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撈鐵牛教學設計(優(yōu)質8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撈鐵牛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4.朗讀課文.能簡述撈鐵牛的經過.
    教學重點:
    1.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繼續(xù)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6.五.作業(yè):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撈鐵?!罚蠹蚁胍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二.出示思考討論題。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懷丙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他們送回來?!边@說明他有心信,而且說話留有余地,并且已經想好了撈鐵牛的辦法。)
    2.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1)摸清鐵牛沉在哪;(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引導讀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說明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四.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五.總結課文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業(yè)。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撈鐵牛教學設計篇二
    1、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是落實本單元訓練重點的需要。?
    2、學會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從而達到學以致用。?
    3、理解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些細致的工作,學習作者言之有序。?
    4、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說教法。?
    (二)把讀的訓練放在首位,在讀書中教給方法。?
    (三)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主體潛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三)挖掘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啟發(fā)學生合理想象,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程序。?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這節(jié)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17、撈鐵牛?
    “叫水送回來”?
    潛水摸牛?
    準備工作? 備船裝沙?
    并船搭架?
    拴牛綁架
    撈鐵牛教學設計篇三
    課題 10《撈鐵牛》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這篇課文講提宋朝時發(fā)生的故事。有一次,黃河發(fā)大水了,河兩岸拴住浮橋的八只大鐵牛,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懷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撈起了鐵牛,從而說明他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教學設計思路(含教法設計、學法指 本課教學設計“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輔以多媒體課件演示,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實踐、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 四.檢查自學情況。 五.作業(yè):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二.出示思考討論題。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 四.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今天我們學習第10《撈鐵牛》,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
    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
    2.第二個問題,理解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 (1)摸清鐵牛沉在哪; (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 (3)拴船搭好架子; (4)下水把鐵牛拴住。 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 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1、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學生質疑: 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繼續(xù)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 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學生質疑 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 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 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理解 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引導讀4—6自然段。 引導感知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撈鐵牛教學設計篇四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4、朗讀課文、能簡述撈鐵牛的經過。
    1、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二課時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繼續(xù)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巍?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6、五、作業(yè):讀熟課文。
    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撈鐵?!?,大家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懷丙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他們送回來?!边@說明他有心信,而且說話留有余地,并且已經想好了撈鐵牛的辦法。)
    2、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1)摸清鐵牛沉在哪;(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引導讀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說明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撈鐵牛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打撈上來的,從而認識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重點)
    2.初步學習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難點)
    3.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難點)
    教具準備:《撈鐵?!返恼n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河底打撈重物,我們現(xiàn)在可以用很多高科技手段,做起來并不困難。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他們并沒有現(xiàn)代化的工具,但他們也能從黃河的河底打撈出重達萬斤的鐵牛,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第十課《撈鐵?!?。板書課題(齊讀)
    二、復習前兩部分
    1、同學們回顧一下課文內容(出示幻燈片)
    為什么要撈鐵牛?是誰提出能撈鐵牛的?(生個別回答)
    2、出示浮橋的圖片及資料,點出撈鐵牛勢在必行
    3.懷丙打算怎么撈鐵牛,他怎么說的?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他想的辦法一定和水有關,自信、胸有成竹)
    三、新授
    1、師:懷丙要撈鐵牛了,下面你們最想知道什么呢?
    生甲: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生乙:是用什么方法把鐵牛撈上來的?
