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藍本,有助于教師明確目標和組織教學內(nèi)容。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需要參考教案的老師們可以看看下面的范文,有助于提升教學設計能力。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一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二、教學時間。
3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3.讀生字做表情,說說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2個字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會讀,會記,會認生字,新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把生字新詞好好認一認,然后讀讀課文。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借助連環(huán)畫識字。
(1)出示連環(huán)畫。
說說圖上畫著什么小動物。學習生字“狐、貍”提示:“貍”在“狐貍”一詞中讀輕聲。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狐貍站在哪里?學習生字“葡、萄、串”說說你有什么好辦發(fā)想大家介紹。
這是什么字,你認識嗎?,出示“硬”找朋友。
(2)你最喜歡哪一幅圖,把這段課文讀給同桌聽。
(3)指名讀,及時糾正。
(4)看課件,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葡萄架轉來轉去于是聰明告訴紫紅色迫不及待爬上連忙。
搖搖頭嘗過真甜硬說。
4.你讀了課文讀懂了什么?
(三)寫字教學。
1.出示“串、兔、告、訴、狐、貍、猴、顆”。
2.哪些字容易寫,選容易的字先寫?!案?、串”
(1)?選擇自己認為能寫好的字描紅、臨寫。
(2)?同桌欣賞、評議所寫的字。
3.請教難寫的字。
(1)?說說難寫在哪里。
(2)?老師范寫指導。
重點指導寫反犬旁的字“狐、貍、猴”。反犬旁的筆順:。第二筆不容易寫好,要作示范。注意提示,“狐”右邊不要寫成“爪”;“猴”右邊不要寫成“候”。
(3)?自己練寫。
4.學生練寫。注意書寫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引入新課。
1.在游戲中鞏固要認的字。聽音取字、搶認字卡。
2.讀詞語:葡萄架轉來轉去于是聰明告訴紫紅色迫不及待爬上連忙。
搖搖頭嘗過真甜硬說。
過渡:你們真能干,能擺出這8幅圖的順序嗎?出示八幅次序凌亂的圖,請學生擺一擺。
(二)讀中感悟,明理。
1.整體感知全文。請學生輕輕的朗讀課文,擺好8幅次序凌亂的圖。
2.反復讀課文,小組交流后,請學生擺圖,并說說理由。
4.課文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不喜歡誰,為什么?
(體會狐貍的狡猾,心胸狹窄,猴子的聰明、活潑,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善良、輕信)。
5.全班交流,挑出感興趣的角色讀,比一比誰讀得好。
6.在讀的過程中重點品讀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每組的第二句話比第一句生動、形象。)。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三)復述故事。
1.先自己看圖復述故事,再上臺講故事。要求:態(tài)度自然大方,口齒清楚,有感情。
2.學生進行評價。
3.讀: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想:你能幫助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嗎?
說:把你想的原因說給大家聽。
4.學了課文后,你懂了什么?
5.教師小結: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第三課時]。
(一)復習字詞。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
2.聽寫生字,校對。
(二)實踐活動自選伙伴,編排童話劇,再演一演。
(自編自演童話劇)。
1.分析角色。
狐貍:狡猾。
小松鼠、小兔子:老實、輕信。
小猴子:聰明、敢嘗試。
2.分配角色自主組織,競選角色,確定導演、演員。
3.編排表演想想每個角色說的話。導演解說,演員表演,互相指點。
4.表演童話,評委評分主持人介紹節(jié)目,各組表演,評委評分。
5.總結頒獎師生評價總結。頒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演員獎、優(yōu)秀合作獎。
教師任務:制道具,布置舞臺。
畫圖、做頭飾,準備幾串葡萄,幾根木棍。布置教室:講臺當舞臺架起一個葡萄架,分大組圍坐當觀眾。
(三)。
四、資料袋。
《狐貍和葡萄》(伊索寓言)。
饑餓的狐貍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說,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二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fā)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孩子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煉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2、通過學生的朗讀、表演等形式幫助學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輕信別人的話,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旧R讀《酸的和甜的》】。
2、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今天早上小朋友學完以后都非常喜歡,你們還記得在葡萄架下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嗎?讓我們再去看看,好嗎?你們想怎么讀?(有感情地讀、齊讀、大聲讀等)。
(二)、質(zhì)疑想象,朗讀感悟。
【紫色的葡萄、圓圓的葡萄、香甜的葡萄】。
2、看到一串串紫紅紫紅的,水靈靈的大葡萄,你想嘗一嘗這些葡萄嗎?
?師:真的想吃呀,小狐貍看到這樣的葡萄,他想吃嗎?
你怎么知道他也想吃呀?【讀課文還能觀察邊上的圖,真好?!俊?BR> ?找句子:葡萄架下有一只狐貍,它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有摘到。
師:這里面哪個句子可以發(fā)現(xiàn)狐貍最想吃?(它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
師:你找的跟老師找的一樣,請看大屏幕。(出示句子)你們自己讀一讀。
?指導朗讀:狐貍很想吃葡萄,可是你們這樣讀,有沒有讓人感覺到它很想吃葡萄?想一想,要怎樣讀?再讀。
?師:真是一只著急的小狐貍,小狐貍望著那誘人的葡萄,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墒撬活w也沒摘到。真把他急壞了!現(xiàn)在,咱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句話,看誰讀得最著急!
?師:咱們還可以給它演一演!邊讀邊加上動作!全部起立!開始。
?老師在學生說出一種心情后就讓他帶著這種心情讀讀這句話:它指著葡萄架上的葡萄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大家讀得都非常好,那讀到這兒,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生:我不明白小狐貍也沒有吃到葡萄,他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
生:葡萄紫紅紫紅的,為什么小狐貍吃不到葡萄就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3、接下來你們還想學哪一部分呢?(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教學)。
(1)小猴子:
a想先學小猴子這部分的小朋友請舉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我們讀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請你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段。
c這只小猴子可真是迫不及待呀,我們還可以說小猴子怎樣爬上葡萄架呢?
你們真了不起,能用這么多詞語來表現(xiàn)小猴子著急的樣子。現(xiàn)在請你看看大屏幕,這兩句話,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d師:是啊,小猴子心里很著急,那么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就讓我們迫不及待地讀讀這句話吧。
(指導朗讀)。
e正當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要往嘴里送時,小兔子來了,他是怎么阻止小猴子的?
這只熱心的小兔子多著急呀,誰能學學他?(生讀)可真像。咱們一起加上動作和表情來學學小兔子吧!
小兔子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呢?
學習2、3兩段?!舅麄儍啥际锹爠e人說的,自己去試過嗎?】。
f所以小猴子沒有相信小兔子的話,還是吃到葡萄了,你們看:
(出示句子: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吃起葡萄來。)你認為哪句話更好呢?
學生討論交流。你什么時候也大口大口地吃過東西?
師:我聽出來了,你當時一定吃得很香,那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呢?
讀完了課文,大家一定有許多心里話想跟這些小動物們說,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嗎?
小朋友們說了這么多,他們聽了你們的.話以后,一定很有啟示,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借助插圖,了解童話內(nèi)容。
4、學習通過神態(tài)、動作描述的方法。
5、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借助插圖,了解童話內(nèi)容。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2、難點:學習通過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述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教時。
第一教時: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我什么喜歡?
二、識字寫字。
1、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本課生字。
2、借助拼音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圖片識字:學生觀察圖畫,教師出示漢字。
4、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識字漢字。
5、教師檢查識字情況。
6、寫字指導。
三、出讀課文,了解童話古事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借助圖畫,說說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
2、看圖聽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出示插圖,指名逐段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
二、小組任選自然段,練習朗讀,體會童話內(nèi)容。
三、小組展示:比賽讀出語氣。
四、重點品讀句子:比較有什么不同。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五、六段,說說你的想法。
六、思考: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
七、小組練習看圖復述課文。
八、小組合作,自編、自演童話劇。
九、板書設計。
狐貍、小松鼠、小白兔:葡萄是酸的!
小猴子:葡萄是甜的!應親自嘗試。
十、作業(yè)。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四
在出示一串“葡萄”實物后,我隨機進行“葡萄”的生字教學,然后再次出示這串葡萄,要求學生練說“一()葡萄”,學習生字“串”,在此基礎上再提高難度訓練說“一串()的葡萄”,學生因為有實物觀察,發(fā)言積極性高,表達準確到位。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我及時地貼出小動物板圖,隨機學習了“狐貍、猴”等字后,要求學生用:“()、()和()認為葡萄是酸的,()認為葡萄是甜的?!本涫秸f話,學生表達很清楚,為今后將“三句話合并成一句話”的訓練打下基礎。
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在觀察插圖的基礎上,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一只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走過來,正準備伸手摘葡萄,小松鼠連忙說()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訓練語言;在此基礎上我還和學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示范,要求學生模仿并試著去練習,學生熱情高漲,充分發(fā)揮了想象,表演效果好。
本節(jié)課我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在揭題后為了盡快將學生帶入故事情境,我采取了范讀,盡可能做到了聲情并茂,學生立刻產(chǎn)生了閱讀期待,接著我就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自然、積極;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我又采取了“四人小組輪讀、互評”的方式,對學生的初讀進行了檢查,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又做到了便捷、有效;在學習第一段的過程中,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自己演一演小狐貍,然后指名上臺表演:我高舉一串葡萄要求學生加上動作表演小狐貍想盡辦法摘葡萄的畫面,學生加的動作恰到好處,表演很成功。在有了體驗的基礎上我再次指導朗讀第一段,學生做到了聲情并茂,將課堂推向了一個小高潮,既在讀中落實了重點詞句,又感悟課文內(nèi)容,領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不過,細細反思本堂課,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
1、在學習了“小狐貍想盡辦法摘葡萄”的那個環(huán)節(jié)后,其實可以穿插“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訓練,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
2、書寫指導時“認讀、組詞”這個環(huán)節(jié)未能很好展開,教師范寫太慌張,今后要加強練習。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五
一、教材分析: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課標本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是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狐貍吃不到葡萄說是酸的,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親自嘗試?!边@篇課文告訴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的道理。
二、教學理念:
本文屬于連環(huán)畫故事,教學時可以借助連續(xù)的插圖閱讀課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通過仔細觀察每幅圖中幾個動物的神態(tài)、動作,想像他們的語言,揣磨他們的心理,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達到體會課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三、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通過朗讀、分角色表演,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讀演,從而悟出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要有感情,讀中感悟,明白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五、課前準備。
課文插圖,一杯醋,一杯糖水,頭飾。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激情引趣。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小馬過河》的故事嗎?小馬面對小松鼠和老黃牛的勸告是如何做的呢?(親自嘗試)。
老師這里有兩杯飲料,請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味道?(請兩名小朋友上來品嘗)引出“酸”和“甜”??磥?,只有親自嘗試,才能知道真相。今天,老師帶來一大串葡萄,不知是甜的還是酸的,請小動物來說說,好不好?(貼葡萄)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設計故事和游戲導入,以輕松、
活潑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課堂。)。
二、瀏覽課文,了解大意。
(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桌交流)。
2、再讀課文,圖文對照,學習“狐貍”“猴”“兔”“串”“告訴”“顆”等生字,并介紹識字方法。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相互對照,有助于學生對生字、字意的理解,同。
時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三、圖文對照,再讀感悟。
(設計意圖:把個性化的學習放在重點講解之前,讓學生更能自主地去探。
究,發(fā)揮自學的作用,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全班交流,重點品讀。
1、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
(學生全班交流,教師指導讀。)。
2、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怎么想?為什么哪樣想?
(如何讀好這些話?)學生小組賽讀,互評互議。
3、小猴子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比較:小猴子望望架上的葡萄,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上面兩句話,哪一句好?為什么好?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有迫不及待的時候嗎?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文本的語言,
蘊涵了作者的情感,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解。
讀。教師緊扣“迫不及待”這一詞,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這樣不僅激發(fā)學。
生的學習興趣,還指導了朗讀,更重要的是學生深刻地理解了“迫不及待”
一詞。)。
4、分角色讀第5、6自然段。
讀了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對話,你有哪些想法呢?(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沒嘗過葡萄,都是聽狐貍說葡萄是酸的。)那么,小兔子和小松鼠嘗了葡萄,究竟是酸的還是甜的呢?(甜的)讓我們甜甜地讀這一段。
5、學生美美地讀第7自然段。
6、讀讀想想。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想想:你能把原因告訴他們嗎?
7、你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么?(引導學生體會狐貍的狡猾、心胸狹窄;猴子的聰明、活潑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單純。)。
四、情景再現(xiàn),課文表演。
送頭飾,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
(設計意圖:課文的再現(xiàn),不僅是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
能力,交際能力,表演能力等綜合能力)。
五、感悟升華,課文延伸。
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會對故事里的小動物說什么呢?那么我們就動手寫幾句話吧!
(設計意圖:這種開放作業(yè)的設計,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機會,他們帶著自。
己獨特的體驗去寫,想必更會異彩紛呈。)。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六
1、認識本課8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其中四個,重點指導反犬旁的書寫。
2、在教師的指導下,入情入境地讀好1—3自然段,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
3、初步培養(yǎng)孩子聽、讀、講童話故事的興趣。
1、學習新詞“葡萄”,重點指導字形。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什么水果?。浚ㄏ憬?、葡萄…)。
師:(出示圖)老師喜歡的水果就是它,你們看,上面的草字頭多像一個葡萄架啊,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
2、區(qū)別“一串”和“一串串”,書寫生字“串”。
出示一串葡萄圖:這就是(一串葡萄)。
出示一串串葡萄圖:,現(xiàn)在葡萄很多很多,一串一串葡萄叫(一串串葡萄)。
師:小眼睛仔細看看這個“串”字像什么啊?(糖葫蘆、羊肉串…)。
下面看老師來寫這個字好嗎?
3、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酸”。
吃了很酸很酸的葡萄,你們的表情會怎么樣啊?老師看到你們的眉頭都皺起來了,“酸”的右邊多像一張緊皺眉頭的臉?。∩囝^嘗到甘蔗的味道就是(甜甜的)。
伸出手跟老師一起寫(板書課題)。
1、自讀課文,劃一劃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2、交流難讀的句子,隨機指導學生讀準“轉來轉去”、“迫不及待”、“硬說”等新詞。
3、課文中有哪幾個小動物呢,能把它們找出來嗎?練習說話。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小狐貍在葡萄架下干什么?
2、找一找課文中寫小狐貍怎樣摘葡萄的'句子,并劃下來。
3、通過看圖、情境創(chuàng)設、角色體驗等多種手段,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4、用上“一會兒…一會兒”、“可是”、“于是”等詞練習說第一幅畫。
5、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復現(xiàn)生字,讀讀兒歌。
葡萄,葡萄,圓又大,
狐貍,狐貍,口水掛,
一會兒轉,一會兒跳,
一會兒跳,一會兒轉,
唉!
摘來摘去摘不到,
就說葡萄是酸的,
是酸的!
