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木笛教案(優(yōu)質22篇)

字號:

    教案是一種用于教學活動組織和指導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教師系統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過程。教案的編寫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并注意教學過程中的時間控制。通過參考這些教案,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學要點和教學技巧。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讀準古文的字音,并適當地讀出古文的停頓,初步了解古文的特點。
    2、能對照譯文和注釋理解課文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了解關羽,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讀準古文的字音,并適當地讀出古文的停頓。
    2、對照譯文和注釋理解古文內容,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教學難點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并能概括地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出示課題。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古文(出示課題)讀讀課題(齊讀課題)。
    2、文章選自《三國志》,誰來讀讀簡介?(指名讀簡介)。
    3、課題簡明扼要,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生讀:關羽)板書:關羽。
    (2)還交代了事情的大概內容(生讀:刮骨療毒)板書:刮骨療毒。
    4、再來讀讀今天的課題(指板書)生齊讀課題對于課文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嗎?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1)關羽為什么要刮骨療毒?
    (2)關羽在刮骨療毒中是怎樣表現的?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要求;。
    1、將課文讀兩遍,注意停頓。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再讀讀注釋和譯文,思考同學提出的問題。
    正音,出示全文。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正確。
    2、指導句子中的多音字(文中“為”、“中”、“創(chuàng)”泛紅并注音)這三個多音字,要注意讀準它們的讀音,誰再來讀讀這句句子。(指名讀句子,齊讀句子。)。
    3、繼續(xù)交流。繼續(xù)正音。
    4、師范讀,學生再練讀。
    a、同學們把文章中的字音讀正確了,加上適當的停頓,聽老師是怎么讀的。(師范讀)。
    b、學著老師的樣子再練習讀讀文章,試著讀出古文的韻味。
    c、指名示范讀,生齊讀。
    三、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學習第一、第二句,了解原因。
    1、關羽為什么要刮骨療毒?你找到文中的句子是?交流出示句子。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chuàng)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y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chuàng),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BR>    (1)要理解古文的意思,首先要理解古文中字詞的意思。這兩句話中你對哪些字詞的意思不理解,我們一起來解決。(學生自由交流)。
    (2)老師也找到了一些重要的字詞,有些同學們剛才已經解決了,還有一些誰能來說一說它們的意思。嘗:曾經。貫:穿透。矢:箭。鏃:箭頭。中:射中。入:滲入。患:病患。耳:語氣詞。創(chuàng):傷口。
    (3)理解古今異義詞(“嘗”、“耳”隨機交流)預設:“嘗”現代的意思是?而在古文中的意思是?“耳”也是一個古今異義詞,現代的意思是,在今天的古文中,它的意思是?(小結)理解古文時一定要注意區(qū)分清楚古今異義詞的意思,不能想當然。
    (4)我們理解了字詞的意思,誰來試著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a、指名說。
    b、自己再練習說說。
    c、小結:關羽的傷勢很嚴重。
    a、“為流失所中”(引導:關羽被箭射中了,傷到什么程度?)“貫其左臂”是啊,連手臂都射穿了,這句語句更能體現傷勢的嚴重。
    b、“骨常疼痛”(引導:醫(yī)生找到了原因,是因為)“矢鏃有毒”而且“毒入于骨”,這些語句更能說明傷勢嚴重。
    3、我們讀準了字音,讀出了停頓,現在請你試著用朗讀表現出關羽傷勢的嚴重。
    自己練習讀讀這兩句話。指名讀,小組讀。
    4、抓住表現關羽傷重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關羽刮骨療毒的原因。
    出示填空:關羽,所以要刮骨療毒。(指名回答)預設:關羽被毒箭射穿了左臂,箭頭上的毒滲入了骨頭,所以要刮骨去毒。
    學習后兩句,了解表現。
    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關羽刮骨療毒的原因,是分三步來學習的。先把文中的句子讀正確了。接著,對照課后的注釋和譯文理解了重點字詞和句子的意思。最后,我們找到了關鍵的語句解決了同學提出的問題?,F在就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學習步驟,學習這兩句句子。原先的語言我覺得不夠清晰,可以講得再明白扼要一些。
    (1)正確、有節(jié)奏地朗讀上面的兩句話。
    (2)對照課后的注釋和譯文理解加點字和整句話的意思。
    (3)找出關鍵語句回答:在刮骨療毒的過程中,關羽是如何表現的?
    2、交流。
    (1)指名讀。
    (2)理解意思,自由交流。
    a:字義:劈:用刀破開。適:恰好。炙:烤熟的肉。流離:淋漓。盈:滿(指導理解“飲食相對”)古文中會出現詞序顛倒的情況,理解時同學要特別注意。
    b:句意: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指名說。自己再練習說說。
    3、出示第三句話。
    (1)這句話中,關羽的具體表現是(指名交流)(板書:令醫(yī)劈之)。
    (2)出示填空:羽便伸臂,()地說:。想象一下,關羽讓醫(yī)生來剖開他的手臂時,是怎樣說的。(指名交流)。
    (3)關羽毫不猶豫地(指板書)誰來讀?指名學生讀。點評:對,讀得干脆利落。
    4、出示第四句話。關羽刮骨療毒時的表現是。(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1)師:關羽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割炙飲酒,言笑自若的?(生自由交流2、3人)。
    (2)師:關羽刮骨療毒的過程,課文中寫的很簡單,而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具體的描述。出示: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驚?!惫唬骸叭稳赆t(y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師一邊讀一邊把關鍵的詞句解釋一下,如:陀指華佗悉悉有聲的意思等)。
    (3)引讀:當醫(yī)生下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時,關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當醫(yī)生用刀刮骨,悉悉有聲時,關羽還是(割炙飲酒,言笑自若);當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時,關羽仍然(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4)想象一下,在旁的將士們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會想些什么?出示填空:在旁的將士們看到了此情此景,心想:。(指名交流)(教師最后要引導學生說到:關羽真乃英雄也!或關羽真是一個英雄啊!)。
    (5)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話,讀出關羽的英雄氣概。指名讀,男女分組讀。
    4、再讀全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讓我們完整地讀讀全文,感受這位英雄的氣概。
    (2)這樣的英雄,他的事跡怎能不為人傳頌?試著和同桌概括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出示關聯詞(“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幫助學生說簡潔。預設:因為關羽被毒箭射穿了左臂,箭頭上的毒滲入了骨頭,所以要刮骨去毒。雖然刮骨療毒令人十分痛苦,但是關羽毫不畏懼,治療時,仍然言笑自若。
    四、總結全文。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33課《關羽刮骨療毒》。全文內容簡短,語言精練。雖然只有85個字,卻將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寫得也很傳神,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三國時期那位充滿英雄氣概的蜀漢名將關羽,是一篇值得我們反復誦讀的好文章。
    板書設計:
    關羽刮骨療毒。
    貫其左臂失鏃有毒毒入于骨(為什么?)。
    令醫(yī)劈之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怎么表現?)。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創(chuàng)設情境、聯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師:(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這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xiāng),他的家鄉(xiāng)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xiāng),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搭石。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2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師:剛才同學們讀課文很認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了嗎?誰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說。
    (出示課件)。
    師:強調“間隔”的“間”的讀音。如果沒有搭石,家鄉(xiāng)的人們怎么過小溪呢?誰也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每年汛期,山洪暴發(fā),溪水猛漲。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
    暴是本課的生字,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一寫這個字,(師板書暴字)。
    師:暴上下結構,上面是個。
    生:日。
    師:要把他寫得。
    生:扁一點兒。
    師:下邊的第二橫要比第一橫長,一撇一捺要寫的長一點,最下邊不能寫成水字,注意筆順豎鉤、點、提、撇、點?,F在請同學們拿出寫字本工工整整地寫一遍。不僅要寫正確,還要寫漂亮,有同學寫字姿勢非常得好,坐得非常地端正。寫完以后同桌之間可以互相看看,評價一下,取長補短嘛。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里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
    生1:脫鞋挽褲。
    師:人們收工就必須——。
    生2:脫鞋挽褲。
    師:人們趕集就必須——。
    生3:脫鞋挽褲。
    師:人們訪友就必須——。
    生4:脫鞋挽褲。