    師:同學們提的這些問題都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目標就是在認認真真讀書的基礎上,理解和尚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撈上來的,了解課文是怎樣按一定的順序寫的,同時初步學習概括段意的'方法。
    2、看幻燈片上的問題,自由讀第三段
    師:那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生甲:寫了和尚做準備工作。
    生乙:這一段主要寫了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板書:準備工作)
    師:剛才同學們所說的就是這一段的段意。我們通過認真讀書,知道這一段中的四句話都是寫“和尚做的準備工作”,所以同學們把段意概括為“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由此可見,認真讀書,了解內容,然后用比較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師:誰再來把第二段內容讀一遍,我們看一看課文中運用了哪一組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請同學們用筆畫下來。
    生:課文中運用了“先……然后……再……又……”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師:你說的完全正確。下面請同學們看投影屏幕,我們來體會一下準備工作。(師用幻燈片分步演示四項準備工作)
    生:不行,因為船很大,單獨劃比較好劃。
    師:由此看出,課文是按照準備工作的先后順序寫的,能顛倒嗎這樣寫很有條理,我們在寫文章時也要按一定的順序,做到言之有序。(投影出示:言之有序)
    生:(齊讀)言之有序。
    師:誰再來把這一段讀一讀,同學們再來體會一下這一段是怎樣做到言之有序的。
    四、學習打撈過程
    師:剛上課時,同學們就提出了和尚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撈上來的?,F(xiàn)在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出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4到6自然段。
    師:鐵牛撈上來沒有?怎么撈的?
    生:撈上來了
    師:那和尚是利用什么把鐵牛拔出來的
    生:利用水的浮力。(板書:利用水的浮力)
    師:誰還記得剛才老師提的第2個思考題
    鐵牛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來
    生甲:因為鐵牛太沉了,水手們根本沒有辦法把它拉上船。
    生乙:因為和尚還在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放在水里拉回來可以省一些力氣。
    師:這幾位同學分析得特別好。和尚這時還在利用水的浮力,你們看和尚是多么聰明啊!
    師:懷丙只撈了一只鐵牛嗎?
    生:撈其余七只鐵牛都是略寫
    師:看來寫文章還要做到有詳有略(生齊讀)
    師:誰能概括一下這一段段意
    生: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起了八只大鐵牛。
    師:現(xiàn)在同學們是不是知道和尚是用什么辦法把八只鐵牛撈上來
    生:(齊答)利用水的浮力。
    五、師: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在看時,請同學們注意打撈過程的順序。(放錄像)
    六、師:懷丙和尚撈一只鐵牛需要兩船泥沙,撈八只就需要十六船。那么多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多不好呀!這樣做會阻塞航道,還會污染河水。如果老師給你四只大木船,你能不能只用兩船泥沙把鐵牛撈回來小組討論討論。
    七、總結
    八、作業(yè):仿照撈鐵牛的過程做一個小實驗,并寫出實驗過程,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
    ·
    撈鐵牛教學設計篇六
    體會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
    充分認識懷丙確實是個出色的工程家。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一、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段,知道了黃河發(fā)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橋,拴住浮橋的八只大鐵牛也被沖到河里去了。正當人們想辦法要撈起鐵牛重修浮橋進,一個和尚出現(xiàn)了,他說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他究竟用什辦法把八只鐵牛撈回來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段,思考:為了撈鐵牛,和尚做了四項準備工作,是哪四頂呢?在課文里找出來,作上記號。
    討論:
    和尚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
    第一項準備工作是什么?(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然后引導學生用四個字把這項準備工作概括出來。)
    板書:潛水摸牛
    其他三項準備工作是怎樣的?能不能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來?(先讓學生按四個小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書:大船裝沙
    并船搭架
    粗繩拴牛
    朗讀第二段。
    學習第三段
    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思考:懷丙和尚是怎樣撈起第一只鐵牛?
    投影這段話,組織學生討論:
    和尚先讓水手們干什么?(鏟沙)
    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鏟到黃河里?
    船里的泥沙慢慢減少,船身和拴住鐵牛的繩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一點一點向上拔)這里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鐵牛從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樣把鐵牛向上拔?(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的畫面理解撈鐵牛的過程)
    實驗演示撈鐵牛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拔出淤泥。
    朗讀這段話,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請用四個字概括出來。
    板書:鏟沙拔牛
    齊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討論:和尚是怎樣把鐵牛撈上岸的?(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演示,讓學生理解)
    點撥: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先讓水手使勁劃船把鐵年拖回岸邊,再讓眾人拖牛上岸。
    朗讀第五自然段,思考討論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分別用四個字慨括出來。
    板書:劃船拖牛眾人拖牛
    和尚才撈起一只鐵牛,還有七只鐵牛呢?哪里寫到了?為什么不具體寫?