2、帶上動作,帶上表情表演讀兒歌。
葡萄是酸的,這個消息小松鼠指導了,小兔子也知道了,他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課文二、三自然段,吧他們心里想的話劃下來。
1、讀讀第二、三自然段,把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想的話劃下來。
2、通過范讀、評價、品詞等多種手段,指導學生讀好小松鼠心里想的話。
3、利用插圖,練習轉述:這時,來了一只小兔子,小松鼠連忙把狐貍說的話告訴了小兔子。他是怎么說的呢?請你來給畫面配配音。
4、運用剛學的方法,讀好小兔子心里想的話。
1、再現(xiàn)生字:讀讀“我的日記”
2、書寫生字,重點指導反犬旁的書寫。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七
1、學習“酸、葡”等九個生字,會寫“”的字。(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能力)。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情感)。
: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
2課時。
1、出示橘子:這是什么?什么味道?帶著酸酸的感覺一起讀“酸的”。
出示冰激凌:這是什么?什么味道?小朋友笑得好開心,帶著這種表情讀“甜的”。
2、今天,我們就一起到課文里去品嘗這兩種味道。齊讀課題。
1、自由讀課文。要求大家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自讀。
2、再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
3、檢查識字情況。(運用多種方法)。
(1)出示句子: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聽了狐貍的話,你有什么疑問?質(zhì)疑。如: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圖和第一自然段。
(2)狐貍想吃葡萄嗎?只是有一點想,還是非常想?你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指名說。那課文是怎樣描寫的?指名讀,評議?,F(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讀,看誰能讀得讓別人覺得葡萄是酸的?齊讀。
(3)狐貍說葡萄是酸的,小兔子和小松鼠聽了,心里是怎么想的?請自己讀一讀2、3自然段,體會一下他們的心情。自讀。誰能把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情讀出來?指名讀,評議,男女分角色讀,老師讀敘述的部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了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1)讀一讀這兩個句子,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讀。(多了一個“迫不及待”)第二個句子多了一個“迫不及待”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說。
現(xiàn)在把你的體會通過你的`朗讀讀給你的同桌聽。同桌讀。看著大家讀得這么帶勁,老師也想讀一讀。師生合作讀。
3、看見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吃葡萄,小動物怎么做的?小組之間讀一讀4、5、6自然段。指名說。
4、三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喜歡誰?你喜歡誰就讀它說的話,一會兒,你就把你喜歡的小動物介紹給大家,并把它說的話讀給大家聽,讓大家評一評你的聲音是否洪亮,有沒有適當?shù)膭幼骱捅砬?。學生自己練讀。
5、出示頭飾:老師這里有4頂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們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變成這個小伙伴。下面的小觀眾注意聽他是否把高興的心情讀出來,有沒有動作和表情。誰喜歡小兔子、小松鼠和小猴子?指名3個同時上臺,表演,生評價。
6、小猴子聽了反而大口大口地吃,太奇怪了,為什么呢?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想想這時小猴子是怎么想的?指名說。
出示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1)同桌讀兩個句子。說說第二個句子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說。
(2)男女分讀兩個句子并加上動作。
8、小兔子和小松鼠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板書:嘗試。
9、出示圖片:瞧一瞧,吃了葡萄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們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那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指名說。
是呀,沒有嘗過,你又怎么能斷定葡萄是酸的呢?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嘗試、去體驗,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1、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請小朋友找一找你們的小伙伴演一演,一會我們請幾組小朋友上臺表演。
1、復述故事,先同桌互相看圖復述故事,再上講臺講故事。要求:態(tài)度自然大方,口齒清楚,有感情。
2、聽了故事有什么感悟?
4、出示卡片,復習鞏固生字。同桌讀,小組讀,組詞讀。
1、重點指導寫反犬旁的字“狐、貍、猴”。注意提醒學生:狐的右邊不要寫成“爪”,猴字不要寫成“候”。
2、學生觀察其他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自己練習寫。
1、做課后題:抄一抄,同桌檢查,訂正。
2、聽寫學寫的生字,小組檢查,訂正。
狐貍-------酸的(狡猾)。
葡萄小兔子、小松鼠酸的(老實、輕信)。
小猴子-------甜的(聰明、敢嘗試)。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八
1、認識本課“葡、萄”等9個字,會正確書寫“狐、貍、猴、顆”4個字。
2、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狐貍、小松鼠和小猴子認為葡萄是酸的原因。
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給學生發(fā)一些糖品嘗)。
老師這兒有一些糖,誰來聞一聞?猜一猜它是什么味道的?你想不想吃?那就拿一顆嘗一嘗吧。告訴大家你嘗到了什么味道。其他小朋友也想嘗嗎?每人拿一顆嘗一下。
看你們嘗得津津有味的,這些彩虹糖好吃嗎?你嘗到了什么味道?(隨機板書:酸的甜的)。
小朋友還想吃嗎?那你這堂課就好好的表現(xiàn),下課后我就把這些糖獎勵給你。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寓言故事《酸的和甜的》(課件:suan和)。
一起讀一下,再讀一下。
2、課題中的這個生字寶寶哪個小朋友認識,(出示生字卡片:酸)指名讀。提示:平舌音我們一起讀一讀。
3、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個題目。
二、初讀課文。
1、(課件:播放故事)。
2、聽完了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誰嗎?(隨機板貼圖:狐貍、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3、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小朋友們趕快自己讀讀這個故事,想一想,遇到不認識的字把它圈出來,請課文下面的樹葉幫幫忙,多讀幾遍。
三、學生自主讀文、識字。
1、學生自讀生字課文。
2、已經(jīng)讀完的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后面“我會認”中的生字,如果你全讀對了,就在邊上畫一串圓圓的葡萄,獎勵自己。
3、你也可以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6、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書里,自己趕快打開書,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剛才,小朋友學得很認真,老師這里也有一些生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葡和萄兩個字長得很像,你能區(qū)分嗎?
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個字。連起來——“葡萄”這時候這個“萄”要念——(輕聲),再讀一遍。
連起來——“狐貍”這時候這個“貍”也要念——(輕聲),再讀一遍。
2、現(xiàn)在誰愿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3、下面我們開小火車讀,比一比哪列小火車開得又快又穩(wěn)。(2組)。
4、最后我們一起讀一讀(帶詞語)。
5、這8個小朋友讀得怎么樣?(那么你們呆會兒讀得時候注意這幾點,比他們。
讀得更好)。
6、剛剛我們自己讀了這個故事,又聽其他小朋友說了一遍,現(xiàn)在,你知道狐貍、
小松鼠、小兔子、和猴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7、那么、和認為葡萄是酸的。認為葡萄是甜的。(出示課件)。
你能用這個句式來說一說嗎。(板書:酸的甜的)。
8、接下來,小朋友自己再用這個句式說一說,并看看黑板上的板書,你有什么問題嗎?
五、分析課文1——3段。
(一)第1段。
1、是呀,狐貍、小松鼠和小兔子認為葡萄是酸的,(指著板書)那是為什么呢(板。
書:?)我們自己來讀讀課文的第1——第3自然段。誰來說說。
2、請小朋友再來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用這個句式說說。
(出示句式)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
可以四人小組互相說說看。
3、(指著課件句式)狐貍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什么呢?哪些小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
4、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自己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圖,劃劃有關的句子。
8、你是怎么知道狐貍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他沒摘到葡萄呢?你找到了哪一句話。指名交流(出示句子)。
“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BR> 其他小朋友找到這句話了嗎。請小朋友看看圖,(課件)再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狐貍非常地想吃葡萄。(。
狐貍想了好多辦法摘葡萄。最后一顆也沒摘到。(隨機板書:一顆也沒摘到)。
9、這時狐貍心里會怎么想?(停頓)小朋友動動腦筋,同桌互相討論討論。
誰愿意把狐貍心里怎么想的和大家說說。你這只可愛的小狐貍來說說……。
哦,你也想來說說……。
10、(課件出示)于是,他指著架上的葡萄,說:(學生讀)“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11、你們知道,狐貍當時會怎么樣地說這句話。(課件)于是,他指著架上的葡萄,(地)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12、下面,我們拿起書一起讀讀這一自然段。
(二)第2段。
(板書:聽狐貍說的)。
3、他為什么聽狐貍說葡萄是酸的,就認為是酸的呢?請小朋友再讀讀課文第2段,看看圖,想一想,找找有關的句子。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句子:狐貍很聰明,他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酸的)對呀,連狐貍這么聰明的動物都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一定變紅)。
4、誰來當當小松鼠,再來讀讀這句話。(要把松鼠對狐貍的信任讀出來)。
5、男同學來讀讀。
(三)第3段。
1、小白兔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什么呢?
(出示句式: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
板書:聽了松鼠和狐貍的話。
3、狐貍和松鼠都說(變紅)葡萄是酸的,那一定(變紅)不能吃!(變紅)。
4、小朋友自己做做小兔子來讀讀這句話。
5、你這只小兔子真有趣,那就你來讀吧……一起讀一下。
(四)小結(點板書)。
課文學到這兒,我們可以把這個問號給擦了,我們已經(jīng)知道狐貍認為葡萄酸的,是因為——一顆也沒摘到,小松鼠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聽狐貍說的,小兔子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聽小松鼠和狐貍說的。
那么為什么只有猴子認為葡萄是甜的呢?(板書:?)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六、復習鞏固生字。
1、課文學到現(xiàn)在,我們的生字寶寶可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小朋友們還記得嗎?請你們不要發(fā)出聲音,仔細地看,認真地聽。
2、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去掉拼音)。
3、你們看,現(xiàn)在生字寶寶又爬到葡萄架上去了,他們也想摘一串葡萄嘗一嘗。你們能幫幫他們嗎。如果你讀對了,葡萄就會帶著生字寶寶們一起掉下來了。
七、指導書寫生字。
1、我們這節(jié)課還要學會寫4個字,(課件出示4個生字)。
2、小朋友先自己在書上的田字格里寫一寫。
3、你告訴大家要注意什么?教師范寫。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課件。
狐這個字里面有一個我們今天要學會寫的新的偏旁(課件)叫——生說反犬旁,看老師寫一下,(教師示范)注意第2撇不能出頭。這些字中還有那些字也是反犬旁。
貍
猴這個字的筆畫比較多,請小朋友跟著老師寫一寫,筆畫比較多,
寫得時候每一個部分要靠攏一些。
顆:他們兩個已經(jīng)成為好朋友了,應該互相的謙讓,所以,果字收起長長的腳把捺改成點。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九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二、學習重難點。
1、認9個生字,會寫8個字(重點)。
2、復述課文,理解其中的道理(難點)。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課前準備: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質(zhì)疑。
直接板書課題:酸的和甜的讀課題質(zhì)疑課題。
認識生字:酸酸和甜是一對反義詞。
二、感知課文。
1、出示8副插圖,能看圖說故事。
3、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教同桌和樹葉上的拼音朋友。
4、你喜歡哪段,正確地讀給大家聽,好嗎?(正音)。
三、自主識字。
出示:猴子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得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劃出其中的九個詞語:一串串葡萄迫不及待硬說酸的狐貍。
自拼讀——小老師領讀——齊讀——開火車認讀。
去掉拼音和熟字,出示九個生字:串葡萄迫待硬狐貍酸。
認識字形和字義:比較記憶葡——萄狐——貍中——串。
反義詞記憶:酸——甜硬——軟。
組詞記憶:怎么記住“待”、“迫”,給它們找個朋友。
開火車認讀單個生字——齊讀。
三、寫字指導。
出示:狐貍猴。
重點提示:狐的右邊是“瓜”,“猴”的右邊是“侯”,比“候”少一豎。
師在填字格中范寫“猴”
學生練寫,評價。
四、布置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等家里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和生字。
并導入課題。
二、朗讀感悟。
1、出示: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讀出疑問的語氣來。找出相應的段落來。
2、重點悟讀第一自然段。
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那狐貍想葡萄嗎?哪句可以看出?劃出來。
哪些詞特別能看出狐貍很想吃葡萄?(一會兒……一會兒、轉來轉去跳起來)。
朗讀:誰能讀出狐貍很想吃葡萄的語氣來。
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
2、重點悟讀第七自然段。
那葡萄真的是酸的嗎?找出相應的段落來(第7自然段)指導朗讀。
品讀重點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感悟:大口大口)。
同樣的道理,自己去讀:小猴子爬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感悟:迫不及待)。
3、課文中這么多的小動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呢?
4、齊讀課文。
5、講故事,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準備2分鐘,指名上臺講故事。
三、寫字指導。
出示:串、兔、告、訴、顆。
比較記憶:棵——顆(用法的不同)。
重點提醒:串的兩個“口”扁,上小下大,豎寫豎中線。
兔和訴的點不能忘記。
生練寫,評價。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白x,是組織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的過程,是把學生帶進文本構建學習的起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分層面,爭取讓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所收獲。同時注意閱讀方式的多樣性,如自瀆、范讀、配樂讀、競賽讀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這節(jié)課,我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教學情境。如課前搜集有關1938年祖國狀況的資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通過查書籍、看影視、問他人等多種渠道獲取了知識,也鍛煉了能力,使學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收獲??傁蛘n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情境創(chuàng)設,同教師的灌輸講解所得的收獲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為解決“象征“這一難點問題,再創(chuàng)情境。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一只鳥“的身份舍身處地的去體會作者對”這土地“的摯愛之情。對主題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評價。
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其潛能的開發(fā),個性的張揚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從而使每一個學生擁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評價的多元化,評價在生生、師生之間充分展開。對朗讀、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的評價不僅使師生之間增加了親和力,而且使教與學同時變得生機無限,搖曳多姿。
四、注重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這首詩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的素材。結合社會背景的對比分析,學生對經(jīng)歷磨難的祖國心生敬佩,并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這就在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優(yōu)化的基礎上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三維目標在一定基礎上得到了落實,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過分遵循教學模式朗讀與解讀不必嚴格分開,可以將朗讀融于解讀中,更有利于對整首詩的理解和感悟。
2.解讀過程沒有充分放開學生討論、總結、交流之后,教師不必重復歸納。這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他回認為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教師只點撥補充即可。
“教學有法,教無法定“,這只是對詩歌教學的一個嘗試,如何最大限度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的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了解句子,感悟語言的能力。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一、導入。
你吃過葡萄嗎?葡萄是什么味道?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三、品讀。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小狐貍說葡萄是酸的,他當時是怎么做?怎么說的?
學生讀文第一自然段。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貍。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于是,他指著架上的葡萄,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2、小狐貍來到葡萄架下“他一會轉來轉去,一會跳起來摘葡萄,”可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狐貍急于想吃到葡萄、想盡辦法吃到葡萄。)。
請你把小狐貍當時著急的心情讀出來。
隨機讀出“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3、你來猜一猜小狐貍你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說呀?(傷心、生氣、難過)。
(給學生留出想象的余地,讓學生在玩味中體味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歷程。做到激活學生的情感,關心文中人物的命運。)。
4、把小狐貍當時想吃葡萄,又吃不著的那種生氣、傷心的心情讀出來。(指讀)。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1、小狐貍的話都傳到了誰耳朵里?他們誰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指讀課文第2、3自然段。
比較:(1)小松鼠心里想:狐貍很聰明,他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2)小兔子一聽,心里想:狐貍和小松鼠都說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誰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
總結:(1)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因為小兔覺得葡萄酸的都不能吃了。(2)兩個人說的話總比一個人說得更有可信度,所以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
(訓練學生感悟語言的分寸感、語言表達的遞進性。同時為后文小兔子連忙說:“不能吃,不能吃”及小兔子、小松鼠勸告小猴子不要吃葡萄作出思想準備。)。
(三)學習第4自然段。
理解讀“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
這樣的葡萄吃到嘴里會是什么味道的?