    師: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
    生齊:脫鞋挽褲。
    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啊,你體會到了什么?(不方便、麻煩)。
    師: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那還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
    師: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方便、美)。
    師:你們說得都不錯,和作家劉章爺爺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師板書)。
    三、圍繞風景,自主尋美。
    師:想不想一起去欣賞這道風景呢?就讓我們跟隨著劉章爺爺,跟隨著家鄉(xiāng)的人們一塊去走走搭石吧。
    請大家靜靜地默讀2、3、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xiāng)的人們擺搭石,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生默讀、圈劃,2分鐘左右)。
    四、深入體會,品味搭石。
    1、師:我看到很多語句上劃上了美麗的波浪線,咱們來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BR>    4、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
    ——“協調有序”
    (1)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
    (引導學生聯系下文理解)。
    (2)指導朗讀。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和老師合作著讀一讀這段話。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緊跟上去。
    師:踏踏的聲音,像——。
    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讓我們繼續(xù)走在搭石上,男同學走前面,女同學走后面。
    師:前面的——。
    男生: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女生:緊跟上去。
    (速度漸快,引讀三遍)。
    師:沒人指揮走得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
    生:協調有序。
    5、體會得好。你們還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體會到畫面的美。
    師:不錯,人影綽綽就是人很多,影子倒映在水中。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
    (出示畫面)請學生看圖描述。
    師:聽你們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像畫一樣。
    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們看(播放課件)。
    師:誰來讀?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指生讀。
    師: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xiāng)的(指板書)——(一道風景)。
    生:一道風景。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生讀段落,師出示語句)。
    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透過他們的表演你感受到了什么?(謙讓)。你看出了文字里蘊含的美。
    師:這種謙讓的美也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師:那么“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BR>    師:哪個詞語打動了你?
    ——“理所當然”,“伏”字。
    師:現在我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一男生上臺)。
    師:請你做做“伏”的動作。
    (男生深深地彎下身子)。
    師:(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輕人的知音,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扶起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講“理所當然”)。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談“理所當然”)。
    師:因為——。
    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
    師:因為——。
    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透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敬老。
    師:他們的這份美好情感也是構成了(指板書)——。
    生: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展開想象,試著用“假如________,_______總要___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說一句話。
    師:這么多的假如也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所以作者才由衷的贊嘆,齊讀最后一段。
    五、總結。
    也許有一天,這里會架上橋、通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在家鄉(xiāng)會永遠地消失了,但是家鄉(xiāng)的人們走搭石的美,會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六、課外延伸,布置小練筆。
    在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你會發(fā)現美就蘊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平凡小事中。
    老師出示收集的美的圖片,美就在身邊,美是媽媽千萬次的嘮叨;美就在身邊,美是_______________。同學們交流身邊的美。
    課下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七、板書。
    搭石。
    暴
    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三
    1、認識課后2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體會這首詩的意思,領會詩中所描寫的情境及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并能背誦。
    4、培養(yǎng)自己對古詩的興趣,并能在課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歡的古詩。
    教學重點。
    這首古詩的教學重在美讀。通過誦讀,領悟意境,領會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了解唐詩,作者張繼及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師:反映詩中意境的圖畫或教學掛圖,古代彈撥樂曲的磁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放古樂磁帶,帶學生入情入境。
    2、教師語言導入,板書課文題目,指名讀題、解題,介紹作者。
    張繼,唐代詩人。他的詩,多是描寫旅途感受和自然風光,寫得自然樸素,情味深遠?!稐鳂蛞共础肥窃娙艘共礂鳂颍娋吧技郝涞?,心情抑郁,有感而發(fā)所寫。由于《楓橋夜泊》這首絕句,楓橋和寒山寺成了人們向往的名勝之地。
    二、感知課文。
    1、教師配樂,示范誦讀這首古詩。
    2、學生自由讀詩,將不懂的字、詞勾出。
    3、同桌互相幫助,解決不懂的字詞。
    4、質疑答疑。
    5、同桌互相講一講詩句的意思。
    6、師根據掛圖相機糾正、指導。
    今譯:月亮慢慢落下去,烏鴉啼聲陣陣,秋霜仿佛鋪天蓋地。伴著江邊的楓樹,對著江中的漁燈,漂泊思鄉(xiāng)的憂愁使我難以入眠。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讀課文,深入領會。
    1、自由地朗讀詩歌,邊讀邊想: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并用筆勾畫出來。
    2、這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象?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在這些詞語下面作上記號。
    3、這時詩人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詩中的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感情?
    4、理解“愁”,詩人究竟“愁”什么?為什么而“愁”?(讓學生根據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補充)。
    5、看到的、聽到的和詩人的心情有什么關系?邊讀邊想象詩句中描繪的畫面。
    6、說詩意境,加深領會詩表達的感情。
    師小結:
    這不僅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這幅畫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和夜泊的“客船”。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楓橋夜泊”圖啊!詩人很善于設色,霜天是透明的,漁火是鮮艷的,二者遙相輝映。近處的漁船和遠處的山寺,又通過鐘聲聯系起來。這樣,就使得遠景和近景交織成章,連成一片,使得整個畫面富有層次感。除了色彩以外,還有聲音,夜空的鐘聲,一聲一聲地傳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這怎能不引起旅客無限的遐想?這幅楓橋夜泊圖的情調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豐富、鮮明的設色和興致盎然的景物描繪,并不引人進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種美感。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1、默讀課文,理解朱丹在考場上為什么放棄終試,后來又為什被破格錄取。
    2、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意思。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知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祖國的歷史。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內容,通過朱丹的語言、神態(tài)、笛聲體會他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難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接著學習9課——木笛,讓我們一起走近朱丹,聆聽他的笛聲,一起走進朱丹的內心,感受他的心聲。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生說主要內容)。
    二、理解對話,體會真情。
    1、出示課件:看過卡片,朱丹眼里閃過一絲悲戚。
    師:在終試的考場上,當朱丹看到卡片上的題目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悲戚。這是為什么?默讀1-23節(jié),找到原因,簡單批注。
    預設:學生應該很容易能找到“今天是12月13日,悲傷的日子讓他無法演奏;這個考試不是一般的考試,經過兩輪激烈的競爭才進入終試,這是決定人一生命運的關鍵時刻,他不演奏,也許就與夢想失之交臂)。
    如果學生不能從競爭激烈、決定命運的角度回答,師可以“這是一場怎樣的考試”引導。
    12月3日是個令人悲傷的日子,為什么?(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2、師:你知道南京大屠殺嗎?