    齊讀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讀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樣把一只只鐵牛撈起來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簡單敘述過程)
    討論:你覺得懷丙和尚這個人怎樣?課文是怎樣評價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師講解“工程家”的意思。
    為什么說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點撥:
    從懷丙和尚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現(xiàn)在哪里?(引導學生通過懷丙和尚先讓水手摸清鐵牛的位置,又準備大船裝沙,再并船搭架,最后用粗繩拴牛這四項準備工作,而且這四項準備工作的順序不可以顛倒,認識到懷丙和尚考慮非常周到。)
    從懷丙和尚指揮水手撈鐵牛的過程,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現(xiàn)在哪里?(引導學生通過對懷丙和尚指揮水手鏟沙,當鐵牛被拔出來后,并不急著把鐵牛撈上來,而劃船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拖牛上岸,認識懷丙和尚指揮有方。)
    點撥:
    “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實際上是什么意思?懷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沒有?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說明他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有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
    通過剛才的分析,懷丙的出色表現(xiàn)在哪里?
    板書:考慮周到
    指揮有方科學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撈鐵牛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撈鐵牛》,板書課題。
    “撈”:東西掉到哪里用“撈”這個詞呢?
    2、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問。(誰撈的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自學生字新詞
    1、音形難點:潛、陷、尚、論(多音字)
    2、組詞語
    宋()拴()陷()論()
    送()栓()滔()輪()
    繩()綁()鏟()拖()
    蠅()梆()產()施()
    3、理解詞義
    宋朝:朝代名。由趙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浮橋:在并排的船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本課浮橋的不同點是兩頭各拴在四只大鐵牛上。
    議論紛紛:許多人在議論,各說各的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發(fā)表看法。紛紛,言論多而雜亂。
    熟悉:知道得清楚。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工程家: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設計以及指導施工的專門人才。本課指懷丙和尚是機械和水利工程的專家。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層次,整體感知課文
    1、小聲自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準備工作。
    第四自然段: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拔起鐵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上岸邊。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鐵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四、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寫的?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3、思考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2、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撈鐵牛經過,包括準備工作,打撈過程。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
    思考:
    1、是誰提出要撈鐵牛?(板書:懷丙)
    2、你能根據課文內容向大家介紹一下懷丙嗎?誰能用一個準確的詞概括一下懷丙的'特點?(板書:出色)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為什么要撈鐵牛,誰能讀一讀有關內容?
    2、指名讀一讀有關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板書:被水沖走)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人們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是在大家感到撈鐵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2、追問:從什么地方看出撈鐵牛十分困難?(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撈。從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3、介紹:據資料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當時又沒有起重機這樣的現(xiàn)代化設備,打撈技術又比較落后。
    4、懷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撈鐵牛呢?反復讀懷丙所說的話。(板書:叫水送回)
    過渡:怎么叫水把鐵牛送回來呢?從這個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呢?我們先來看準備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誰知道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摸清地點,兩只船并排裝滿泥沙。并排栓緊搭架,兩頭拴牢。)
    3、齊讀這一段,進一步體會出色的準備。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答:分幾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板書:打撈)
    4、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呢?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打撈第二只鐵牛的過程。
    小結:和尚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了,其實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結
    1、和尚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水)
    2、是水沖走了鐵牛,又是水把鐵牛送了回
    撈鐵牛教學設計篇八
    課文?
    和尚用這樣的辦法,把八只笨重的鐵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個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課堂實錄?
    師:昨天,教師讓你們預習了17課,哪位小朋友把生字讀一下。?