試著把你感覺到的甜甜的葡萄的味道讀出來。
比讀這個詞,看誰讀的葡萄的味道最甜。
2、現(xiàn)在你望著這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你最想做什么?
3、你們想吃到葡萄的心情和小猴子是一樣的,用文中的哪個詞能說明你這時的心情?
讀出小猴子當時迫不及待想吃到葡萄的心情。
感情朗讀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4、小兔子,你的好朋友小猴子要去摘葡萄了,你想說點什么?(理解“連忙”)。
(1)你怎么讀得這么快呀?
(2)小猴子把葡萄都吃到嘴里了,你該怎么說?
(設置情景,理解小兔子阻止小猴子吃葡萄是著急的心情。)。
(四)學習5、6、7自然段。
1、小猴子聽了你們的勸告后是怎么做的?讀課文5、6、7自然段。
(1)他先問小兔子、小松鼠嘗過沒有。他們都說沒吃過,然后他自己嘗了嘗,知道葡萄是甜的。
2、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3、如果換成這樣的句子“小猴聽了吃起葡萄來?!毙⊥米印⑿∷墒筮€會嘗嗎?
(句子對比。理解:小猴吃得很多、很有味道、很開心,越吃越愛吃才能提起小兔子、小松鼠嘗葡萄的興趣。)。
讀一讀,把小猴子開心地吃葡萄的樣子讀出來。
4、小兔子、小松鼠怎么又覺得葡萄是甜的了呢?
5、吃的東西可以嘗,以后遇到不了解的事怎么辦呢?
板書:親自嘗試。
四、挖掘中心。
五、總結全文。
生活中的百味很多是親自嘗試后得出來的。當他人給你建議時,要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盲目相信。更不能像小狐貍那樣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欺騙他人。同學們,為我們擁有一個清醒的大腦,一雙明亮的雙眼努力吧!
親自嘗試。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二
《泉水》是一篇短小精悍、平凡卻溫馨感人的美文。故事講述的是清泉從石縫沖出來,流向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帶給伙伴溫暖甘甜的泉水,給朋友帶來快樂和幫助。文章無華麗的詞藻,但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卻告訴人們在他人需要幫助、溫暖時我們應伸出熱情的雙手,獻上火熱的心,讓這個世界充滿愛。根據(jù)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泉水一文中的生字、詞。
(2)培養(yǎng)學生看圖說話,串詞成句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3)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學會串詞成句的能力。
為了使本節(jié)課的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達到最佳的整合,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導,在ppt演示中集文字、圖片、flash動畫、音樂于一體,給學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上教師適時點撥把欣賞精美的圖片與說話、寫話練習結合起來,有效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本課教學,靈活整合運用網(wǎng)絡及多媒體提供的豐富資源的交互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火花。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1、演示ppt圖片,引導學生說出本課要學習的課題“泉水”。
2、簡要介紹泉水方面的知識及泉水的作用。
二、看圖說話,串詞成句。
1、認識圖片上的幾個詞語:一股、石縫、哦。
2、看圖說話,寫出關鍵詞:丁冬、泉水、石縫......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把這幾個詞串成一句通順的話。然后再比較作者是如何寫的。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如何才能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得更精彩。
3、知道泉水是從哪里來的。(從石縫里沖出來)。
三、承上啟下,講解下面幾幅圖片。
1、出示圖片,根據(jù)前面學到的串詞成句的能力,觀察老師展示出來的四張圖片,張圖片寫出一段話。其格式為“***在干什么泉水說:“*吧,*吧,我的水很*,很*,*得可以怎樣。”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進一步鞏固學生寫作的能力。把作文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為以后的作文教學打下基礎。
2、體會泉水的無私奉獻精神。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重點體會泉水說的話。指導學生讀好下面的詞句“來吧,來吧,很清很清;很多,很多;很甜,很甜.....”.等。
3、讀懂全文。明白泉水從哪里,中途又流經(jīng)了哪些地方,最后又將到哪里去。讓學生理清文章脈落,便于背誦。
四、放flash動畫,學生跟讀課文,升華情感。
看圖說話。
關鍵詞:泉水石縫丁冬。
串詞成句。
一股泉水從石縫里沖出來,發(fā)出丁冬丁冬的響聲。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三
1、在班集體中,能和同學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
2、感受與體會到自己的進步,并愿意朝著新的目標努力。
【重難點】
感受與體會到自己的進步,并愿意朝著新的目標努力。
【教學過程】
1、同桌交談:暑假里最高興的事是什么?學到了什么本領?
2、交換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說說作品中有意思的故事。
1、小小展示會:我們快樂的暑假生活。
請同學將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按照暑假作業(yè)、小制作、照片、數(shù)學日記等分類放在講臺上。
2、小組活動: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講給小組內(nèi)的同學聽。
小組評一評誰講得最有趣、最有價值,推選他為小組代表。
3、全班交流:小組代表將自己的故事講給全班同學聽,也可以兩三個同學合講、表演、演示,等等。
4、評選優(yōu)秀小制作。
組織學生評選優(yōu)秀小制作,送交學校展覽。
1、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新學期開始了,我們有很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請學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心愿果。
每人畫一個蘋果(簡筆畫,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寫或畫在上面,并在小組里交流。
3、心愿樹。
出示一棵“我們的心愿樹”。
請同學把自己的心愿蘋果掛在樹上。然后把這棵樹放在班里適當處,經(jīng)常激勵每個同學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心愿。
1、與同桌說說自己的心愿,講講自己打算如何實現(xiàn)心愿,請同桌見證。
2、全班交流自己實現(xiàn)心愿的方法,學習別人的好方法,請其他同學一起出謀劃策。
教學反思: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四
教學內(nèi)容: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書第一課《古詩二首》的第一首古詩《村居》。
教材分析:《村居》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時見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對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較好地與課文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可利用這一點,激發(fā)課堂教學的情趣,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古詩教學達到魅力無窮、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課的古詩教學中,要以讀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到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體驗,在讀中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會寫生字
2、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3、理解古詩含義,想象畫面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在語境中自主識字并學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識字
2、借助畫面理解詩句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春天的美好,熱愛春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想象畫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中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方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法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情趣、導入課題
用多媒體出示一張有關于春天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而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教師:同學們,老師展示出了一張圖片,誰能夠來說說圖片里有哪些景物呢?(學生舉手回答,教師進行點評)
教師:通過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學們觀察的十分仔細。老師呢還有一個疑問,這些景物通常是在哪個季節(jié)里出現(xiàn)呢?(學生:春天)回答正確,這些景物是在春天里出現(xiàn)。春天是美麗迷人的,春天是絢麗多彩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小山村里的春天吧!
(板書課題――《村居》,學生齊讀課題)
二、走進作者
1、教師:有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他是哪個朝代的呢?(點名回答,并給予評價)
學生:清朝的高鼎。
教師:回答的不錯,這首詩是清朝的高鼎所寫。我們對詩人僅僅知道名字和朝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了解他的生平事跡。所以,請同學們把目光移到多媒體上,讓我們來更全面地了解這位詩人。
2、課件出示作者簡介,教師朗讀
三、初步學習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1)學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在文中圈畫出生字,多讀幾遍,爭取把詩句讀正確。
(2)同學們都圈好了,請把你剛認識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給同桌聽,如果有沒念準的請互相幫助一下。
(3)同桌檢查朗讀古詩。
(4)請學生朗讀古詩。
(課件出示易讀錯的字,教師在學生自讀古詩時進行提示:“鶯”的韻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韻母是en,不是eng ;“鳶”不要讀成yan)
2、學習生字,認讀字詞:
(1)出示“醉、煙、童、散、忙”這些生字,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2)小組成員一個一個接著朗讀生字并組詞。
(3)引導學生觀察“忙”的結構特點,說說這個字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4)課件出示筆順跟隨表,說出筆順。指名反饋(學生自由發(fā)言,找到關鍵筆畫,后再通過課件演示)
(5)教師針對會寫字進行書寫指導。
(6)學生描紅、臨摹。
3、自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1)(出示詩句)自由誦讀,力爭讀出詩句的'節(jié)奏。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指名讀(在評價中引導學生在朗讀時候語速要稍慢,讀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要帶著活潑、開心的語氣)
(3)配樂練讀
教師:讓我們閉上眼睛,伴著美妙的音樂,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
(4)全班齊讀
四、品悟古詩
1.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1)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老師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學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畫面,老師激勵小結。
2.借助插圖,啟發(fā)想象:黃鶯一邊飛一邊干什么?(嘰嘰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說什么?
再次啟發(fā)想象:春風輕輕地吹來,柳條會怎樣呢?(輕輕擺動,好像在跳舞;輕輕地搖擺,陶醉在了美麗的春色里……)
詩人高鼎看到這樣的景致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出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學生齊讀)
讓我們想象著春天的美麗景色,有滋有味地誦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引讀。
3.聯(lián)系生活,換位體驗:在這樣美妙的春光里,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出示兒童放紙鳶圖片)孩子們放起風箏,你們放過風箏嗎?你放風箏時什么心情?(學生自由發(fā)言)
現(xiàn)在你就是那幾個剛剛放學回來的小孩,請你歡快地誦讀這句詩,讀出你心中的高興、喜悅。(學生練讀)
4.再讀古詩,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讀讀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春天?
預設:美好的春天;快樂的春天;溫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這幅美麗的畫卷中,學作詩人吟誦出此詩。(學生練讀、指名配樂誦讀)
(3)綠草如茵,柔柳如煙,鶯歌燕舞,天真活潑的兒童,還有那晴空飄飛的風箏,把這江南春光點綴得更加活躍歡快,更加生機盎然。詩人信步走來,呼吸著春天的氣息,在自然綠色的懷抱里,春光明媚得讓詩人心醉,也讓我們陶醉。就讓我們通過朗讀表達出此時的心情吧?。▽W生再次齊誦)
五、背誦全詩
1、教師邊展示本課配圖邊引導學生聯(lián)想詩句所描繪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孩子們也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它不僅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背下這首古詩。
2、學生自由背誦。
3、集體配樂吟誦。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出了《春曉》《村居》以外,還寫了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與小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師摘抄的詩句,讓學生來讀一讀。)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沾水開。――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村居》
2、搜集高鼎的其他古詩名句,進行整理。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五
1、讓學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仔細觀察蜻蜓的外形、結構、色彩以及各種姿態(tài)。了解對稱對于飛翔的重要性。
2、學會用各種線條、色彩描繪蜻蜓的身體和翅膀。
3、充分發(fā)揮想像和創(chuàng)造,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蜻蜓。。
1、有重點地觀察蜻蜓,了解對稱對于飛翔的重要性。
2、創(chuàng)作一幅以蜻蜓為主題的作品。
引導學生觀察蜻蜓,抓住其對稱的特點。
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蜻蜓。
教具:課件、蜻蜓標本、圖片。
學具:作業(yè)紙、各種材質(zhì)的彩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教學過程
思路·反思
一、組織教學:
清點人數(shù),穩(wěn)定情緒
1、師:二年級五班的同學很聰明,都很善于動腦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蓚€謎語,想不想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請大家看屏幕。出示課件。
2、猜猜我是誰。
(1) 身體細細長又長,身后背著四面旗。
斗大眼睛照前方,專除害蟲有助益。
(2)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滅蟲忙.
低飛雨,高飛睛,氣象預報它內(nèi)行.
生:蜻蜓。
3、師:大家是從那些地方猜出是蜻蜓的。
生回答。板書:身體、翅膀、眼睛
4、師:大家真的很聰明,說的很好,謎語抓住了蜻蜓的外形特征描寫了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蜻蜓飛飛。板書課題。
1、剛才大家猜了謎語,現(xiàn)在老師有2個問題,出示課件。
(1)你都知道有關蜻蜓的那些知識?(包括生活習性、環(huán)境等)
(2)蜻蜓姑娘是美麗的,你覺得它美在那?
2、現(xiàn)在我們來分組討論一下,把你了解的知識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3、小組匯報。
生:我知道蜻蜓在水中產(chǎn)卵;我知道蜻蜓有一雙復眼,復眼有許多小眼睛組成;蜻蜓下雨以前飛的很低,晴天飛的很高;我還知道“蜻蜓點水”的成語…….
教學過程
思路·反思
4、同學們了解的知識真多,說的真棒,想知道老師收集的資料和看法嗎?出示課件。
我知道:(1)蜻蜓:是目差翅亞目昆蟲。翅大,膜質(zhì),多翅脈。翅展開時可達16厘米。翅平展,與體縱軸成直角。復眼大,占據(jù)頭的大部。是飛行最快和最善捕食的昆蟲之一。幼體水生,叫水蠆(chai)。
(2)我覺的蜻蜓這些地方漂亮,如:
身體:它長長的細細的,有漂亮的花紋
翅膀:有兩對,又長又薄,紋理很多
眼睛:有兩對,復眼大又圓
顏色:很豐富
(3)剛才同學說“蜻蜓點水”,它本身的意思是蜻蜓在水里產(chǎn)卵,它的另一個含義是指人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扎實、膚淺的意思。希望大家這節(jié)課對學習可不要象“蜻蜓點水”。
1、剛才我們用語言來描繪了蜻蜓,我還給大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片,請大家仔細欣賞同時,認真觀察蜻蜓,是不是向我們說的那樣美麗。
2、欣賞了圖片,大家能把蜻蜓的美麗,說的再詳細些嗎。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翅膀的紋理;肚子的圖案;身體是對稱的。
教師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對稱,介紹對稱對蜻蜓的飛翔很重要。
3、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書中小朋友的作品,他們是怎樣表現(xiàn)蜻蜓的。
教學過程
思路·反思
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小結。小朋友用線條表現(xiàn)了蜻蜓的身體和翅膀,畫的很詳細,表現(xiàn)了蜻蜓的動態(tài)。
4、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現(xiàn)蜻蜓。
1、學會用線條描繪來描繪蜻蜓身體和翅膀的細部。
2、用剪刀剪下蜻蜓的身體,并粘貼到背景畫面合適的位置上。3、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做的蜻蜓有快又好。
學生回答:將作業(yè)紙對折,在中心線的一半上畫上蜻蜓的一半,剪下,再用彩筆畫出蜻蜓的細部即可。
師:你根據(jù)什么這樣做的?
生:因為蜻蜓身體是對稱的。
師:你真棒。
4、學生練習。
這節(jié)課我們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了一幅長卷,每個同學表現(xiàn)的都非常優(yōu)秀,很積極,都能有重點的觀察和表現(xiàn)美麗的蜻蜓,那你能不能評一下。
1、誰的作品與眾不同?誰觀察蜻蜓最仔細?