    (兩個同學說說)。
    (播放課件:南京大屠殺圖片資料)。
    師解說:12月13日,作為中國人是永遠不應忘卻的。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一場駭人聽聞的大屠殺開始了。日軍對被俘的中國軍人,對成千上萬的難民,對無數的男女老幼用機槍掃射,尸骨堆積如山;侵略軍把我們的同胞綁在木樁上作為活靶子練習刺殺;為了掩蓋罪行,殺人后他們放火焚尸,或沉尸江中;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被趕入土坑殘忍的活埋;有兩個日軍居然用中國百姓的頭顱做賭注,展開殺人比賽;就連幾個月的嬰兒也不能幸免,被挑在槍尖扔入火堆活活燒死。南京成了人間地獄。
    (大屏幕出示)。
    預設:學生回答(可能是對日本侵略軍的憤恨,可能認為是國恥,可能認為世界需要和平等)。
    師:在這樣的日子里,朱丹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南京大屠殺那悲慘的一幕幕,想到那些無辜被害的同胞,他又怎能吹奏歡快的曲目呀!
    課件出示:看過卡片,朱丹眼里閃過一絲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頭,歉疚地說:“請原諒,我可以不演奏歡樂的曲目嗎?”
    他沉默片刻,只是片刻便快速而冷靜地做出決定——拒絕演奏。(板書:拒絕演奏)。
    4、師:朱丹的決定猶如悶雷在考場爆裂,這樣重要的考試怎能輕言放棄呢?考官們不理解。他們哪里知道,一邊關系著自己的命運,一邊是國恥國恨,朱丹做出拒絕演奏的決定內心是多么的痛苦,但又是多么的堅定。
    請學生讀一讀對話。
    師指導朗讀。
    分角色朗讀。
    三、聆聽笛聲,感受心聲。
    生自讀后回答。
    2、課件出示課文片段:一片熒熒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顯然是自發(fā)聚集起來的。他們的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生齊讀。
    3、師:同學們,聽老師讀,你們用心去聽、去看,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師范讀。
    預設:學生想象可能會有些難,引導學生理解“曙色”“蓓蕾”“幼松林”都象征著孩子,象征著希望,象征著祖國的未來,師可引導“朱丹為什么會想到這些畫面”他被孩子們感動了,愛國的情感就像墨滴在孩子們的心中無聲擴散開來,他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一顆顆火熱的愛國心,看到了祖國的未來)。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教師及時、恰當評價。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看到眼前的情景,朱丹內心的情感再也無法抑制。
    他想——(學生接)。
    他要——(學生接)。
    他只有——(學生接)。
    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燭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生齊讀。
    生回答(悲傷、傾訴、憤怒、吶喊等)。
    師:是的,這笛聲在雪花紛飛的南京夜空中回旋,這笛聲是在告慰死去的亡靈,這笛聲是中國人不忘國恥的吶喊,這笛聲是對劊子手的控訴,這笛聲更是如朱丹一樣千萬中華兒女的中國魂!
    請你再讀這節(jié)。
    音樂起。
    師:這就是朱但當時吹奏的曲子,伴著這幽幽咽咽的笛聲,讀一讀這首小詩。
    指名讀這首小詩。
    齊讀這首小詩。
    四、破格錄取。
    師:朱丹的笛聲不但感動著我們,感動著孩子們,更讓主考的大師改變了態(tài)度,這是為什么?默讀最后四節(jié)。
    生讀后回答。(應該能從愛國來講)。
    師:是的,大師是被感動了,被朱丹和孩子們胸中跳動的火熱的愛國心感動了。大師僅僅是因為朱丹的出色演奏鞠躬嗎?在作者的原著中大師還對朱丹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是在向一種精神鞠躬”。這種精神就是我們的中國魂!
    (板書:中國魂)。
    朱丹雖然沒有參加終試,但他被錄取了。因為他有一顆滾燙的愛國心,因為他有不屈不撓的中國魂。遺忘就等于背叛!讓我們記住這段血淚史,讓我們永遠做像朱丹那樣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
    板書設計:
    木笛拒絕演奏廣場悲歌。
    中國魂。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五
    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組成。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現的。第一篇選自《論語》,是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的解讀;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紹的是讀書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國藩的文章,曾國藩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并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證明三者對讀書人來說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說目標。
    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課文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恥、矣”等3個生字,會寫“恥、誨”等9個生字。
    2.朗讀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tài)度,并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有所啟發(fā)。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把重點確定為: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難點確定為體會古人讀書的方法和態(tài)度,并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有所啟發(fā)。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形成思路。
    為了能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課文,把握課文的思想,我圍繞三維目標,引導學生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課件展示等方法,對這篇課文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用讀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課文深入理解,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讓學生講故事的方式,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激起他們學習的欲望。
    2.對于課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在自讀的基礎上先把握課文內容,然后再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解決重點詞句,從而達到對課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寫作意圖。
    3.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我還設置了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搜集課外的有關讀書的名言,以擴大學生的積累。
    4.板書設計:略。
    六、教學效果預設。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3.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從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棧、冤”等12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通過具體事件初步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愛是那親切的話語,父母的愛是那熱情的鼓勵,父母的愛是那嚴格的要求。父母的愛表現出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墒?,不論哪種形式,都讓我們感到溫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父愛之舟》這課,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父愛吧。
    板書:父愛之舟。
    二、讀文識字。(出示課件3)。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3.交流匯報:(出示課件4)。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的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蠶、繭、掀、席、廟、屑”等課后生字以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以自由舉手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4.討論交流(出示課件5)。
    (1)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感動的理由。
    (3)讀一讀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5.小組活動。
    小組成員帶感情朗讀課文,評出朗讀較好的同學推薦給大家。
    三、整體感知。(出示課件6)。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哪些事。
    2.從這些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3.畫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7)。
    本文先回憶了過去:父親送“我”報考學校和上學,見“我”晚上在旅館被臭蟲咬,父親心疼的樣子。
    在廟會中,父親帶“我”去逛廟會,給“我”買豆腐腦,可是自己卻舍不得吃,后來還給“我”做萬花筒。
    父親在雨雪天氣背“我”上學。
    為了供“我”讀書,家里籌錢,為了節(jié)省路費,父親借船送“我”。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出示課件8)。
    1.課文分了幾個場景進行描述?哪個場景讓你感動?
    (夢中出現了父母深夜喂蠶,父親帶“我”住旅店;父親帶“我”去廟會讓“我”吃豆腐腦及為“我”做萬花筒;父親雨雪天送“我”上學;鵝山高小為“我”鋪床;無錫師范送考;無錫師范送“我”去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這些場景都顯示出父親對兒子博大的愛。
    2.分小組討論,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總結,匯報。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尾,首尾呼應,表現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五、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9)。
    1.背寫課文的生字。
    2.繼續(xù)閱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從課文中的具體描繪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出示課件11)。
    1.聽寫上節(jié)課所學的生字詞。
    2.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讀感悟,體會父愛。
    1.課文出現了五個場景,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場景。(出示課件12)。
    板書:第一個場景。
    找出描寫父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父親的情感。
    生總結、匯報。
    “心疼極了”體現出父親對“我”的深切的關愛;“父親動心了”說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貧苦的情況下,還打算為孩子換房間,體現出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3)。
    “體會到父親掙錢的艱難”、“不肯再加錢換房子”表現出“我”對父親艱難的體諒,也體現出兒子對父親的愛。
    2.品讀第二個場景。(出示課件14)。
    (1)作者詳細描寫廟會盛況的目的是什么?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15)。
    詳細描寫廟會的盛況,尤其詳細描寫各種小吃,表達出當時“我”想吃的愿望。“父親覺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做萬花筒”更能體現出父親的愛。
    (3)從哪些地方看出兒子對父親的愛?(出示課件16)。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說明“我”非常體諒父親,也非常愛父親。
    板書:第二個場景。
    3.品讀第三個場景。(出示課件17)。
    詳細閱讀“雨雪天送我去上學”,從中我們感受到什么?
