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字號:

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是為大家整理的,化學復習重點在于理解,要想把化學學好,首先要復習一些重要的化學知識是必要的。
    1.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一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wǎng)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后再還原回去:Al(OH)3,F(xiàn)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2.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二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氯氣與氫氧化鈉的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
    2.鐵絲在氯氣中燃燒:2Fe+3Cl2點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氣能通入石灰漿)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氣與水的反應: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鈉在空氣中變質: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鈣在空氣中變質:Ca(ClO)2+CO2+H2O=CaCO3↓+2HClO
    3.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三
    化學電池
    1、電池的分類:化學電池、太陽能電池、原子能電池
    2、化學電池:借助于化學能直接轉變?yōu)殡娔艿难b置
    3、化學電池的分類:一次電池、二次電池、燃料電池
    4、常見一次電池:堿性鋅錳電池、鋅銀電池、鋰電池等
    5、二次電池:放電后可以再充電使活性物質獲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復使用,又叫充電電池或蓄電池。
    6、二次電池的電極反應:鉛蓄電池
    7、目前已開發(fā)出新型蓄電池:銀鋅電池、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8、燃料電池:是使燃料與氧化劑反應直接產(chǎn)生電流的一種原電池。
    9、電極反應:一般燃料電池發(fā)生的電化學反應的.最終產(chǎn)物與燃燒產(chǎn)物相同,可根據(jù)燃燒反應寫出總的電池反應,但不注明反應的條件。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正極發(fā)生還原反應,不過要注意一般電解質溶液要參與電極反應。以氫氧燃料電池為例,鉑為正、負極,介質分為酸性、堿性和中性。當電解質溶液呈酸性時:負極:2H2—4e—=4H+正極:O2+4e—4H+=2H2O當電解質溶液呈堿性時:負極:2H2+4OH——4e—=4H2O正極:O2+2H2O+4e—=4OH—另一種燃料電池是用金屬鉑片插入KOH溶液作電極,又在兩極上分別通甲烷(燃料)和氧氣(氧化劑)。
    10、電極反應式為:負極:CH4+10OH——8e—=CO32—+7H2O;正極:4H2O+2O2+8e—=8OH—。電池總反應式為:CH4+2O2+2KOH=K2CO3+3H2O10、燃料電池的優(yōu)點:能量轉換率高、廢棄物少、運行噪音低
    11、廢棄電池的處理:回收利用
    4.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四
    電解池:把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1)電解池的構成條件
    ①外加直流電源;
    ②與電源相連的兩個電極;
    ③電解質溶液或熔化的電解質。
    (2)電極名稱和電極材料
    ①電極名稱
    陽極:接電源正極的為陽極,發(fā)生x氧化xx反應;
    陰極:接電源負極的為陰極,發(fā)生xx還原xx反應。
    ②電極材料
    惰性電極:C、Pt、Au等,僅導電,不參與反應;
    活性電極:Fe、Cu、Ag等,既可以導電,又可以參與電極反應。
    5.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五
    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于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shù)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shù)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_)、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所以常用乙醇來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藥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為反應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應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讓它們在均相(同一溶劑的溶液)中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限度。
    ②苯酚: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屬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當溫度高于65℃時,能與水混溶,冷卻后分層,上層為苯酚的水溶液,下層為水的苯酚溶液,振蕩后形成乳濁液。苯酚易溶于堿溶液和純堿溶液,這是因為生成了易溶性的鈉鹽。
    6.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六
    鋁Al
    1、單質鋁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密度小(屬輕金屬)、硬度小、熔沸點低。
    2、單質鋁的化學性質
    ①鋁與O2反應:常溫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保護內層金屬。加熱條件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氧化鋁:4Al+3O2==2Al2O3
    ②常溫下Al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均有H2生成,也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3Cu(NO3)2=2Al(NO3)3+3Cu
    (2Al+3Cu2+=2Al3++3Cu)
    注意:鋁制餐具不能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和咸的食品。
    ③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鋁熱反應
    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鋁熱劑。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軌。
    7.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七
    1、中和熱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蓋斯定律內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tài)(各反應物)和終態(tài)(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5、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chǎn)物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的量:1mol
    ④研究內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8.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八