2、這節(jié)課你除了學會制作蜻蜓,你還知道了些什么知識?學生回答。大家表現(xiàn)的很優(yōu)秀,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下課。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六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1、學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學生能發(fā)揮想象,續(xù)寫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
3、理解“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等詞語,學生能從中體會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初步理解寓意。
1、理解“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等詞語,學生能從中體會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初步理解寓意。
2、學生能發(fā)揮想象,續(xù)寫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
課件、青蛙和小鳥的圖片和頭飾。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晌恍屡笥选?出示青蛙圖片)青蛙從生下來的那天起他就一直生活在井底。(畫井)在井里抓蟲,在井里玩耍,從來沒有見到過外面的世界。另一位朋友是(出示小鳥圖片)小鳥生活在廣闊的天空,他每天在天上飛來飛去,見到了很多東西。今天,這兩位新朋友要帶大家去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
1、請打開課文60頁,自由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數(shù)一數(shù)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再讀課文:課文的哪些詞語你弄不明白的把它畫出來。
3、全班交流:無邊無際井沿一百多里大話。
過渡:同學們通過讀書提出了這么多詞語,老師相信你們通過讀書也能自己找到答案。
1、“井沿”
誰能告訴老師“井沿”這個詞語出現(xiàn)在哪一個自然段?誰來讀一讀?
井沿在哪里?到底哪里是井沿?誰來指一指?是井的哪一部分呢?(井的邊上)。
井的邊上叫井沿,桌子的邊上叫什么?河的邊上叫什么?床的邊上叫什么?
誰能讓小鳥飛落在井沿上?
小結: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了,誰也不讓誰,究竟是什么事呢?請快速地瀏覽一遍課文,找出答案。
2、無邊無際。
請你試著把天很大的樣子讀出來,先自己讀一讀。
指名讀。
讀出來沒有?誰能讀的比他讀得更好?
天是無邊無際的,我們還可以說什么是無邊無際的?
我們還可以從小鳥的那句話中看出天是無邊無際的呢?自己找一找。
指名讀。
你從這一自然段中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天無邊無際?
3、“一百多里”
一百多里有多遠啊?
試著把一百多里的感覺讀出來。(指名讀,評價)。
飛了一百多里,小鳥可能看見了什么呢?
小鳥看見了這么多東西,飛了這么遠的路,還是沒有看到天的盡頭,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樣子讀出來。
4、大話。
小鳥認為天是無邊無際的,青蛙卻認為小鳥在說“大話”。
什么樣的話是大話呢?(吹牛、夸張、不切實際)(撒謊的話是謊話。)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它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坐在井里,沒有出去)。
試著把青蛙的話讀一讀。(男生讀)。
5、青蛙和小鳥都認為自己說的對,那么你認為誰說得對?小組先討論。
小結: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好不好?請同學把書卷成圓筒狀,告訴老師你都看到了什么?(強調(diào)“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會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所以他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小青蛙呢?(目光狹窄、自以為是)。
6、你還從課文的哪一句話可以看出青蛙是自以為是的呢?請你找一找。
小青蛙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認為自己是對的。下面請小朋友讀第六自然段,要讀出小青蛙自以為是的樣子。
7、分角色朗讀。
青蛙還是不相信小鳥的話,他們爭論的更加激烈了,我們也學著他們爭論爭論好不好?
(1)戴上頭飾同桌對讀。
(2)師生共讀:師讀旁白,男女生分角色讀。
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用下面的句式來說:
青蛙鼓足了勇氣,跳了出來。它看見……。
它說:“……”
課堂小結:后來,人們給這個寓言故事起了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坐井觀天)現(xiàn)在你們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目光狹窄還自以為是。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呀!
今天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小朋友們還想不想讀更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呢?請你們利用課余時間多讀一些寓言成語故事,然后到班上來一起交流分享。
小鳥(圖)。
13坐井觀天。
天有多大小鳥:大無邊無際。
青蛙(圖)。
青蛙:小只有井口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七
教學要求:學會生字4個,并能夠正確書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了解象形字和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教學準備:投影,幻燈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古代人很聰明,創(chuàng)造出了我們現(xiàn)在用的漢字。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造字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做古代人,看看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二、看圖領會字義識字。
1、出示投影片:“亭子”
(1)、圖上畫的是一座什么?(亭子)亭子什么樣?(亭子上面有頂,有屋檐,下面有柱子)。
(2)、出示生字卡片“亭”指名拼讀生字卡片。注意糾正后鼻音。
(3)、“亭”這個字的樣子和亭子的樣子很像,古代人真有本事。
2、活動演示投影片:將“人”拉至“亭子”旁。
(1)、現(xiàn)在圖上畫的是什么?在這個亭子的邊上加了一個人,那么這是什么意思呢?
(人來到了亭子邊)人到亭子邊干嗎?(看到亭子想進去坐坐,休息休息)。
說的真好,人看到亭子就停下來(出示“停”)看看這亭子造得真漂亮。
(2)、出示“停”,指名讀,注意糾正后鼻音。
“?!焙汀巴ぁ弊x音相同,但是它們的意思完全不同。
(3)、再次指名讀“亭”和“?!保⒎謩e組詞。
(4)、象“?!边@樣看字就能知道意思了。古代人真是聰明?。?BR> 3、出示投影片:人在門中聽。
(1)、那么這幅圖畫了什么?(圖上畫了一個人在聽)。
他在哪里聽?(在門里聽)。
你覺得他在聽什么?(在聽鳥叫聲,在聽人說話,在聽歌聲……在聽聲音)。
誰能把這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指名學生說,盡量照顧全面,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
(2)、出示生字卡片“聞”
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呢?(一個人在門里聽聲音)。
指名拼讀生字卡片?!奥劇笔乔氨且簦⒁饧m正。
齊讀生字卡片,抽讀。
(3)指名用“聞”組詞。
4、出示投影片:鳥鳴圖。
(1)、這是什么?(鳥)一只什么樣的鳥?(漂亮的、美麗的、可愛的……)。
(2)、出示生字卡片“鳥”和“鳴”。
把這兩個字和圖對應起來,我請同學來連線。
指名學生連線。
(3)、說說你為什么這么連?(“鳥”字和鳥站在樹枝上的樣子很像)。
(“鳴”字就是小鳥張開嘴巴在唱歌)。
“鳴”字也是表示叫的意思,出示“鳴”。
(4)、指名學生分別拼讀“鳥”和“鳴”齊讀,抽讀,分組讀。
指名分別組詞。
三、
我們古代的人真聰明,想出那么多辦法來造字,有些字的樣子和東西的'樣子很像,我們就叫它們“象形字”(學生齊讀3遍),像“亭”和“鳥”。有的字一看到字就能知道這個字的意思,我們就叫它們“會意字”(學生齊讀3遍),像“停”、“聞”、“鳴”。我們小朋友也很聰明,連古代人的心思都能猜到,真了不起。
讀卡片后詞語,并造句。
四、指導書寫。
1、我們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還要向古代人學習一樣本領,那就是學寫字。
2、分析結構,指導書寫。
亭:上中下結構,中間的禿寶蓋要寫在橫中線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亭”中間的禿寶蓋同樣寫在橫中線上。
聞:半包圍結構。中間“耳”的筆順要注意。
鳴:左右結構,“口”要寫在橫中線上方?!傍B”注意筆順。
3、教師板書,學生書空,描紅。
4、學生臨寫田字格,教師巡回指導,糾正不良的書寫習慣及姿勢。
5、展出寫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勵,師生共同評議。
指出寫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進的地方。
五、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八
1、學習“酸、葡”等九個生字,會寫“”的字。(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能力)。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情感)。
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
通過朗讀表演,明白狐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趣導入:
1、出示橘子:這是什么?什么味道?帶著酸酸的感覺一起讀“酸的”。
出示冰激凌:這是什么?什么味道?小朋友笑得好開心,帶著這種表情讀“甜的”。
2、今天,我們就一起到課文里去品嘗這兩種味道。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大家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自讀。
2、再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
3、檢查識字情況。(運用多種方法)。
三、再讀課文,朗讀感悟。
(1)出示句子: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聽了狐貍的話,你有什么疑問?質(zhì)疑。如: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圖和第一自然段。
(2)狐貍想吃葡萄嗎?只是有一點想,還是非常想?你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指名說。那課文是怎樣描寫的?指名讀,評議?,F(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讀,看誰能讀得讓別人覺得葡萄是酸的?齊讀。
(3)狐貍說葡萄是酸的,小兔子和小松鼠聽了,心里是怎么想的?請自己讀一讀2、3自然段,體會一下他們的心情。自讀。誰能把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情讀出來?指名讀,評議,男女分角色讀,老師讀敘述的部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了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1)讀一讀這兩個句子,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讀。(多了一個“迫不及待”)第二個句子多了一個“迫不及待”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說。
現(xiàn)在把你的體會通過你的朗讀讀給你的同桌聽。同桌讀??粗蠹易x得這么帶勁,老師也想讀一讀。師生合作讀。
3、看見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吃葡萄,小動物怎么做的?小組之間讀一讀4、5、6自然段。指名說。
4、三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喜歡誰?你喜歡誰就讀它說的'話,一會兒,你就把你喜歡的小動物介紹給大家,并把它說的話讀給大家聽,讓大家評一評你的聲音是否洪亮,有沒有適當?shù)膭幼骱捅砬椤W生自己練讀。
5、出示頭飾:老師這里有4頂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們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變成這個小伙伴。下面的小觀眾注意聽他是否把高興的心情讀出來,有沒有動作和表情。誰喜歡小兔子、小松鼠和小猴子?指名3個同時上臺,表演,生評價。
6、小猴子聽了反而大口大口地吃,太奇怪了,為什么呢?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想想這時小猴子是怎么想的?指名說。
出示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1)同桌讀兩個句子。說說第二個句子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說。
(2)男女分讀兩個句子并加上動作。
8、小兔子和小松鼠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
板書:嘗試。
9、出示圖片:瞧一瞧,吃了葡萄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們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那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指名說。
四、小結:是呀,沒有嘗過,你又怎么能斷定葡萄是酸的呢?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嘗試、去體驗,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三、拓展:
1、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請小朋友找一找你們的小伙伴演一演,一會我們請幾組小朋友上臺表演。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激趣導入。
1、復述故事,先同桌互相看圖復述故事,再上講臺講故事。要求:態(tài)度自然大方,口齒清楚,有感情。
2、聽了故事有什么感悟?
4、出示卡片,復習鞏固生字。同桌讀,小組讀,組詞讀。
二、指導寫字:
1、重點指導寫反犬旁的字“狐、貍、猴”。注意提醒學生:狐的右邊不要寫成“爪”,猴字不要寫成“候”。
2、學生觀察其他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自己練習寫。
三、鞏固練習:
1、做課后題:抄一抄,同桌檢查,訂正。
2、聽寫學寫的生字,小組檢查,訂正。
狐貍酸的(狡猾)。
葡萄小兔子、小松鼠酸的(老實、輕信)。
小猴子甜的(聰明、敢嘗試)。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九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一、復習鞏固
1、讓學生結合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一些掛著雪白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
2、教師出示課文內(nèi)容的插圖,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讀課文,圖文對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圖的內(nèi)容。與同桌練習說一說。
3、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教師強調(diào)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而后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么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么”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yǎng)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練習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進行交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意思是: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蘆?!弊x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拔乙氖呛J?!币x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大家評議。
第四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思考:葫蘆為什么掉了?板書:落了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業(yè)
1、看圖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在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附:板書設計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二十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在閱讀中識字、學詞,對故事內(nèi)容有所感悟。
1.寫好“犭”的三個字。
2.在朗讀感悟故事中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多媒體教學課件。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
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了解預習情況;。
2.同桌互相讀課文,在互讀互聽中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用讀句子的方式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圖文結合,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在潛移默化中識字學詞。
1.認識“狐貍”、“葡萄”等詞語,書寫生字。
2.觀察圖畫,簡單了解狐貍的做法。
(二)學習課文2—6段,在充分的練習后朗讀對話。
1.圖文結合,感悟松鼠和兔子的想法。
2.師生對讀兔子、猴子和松鼠的.對話。
3.分角色讀課文的1——6段。
(三)學習課文第6、7、8段,在扎實的語言訓練中積累詞語。
1.朗讀、體會寫小猴子的句子,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
2.體會“大口大口”的用法。
3.圖文結合,體會兔子和松鼠的心理以及狐貍的想法,在擴展說話中領悟文章內(nèi)涵。
四、鞏固識字。
五、總結課文。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二十一
1、通過簡單的動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
2、探究生活中有關力的科學現(xiàn)象。
3、通過橡皮筋的實驗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關系。
4、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對力進行分析,比較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積極意義。
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
通過橡皮筋的實驗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關系。
一、玩變臉游戲,激趣導入
1、(教師玩一個變臉游戲,引導學生看一看。)同學們,大家看一看,老師用手在臉上這樣一捏,老師的臉還跟原來一樣嗎?(不一樣了)大家也像老師一樣做一做變臉游戲,看誰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學生做變臉游戲,教師指5到6名學生上臺表演。(注意不重復)
4、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小結:是的,我們的臉發(fā)生變化是因為力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形狀改變了。
5、板書課題:8、形狀改變了
6、學生齊讀課題。
二、探究物體形狀的改變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學們帶的東西真多呀!大家看這些東西放在桌子上面是這個形狀,那么大家能不能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fā)生改變呢?下面請大家動手來試一試。
3、學生自由動手操作,用各種方法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fā)生變化,引導學生盡量使同一種東西的形狀發(fā)生不同的變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講臺演示自己使物體形狀發(fā)生變化的操作方法。
6、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是的,這些物體形狀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是他們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這些物體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大小的關系。
2、學生預測結果:有關系,沒有關系
3、不管有沒有關系,我們用事實來說話。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有關橡皮筋的小實驗,探究一下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有沒有關系。
4、出示實驗材料:橡皮筋、實驗鉤碼3到5個、掛鉤、一塊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實驗的方法:出示課本第26頁下面這幅圖,引導學生認真仔細觀察,了解實驗的方法。
6、教師強調(diào)實驗的要領:
(1)注意黑板上掛鉤的高度要一樣,便于我們記錄。
(2)橡皮筋要用新的,這樣彈力差不多,便于我們統(tǒng)計實驗的結果,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7、學生分小組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的情況,并相機指導。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8、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實驗記錄,交流實驗結論。
9、教師表揚學生在實驗中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并小結:正如同學們實驗得出的結論一樣。力會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變化,用力大,物體的形狀發(fā)生的變化大;用力小,物體的形狀發(fā)生的變化小。力的大小和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較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
1、同學們,用力都會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或大或小的改變,但是,用力不同,物體形狀發(fā)生的改變也不一樣,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傳統(tǒng)用力和現(xiàn)代用力改變物體的物體形狀的方法產(chǎn)生的結果。
學生觀察觀察圖片,仔細比較,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過去,由于受生產(chǎn)力和科學技術的影響,人們僅僅依靠自身的力氣,改變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小?,F(xiàn)在,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不斷改進技術,利用現(xiàn)代化的生產(chǎn)工具,使物體形狀發(fā)生改變變得更容易,更符合人們的要求??梢?,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力使物體形狀改變的現(xiàn)象?
5、學生列舉生活中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xiàn)象。
五、課堂總結
剛剛大家列舉了生活中許多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xiàn)象,是的,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變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對物體形狀改變的結果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用力大,物體形狀變化大;用力小,物體形狀變化就比較小。
六、課后延伸
請同學們在課后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xiàn)象?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一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二、教學時間。
3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3.讀生字做表情,說說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2個字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會讀,會記,會認生字,新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把生字新詞好好認一認,然后讀讀課文。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借助連環(huán)畫識字。
(1)出示連環(huán)畫。
說說圖上畫著什么小動物。學習生字“狐、貍”提示:“貍”在“狐貍”一詞中讀輕聲。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狐貍站在哪里?學習生字“葡、萄、串”說說你有什么好辦發(fā)想大家介紹。
這是什么字,你認識嗎?,出示“硬”找朋友。
(2)你最喜歡哪一幅圖,把這段課文讀給同桌聽。
(3)指名讀,及時糾正。
(4)看課件,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葡萄架轉來轉去于是聰明告訴紫紅色迫不及待爬上連忙。
搖搖頭嘗過真甜硬說。
4.你讀了課文讀懂了什么?