    生總結,匯報。
    是父愛給兒子撐起了一片天,是父愛讓惡劣的環(huán)境變得溫暖。
    板書:第三個場景。
    4.品讀第四個場景。(出示課件18)。
    讀“無錫師范送考”這個場景的描寫,體會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書:第四個場景。
    5.品讀第五個場景。(出示課件19)。
    哪件小事體現了父愛?
    生總結,匯報。
    送“我”上學的路上為“我”縫棉被。
    板書:第五個場景。
    三、感受寫法。
    對文章的寫法,你有什么見解?(出示課件20)。
    總結:這篇文章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同時也蘊含著兒子對父親的愛和感激。這種寫法叫做以小見大。
    板書:以小見大。
    四、激情升華,拓展延伸。
    從父親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深沉的父愛。從兒子身上,我們也感受到了愛和感激。你對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這樣?是否也是互相的?寫下來吧。
    五、作業(yè)布置。(出示課件21)。
    1.找出文中那些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愛的句子。
    2.仿照這種寫法,也寫一寫父親對自己的愛。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從顯眼的詞句中深入:在研讀時對字、詞、句、段上是必須要下功夫細細體會的,不能輕易放過。《父愛之舟》這篇課文中,把握重點詞句,同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深入細讀,從句子中落實到重點字上,都是值得推敲和品味的。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詞句,對文章有更深刻的解讀。
    2.從熟知的知識點深入:在初讀,研讀后,從學生能夠熟知的知識點切入課堂教學,那一定能給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好整堂課的氣氛。在這篇文章的處理中,“父愛”這個主旨是學生最為熟悉的知識點,以此作為解剖處,讓學生自我概括文章,并圍繞“父愛”的事件進行梳理就簡單得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對學生激勵性評價不及時,導致一些學生的興致有點低落。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及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七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資料,聯系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棄終試又被破格錄取的原因,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感悟笛聲所蘊含的情感。
    3、領悟作者描寫朱丹外貌語句的作用。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資料理解朱丹放棄終試又被破格錄取的原因,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聯系上下文感悟笛聲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回顧內容,梳理問題,引入文本探究。
    二、關注對話,引入資料,了解放棄原因。
    三、想象畫面,品味笛聲,體會愛國之情。
    四、品讀外貌,感悟梅花,豐滿人物形象。
    【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和設計意圖】。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回顧內容,梳理問題,引入文本探究。
    (一)、回憶課文,導入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9課《木笛》,(板書課題)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俊?BR>    2、引導學生針對朱丹“放棄終試”“破格錄取”進行質疑:
    面對“放棄終試”“破格錄取”你有什么疑問嗎?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fā)學生閱讀期待。】。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關注對話,引入資料,了解放棄原因。
    (一)、關注對話,初步感知。
    1、瀏覽課文,看看朱丹是在什么情況下放棄了考試?為什么放棄?
    教師引導過渡:你是通過朱丹和大師的對話讀懂的,讓我們都來讀讀朱丹和大師的對話。
    邊讀邊思考,從這部分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中引導學生關注到“沒有忘記”,
    追問學生朱丹沒有忘記什么?(南京大屠殺遇難同環(huán)保紀念日)。
    (二)、引入資料,震撼心靈。
    1、有關南京大屠殺你了解多少?學生交流資料。
    2、教師引入資料:
    師述:1937年12月23日,日軍攻占南京,日寇的刺刀瘋狂地刺殺中華兒女的血肉之軀,日軍的槍彈瘋狂地掃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多少無辜的南京市民被焚燒、活埋、水溺……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多少孩子變成了孤兒,原本美麗繁華的南京城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30多萬人慘遭殺害!大約是每1分鐘殺6個人。
    引讀:同學們,讀一讀這串帶血的數字吧。(齊讀)。
    這僅僅是一串數字嗎?(再讀)。
    3、讀著這串數字,你們心中有著怎樣的感受?(再讀)。
    教師小結:在朱丹的心里,這是一種永遠的痛,這是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感受得到的恥辱的痛。
    (三)、品味感悟,體會原因。
    1、教師引讀:所以當大師冷峻地問朱丹為什么不能演奏歡樂的樂曲時,朱丹說——(教師指示屏幕引導讀出朱丹的話)。
    出示:看過卡片,朱丹眼里閃過一絲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頭,歉疚地說:“請原諒,我可以不演奏歡樂的曲目嗎?”
    聯系一、二自然段中“要求苛刻”“競爭激烈”體會機會來之不易。
    抓住文中描寫朱丹對木笛珍愛的語句,體會對音樂的酷愛。
    4、教師引導:在考場上朱丹放棄了什么?堅守了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朱丹雖然內心是那么痛苦,那么不忍,但是他最終決定放棄終試機會。是什么使他做出了我們常人無法理喻的選擇?(正是他的熾熱的愛國之情)。
    第三環(huán)節(jié):想象畫面,品味笛聲,體會愛國之情。
    (一)、想象畫面,體會心情。
    1、朱丹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放回絨套,轉過身,默默地走了。當他走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臨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自讀)。
    出示: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熒熒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i在宣紙上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是一個有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顯然是自發(fā)聚集起來的。他們頭上,肩上積著一層雪,仿佛一片油松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體會這份悲痛的心情,以讀代講。
    2、教師小結:臨近石碑,朱丹看到了身披白雪的孩子們手擎紅蠟燭,悼念亡靈。
    (二)、品味笛聲,感受心聲。
    1、于是朱丹佇立雪中,小心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來。
    笛聲化作了這樣一段文字,笛聲悲涼凄切——。
    出示:“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BR>    這笛聲給人什么感受?悲涼凄切,寒冷。
    3、讀了這幾句,你對朱丹有了那些了解?內心悲痛,充滿仇恨,演奏水平高超)。
    讓我們也和那些孩子一起聽聽這悲涼凄切的笛聲吧!
    你聽到了怎樣的木笛聲?悲傷、難過、凄涼。
    出示: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笛聲如泣如訴,它在向人們傾訴:();它在控訴();它在吶喊()。
    【設計意圖:借笛聲引發(fā)想象,表達心聲,深化文章主題】。
    (三)、受到感染,破格錄取。
    (高超的目的演奏水平和深深的愛國之情)。
    原文: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大師希望讓音樂成為一種呼喚,呼喚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品讀外貌,感悟梅花,豐滿人物形象。
    1、我們再來仔細打量一下這個被破格錄取的朱丹,哪一段具體介紹了他?(4自然段)。
    出示:他看上去修長、纖弱,一身黑色云錦衣衫仿佛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仿佛開在樹枝上。
    朱丹為什么穿這樣的衣衫?
    (云錦——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中國傳統工藝,它是中國的代表,朱丹時刻把祖國記在心中。
    梅花——迎風傲雪,它是中國人精神的體現,朱丹就像一枝梅花,不屈不撓。)。
    作者為什么不惜筆墨描寫朱丹的裝束?(外貌體現人物特點——愛國)。
    2、結論:在寫人的文章中,外貌描寫雖然寥寥數筆卻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要為突出人物品質服務,所以我們寫作時也要引起重視。
    【設計意圖:體會外貌描寫的作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
    【布置作業(yè)】。
    學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有許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下來。
    【板書設計】。
    9、木笛。
    放棄終試破格錄取。
    愛國之情。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木笛手朱丹在考試是為什么拒絕演奏歡樂的樂曲?這說明什么?