    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1)在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向反應速率與逆向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化學平衡的移動受到溫度、反應物濃度、壓強等因素的影響。催化劑只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無影響。
    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時向正、逆兩個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通常把由反應物向生成物進行的反應叫做正反應。而由生成物向反應物進行的反應叫做逆反應。
    在任何可逆反應中,正方應進行的同時,逆反應也在進行。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即是說可逆反應無論進行到何種程度,任何物質(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的量都不可能為0。
    (2)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逆、動、等、定、變。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對象是可逆反應。
    ②動: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仍在不斷進行。
    ③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方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各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變:當條件變化時,原平衡被破壞,在新的條件下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質比較)
    ②各組分濃度保持不變或百分含量不變
    ③借助顏色不變判斷(有一種物質是有顏色的)
    ④總物質的量或總體積或總壓強或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前提:反應前后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相等的反應適用,即如對于反應)
    9.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九
    1、定義: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2、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本質區(qū)別:
    電解質——離子化合物或共價化合物
    非電解質——共價化合物
    注意:
    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屬于非電解質
    ③強電解質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電離,故BaSO4為強電解質)——電解質的強弱與導電性、溶解性無關。
    3、電離平衡:
    在一定的條件下,當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結合成分子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這叫電離平衡。
    4、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A、溫度:電離一般吸熱,升溫有利于電離。
    B、濃度:濃度越大,電離程度越小;溶液稀釋時,電離平衡向著電離的方向移動。
    C、同離子效應:在弱電解質溶液里加入與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電解質,會減弱電離。
    D、其他外加試劑:加入能與弱電解質的電離產(chǎn)生的某種離子反應的物質時,有利于電離。
    5、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用可逆符號弱酸的電離要分布寫(第一步為主)
    6、電離常數(shù):
    在一定條件下,弱電解質在達到電離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跟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的比是一個常數(shù)。叫做電離平衡常數(shù),(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堿。)
    表示方法:ABA++B-
    Ki=[A+][B-]/[AB]
    7、影響因素:
    a、電離常數(shù)的大小主要由物質的本性決定。
    b、電離常數(shù)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受濃度變化影響,在室溫下一般變化不大。
    c、同一溫度下,不同弱酸,電離常數(shù)越大,其電離程度越大,酸性越強。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10.高二上學期化學期末知識點 篇十
    1、親電取代反應
    芳香烴圖冊主要包含五個方面:鹵代:與鹵素及鐵粉或相應的三鹵化鐵存在的條件下,可以發(fā)生苯環(huán)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鹵素的反應活性為:F>Cl>Br>I不同的苯的衍生物發(fā)生的活性是:烷基苯>苯>苯環(huán)上有吸電子基的衍生物。
    烷基苯發(fā)生鹵代的時候,如果是上述催化劑,可發(fā)生苯環(huán)上H取代的反應;如在光照條件下,可發(fā)生側鏈上的H被取代的反應。
    應用:鑒別。(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鑒別:苯、己烷、苯乙烯。
    硝化:與濃硫酸及濃_(混酸)存在的條件下,在水浴溫度為55攝氏度至60攝氏度范圍內,可向苯環(huán)上引入硝基,生成硝基苯。不同化合物發(fā)生硝化的速度同上。
    磺化:與濃硫酸發(fā)生的反應,可向苯環(huán)引入磺酸基。該反應是個可逆的反應。在酸性水溶液中,磺酸基可脫離,故可用于基團的保護。烷基苯的磺化產(chǎn)物隨溫度變化:高溫時主要得到對位的產(chǎn)物,低溫時主要得到鄰位的產(chǎn)物。
    F-C烷基化:條件是無水AlX3等Lewis酸存在的情況下,苯及衍生物可與RX、烯烴、醇發(fā)生烷基化反應,向苯環(huán)中引入烷基。這是個可逆反應,常生成多元取代物,并且在反應的過程中會發(fā)生C正離子的重排,常常得不到需要的產(chǎn)物。該反應當苯環(huán)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不能進行。如:由苯合成甲苯、乙苯、異丙苯。
    F-C?;簵l件同上。苯及衍生物可與RCOX、酸酐等發(fā)生反應,將RCO-基團引入苯環(huán)上。此反應不會重排,但苯環(huán)上連接有吸電子基團時也不能發(fā)生。
    親電取代反應活性小結:連接給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大于苯,且連接的給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大;相反,連接吸電子基的苯取代物反應速度小于苯,且連接的吸電子基越多,活性越小。
    2、加成反應
    與H2:在催化劑Pt、Pd、Ni等存在條件下,可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最終生成環(huán)己烷。
    3、氧化反應
    苯本身難于氧化。但是和苯環(huán)相鄰碳上有氫原子的烴的同系物,無論R-的碳鏈長短,則可在高錳酸鉀酸性條件下氧化,一般都生成苯甲酸。而沒有α-H的苯衍生物則難以氧化。該反應用于合成羧酸,或者鑒別?,F(xiàn)象:高錳酸鉀溶液的紫紅色褪去。
    4、定位效應
    兩類定位基鄰、對位定位基,又稱為第一類定位基,包含:所有的給電子基和鹵素。它們使新引入的基團進入到它們的鄰位和對位。給電子基使苯環(huán)活化,而X2則使苯環(huán)鈍化。
    間位定位基,又稱為第二類定位基,包含:除了鹵素以外的所有吸電子基。它們使新引入的基團進入到它們的間位。它們都使苯環(huán)鈍化。
    二取代苯的定位規(guī)則:原有兩取代基定位作用一致,進入共同定位的位置。如間氯甲苯等。原有兩取代基定位作用不一致,有兩種情況:兩取代基屬于同類,則由定位效應強的決定;若兩取代基屬于不同類時,則由第一類定位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