(三)寫字教學。
1.出示“串、兔、告、訴、狐、貍、猴、顆”。
2.哪些字容易寫,選容易的字先寫?!案?、串”
(1)?選擇自己認為能寫好的字描紅、臨寫。
(2)?同桌欣賞、評議所寫的字。
3.請教難寫的字。
(1)?說說難寫在哪里。
(2)?老師范寫指導。
重點指導寫反犬旁的字“狐、貍、猴”。反犬旁的筆順:。第二筆不容易寫好,要作示范。注意提示,“狐”右邊不要寫成“爪”;“猴”右邊不要寫成“候”。
(3)?自己練寫。
4.學生練寫。注意書寫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引入新課。
1.在游戲中鞏固要認的字。聽音取字、搶認字卡。
2.讀詞語:葡萄架轉來轉去于是聰明告訴紫紅色迫不及待爬上連忙。
搖搖頭嘗過真甜硬說。
過渡:你們真能干,能擺出這8幅圖的順序嗎?出示八幅次序凌亂的圖,請學生擺一擺。
(二)讀中感悟,明理。
1.整體感知全文。請學生輕輕的朗讀課文,擺好8幅次序凌亂的圖。
2.反復讀課文,小組交流后,請學生擺圖,并說說理由。
4.課文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不喜歡誰,為什么?
(體會狐貍的狡猾,心胸狹窄,猴子的聰明、活潑,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善良、輕信)。
5.全班交流,挑出感興趣的角色讀,比一比誰讀得好。
6.在讀的過程中重點品讀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每組的第二句話比第一句生動、形象。)。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三)復述故事。
1.先自己看圖復述故事,再上臺講故事。要求:態(tài)度自然大方,口齒清楚,有感情。
2.學生進行評價。
3.讀: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想:你能幫助小松鼠和小兔子想想原因嗎?
說:把你想的原因說給大家聽。
4.學了課文后,你懂了什么?
5.教師小結: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第三課時]。
(一)復習字詞。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
2.聽寫生字,校對。
(二)實踐活動自選伙伴,編排童話劇,再演一演。
(自編自演童話劇)。
1.分析角色。
狐貍:狡猾。
小松鼠、小兔子:老實、輕信。
小猴子:聰明、敢嘗試。
2.分配角色自主組織,競選角色,確定導演、演員。
3.編排表演想想每個角色說的話。導演解說,演員表演,互相指點。
4.表演童話,評委評分主持人介紹節(jié)目,各組表演,評委評分。
5.總結頒獎師生評價總結。頒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演員獎、優(yōu)秀合作獎。
教師任務:制道具,布置舞臺。
畫圖、做頭飾,準備幾串葡萄,幾根木棍。布置教室:講臺當舞臺架起一個葡萄架,分大組圍坐當觀眾。
(三)。
四、資料袋。
《狐貍和葡萄》(伊索寓言)。
饑餓的狐貍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說,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二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fā)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孩子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煉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2、通過學生的朗讀、表演等形式幫助學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輕信別人的話,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旧R讀《酸的和甜的》】。
2、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今天早上小朋友學完以后都非常喜歡,你們還記得在葡萄架下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嗎?讓我們再去看看,好嗎?你們想怎么讀?(有感情地讀、齊讀、大聲讀等)。
(二)、質(zhì)疑想象,朗讀感悟。
【紫色的葡萄、圓圓的葡萄、香甜的葡萄】。
2、看到一串串紫紅紫紅的,水靈靈的大葡萄,你想嘗一嘗這些葡萄嗎?
?師:真的想吃呀,小狐貍看到這樣的葡萄,他想吃嗎?
你怎么知道他也想吃呀?【讀課文還能觀察邊上的圖,真好?!俊?BR> ?找句子:葡萄架下有一只狐貍,它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有摘到。
師:這里面哪個句子可以發(fā)現(xiàn)狐貍最想吃?(它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
師:你找的跟老師找的一樣,請看大屏幕。(出示句子)你們自己讀一讀。
?指導朗讀:狐貍很想吃葡萄,可是你們這樣讀,有沒有讓人感覺到它很想吃葡萄?想一想,要怎樣讀?再讀。
?師:真是一只著急的小狐貍,小狐貍望著那誘人的葡萄,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墒撬活w也沒摘到。真把他急壞了!現(xiàn)在,咱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句話,看誰讀得最著急!
?師:咱們還可以給它演一演!邊讀邊加上動作!全部起立!開始。
?老師在學生說出一種心情后就讓他帶著這種心情讀讀這句話:它指著葡萄架上的葡萄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大家讀得都非常好,那讀到這兒,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生:我不明白小狐貍也沒有吃到葡萄,他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
生:葡萄紫紅紫紅的,為什么小狐貍吃不到葡萄就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3、接下來你們還想學哪一部分呢?(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教學)。
(1)小猴子:
a想先學小猴子這部分的小朋友請舉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我們讀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請你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段。
c這只小猴子可真是迫不及待呀,我們還可以說小猴子怎樣爬上葡萄架呢?
你們真了不起,能用這么多詞語來表現(xiàn)小猴子著急的樣子。現(xiàn)在請你看看大屏幕,這兩句話,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d師:是啊,小猴子心里很著急,那么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就讓我們迫不及待地讀讀這句話吧。
(指導朗讀)。
e正當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要往嘴里送時,小兔子來了,他是怎么阻止小猴子的?
這只熱心的小兔子多著急呀,誰能學學他?(生讀)可真像。咱們一起加上動作和表情來學學小兔子吧!
小兔子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呢?
學習2、3兩段?!舅麄儍啥际锹爠e人說的,自己去試過嗎?】。
f所以小猴子沒有相信小兔子的話,還是吃到葡萄了,你們看:
(出示句子: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吃起葡萄來。)你認為哪句話更好呢?
學生討論交流。你什么時候也大口大口地吃過東西?
師:我聽出來了,你當時一定吃得很香,那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呢?
讀完了課文,大家一定有許多心里話想跟這些小動物們說,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嗎?
小朋友們說了這么多,他們聽了你們的.話以后,一定很有啟示,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借助插圖,了解童話內(nèi)容。
4、學習通過神態(tài)、動作描述的方法。
5、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借助插圖,了解童話內(nèi)容。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2、難點:學習通過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述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教時。
第一教時: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我什么喜歡?
二、識字寫字。
1、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本課生字。
2、借助拼音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圖片識字:學生觀察圖畫,教師出示漢字。
4、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識字漢字。
5、教師檢查識字情況。
6、寫字指導。
三、出讀課文,了解童話古事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借助圖畫,說說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
2、看圖聽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出示插圖,指名逐段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
二、小組任選自然段,練習朗讀,體會童話內(nèi)容。
三、小組展示:比賽讀出語氣。
四、重點品讀句子:比較有什么不同。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五、六段,說說你的想法。
六、思考: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
七、小組練習看圖復述課文。
八、小組合作,自編、自演童話劇。
九、板書設計。
狐貍、小松鼠、小白兔:葡萄是酸的!
小猴子:葡萄是甜的!應親自嘗試。
十、作業(yè)。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四
在出示一串“葡萄”實物后,我隨機進行“葡萄”的生字教學,然后再次出示這串葡萄,要求學生練說“一()葡萄”,學習生字“串”,在此基礎上再提高難度訓練說“一串()的葡萄”,學生因為有實物觀察,發(fā)言積極性高,表達準確到位。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我及時地貼出小動物板圖,隨機學習了“狐貍、猴”等字后,要求學生用:“()、()和()認為葡萄是酸的,()認為葡萄是甜的?!本涫秸f話,學生表達很清楚,為今后將“三句話合并成一句話”的訓練打下基礎。
在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時,在觀察插圖的基礎上,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一只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走過來,正準備伸手摘葡萄,小松鼠連忙說()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訓練語言;在此基礎上我還和學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示范,要求學生模仿并試著去練習,學生熱情高漲,充分發(fā)揮了想象,表演效果好。
本節(jié)課我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在揭題后為了盡快將學生帶入故事情境,我采取了范讀,盡可能做到了聲情并茂,學生立刻產(chǎn)生了閱讀期待,接著我就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自然、積極;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我又采取了“四人小組輪讀、互評”的方式,對學生的初讀進行了檢查,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以及實踐能力,又做到了便捷、有效;在學習第一段的過程中,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自己演一演小狐貍,然后指名上臺表演:我高舉一串葡萄要求學生加上動作表演小狐貍想盡辦法摘葡萄的畫面,學生加的動作恰到好處,表演很成功。在有了體驗的基礎上我再次指導朗讀第一段,學生做到了聲情并茂,將課堂推向了一個小高潮,既在讀中落實了重點詞句,又感悟課文內(nèi)容,領悟文中蘊涵的道理。
不過,細細反思本堂課,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的不完善:
1、在學習了“小狐貍想盡辦法摘葡萄”的那個環(huán)節(jié)后,其實可以穿插“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訓練,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
2、書寫指導時“認讀、組詞”這個環(huán)節(jié)未能很好展開,教師范寫太慌張,今后要加強練習。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五
一、教材分析: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課標本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是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狐貍吃不到葡萄說是酸的,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親自嘗試?!边@篇課文告訴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的道理。
二、教學理念:
本文屬于連環(huán)畫故事,教學時可以借助連續(xù)的插圖閱讀課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通過仔細觀察每幅圖中幾個動物的神態(tài)、動作,想像他們的語言,揣磨他們的心理,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達到體會課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三、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通過朗讀、分角色表演,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讀演,從而悟出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要有感情,讀中感悟,明白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五、課前準備。
課文插圖,一杯醋,一杯糖水,頭飾。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激情引趣。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小馬過河》的故事嗎?小馬面對小松鼠和老黃牛的勸告是如何做的呢?(親自嘗試)。
老師這里有兩杯飲料,請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味道?(請兩名小朋友上來品嘗)引出“酸”和“甜”??磥?,只有親自嘗試,才能知道真相。今天,老師帶來一大串葡萄,不知是甜的還是酸的,請小動物來說說,好不好?(貼葡萄)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設計故事和游戲導入,以輕松、
活潑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課堂。)。
二、瀏覽課文,了解大意。
(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桌交流)。
2、再讀課文,圖文對照,學習“狐貍”“猴”“兔”“串”“告訴”“顆”等生字,并介紹識字方法。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相互對照,有助于學生對生字、字意的理解,同。
時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三、圖文對照,再讀感悟。
(設計意圖:把個性化的學習放在重點講解之前,讓學生更能自主地去探。
究,發(fā)揮自學的作用,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全班交流,重點品讀。
1、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
(學生全班交流,教師指導讀。)。
2、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怎么想?為什么哪樣想?
(如何讀好這些話?)學生小組賽讀,互評互議。
3、小猴子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比較:小猴子望望架上的葡萄,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上面兩句話,哪一句好?為什么好?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有迫不及待的時候嗎?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文本的語言,
蘊涵了作者的情感,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對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解。
讀。教師緊扣“迫不及待”這一詞,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這樣不僅激發(fā)學。
生的學習興趣,還指導了朗讀,更重要的是學生深刻地理解了“迫不及待”
一詞。)。
4、分角色讀第5、6自然段。
讀了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對話,你有哪些想法呢?(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沒嘗過葡萄,都是聽狐貍說葡萄是酸的。)那么,小兔子和小松鼠嘗了葡萄,究竟是酸的還是甜的呢?(甜的)讓我們甜甜地讀這一段。
5、學生美美地讀第7自然段。
6、讀讀想想。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想想:你能把原因告訴他們嗎?
7、你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么?(引導學生體會狐貍的狡猾、心胸狹窄;猴子的聰明、活潑以及其他小動物的單純。)。
四、情景再現(xiàn),課文表演。
送頭飾,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
(設計意圖:課文的再現(xiàn),不僅是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
能力,交際能力,表演能力等綜合能力)。
五、感悟升華,課文延伸。
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會對故事里的小動物說什么呢?那么我們就動手寫幾句話吧!
(設計意圖:這種開放作業(yè)的設計,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機會,他們帶著自。
己獨特的體驗去寫,想必更會異彩紛呈。)。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六
1、認識本課8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其中四個,重點指導反犬旁的書寫。
2、在教師的指導下,入情入境地讀好1—3自然段,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
3、初步培養(yǎng)孩子聽、讀、講童話故事的興趣。
1、學習新詞“葡萄”,重點指導字形。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什么水果?。浚ㄏ憬?、葡萄…)。
師:(出示圖)老師喜歡的水果就是它,你們看,上面的草字頭多像一個葡萄架啊,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
2、區(qū)別“一串”和“一串串”,書寫生字“串”。
出示一串葡萄圖:這就是(一串葡萄)。
出示一串串葡萄圖:,現(xiàn)在葡萄很多很多,一串一串葡萄叫(一串串葡萄)。
師:小眼睛仔細看看這個“串”字像什么啊?(糖葫蘆、羊肉串…)。
下面看老師來寫這個字好嗎?
3、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酸”。
吃了很酸很酸的葡萄,你們的表情會怎么樣啊?老師看到你們的眉頭都皺起來了,“酸”的右邊多像一張緊皺眉頭的臉?。∩囝^嘗到甘蔗的味道就是(甜甜的)。
伸出手跟老師一起寫(板書課題)。
1、自讀課文,劃一劃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2、交流難讀的句子,隨機指導學生讀準“轉來轉去”、“迫不及待”、“硬說”等新詞。
3、課文中有哪幾個小動物呢,能把它們找出來嗎?練習說話。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小狐貍在葡萄架下干什么?
2、找一找課文中寫小狐貍怎樣摘葡萄的'句子,并劃下來。
3、通過看圖、情境創(chuàng)設、角色體驗等多種手段,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4、用上“一會兒…一會兒”、“可是”、“于是”等詞練習說第一幅畫。
5、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復現(xiàn)生字,讀讀兒歌。
葡萄,葡萄,圓又大,
狐貍,狐貍,口水掛,
一會兒轉,一會兒跳,
一會兒跳,一會兒轉,
唉!
摘來摘去摘不到,
就說葡萄是酸的,
是酸的!