    2、那位聲名遠揚的音樂大師為什么錄取了沒有參加考試的木笛手朱丹?(請寫出兩方面的原因)。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抓住朱丹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表現的如泣如訴的.內心情懷。
    能力目標:領悟人物精神,通過拓展活動開展生動傾情的言語實踐活動,發(fā)展歷練語言。
    情感目標:在讀中提升感情,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提升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木笛手朱丹及孩子們的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
    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疑難詞句的意思。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資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回憶圓明園的毀滅導入學習。
    2、教師導語揭示課題并板書(木笛)。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輕聲讀課文。(多媒體出示讀書要求)。
    2、全班交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根據學生回答完成填空練習,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學習。
    朱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相關語句,同桌交流學習。
    1、自己大聲讀,仔細找。
    2、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靈活處理,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學習體會,感受朱丹與孩子們的愛國之情及外國音樂大師的感動,并相機板書。)。
    四、拓展。
    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想說些什么?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五、總結。
    結合板書總結,提升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
    板書設計: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九
    1.把握重點字的讀音和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一、激趣導入。(出示課件2)。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古人讀書的故事?誰來給我們講一講?(生講述故事,師加以引導和評價)古人喜歡讀書,古人又經常會把自己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寫下來,供后世參考。今天,我們就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
    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國藩。今天,我們就去學習這三篇文章,從中獲取營養(yǎng)。(出示課件3)。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5)。
    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生總結,
    匯報板書:(一)1.謙虛2.求實3.勤奮3.讀第二部分,試著根據注釋翻譯課文。思考:朱熹對讀書有什么獨特方法?這樣讀書的好處是什么?生總結,匯報板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四、拓展。(出示課件6)學習了這兩部分,你有什么收獲?生暢所欲言,師進行指導五、作業(yè)1.背誦這兩部分。2.掌握重點詞語,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抓朱丹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如泣如訴內心的情懷。
    2、領悟人物精神與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統一。
    3、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提升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聆聽生命心曲。
    師:這節(jié)語文課,我們繼續(xù)隨著作者趙愷先生的思緒,再次走進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進朱丹的內心世界。通過初讀課文,我們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絕吹奏歡快的樂曲揮淚離開考場,而當他面對一片瑩瑩燭光時,他卻佇立雪中,盡情地吹奏起來,那么課文是用怎樣的語句來描寫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聲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訴的樂聲,直達人物心靈)。
    回答范圍:“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師:評價,應對學生發(fā)言,從內容的準確,朗讀的流利,情感的傳遞等角度予以引領。
    生:
    師:看來,我們擁有高度的共識。請看屏幕。
    (悲涼凄切、脈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訴)。
    師:誰來字正腔圓,字字入心地讀讀這四個詞。
    生:
    師:詞語是能夠傳遞情緒的,它還帶有母體語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請你用心的聽,靜靜地想,你一定會聽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聲音。請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想象。(師讀)。
    師:你好象聽到了怎樣的木笛聲?
    生:匯報同時請他們把感情帶入句子中。
    師:最后落在“如泣如訴”
    泣::(板書“訴”)。
    師:是的,這流著淚的,款款傾訴的笛聲在南京城飄雪的夜空中回旋,你們聽到了,我們大家都聽到了,讓我們一起很有感覺的把我們的情緒、感覺遞進這些詞語中,再來讀一讀這四個詞語。
    生:
    師:保留著這種感覺,讀著這些詞語,如果朱丹此時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朱丹?(意在指向那段痛楚的歷史)。
    生:
    生:
    二、揭開慘痛歷史。
    生: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師:是因為__________。
    生:
    (圖片:呈現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佐證:教師解說詞: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下淪陷。喪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萬以上的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慘痛的一頁,也是人類歷史上慘絕人寰的章節(jié)。
    師: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遇難同胞超過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就有一個生命消失。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組數字。
    (屏幕打出: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小時/大約60000分鐘/屠殺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消失一個生命)。
    生:
    師:這是什么?這難道僅僅是幾個鮮紅的數字嗎?這是什么?(國恥)。
    師:以朱丹的藝術才華,演奏歡快的曲目并不難,但他是那么的熱愛他的木笛,已達人、笛合一,樂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當朱丹想到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他又怎么能讓自己心愛的木笛流淌出歡快的樂曲呢?來,現在你就是考場上的朱丹,醞釀一下情緒,誰愿意和我一起對讀考場上朱丹與大師的對話,體驗朱丹內心的痛楚與決絕。
    就在這段話中,朱丹放棄了什么?他在堅守什么?為了祖國的尊嚴,別說是藝術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會無所畏懼的放棄,所以話語中即便不忍,但卻萬分的堅決,沒有絲毫的回旋,沒有絲毫的卑微。來,誰還愿意再做一次朱丹。
    (對讀)。
    三、燭照一片心靈。
    生:(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師: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
    生:接讀。
    師:請大家把眼睛閉上,讓我們一起用心去看,這段話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讀。
    生:聽。
    師:睜開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萌動的,初綻的,暈染的,自發(fā)的,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的,幼松林。
    師:侍機板書(幼松)。
    師:敲打“顯然”
    師:“顯然”這個詞在語段中想強調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感覺到了什么?
    師: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將這句話作了修改: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整齊的排列在那里。他們的頭上、肩上......”
    師:請談談你對這兩組語句的理解。
    (自己的意志與他人的意志的反差)。
    生:接答。
    師: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諾貝爾詩人伊利·威塞爾(美國作家,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多年前就曾提出警告: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列寧也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一刻,朱丹并不孤獨。
    生:吹木笛。
    生:吹木笛。
    師:是啊!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樂聲起)。
    師:笛聲化作了這樣的文字“笛聲悲涼凄切……這如泣如訴的笛聲”請你用心地帶著音樂給你的`感覺,帶著音樂給你的情緒,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現在請你一邊默默的靜靜地讀這笛聲,一邊用心去思考,就在這段文字中,似乎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哭泣,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嘆息,有一個聲音在向你吶喊,然后拿起筆,把你感覺到的哭泣、感覺到的嘆息、感覺到的吶喊,感覺到的笛聲以外的聲音,用一兩句文字傾訴出來。
    生:伴音樂寫。
    師:你感覺到了什么聲音?
    生:(對歷史的關照,應對中提煉“慰亡靈”)。
    生:
    生:梅花。
    生:梅花。
    師:理由。
    生:照應朱丹出場。
    師:作者在這里為什么刻意安排這樣一段文字呢?
    (自古以來,梅花以其不畏嚴寒,不懼雪壓,卓然綻放的品格,贏得了中國文士的青睞,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也成為高貴品格的代言,朱丹愛國之情的堅守與梅花的風骨達成了高度的統一,朱丹就是一株奇崛偉岸的梅(板書:臘梅))。
    師:指板書,在這里,臘梅與幼竹達成珠聯璧合之態(tài)延續(xù)我們不朽的國魂(板書:鑄國魂)這感人的場景也深深地打動了那位果斷拒絕他同時又深感惋惜的藝術大師,因為,在他們心中,共同擁有著對自己祖國的至誠。
    師:讓我們以著名詩人王久辛在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所作的長詩《致大海》的幾句結束我們今天的心旅,讓我們永鑄愛國之魂:面對列強,國破了/但精神的山河在___只要/精神不滅阿____/祖國,就永遠____有尊嚴!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的: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牛郎織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家族統治的揭露和鞭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fā)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fā)現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
    1.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呢?