    出示生字:宋?拴?陷?淪?尚?潛?艙?繩?綁?鏟?拖
    指名讀生字
    師:有一個字他讀得很準,“鏟”,但有一個字沒讀準,是“潛”,(跟老師范讀)
    師:課文里說“熟悉水性的人潛入水中”那“潛”是什么意思?
    生:游到水里去。
    師:“陷”字怎么記?
    生:先記左耳旁,再記刀字旁,最后……
    師:你說得很準確。這個字跟“蹈”字有什么區(qū)別?
    生:偏旁不同。
    生:右邊上面也不同。
    師:把本子打開,把這兩個字寫一遍。
    (生寫生字)
    師:同學們寫得很認真,老師獎勵給大家在個故事好嗎?
    (出示課件,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課文事情的起因)
    師:生活在現(xiàn)在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把河底的鐵牛?
    生:用起重機。
    生:用直升飛機。
    生:用專門抽淤泥的方法抽掉淤泥,再撈上來。
    師:同學們所用的都是現(xiàn)代的工具,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人把鐵牛撈起來,真了不起。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第17課,大聲地讀,劃出喜歡和不懂的句子。
    (生讀課文,師畫鐵牛)
    師:一二自然段里有哪些不懂的?
    生:什么叫“淤泥”?
    生:就是河底的爛泥。
    生:“是水把鐵牛沖走了,我還叫水把它送回來?!笔钦l說的?
    生:是懷丙和尚。
    師:那懷丙和尚是個怎樣的人?從試試可以看出什么?
    生:他非常謙虛。
    師:我們用謙虛而自信地語氣來讀讀這句話。
    師:水真能把鐵牛送回來嗎?請大家欣賞動畫,看這個動畫是講什么內容?
    (動畫演示,師講解撈鐵牛的過程)
    生:這個動畫是講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那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生:主要講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師:請小朋友默讀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準備先后的詞語。(生讀課文劃詞語)
    師:有哪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
    生:先?然后?再?又
    師:從這些詞,我們知道懷丙和尚準備工作做得有條有理,誰能用上這些詞把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地說一下。
    (生練習說)(指名概括地說)
    生:為什么要在船上裝滿泥沙?
    生:為什么要把兩船拴得緊緊的?
    生:為什么要用結實的木料搭架子?
    生:為什么要用很粗的繩子?
    生:為什么裝泥沙而不裝石頭?
    師:同學們的問題你們能回答嗎?
    生:因為鐵牛很重,不用結實的木料會斷的。
    生:我能理解為什么用很堅固的繩子,不用的話,容易斷。
    生:裝石頭不容易鏟,裝泥沙方便。
    生:我不同意,裝石頭比泥沙更方便。
    師:因為黃河兩岸都是泥沙,用泥沙更方便。
    師:讀第四自然段能解決剩下的問題。誰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
    師:請小朋友讀這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看看哪些事物發(fā)生了變化?用自己喜歡的記號劃出來。(生邊讀課文邊劃)
    生: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去了。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級緊,鐵牛上拔。
    師:泥沙減少可以說成是“沙減”(師板書),那按老師的說法,接下來應該是怎樣寫?
    (生回答師板書:船浮——繩繃——“?!卑危?BR>    師:請小朋友用為“因為……所以……”來說說事物的變化。
    生:因為泥沙減少,所以船向上浮。
    生:因為船向上浮,所以繩子越繃越緊。
    生: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牛拔。
    (欣賞動畫)
    師:牛能向上拔,靠的是水的浮力。
    師:那么剛才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裝沙,能解決了呢?
    (生答略)
    師:圍繞打撈的過程,提出疑問,合作學習。
    (生小組討論)
    生:懷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把牛拖到了岸邊。
    (生齊讀)
    師:未來的小懷丙就在你們中間,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學科學,用科學。
    作業(yè):
    1、思考,如果你在那個時代,還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法打撈鐵牛?
    2、收集有關利用水的浮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