2、帶上動作,帶上表情表演讀兒歌。
葡萄是酸的,這個消息小松鼠指導了,小兔子也知道了,他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課文二、三自然段,吧他們心里想的話劃下來。
1、讀讀第二、三自然段,把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想的話劃下來。
2、通過范讀、評價、品詞等多種手段,指導學生讀好小松鼠心里想的話。
3、利用插圖,練習轉述:這時,來了一只小兔子,小松鼠連忙把狐貍說的話告訴了小兔子。他是怎么說的呢?請你來給畫面配配音。
4、運用剛學的方法,讀好小兔子心里想的話。
1、再現(xiàn)生字:讀讀“我的日記”
2、書寫生字,重點指導反犬旁的書寫。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七
1、學習“酸、葡”等九個生字,會寫“”的字。(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能力)。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情感)。
: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
2課時。
1、出示橘子:這是什么?什么味道?帶著酸酸的感覺一起讀“酸的”。
出示冰激凌:這是什么?什么味道?小朋友笑得好開心,帶著這種表情讀“甜的”。
2、今天,我們就一起到課文里去品嘗這兩種味道。齊讀課題。
1、自由讀課文。要求大家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自讀。
2、再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
3、檢查識字情況。(運用多種方法)。
(1)出示句子: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聽了狐貍的話,你有什么疑問?質(zhì)疑。如: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圖和第一自然段。
(2)狐貍想吃葡萄嗎?只是有一點想,還是非常想?你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指名說。那課文是怎樣描寫的?指名讀,評議?,F(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讀,看誰能讀得讓別人覺得葡萄是酸的?齊讀。
(3)狐貍說葡萄是酸的,小兔子和小松鼠聽了,心里是怎么想的?請自己讀一讀2、3自然段,體會一下他們的心情。自讀。誰能把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情讀出來?指名讀,評議,男女分角色讀,老師讀敘述的部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了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1)讀一讀這兩個句子,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讀。(多了一個“迫不及待”)第二個句子多了一個“迫不及待”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說。
現(xiàn)在把你的體會通過你的`朗讀讀給你的同桌聽。同桌讀。看著大家讀得這么帶勁,老師也想讀一讀。師生合作讀。
3、看見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吃葡萄,小動物怎么做的?小組之間讀一讀4、5、6自然段。指名說。
4、三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喜歡誰?你喜歡誰就讀它說的話,一會兒,你就把你喜歡的小動物介紹給大家,并把它說的話讀給大家聽,讓大家評一評你的聲音是否洪亮,有沒有適當?shù)膭幼骱捅砬?。學生自己練讀。
5、出示頭飾:老師這里有4頂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們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變成這個小伙伴。下面的小觀眾注意聽他是否把高興的心情讀出來,有沒有動作和表情。誰喜歡小兔子、小松鼠和小猴子?指名3個同時上臺,表演,生評價。
6、小猴子聽了反而大口大口地吃,太奇怪了,為什么呢?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想想這時小猴子是怎么想的?指名說。
出示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1)同桌讀兩個句子。說說第二個句子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說。
(2)男女分讀兩個句子并加上動作。
8、小兔子和小松鼠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板書:嘗試。
9、出示圖片:瞧一瞧,吃了葡萄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們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那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指名說。
是呀,沒有嘗過,你又怎么能斷定葡萄是酸的呢?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嘗試、去體驗,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1、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請小朋友找一找你們的小伙伴演一演,一會我們請幾組小朋友上臺表演。
1、復述故事,先同桌互相看圖復述故事,再上講臺講故事。要求:態(tài)度自然大方,口齒清楚,有感情。
2、聽了故事有什么感悟?
4、出示卡片,復習鞏固生字。同桌讀,小組讀,組詞讀。
1、重點指導寫反犬旁的字“狐、貍、猴”。注意提醒學生:狐的右邊不要寫成“爪”,猴字不要寫成“候”。
2、學生觀察其他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自己練習寫。
1、做課后題:抄一抄,同桌檢查,訂正。
2、聽寫學寫的生字,小組檢查,訂正。
狐貍-------酸的(狡猾)。
葡萄小兔子、小松鼠酸的(老實、輕信)。
小猴子-------甜的(聰明、敢嘗試)。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八
1、認識本課“葡、萄”等9個字,會正確書寫“狐、貍、猴、顆”4個字。
2、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狐貍、小松鼠和小猴子認為葡萄是酸的原因。
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給學生發(fā)一些糖品嘗)。
老師這兒有一些糖,誰來聞一聞?猜一猜它是什么味道的?你想不想吃?那就拿一顆嘗一嘗吧。告訴大家你嘗到了什么味道。其他小朋友也想嘗嗎?每人拿一顆嘗一下。
看你們嘗得津津有味的,這些彩虹糖好吃嗎?你嘗到了什么味道?(隨機板書:酸的甜的)。
小朋友還想吃嗎?那你這堂課就好好的表現(xiàn),下課后我就把這些糖獎勵給你。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寓言故事《酸的和甜的》(課件:suan和)。
一起讀一下,再讀一下。
2、課題中的這個生字寶寶哪個小朋友認識,(出示生字卡片:酸)指名讀。提示:平舌音我們一起讀一讀。
3、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個題目。
二、初讀課文。
1、(課件:播放故事)。
2、聽完了故事,你知道故事中有誰嗎?(隨機板貼圖:狐貍、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3、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小朋友們趕快自己讀讀這個故事,想一想,遇到不認識的字把它圈出來,請課文下面的樹葉幫幫忙,多讀幾遍。
三、學生自主讀文、識字。
1、學生自讀生字課文。
2、已經(jīng)讀完的小朋友自己讀讀課文后面“我會認”中的生字,如果你全讀對了,就在邊上畫一串圓圓的葡萄,獎勵自己。
3、你也可以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6、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書里,自己趕快打開書,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剛才,小朋友學得很認真,老師這里也有一些生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葡和萄兩個字長得很像,你能區(qū)分嗎?
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個字。連起來——“葡萄”這時候這個“萄”要念——(輕聲),再讀一遍。
連起來——“狐貍”這時候這個“貍”也要念——(輕聲),再讀一遍。
2、現(xiàn)在誰愿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3、下面我們開小火車讀,比一比哪列小火車開得又快又穩(wěn)。(2組)。
4、最后我們一起讀一讀(帶詞語)。
5、這8個小朋友讀得怎么樣?(那么你們呆會兒讀得時候注意這幾點,比他們。
讀得更好)。
6、剛剛我們自己讀了這個故事,又聽其他小朋友說了一遍,現(xiàn)在,你知道狐貍、
小松鼠、小兔子、和猴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7、那么、和認為葡萄是酸的。認為葡萄是甜的。(出示課件)。
你能用這個句式來說一說嗎。(板書:酸的甜的)。
8、接下來,小朋友自己再用這個句式說一說,并看看黑板上的板書,你有什么問題嗎?
五、分析課文1——3段。
(一)第1段。
1、是呀,狐貍、小松鼠和小兔子認為葡萄是酸的,(指著板書)那是為什么呢(板。
書:?)我們自己來讀讀課文的第1——第3自然段。誰來說說。
2、請小朋友再來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用這個句式說說。
(出示句式)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
可以四人小組互相說說看。
3、(指著課件句式)狐貍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什么呢?哪些小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
4、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自己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圖,劃劃有關的句子。
8、你是怎么知道狐貍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他沒摘到葡萄呢?你找到了哪一句話。指名交流(出示句子)。
“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BR> 其他小朋友找到這句話了嗎。請小朋友看看圖,(課件)再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狐貍非常地想吃葡萄。(。
狐貍想了好多辦法摘葡萄。最后一顆也沒摘到。(隨機板書:一顆也沒摘到)。
9、這時狐貍心里會怎么想?(停頓)小朋友動動腦筋,同桌互相討論討論。
誰愿意把狐貍心里怎么想的和大家說說。你這只可愛的小狐貍來說說……。
哦,你也想來說說……。
10、(課件出示)于是,他指著架上的葡萄,說:(學生讀)“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11、你們知道,狐貍當時會怎么樣地說這句話。(課件)于是,他指著架上的葡萄,(地)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12、下面,我們拿起書一起讀讀這一自然段。
(二)第2段。
(板書:聽狐貍說的)。
3、他為什么聽狐貍說葡萄是酸的,就認為是酸的呢?請小朋友再讀讀課文第2段,看看圖,想一想,找找有關的句子。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句子:狐貍很聰明,他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酸的)對呀,連狐貍這么聰明的動物都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一定變紅)。
4、誰來當當小松鼠,再來讀讀這句話。(要把松鼠對狐貍的信任讀出來)。
5、男同學來讀讀。
(三)第3段。
1、小白兔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什么呢?
(出示句式: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
板書:聽了松鼠和狐貍的話。
3、狐貍和松鼠都說(變紅)葡萄是酸的,那一定(變紅)不能吃!(變紅)。
4、小朋友自己做做小兔子來讀讀這句話。
5、你這只小兔子真有趣,那就你來讀吧……一起讀一下。
(四)小結(點板書)。
課文學到這兒,我們可以把這個問號給擦了,我們已經(jīng)知道狐貍認為葡萄酸的,是因為——一顆也沒摘到,小松鼠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聽狐貍說的,小兔子認為葡萄是酸的,是因為——聽小松鼠和狐貍說的。
那么為什么只有猴子認為葡萄是甜的呢?(板書:?)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六、復習鞏固生字。
1、課文學到現(xiàn)在,我們的生字寶寶可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小朋友們還記得嗎?請你們不要發(fā)出聲音,仔細地看,認真地聽。
2、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去掉拼音)。
3、你們看,現(xiàn)在生字寶寶又爬到葡萄架上去了,他們也想摘一串葡萄嘗一嘗。你們能幫幫他們嗎。如果你讀對了,葡萄就會帶著生字寶寶們一起掉下來了。
七、指導書寫生字。
1、我們這節(jié)課還要學會寫4個字,(課件出示4個生字)。
2、小朋友先自己在書上的田字格里寫一寫。
3、你告訴大家要注意什么?教師范寫。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課件。
狐這個字里面有一個我們今天要學會寫的新的偏旁(課件)叫——生說反犬旁,看老師寫一下,(教師示范)注意第2撇不能出頭。這些字中還有那些字也是反犬旁。
貍
猴這個字的筆畫比較多,請小朋友跟著老師寫一寫,筆畫比較多,
寫得時候每一個部分要靠攏一些。
顆:他們兩個已經(jīng)成為好朋友了,應該互相的謙讓,所以,果字收起長長的腳把捺改成點。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九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二、學習重難點。
1、認9個生字,會寫8個字(重點)。
2、復述課文,理解其中的道理(難點)。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課前準備: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插圖、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質(zhì)疑。
直接板書課題:酸的和甜的讀課題質(zhì)疑課題。
認識生字:酸酸和甜是一對反義詞。
二、感知課文。
1、出示8副插圖,能看圖說故事。
3、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教同桌和樹葉上的拼音朋友。
4、你喜歡哪段,正確地讀給大家聽,好嗎?(正音)。
三、自主識字。
出示:猴子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得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劃出其中的九個詞語:一串串葡萄迫不及待硬說酸的狐貍。
自拼讀——小老師領讀——齊讀——開火車認讀。
去掉拼音和熟字,出示九個生字:串葡萄迫待硬狐貍酸。
認識字形和字義:比較記憶葡——萄狐——貍中——串。
反義詞記憶:酸——甜硬——軟。
組詞記憶:怎么記住“待”、“迫”,給它們找個朋友。
開火車認讀單個生字——齊讀。
三、寫字指導。
出示:狐貍猴。
重點提示:狐的右邊是“瓜”,“猴”的右邊是“侯”,比“候”少一豎。
師在填字格中范寫“猴”
學生練寫,評價。
四、布置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等家里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和生字。
并導入課題。
二、朗讀感悟。
1、出示: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
讀出疑問的語氣來。找出相應的段落來。
2、重點悟讀第一自然段。
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那狐貍想葡萄嗎?哪句可以看出?劃出來。
哪些詞特別能看出狐貍很想吃葡萄?(一會兒……一會兒、轉來轉去跳起來)。
朗讀:誰能讀出狐貍很想吃葡萄的語氣來。
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
2、重點悟讀第七自然段。
那葡萄真的是酸的嗎?找出相應的段落來(第7自然段)指導朗讀。
品讀重點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感悟:大口大口)。
同樣的道理,自己去讀:小猴子爬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感悟:迫不及待)。
3、課文中這么多的小動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呢?
4、齊讀課文。
5、講故事,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準備2分鐘,指名上臺講故事。
三、寫字指導。
出示:串、兔、告、訴、顆。
比較記憶:棵——顆(用法的不同)。
重點提醒:串的兩個“口”扁,上小下大,豎寫豎中線。
兔和訴的點不能忘記。
生練寫,評價。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白x,是組織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的過程,是把學生帶進文本構建學習的起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分層面,爭取讓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所收獲。同時注意閱讀方式的多樣性,如自瀆、范讀、配樂讀、競賽讀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這節(jié)課,我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創(chuàng)設了不同的教學情境。如課前搜集有關1938年祖國狀況的資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他們通過查書籍、看影視、問他人等多種渠道獲取了知識,也鍛煉了能力,使學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收獲??傁蛘n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情境創(chuàng)設,同教師的灌輸講解所得的收獲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為解決“象征“這一難點問題,再創(chuàng)情境。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一只鳥“的身份舍身處地的去體會作者對”這土地“的摯愛之情。對主題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評價。
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其潛能的開發(fā),個性的張揚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從而使每一個學生擁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評價的多元化,評價在生生、師生之間充分展開。對朗讀、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的評價不僅使師生之間增加了親和力,而且使教與學同時變得生機無限,搖曳多姿。
四、注重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這首詩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的素材。結合社會背景的對比分析,學生對經(jīng)歷磨難的祖國心生敬佩,并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這就在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優(yōu)化的基礎上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三維目標在一定基礎上得到了落實,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過分遵循教學模式朗讀與解讀不必嚴格分開,可以將朗讀融于解讀中,更有利于對整首詩的理解和感悟。
2.解讀過程沒有充分放開學生討論、總結、交流之后,教師不必重復歸納。這可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他回認為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教師只點撥補充即可。
“教學有法,教無法定“,這只是對詩歌教學的一個嘗試,如何最大限度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的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了解句子,感悟語言的能力。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一、導入。
你吃過葡萄嗎?葡萄是什么味道?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三、品讀。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小狐貍說葡萄是酸的,他當時是怎么做?怎么說的?
學生讀文第一自然段。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貍。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于是,他指著架上的葡萄,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2、小狐貍來到葡萄架下“他一會轉來轉去,一會跳起來摘葡萄,”可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狐貍急于想吃到葡萄、想盡辦法吃到葡萄。)。
請你把小狐貍當時著急的心情讀出來。
隨機讀出“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3、你來猜一猜小狐貍你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說呀?(傷心、生氣、難過)。
(給學生留出想象的余地,讓學生在玩味中體味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歷程。做到激活學生的情感,關心文中人物的命運。)。
4、把小狐貍當時想吃葡萄,又吃不著的那種生氣、傷心的心情讀出來。(指讀)。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1、小狐貍的話都傳到了誰耳朵里?他們誰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指讀課文第2、3自然段。
比較:(1)小松鼠心里想:狐貍很聰明,他說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2)小兔子一聽,心里想:狐貍和小松鼠都說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誰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呢?
總結:(1)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因為小兔覺得葡萄酸的都不能吃了。(2)兩個人說的話總比一個人說得更有可信度,所以小兔子更相信葡萄是酸的。
(訓練學生感悟語言的分寸感、語言表達的遞進性。同時為后文小兔子連忙說:“不能吃,不能吃”及小兔子、小松鼠勸告小猴子不要吃葡萄作出思想準備。)。
(三)學習第4自然段。
理解讀“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
這樣的葡萄吃到嘴里會是什么味道的?