    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代兒童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咱們學過他的作品嗎?(《陶罐和鐵罐》《爬山虎的腳》)。
    三、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
    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yǎng)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興地回答”):老牛說了話,告訴牛郎將有仙女成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黃昏時候”到結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想想解決的問題。
    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
    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丁: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交流。
    (二)全班匯報。
    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
    (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學生?。号@傻耐晔桥c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
    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
    (5)學生?。号@傻纳钪腥匀鄙俨涣诉@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
    (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
    (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笨椗牫隽松?,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生了愛慕之心。
    (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六、談談學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新幸福的生活。)。
    板書設計:
    27牛郎織女(一)。
    勤勞創(chuàng)造勇敢追求。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會用“心急如焚”、“霎時間”造句。4.觀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1.相關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詞小黑板;3.學生自己搜集的有關民間故事的資料;4.一張夏夜星空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fā)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fā)現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代兒童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強調“釀”的讀音;“妻”的書寫筆順;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別組詞。四、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yǎng)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結束):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織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學生?。核窃鯓雍涂椗叩揭黄鹕畹?五、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交流。(二)全班匯報。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4)學生丁:牛郎的童年是與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5)學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這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織女聽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慘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生了愛慕之心。(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七、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試著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1.說說牛郎是怎樣與老牛相處的。2.說說牛郎跟織女是如何認識的。
    二、指導精讀,復述故事。1.師:牛郎織女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誰愿意來做故事大王,還可以帶上你的圖片呢!2.指名上臺講故事。3.補充提示:他講出了這個民間故事的特點了嗎?誰來給他補充。4.閱讀相關小節(jié),出示思考題:(1)牛郎有什么特點?(2)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勾畫出來。(3)該用什么語氣來表述?5.請小導游出示圖片和影音文件,請同學們感受這些特點。6.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7.指導說話:現在,誰愿意做個故事大王,來為我們有條有理地介紹一下這個情節(jié)。
    三、出示要求,豐富情節(jié)。1.師:課文有些情節(jié)比較簡略,你能把它們說得具體點嗎?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見的、聽見的事告訴老牛。3.問:想一想,牛郎會把什么事情告訴老牛呢?(引導學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話,從中體會牛郎和老牛之間的親密關系。)4.出示句子2:仙女們商量著瞞著王母娘娘去人間看看。5.問:仙女們會怎樣商量呢?(引導學生想象仙女們的話,從中感悟仙女們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6.在交流的基礎上,把想象到的內容演一演。
    四、拓展練習,體會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作方法。課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說話了,他知道織女何時會下凡。你在課外讀到哪些民間故事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與同學交流。結合交流的內容,老師總結民間故事的特點(出示課件):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3.情節(jié)夸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內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yōu)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
    板書設計:
    牛郎織女(一)老牛(善解人意)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織女(心地善良、向往自由和美好)。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三
    1、感知目標: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物品。培養(yǎng)收集能力。
    2、技能目標:通過制作活動,發(fā)展學生想象力,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環(huán)境。
    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水彩筆、蠟筆、彩紙、剪刀、固體膠、紙盒。
    師:今天,能和咱們班同學一起上美術課,老師心理特別高興,所以想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你們家廢舊的報紙都用來做什么?看,老師這有一張舊報紙,經老師一卷變成了什么?魔術棒。再一卷又變成了什么?蝸牛。對,還需要再一擰,出來頭和角???,由一張廢紙箱里的廢報紙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小蝸牛。你們想變嗎?那么大家仔細想:在你們家里有沒有這樣可以拿來變一變的廢舊物品呢?細心的同學想一想來告訴老師和同學。(指名答。)同學們都是細心的人,生活中有這么多廢舊不用的物品,雖然沒用了,可心里又特喜歡,扔了覺得可惜,怎么辦呢?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好,今天我們學習:變廢為寶。(板書課題)。
    師:老師收集了一些用廢舊物品變成的好東西,你們想不想看?老師有一個小要求:仔細看,認真想,這些好東西都是用什么材料來制作的?用什么方法來組裝的?請看大屏幕。
    師:現在你們是不是受到了一些啟發(fā),又有了新想法?誰來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師:咱們同學可真了不起,個個火眼金睛,想不想做出比這些作品還要好的作品來?老師滿足你們的愿望。為了做得更快更好,我們必須先拿出設計方案來。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幾個人合作。比一比哪組的同學最先拿出設計方案。開始。
    師:老師相信你們的方案都是科學合理的,現在就用你們的實際行動來證明??匆豢茨慕M分工最合理,制作最快。讓我們腦筋轉起來,讓我們的小手動起來。讓我們變廢為寶的夢想快快實現。(開始制作,放音樂。)。
    師:好,有的小組做好了?,F在請同學們把你做好的作品舉起來,讓大家互相看看,比比,你最喜歡哪一個?快快告訴它的小主人。
    師:你想讓你的作品更漂亮嗎?現在我們給他們布置一個家好嗎?請全班同學都來參與,做完的同學把你的作品放到這個展示臺上。沒做完的先不做了,收拾一下周圍的衛(wèi)生。(師布置。)。
    師:小小展示臺布置好了,你們高興嗎?我們一起做游戲吧!
    師:現在請同學來介紹你的作品,給他起個名字。下面的同學用掌聲來表示是否喜歡你的作品。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我們要為最受歡迎的作品頒獎,并做簡單的采訪,對觀眾也要采訪。
    師:同學們,今后生活中你們將如何處理廢品呢?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四
    能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活潑可愛,對學習有清楚的認識,努力上進,但也有部分男生好玩,懶惰,學習動力不強,因此學習成績不夠理想。
    從上學期期末考試來看,全班同學都進步不少。本期目標希望在牢抓字詞基礎上再接再厲,爭取把字寫得更好,擴大學生閱讀量,作文能小有進步。
    本冊教材是以語文知識和讀寫能力訓練為序編排的。教材的結構與思路有一定的繼承性,體現整套教材的延續(xù)性,同時又有發(fā)展變化。
    如:課文既保留傳統繁榮優(yōu)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課文;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改進“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系。
    第一單元:我愛閱讀。學習這組關于讀書的課文,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圍繞“我愛讀書”這個專題進行綜合性學習,體會讀書的樂趣,并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
    第二單元:月是故鄉(xiāng)明。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過那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
    第三單元:學習說明性文章。要把握本單元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在閱讀中結合生活實際,深入了解事物弄清科學道理。要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并試著加以運用。并通過學習此單元課文《假如沒有灰塵》和《太空“清潔工”》,實施環(huán)保教育活動,使學生認識保護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的作用,了解環(huán)境污染、來源及種類,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自覺做一名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第四單元:深入生活的啟示。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德漢以及表達效果。
    第五單元:遨游漢字王國。學習本組課文,要開展綜合性學習,小學五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純潔祖國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單元:父母之愛。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感受父母的愛。他們的愛是慈祥的笑容,詩親切的華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從而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同時了解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特點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第七單元: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學習本組課文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還要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并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
