年級奧數(shù)題及答案 篇五
1、一只船順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時,水流速度為每小時15千米,這只船逆水行這段路程需用幾小時?
解:由條件知,順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為每小時15千米,所以,船速為每小時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為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這段路程的時間為320÷10=32(小時)
答:這只船逆水行這段路程需用32小時。
2、甲船逆水行360千米需18小時,返回原地需10小時;乙船逆水行同樣一段距離需15小時,返回原地需多少時間?
解:由題意得甲船速+水速=360÷10=36
甲船速-水速=360÷18=20
可見(36-20)相當于水速的2倍,
所以,水速為每小時(36-20)÷2=8(千米)
又因為,乙船速-水速=360÷15,
所以,乙船速為360÷15+8=32(千米)
乙船順水速為32+8=40(千米)
所以,乙船順水航行360千米需要
360÷40=9(小時)
答:乙船返回原地需要9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