試著把你感覺到的甜甜的葡萄的味道讀出來。
比讀這個詞,看誰讀的葡萄的味道最甜。
2、現(xiàn)在你望著這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你最想做什么?
3、你們想吃到葡萄的心情和小猴子是一樣的,用文中的哪個詞能說明你這時的心情?
讀出小猴子當時迫不及待想吃到葡萄的心情。
感情朗讀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4、小兔子,你的好朋友小猴子要去摘葡萄了,你想說點什么?(理解“連忙”)。
(1)你怎么讀得這么快呀?
(2)小猴子把葡萄都吃到嘴里了,你該怎么說?
(設置情景,理解小兔子阻止小猴子吃葡萄是著急的心情。)。
(四)學習5、6、7自然段。
1、小猴子聽了你們的勸告后是怎么做的?讀課文5、6、7自然段。
(1)他先問小兔子、小松鼠嘗過沒有。他們都說沒吃過,然后他自己嘗了嘗,知道葡萄是甜的。
2、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3、如果換成這樣的句子“小猴聽了吃起葡萄來?!毙⊥米印⑿∷墒筮€會嘗嗎?
(句子對比。理解:小猴吃得很多、很有味道、很開心,越吃越愛吃才能提起小兔子、小松鼠嘗葡萄的興趣。)。
讀一讀,把小猴子開心地吃葡萄的樣子讀出來。
4、小兔子、小松鼠怎么又覺得葡萄是甜的了呢?
5、吃的東西可以嘗,以后遇到不了解的事怎么辦呢?
板書:親自嘗試。
四、挖掘中心。
五、總結全文。
生活中的百味很多是親自嘗試后得出來的。當他人給你建議時,要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盲目相信。更不能像小狐貍那樣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欺騙他人。同學們,為我們擁有一個清醒的大腦,一雙明亮的雙眼努力吧!
親自嘗試。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二
《泉水》是一篇短小精悍、平凡卻溫馨感人的美文。故事講述的是清泉從石縫沖出來,流向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帶給伙伴溫暖甘甜的泉水,給朋友帶來快樂和幫助。文章無華麗的詞藻,但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卻告訴人們在他人需要幫助、溫暖時我們應伸出熱情的雙手,獻上火熱的心,讓這個世界充滿愛。根據(jù)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泉水一文中的生字、詞。
(2)培養(yǎng)學生看圖說話,串詞成句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3)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學會串詞成句的能力。
為了使本節(jié)課的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達到最佳的整合,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導,在ppt演示中集文字、圖片、flash動畫、音樂于一體,給學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上教師適時點撥把欣賞精美的圖片與說話、寫話練習結合起來,有效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本課教學,靈活整合運用網(wǎng)絡及多媒體提供的豐富資源的交互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火花。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1、演示ppt圖片,引導學生說出本課要學習的課題“泉水”。
2、簡要介紹泉水方面的知識及泉水的作用。
二、看圖說話,串詞成句。
1、認識圖片上的幾個詞語:一股、石縫、哦。
2、看圖說話,寫出關鍵詞:丁冬、泉水、石縫......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把這幾個詞串成一句通順的話。然后再比較作者是如何寫的。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如何才能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得更精彩。
3、知道泉水是從哪里來的。(從石縫里沖出來)。
三、承上啟下,講解下面幾幅圖片。
1、出示圖片,根據(jù)前面學到的串詞成句的能力,觀察老師展示出來的四張圖片,張圖片寫出一段話。其格式為“***在干什么泉水說:“*吧,*吧,我的水很*,很*,*得可以怎樣。”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進一步鞏固學生寫作的能力。把作文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為以后的作文教學打下基礎。
2、體會泉水的無私奉獻精神。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重點體會泉水說的話。指導學生讀好下面的詞句“來吧,來吧,很清很清;很多,很多;很甜,很甜.....”.等。
3、讀懂全文。明白泉水從哪里,中途又流經(jīng)了哪些地方,最后又將到哪里去。讓學生理清文章脈落,便于背誦。
四、放flash動畫,學生跟讀課文,升華情感。
看圖說話。
關鍵詞:泉水石縫丁冬。
串詞成句。
一股泉水從石縫里沖出來,發(fā)出丁冬丁冬的響聲。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三
1、在班集體中,能和同學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
2、感受與體會到自己的進步,并愿意朝著新的目標努力。
【重難點】
感受與體會到自己的進步,并愿意朝著新的目標努力。
【教學過程】
1、同桌交談:暑假里最高興的事是什么?學到了什么本領?
2、交換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說說作品中有意思的故事。
1、小小展示會:我們快樂的暑假生活。
請同學將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按照暑假作業(yè)、小制作、照片、數(shù)學日記等分類放在講臺上。
2、小組活動: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講給小組內(nèi)的同學聽。
小組評一評誰講得最有趣、最有價值,推選他為小組代表。
3、全班交流:小組代表將自己的故事講給全班同學聽,也可以兩三個同學合講、表演、演示,等等。
4、評選優(yōu)秀小制作。
組織學生評選優(yōu)秀小制作,送交學校展覽。
1、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新學期開始了,我們有很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請學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心愿果。
每人畫一個蘋果(簡筆畫,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寫或畫在上面,并在小組里交流。
3、心愿樹。
出示一棵“我們的心愿樹”。
請同學把自己的心愿蘋果掛在樹上。然后把這棵樹放在班里適當處,經(jīng)常激勵每個同學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心愿。
1、與同桌說說自己的心愿,講講自己打算如何實現(xiàn)心愿,請同桌見證。
2、全班交流自己實現(xiàn)心愿的方法,學習別人的好方法,請其他同學一起出謀劃策。
教學反思: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四
教學內(nèi)容: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書第一課《古詩二首》的第一首古詩《村居》。
教材分析:《村居》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時見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對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較好地與課文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可利用這一點,激發(fā)課堂教學的情趣,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古詩教學達到魅力無窮、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課的古詩教學中,要以讀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到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體驗,在讀中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會寫生字
2、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3、理解古詩含義,想象畫面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在語境中自主識字并學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識字
2、借助畫面理解詩句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春天的美好,熱愛春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想象畫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中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方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法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情趣、導入課題
用多媒體出示一張有關于春天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而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教師:同學們,老師展示出了一張圖片,誰能夠來說說圖片里有哪些景物呢?(學生舉手回答,教師進行點評)
教師:通過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學們觀察的十分仔細。老師呢還有一個疑問,這些景物通常是在哪個季節(jié)里出現(xiàn)呢?(學生:春天)回答正確,這些景物是在春天里出現(xiàn)。春天是美麗迷人的,春天是絢麗多彩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小山村里的春天吧!
(板書課題――《村居》,學生齊讀課題)
二、走進作者
1、教師:有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他是哪個朝代的呢?(點名回答,并給予評價)
學生:清朝的高鼎。
教師:回答的不錯,這首詩是清朝的高鼎所寫。我們對詩人僅僅知道名字和朝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了解他的生平事跡。所以,請同學們把目光移到多媒體上,讓我們來更全面地了解這位詩人。
2、課件出示作者簡介,教師朗讀
三、初步學習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1)學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在文中圈畫出生字,多讀幾遍,爭取把詩句讀正確。
(2)同學們都圈好了,請把你剛認識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給同桌聽,如果有沒念準的請互相幫助一下。
(3)同桌檢查朗讀古詩。
(4)請學生朗讀古詩。
(課件出示易讀錯的字,教師在學生自讀古詩時進行提示:“鶯”的韻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韻母是en,不是eng ;“鳶”不要讀成yan)
2、學習生字,認讀字詞:
(1)出示“醉、煙、童、散、忙”這些生字,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2)小組成員一個一個接著朗讀生字并組詞。
(3)引導學生觀察“忙”的結構特點,說說這個字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4)課件出示筆順跟隨表,說出筆順。指名反饋(學生自由發(fā)言,找到關鍵筆畫,后再通過課件演示)
(5)教師針對會寫字進行書寫指導。
(6)學生描紅、臨摹。
3、自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1)(出示詩句)自由誦讀,力爭讀出詩句的'節(jié)奏。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指名讀(在評價中引導學生在朗讀時候語速要稍慢,讀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要帶著活潑、開心的語氣)
(3)配樂練讀
教師:讓我們閉上眼睛,伴著美妙的音樂,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
(4)全班齊讀
四、品悟古詩
1.配樂范讀,想象畫面:
(1)學生邊看插圖邊聽老師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學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畫面,老師激勵小結。
2.借助插圖,啟發(fā)想象:黃鶯一邊飛一邊干什么?(嘰嘰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說什么?
再次啟發(fā)想象:春風輕輕地吹來,柳條會怎樣呢?(輕輕擺動,好像在跳舞;輕輕地搖擺,陶醉在了美麗的春色里……)
詩人高鼎看到這樣的景致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出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學生齊讀)
讓我們想象著春天的美麗景色,有滋有味地誦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引讀。
3.聯(lián)系生活,換位體驗:在這樣美妙的春光里,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出示兒童放紙鳶圖片)孩子們放起風箏,你們放過風箏嗎?你放風箏時什么心情?(學生自由發(fā)言)
現(xiàn)在你就是那幾個剛剛放學回來的小孩,請你歡快地誦讀這句詩,讀出你心中的高興、喜悅。(學生練讀)
4.再讀古詩,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讀讀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春天?
預設:美好的春天;快樂的春天;溫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這幅美麗的畫卷中,學作詩人吟誦出此詩。(學生練讀、指名配樂誦讀)
(3)綠草如茵,柔柳如煙,鶯歌燕舞,天真活潑的兒童,還有那晴空飄飛的風箏,把這江南春光點綴得更加活躍歡快,更加生機盎然。詩人信步走來,呼吸著春天的氣息,在自然綠色的懷抱里,春光明媚得讓詩人心醉,也讓我們陶醉。就讓我們通過朗讀表達出此時的心情吧?。▽W生再次齊誦)
五、背誦全詩
1、教師邊展示本課配圖邊引導學生聯(lián)想詩句所描繪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孩子們也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它不僅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背下這首古詩。
2、學生自由背誦。
3、集體配樂吟誦。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出了《春曉》《村居》以外,還寫了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與小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師摘抄的詩句,讓學生來讀一讀。)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沾水開。――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村居》
2、搜集高鼎的其他古詩名句,進行整理。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五
1、讓學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仔細觀察蜻蜓的外形、結構、色彩以及各種姿態(tài)。了解對稱對于飛翔的重要性。
2、學會用各種線條、色彩描繪蜻蜓的身體和翅膀。
3、充分發(fā)揮想像和創(chuàng)造,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蜻蜓。。
1、有重點地觀察蜻蜓,了解對稱對于飛翔的重要性。
2、創(chuàng)作一幅以蜻蜓為主題的作品。
引導學生觀察蜻蜓,抓住其對稱的特點。
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蜻蜓。
教具:課件、蜻蜓標本、圖片。
學具:作業(yè)紙、各種材質(zhì)的彩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教學過程
思路·反思
一、組織教學:
清點人數(shù),穩(wěn)定情緒
1、師:二年級五班的同學很聰明,都很善于動腦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蓚€謎語,想不想證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請大家看屏幕。出示課件。
2、猜猜我是誰。
(1) 身體細細長又長,身后背著四面旗。
斗大眼睛照前方,專除害蟲有助益。
(2)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滅蟲忙.
低飛雨,高飛睛,氣象預報它內(nèi)行.
生:蜻蜓。
3、師:大家是從那些地方猜出是蜻蜓的。
生回答。板書:身體、翅膀、眼睛
4、師:大家真的很聰明,說的很好,謎語抓住了蜻蜓的外形特征描寫了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蜻蜓飛飛。板書課題。
1、剛才大家猜了謎語,現(xiàn)在老師有2個問題,出示課件。
(1)你都知道有關蜻蜓的那些知識?(包括生活習性、環(huán)境等)
(2)蜻蜓姑娘是美麗的,你覺得它美在那?
2、現(xiàn)在我們來分組討論一下,把你了解的知識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3、小組匯報。
生:我知道蜻蜓在水中產(chǎn)卵;我知道蜻蜓有一雙復眼,復眼有許多小眼睛組成;蜻蜓下雨以前飛的很低,晴天飛的很高;我還知道“蜻蜓點水”的成語…….
教學過程
思路·反思
4、同學們了解的知識真多,說的真棒,想知道老師收集的資料和看法嗎?出示課件。
我知道:(1)蜻蜓:是目差翅亞目昆蟲。翅大,膜質(zhì),多翅脈。翅展開時可達16厘米。翅平展,與體縱軸成直角。復眼大,占據(jù)頭的大部。是飛行最快和最善捕食的昆蟲之一。幼體水生,叫水蠆(chai)。
(2)我覺的蜻蜓這些地方漂亮,如:
身體:它長長的細細的,有漂亮的花紋
翅膀:有兩對,又長又薄,紋理很多
眼睛:有兩對,復眼大又圓
顏色:很豐富
(3)剛才同學說“蜻蜓點水”,它本身的意思是蜻蜓在水里產(chǎn)卵,它的另一個含義是指人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扎實、膚淺的意思。希望大家這節(jié)課對學習可不要象“蜻蜓點水”。
1、剛才我們用語言來描繪了蜻蜓,我還給大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片,請大家仔細欣賞同時,認真觀察蜻蜓,是不是向我們說的那樣美麗。
2、欣賞了圖片,大家能把蜻蜓的美麗,說的再詳細些嗎。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翅膀的紋理;肚子的圖案;身體是對稱的。
教師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對稱,介紹對稱對蜻蜓的飛翔很重要。
3、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書中小朋友的作品,他們是怎樣表現(xiàn)蜻蜓的。
教學過程
思路·反思
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小結。小朋友用線條表現(xiàn)了蜻蜓的身體和翅膀,畫的很詳細,表現(xiàn)了蜻蜓的動態(tài)。
4、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現(xiàn)蜻蜓。
1、學會用線條描繪來描繪蜻蜓身體和翅膀的細部。
2、用剪刀剪下蜻蜓的身體,并粘貼到背景畫面合適的位置上。3、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做的蜻蜓有快又好。
學生回答:將作業(yè)紙對折,在中心線的一半上畫上蜻蜓的一半,剪下,再用彩筆畫出蜻蜓的細部即可。
師:你根據(jù)什么這樣做的?
生:因為蜻蜓身體是對稱的。
師:你真棒。
4、學生練習。
這節(jié)課我們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了一幅長卷,每個同學表現(xiàn)的都非常優(yōu)秀,很積極,都能有重點的觀察和表現(xiàn)美麗的蜻蜓,那你能不能評一下。
1、誰的作品與眾不同?誰觀察蜻蜓最仔細?