    第八單元:走近毛澤東。學習本組課文,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條件的同學讀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看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
    1、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教育學生認真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2、改變傳統教育“一言堂”式教學所使用的陳舊教案,集體備課,不斷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把學生作為教育教學過程的主體,從而形成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
    3、在主體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解決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辨證統一,建構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形成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評價的新型育人模式。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五
    學習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在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識字方法,靈活運用。
    2、認記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波、游、戲”3個字。
    3、朗讀詩歌,感知風的特點,體會詩歌的韻味。
    4、續(xù)編詩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5、通過隨文識字,自主識字,游戲識字等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6、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陶冶情操,升華感情。
    7、培養(yǎng)觀察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題激趣。
    1、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首首古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出示課件引入)。
    設計理念:運用動畫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一開課就感到課的新穎,有趣,從面投入十分的學習熱情。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3、讀題后(點擊課件“圖片”)引入本課教學。
    過渡語:風常和我們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風?有過什么感受?學生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課件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帮L吹葉動水波蕩”,這時課件的出現既再現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與課文內容相聯系,配以輕風拂過聲,營造出濃濃的詩情畫意。
    二、整體感知,隨文識字。
    1、出示“課文”課件,看、聽詩歌。(要求學生標清小節(jié),勾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自由識字(點擊“生字”課件)。
    a.學生利用自制的字卡,與同學互幫互助。
    b.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c.集體齊讀字詞。
    d、把字寶寶送回句子中讀一讀。
    設計理念:“生字”課件的及時出示,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理念,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境中靈活的識記字詞。學生動手動腦,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再讀全文,整體感知。想一想,議一議:詩中的哪些詞句能發(fā)現風的蹤跡?(板書略)。
    設計理念: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感知文本。體味中華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點詞句,精讀感悟。
    1、過渡:
    風就像一位淘氣的娃娃,是那樣的活潑可愛。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節(jié)?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細讀品味。
    設計理念: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分別指名賞讀。(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隨機精讀感悟三個小節(jié)。
    a、指名讀,集體評議。
    b、抓重點詞讀讀感悟微風輕拂的意境:顫動-抖動;林木點頭;起波-蕩起波紋。
    c、指導賞讀。(讀出對風的喜愛,語氣輕柔、愉悅的語調)個別范讀、齊讀、小組賽讀。
    d、畫一畫風(分小組畫)、展示評比。
    設計理念:三節(jié)課件都可以分別點擊出重點詞語,幫助學生體驗情境。同時伴著輕柔的音樂,徐徐送來的微風,在充分的誦讀中,讓課堂詩意流淌,詩意濃濃,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這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是一樣的,如果說不一樣,請具體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理念:體會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風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詩人精巧的行詩設計與安排。
    四、拓展練習。
    寫一寫風,積累背誦我能行。
    1、當個小詩人,同桌互說。
    2、(出示課件)完整地編一小節(jié),集體交流。
    設計理念:此處課件及時出現,可以積極地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積累背誦。(將續(xù)寫的小詩和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
    4、選讀精美的小詩。
    a、課件出示。
    b、課外自讀。
    設計理念:生活是語文的大課堂,把學校小課堂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才是我們教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能局限于三尺講臺、一本教育科書,把學習的語文學習引領入生活,培養(yǎng)會終生學習的學習型學生。
    因此,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與積累是重要的。我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要讓學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蘋果。
    五、小結。
    風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風就在我們身邊。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細心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學準備充分,教學中感覺得心應手。學生讀得有感情,大多數能背誦。識字方法交流時,雖然,發(fā)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別是記“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臥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學生記憶深刻。
    不足之處是:課件的設計有一點問題,動畫態(tài)的畫面運用過多,影響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沖淡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以后的課件應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語文的特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六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紙工簡單的立體造型方法。要求學生利用廢舊材料制作賀卡,以及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1.學生懂得賀卡是具有紀念意義的精美藝術品,學習賀卡制作的方法。
    2..通過賀卡的制作,提高學生裝的設計、制作能力,
    3.培養(yǎng)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的品德增進師生感情。
    用剪貼手法設計和制作賀卡。
    構圖設計和恰當選擇材料。
    自制各種示范賀卡;示范制作備用的花紋圖案資料;8開白紙,廢舊彩圖紙,漿糊、剪刀、畫板、圖釘等。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讓同學們運用這些已學過的知識,自己動手制作賀卡。(板書課題:立體賀卡)
    2.賀卡是在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生日互相贈送的具在紀念意義的精美藝術品,它能顯示愛心,表達美好的祝愿,給我們增添歡樂,友誼和節(jié)日氣氛,我們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自己動手制作,不但能夠節(jié)約,而且會使人更感親切,更有意義。
    3.賀卡欣賞:(出示賀卡范圖、邊欣賞邊講解邊板書)
    賀卡的內容廣泛:包括賀年卡,對話圣誕卡,尊師卡、生日卡等。賀年的形式很多:單頁卡折頁卡;有平面的、立體有聲的;橫式的,豎式的;心形的、樹葉形的及不規(guī)則形的。
    制作賀卡的方法有:攝影的,色彩繪聲繪的,鏤印噴刷的以及剪貼的。剪賀卡包括利用多種材料拼貼和利用廢舊彩圖紙剪貼制作的等。賀卡的制作要求:構思巧妙,形式新穎,造型優(yōu)美,工藝精致。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利用廢舊彩圖紙剪貼制作賀卡的方法。
    4.剪貼賀卡的制作步驟:(邊演示制作步驟邊講解、邊板書)
    (1)構思、設計
    我們要制作一張賀卡,首先應該有一個好的構思,準備制作一個內容,什么形式的賀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構思畫出鉛筆設計稿。
    在設計時我們應該考慮贈送的對象,因人而異,如老年人喜歡愛歡樂、新穎的格調;兒童則喜愛燦爛絢麗的色彩我們只有掌握了不同對象的心理和愛好來進行設計制作的賀卡就一定會受到珍視和喜愛的。
    (2)準備一張較厚的紙,按所需形狀剪裁。
    (3)選材、配色:廢舊的畫報和圖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圖形和色彩,我們就是要利用它選取我們所需要的部分圖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鮮艷、明快。
    (4)剪貼;剪取合適的圖形,按設計稿依層次貼到紙上合適的位置。
    (5)書寫或剪貼贈言:如:新年好、老師您好、生日快樂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畫面:看看什么地方需調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畫。
    5.學生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要求:制作一張賀卡,要求構思巧妙,形式新穎,工藝精致。
    (1)請位同學到講臺前各拼貼一張賀卡。
    (2)其它同學在座位上開始設計制作剪貼形式的賀卡。
    (《新年快樂》、《友誼地久天長》、《老師,您好!》播放輕音樂。)
    教師巡視輔導,交待注意事項:
    構圖時要注意疏密、虛實關系;配色要鮮艷、明快圖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貼花紋線條要流暢不要把連接處剪斷了。
    6.課堂小結(約2分鐘)
    (1)與學生一起分析、講評作業(yè),并對優(yōu)秀作業(yè)進行表揚。
    (2)學生互相交換賀卡。
    (3)總結課堂教學情況。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七
    xxx年9月25日。
    練習八7-10題。
    1、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口算。
    2、計算并驗算。
    3、找出錯誤的地方。
    學生解決,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錯誤予以糾正。
    1、練習八第7題。
    學生地理思考解決問題。
    指名回答。
    針對存在的錯誤予以糾正。
    2、練習八第8題。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板演,教師講解,糾正錯誤,予以改正。
    3、練習八的第九題。
    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計圖的特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以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4、練習八的第十題:
    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2.76”,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個小數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你認為你學的怎么樣?能給自己一個評價嗎?
    布置作業(yè):補充習題練習。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八
    1、認識2個生字。
    2、感情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一課時
    1、 出示地圖
    祖國的板塊上,有個美麗而獨特的地方,臺灣省找到位置了嗎?