2、這節(jié)課你除了學會制作蜻蜓,你還知道了些什么知識?學生回答。大家表現(xiàn)的很優(yōu)秀,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下課。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六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1、學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學生能發(fā)揮想象,續(xù)寫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
3、理解“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等詞語,學生能從中體會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初步理解寓意。
1、理解“井沿、無邊無際、一百多里、大話”等詞語,學生能從中體會青蛙和小鳥的爭論,初步理解寓意。
2、學生能發(fā)揮想象,續(xù)寫青蛙跳出井口之后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
課件、青蛙和小鳥的圖片和頭飾。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晌恍屡笥选?出示青蛙圖片)青蛙從生下來的那天起他就一直生活在井底。(畫井)在井里抓蟲,在井里玩耍,從來沒有見到過外面的世界。另一位朋友是(出示小鳥圖片)小鳥生活在廣闊的天空,他每天在天上飛來飛去,見到了很多東西。今天,這兩位新朋友要帶大家去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
1、請打開課文60頁,自由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數(shù)一數(shù)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再讀課文:課文的哪些詞語你弄不明白的把它畫出來。
3、全班交流:無邊無際井沿一百多里大話。
過渡:同學們通過讀書提出了這么多詞語,老師相信你們通過讀書也能自己找到答案。
1、“井沿”
誰能告訴老師“井沿”這個詞語出現(xiàn)在哪一個自然段?誰來讀一讀?
井沿在哪里?到底哪里是井沿?誰來指一指?是井的哪一部分呢?(井的邊上)。
井的邊上叫井沿,桌子的邊上叫什么?河的邊上叫什么?床的邊上叫什么?
誰能讓小鳥飛落在井沿上?
小結: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青蛙和小鳥為了一件事爭吵起來了,誰也不讓誰,究竟是什么事呢?請快速地瀏覽一遍課文,找出答案。
2、無邊無際。
請你試著把天很大的樣子讀出來,先自己讀一讀。
指名讀。
讀出來沒有?誰能讀的比他讀得更好?
天是無邊無際的,我們還可以說什么是無邊無際的?
我們還可以從小鳥的那句話中看出天是無邊無際的呢?自己找一找。
指名讀。
你從這一自然段中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天無邊無際?
3、“一百多里”
一百多里有多遠啊?
試著把一百多里的感覺讀出來。(指名讀,評價)。
飛了一百多里,小鳥可能看見了什么呢?
小鳥看見了這么多東西,飛了這么遠的路,還是沒有看到天的盡頭,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樣子讀出來。
4、大話。
小鳥認為天是無邊無際的,青蛙卻認為小鳥在說“大話”。
什么樣的話是大話呢?(吹牛、夸張、不切實際)(撒謊的話是謊話。)青蛙的觀點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它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坐在井里,沒有出去)。
試著把青蛙的話讀一讀。(男生讀)。
5、青蛙和小鳥都認為自己說的對,那么你認為誰說得對?小組先討論。
小結: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好不好?請同學把書卷成圓筒狀,告訴老師你都看到了什么?(強調(diào)“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會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所以他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小青蛙呢?(目光狹窄、自以為是)。
6、你還從課文的哪一句話可以看出青蛙是自以為是的呢?請你找一找。
小青蛙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認為自己是對的。下面請小朋友讀第六自然段,要讀出小青蛙自以為是的樣子。
7、分角色朗讀。
青蛙還是不相信小鳥的話,他們爭論的更加激烈了,我們也學著他們爭論爭論好不好?
(1)戴上頭飾同桌對讀。
(2)師生共讀:師讀旁白,男女生分角色讀。
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用下面的句式來說:
青蛙鼓足了勇氣,跳了出來。它看見……。
它說:“……”
課堂小結:后來,人們給這個寓言故事起了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坐井觀天)現(xiàn)在你們明白“觀”是什么意思嗎?是誰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小青蛙呀,目光狹窄還自以為是。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呀!
今天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小朋友們還想不想讀更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呢?請你們利用課余時間多讀一些寓言成語故事,然后到班上來一起交流分享。
小鳥(圖)。
13坐井觀天。
天有多大小鳥:大無邊無際。
青蛙(圖)。
青蛙:小只有井口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七
教學要求:學會生字4個,并能夠正確書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了解象形字和會意字的構字特點。
教學準備:投影,幻燈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古代人很聰明,創(chuàng)造出了我們現(xiàn)在用的漢字。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造字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做古代人,看看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二、看圖領會字義識字。
1、出示投影片:“亭子”
(1)、圖上畫的是一座什么?(亭子)亭子什么樣?(亭子上面有頂,有屋檐,下面有柱子)。
(2)、出示生字卡片“亭”指名拼讀生字卡片。注意糾正后鼻音。
(3)、“亭”這個字的樣子和亭子的樣子很像,古代人真有本事。
2、活動演示投影片:將“人”拉至“亭子”旁。
(1)、現(xiàn)在圖上畫的是什么?在這個亭子的邊上加了一個人,那么這是什么意思呢?
(人來到了亭子邊)人到亭子邊干嗎?(看到亭子想進去坐坐,休息休息)。
說的真好,人看到亭子就停下來(出示“停”)看看這亭子造得真漂亮。
(2)、出示“停”,指名讀,注意糾正后鼻音。
“?!焙汀巴ぁ弊x音相同,但是它們的意思完全不同。
(3)、再次指名讀“亭”和“?!保⒎謩e組詞。
(4)、象“?!边@樣看字就能知道意思了。古代人真是聰明?。?BR> 3、出示投影片:人在門中聽。
(1)、那么這幅圖畫了什么?(圖上畫了一個人在聽)。
他在哪里聽?(在門里聽)。
你覺得他在聽什么?(在聽鳥叫聲,在聽人說話,在聽歌聲……在聽聲音)。
誰能把這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指名學生說,盡量照顧全面,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
(2)、出示生字卡片“聞”
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呢?(一個人在門里聽聲音)。
指名拼讀生字卡片?!奥劇笔乔氨且簦⒁饧m正。
齊讀生字卡片,抽讀。
(3)指名用“聞”組詞。
4、出示投影片:鳥鳴圖。
(1)、這是什么?(鳥)一只什么樣的鳥?(漂亮的、美麗的、可愛的……)。
(2)、出示生字卡片“鳥”和“鳴”。
把這兩個字和圖對應起來,我請同學來連線。
指名學生連線。
(3)、說說你為什么這么連?(“鳥”字和鳥站在樹枝上的樣子很像)。
(“鳴”字就是小鳥張開嘴巴在唱歌)。
“鳴”字也是表示叫的意思,出示“鳴”。
(4)、指名學生分別拼讀“鳥”和“鳴”齊讀,抽讀,分組讀。
指名分別組詞。
三、
我們古代的人真聰明,想出那么多辦法來造字,有些字的樣子和東西的'樣子很像,我們就叫它們“象形字”(學生齊讀3遍),像“亭”和“鳥”。有的字一看到字就能知道這個字的意思,我們就叫它們“會意字”(學生齊讀3遍),像“停”、“聞”、“鳴”。我們小朋友也很聰明,連古代人的心思都能猜到,真了不起。
讀卡片后詞語,并造句。
四、指導書寫。
1、我們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還要向古代人學習一樣本領,那就是學寫字。
2、分析結構,指導書寫。
亭:上中下結構,中間的禿寶蓋要寫在橫中線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亭”中間的禿寶蓋同樣寫在橫中線上。
聞:半包圍結構。中間“耳”的筆順要注意。
鳴:左右結構,“口”要寫在橫中線上方?!傍B”注意筆順。
3、教師板書,學生書空,描紅。
4、學生臨寫田字格,教師巡回指導,糾正不良的書寫習慣及姿勢。
5、展出寫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勵,師生共同評議。
指出寫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進的地方。
五、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八
1、學習“酸、葡”等九個生字,會寫“”的字。(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能力)。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情感)。
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
通過朗讀表演,明白狐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趣導入:
1、出示橘子:這是什么?什么味道?帶著酸酸的感覺一起讀“酸的”。
出示冰激凌:這是什么?什么味道?小朋友笑得好開心,帶著這種表情讀“甜的”。
2、今天,我們就一起到課文里去品嘗這兩種味道。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大家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自讀。
2、再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
3、檢查識字情況。(運用多種方法)。
三、再讀課文,朗讀感悟。
(1)出示句子: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聽了狐貍的話,你有什么疑問?質(zhì)疑。如: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圖和第一自然段。
(2)狐貍想吃葡萄嗎?只是有一點想,還是非常想?你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指名說。那課文是怎樣描寫的?指名讀,評議?,F(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讀,看誰能讀得讓別人覺得葡萄是酸的?齊讀。
(3)狐貍說葡萄是酸的,小兔子和小松鼠聽了,心里是怎么想的?請自己讀一讀2、3自然段,體會一下他們的心情。自讀。誰能把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情讀出來?指名讀,評議,男女分角色讀,老師讀敘述的部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了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1)讀一讀這兩個句子,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讀。(多了一個“迫不及待”)第二個句子多了一個“迫不及待”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說。
現(xiàn)在把你的體會通過你的朗讀讀給你的同桌聽。同桌讀??粗蠹易x得這么帶勁,老師也想讀一讀。師生合作讀。
3、看見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吃葡萄,小動物怎么做的?小組之間讀一讀4、5、6自然段。指名說。
4、三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喜歡誰?你喜歡誰就讀它說的'話,一會兒,你就把你喜歡的小動物介紹給大家,并把它說的話讀給大家聽,讓大家評一評你的聲音是否洪亮,有沒有適當?shù)膭幼骱捅砬椤W生自己練讀。
5、出示頭飾:老師這里有4頂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們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變成這個小伙伴。下面的小觀眾注意聽他是否把高興的心情讀出來,有沒有動作和表情。誰喜歡小兔子、小松鼠和小猴子?指名3個同時上臺,表演,生評價。
6、小猴子聽了反而大口大口地吃,太奇怪了,為什么呢?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想想這時小猴子是怎么想的?指名說。
出示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1)同桌讀兩個句子。說說第二個句子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說。
(2)男女分讀兩個句子并加上動作。
8、小兔子和小松鼠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
板書:嘗試。
9、出示圖片:瞧一瞧,吃了葡萄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們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那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指名說。
四、小結:是呀,沒有嘗過,你又怎么能斷定葡萄是酸的呢?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嘗試、去體驗,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三、拓展:
1、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請小朋友找一找你們的小伙伴演一演,一會我們請幾組小朋友上臺表演。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激趣導入。
1、復述故事,先同桌互相看圖復述故事,再上講臺講故事。要求:態(tài)度自然大方,口齒清楚,有感情。
2、聽了故事有什么感悟?
4、出示卡片,復習鞏固生字。同桌讀,小組讀,組詞讀。
二、指導寫字:
1、重點指導寫反犬旁的字“狐、貍、猴”。注意提醒學生:狐的右邊不要寫成“爪”,猴字不要寫成“候”。
2、學生觀察其他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自己練習寫。
三、鞏固練習:
1、做課后題:抄一抄,同桌檢查,訂正。
2、聽寫學寫的生字,小組檢查,訂正。
狐貍酸的(狡猾)。
葡萄小兔子、小松鼠酸的(老實、輕信)。
小猴子甜的(聰明、敢嘗試)。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十九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一、復習鞏固
1、讓學生結合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一些掛著雪白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
2、教師出示課文內(nèi)容的插圖,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讀課文,圖文對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圖的內(nèi)容。與同桌練習說一說。
3、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教師強調(diào)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而后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么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么”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yǎng)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練習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進行交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意思是: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蘆?!弊x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拔乙氖呛J?!币x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大家評議。
第四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思考:葫蘆為什么掉了?板書:落了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業(yè)
1、看圖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在小組內(nèi)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附:板書設計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二十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3.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在閱讀中識字、學詞,對故事內(nèi)容有所感悟。
1.寫好“犭”的三個字。
2.在朗讀感悟故事中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多媒體教學課件。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
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了解預習情況;。
2.同桌互相讀課文,在互讀互聽中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用讀句子的方式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圖文結合,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在潛移默化中識字學詞。
1.認識“狐貍”、“葡萄”等詞語,書寫生字。
2.觀察圖畫,簡單了解狐貍的做法。
(二)學習課文2—6段,在充分的練習后朗讀對話。
1.圖文結合,感悟松鼠和兔子的想法。
2.師生對讀兔子、猴子和松鼠的.對話。
3.分角色讀課文的1——6段。
(三)學習課文第6、7、8段,在扎實的語言訓練中積累詞語。
1.朗讀、體會寫小猴子的句子,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
2.體會“大口大口”的用法。
3.圖文結合,體會兔子和松鼠的心理以及狐貍的想法,在擴展說話中領悟文章內(nèi)涵。
四、鞏固識字。
五、總結課文。
二年級酸的和甜的教案篇二十一
1、通過簡單的動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
2、探究生活中有關力的科學現(xiàn)象。
3、通過橡皮筋的實驗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關系。
4、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對力進行分析,比較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積極意義。
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
通過橡皮筋的實驗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關系。
一、玩變臉游戲,激趣導入
1、(教師玩一個變臉游戲,引導學生看一看。)同學們,大家看一看,老師用手在臉上這樣一捏,老師的臉還跟原來一樣嗎?(不一樣了)大家也像老師一樣做一做變臉游戲,看誰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學生做變臉游戲,教師指5到6名學生上臺表演。(注意不重復)
4、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小結:是的,我們的臉發(fā)生變化是因為力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八課――形狀改變了。
5、板書課題:8、形狀改變了
6、學生齊讀課題。
二、探究物體形狀的改變
學生把自己帶來的東西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學們帶的東西真多呀!大家看這些東西放在桌子上面是這個形狀,那么大家能不能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fā)生改變呢?下面請大家動手來試一試。
3、學生自由動手操作,用各種方法使這些東西的形狀發(fā)生變化,引導學生盡量使同一種東西的形狀發(fā)生不同的變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講臺演示自己使物體形狀發(fā)生變化的操作方法。
6、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是的,這些物體形狀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是他們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這些物體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大小的關系。
2、學生預測結果:有關系,沒有關系
3、不管有沒有關系,我們用事實來說話。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有關橡皮筋的小實驗,探究一下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有沒有關系。
4、出示實驗材料:橡皮筋、實驗鉤碼3到5個、掛鉤、一塊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實驗的方法:出示課本第26頁下面這幅圖,引導學生認真仔細觀察,了解實驗的方法。
6、教師強調(diào)實驗的要領:
(1)注意黑板上掛鉤的高度要一樣,便于我們記錄。
(2)橡皮筋要用新的,這樣彈力差不多,便于我們統(tǒng)計實驗的結果,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7、學生分小組實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實驗的情況,并相機指導。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8、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實驗記錄,交流實驗結論。
9、教師表揚學生在實驗中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并小結:正如同學們實驗得出的結論一樣。力會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變化,用力大,物體的形狀發(fā)生的變化大;用力小,物體的形狀發(fā)生的變化小。力的大小和物體形狀變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較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的方法。
1、同學們,用力都會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或大或小的改變,但是,用力不同,物體形狀發(fā)生的改變也不一樣,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傳統(tǒng)用力和現(xiàn)代用力改變物體的物體形狀的方法產(chǎn)生的結果。
學生觀察觀察圖片,仔細比較,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過去,由于受生產(chǎn)力和科學技術的影響,人們僅僅依靠自身的力氣,改變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小?,F(xiàn)在,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不斷改進技術,利用現(xiàn)代化的生產(chǎn)工具,使物體形狀發(fā)生改變變得更容易,更符合人們的要求??梢?,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力使物體形狀改變的現(xiàn)象?
5、學生列舉生活中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xiàn)象。
五、課堂總結
剛剛大家列舉了生活中許多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xiàn)象,是的,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變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對物體形狀改變的結果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用力大,物體形狀變化大;用力小,物體形狀變化就比較小。
六、課后延伸
請同學們在課后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力來改變物體形狀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