    引入交流:想了解臺灣嗎??老師介紹臺灣的富饒美麗、特殊地理、久遠歷史、當前局勢、
    導入課文: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不僅在中國大陸橫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等無數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統治了臺灣整整50年。我們今天要讀的課文就是在臺灣剛剛光復時發(fā)生的一個小故事。
    板書課題:23 難忘的一課
    2、結合文前提示和相關資料自主研讀課文。
    (1)齊讀課題:從課題你們讀出什么?“這一課”到底怎樣的“難忘”?
    (2)讀出主見: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與策略讀書。注意讀準3個生字。
    (3)互助研讀:學生在充分自讀基礎上同坐研讀討論。
    3、說說課文主要內容和談談初讀課文體會。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到底表達了他們什么樣的感情?
    1、一生演板寫句子――體會老師板書的吃力。
    2、一生嘗試讀句子――體會師生朗讀的認真。
    3、一生跟著讀句子――體會作者朗讀的縱情。
    4、一生對話說句子――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互動:(生讀后)我聽出了一點激動!來,你握著我這個臺灣老師的手再說一次。很有點激動了!聲音不一定高,關鍵是說出每個字的情。誰再來?真激動!“他”為會么這樣激動?引導學生品讀第15自然段??粗粗髡叩难劬槭裁礉駶櫫?(為臺灣回到祖國懷胞感到心潮起伏,為祖國有這么多偉人感到非常自豪,為這些偉人重新出現在禮堂感到無比激動)。師生共同誦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此時我們和作者一起再讀這句話,又有什么新感受?課文最后一句話,能改成陳述句嗎?為什么?(其它什么話也沒有這句話更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全班再讀這句話:女生讀第一次出現的句子,男生讀第二次出現的句子,全班讀最后一次出現的句子。
    2、走入今天:讀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話對今天的臺灣小朋友說嗎?
    3、今年溫州農博會出現了臺灣商人賣水果,你對這可喜變化有什么看法?
    4、搜集愛國名言。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十九
    (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1、了解、積累表示時順序的詞語。
    2、讓學生認識、理解、積累表示轉折關系的詞語。
    3、讀懂短文意思,了解讀書方法。
    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
    讓學習積累,養(yǎng)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通過自主認讀學字學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并弄清詞語的含義。通過讀短文引導學生感悟讀書的妙處,激發(fā)讀書的興趣。
    小黑板、掛圖。
    第1課時。
    一、讀一讀,你發(fā)現了什么。
    1、學生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認讀,正音。
    2、想一想從各組詞語中發(fā)現了什么?(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
    (1)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只是表示不同的時間。
    (2)橫著讀每一行詞語時,左右兩側詞語是一一對應的,表示同一時間段。
    (3)豎著讀每一行詞語或橫著往下連讀每一行詞語時,會發(fā)現表示時間的推移。
    3、小組交流。
    4、同桌互讀,全班齊讀。
    5、拓展:邊讀邊想象畫面。
    二、讀一讀,用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自由讀句子。
    2、讀通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想一想這三句話有什么共同特點?
    3、小組交流。
    第一個句子去掉”卻”字,感覺和原句有什么不同?(表示轉折和強調之意)。
    鼓勵學生自己朗讀,體會另外兩句話中加點的詞語的作用。
    4、全班交流(幾個表示轉折的詞語能互相換位置嗎?)。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6、在學過的課文中,再找找這種形式的句子,體會表達效果。并會自己選詞造句。
    三、讀一讀,記一記。
    1、自由讀古詩文名句。
    2、教師簡單介紹含義。
    3、練習背誦。
    第2課時。
    教學設計:
    讀一讀。
    1、自由讀短文,想一想讀書有什么”妙”?
    2、把穩(wěn)重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小組交流。
    3、鼓勵學生質疑,組織學生結合語言環(huán)境弄懂詞意,如”不得要領””對質””逸聞軼事””故作高論”等。
    4、引導學生再讀,討論交流:短文主要內容是什么?你對題目的理解是怎樣的?
    5、默讀思考:讀書究竟有什么妙處?把印象深刻句子畫下來,謝謝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二十
    1.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1)從編者的編排意圖上看,九冊第六組導讀中明確指出,訓練的重點是“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并且強調要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2)從前后知識的貫通上看,初中第三冊編排了《白楊禮贊》,訓練重點為“初步理解托物言志,體會白楊的象征意義”。可見,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表現手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這樣可以保證他們具備合理的認知基礎,進一步系統深入地學習。
    (3)從課文內容和結構上看,文章既寫了孩子的天真,又寫了父親的深情;既寫了高大挺秀的戈壁衛(wèi)士白楊,又寫了無私奉獻的邊疆衛(wèi)士建設者。學生難于理解作者對爸爸神情的多處描寫和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當年建設大軍開發(fā)荒原的情形。
    2.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二、教學設計的特色。
    1.課時劃分。
    共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理解課文內容,領悟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有關段落。第二課時:讀寫生字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課時整個教學過程結束,雖然沒有進行中心思想的概括,但因為有大量、有效的訓練,已是水到渠成。
    2.教學方法。
    為突破重難點,采用多媒體課件,把北方特有的樹種——白楊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出來。又再現當年軍墾戰(zhàn)士墾荒的情形和他們的光輝形象。最后還采用今日新疆繁榮、美麗的景象的畫面。
    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準備豐富的輔助材料,在課前提供給學生,使他們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有所收獲。
    對文章主旨的挖掘則是采用層層剝筍法。先直奔到與文章的重點段有密切關系的第14自然段,然后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的邏輯引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既和學生一起深入挖掘課文的深層主題,又不是以得到這個主題為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現這種挖掘過程,教給學生分析文章、歸納主題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略讀課文,讓學生先從文章中抓取基本材料——爸爸的三句話,然后對它們作粗略分析,形成初步印象,獲得有關主旨的初步認識——介紹白楊,教會學生抓取重要材料的方法。
    第二步,精讀三句話,作精細分析,然后以點帶面,聯系前文,抓重點詞、關聯詞,分析、討論、修正關于中心的認識——贊美白楊,教會學生抓重點詞品味,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第三步,抓住揭示文章主題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反溯前文,深入挖掘作者欲說還休又無不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潛在主題——贊美建設者,從而第二次修正主題,真正把握中心。教會學生抓重點句理解、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四步,對重點段(第16自然段)展開討論。先自己提出問題,繼而根據畫面、背景材料展示出的生動內容回答。在語言訓練中深化對中心的認識。教會學生多方面攝取信息,尤其利用背景材料解析文章的方法。
    3.訓練設計。
    在本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機會、時間,多樣的形式,充分確立其主體地位。
    (l)字的學習。出示“疆”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寫“疆”字要注意什么?在充分肯定他們的想法基礎上滲透思想教育。
    (2)詞的學習。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白楊的特點是“直和堅強”,教師請學生從文中再找一個詞把兩方面的特點都說上,并且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品味理解。又設計填詞和關聯詞的練習,請學生動手獨立完成。
    (3)句的學習。關鍵性的句子在反復誦讀中理解體會。
    (4)段的學習。重點段要學生質疑,梳理后,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并引導學生開展同桌伙伴學習、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等方式進行說的訓練。還教給背誦方法,限時記憶。
    (5)篇的學習。學生讀書時本著從整體—部分—整體的訓練原則,在經過逐段的學習后,圍繞爸爸的情感線:沉思—嚴肅—沉思—微笑,提綱契領再次回歸整體。
    總之,能使學生輕松、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宗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二十一
    1. 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分母、分子的含義。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 通過層層設疑,不斷強化學生的質疑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課前準備:通過各種途徑去查找、了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再請同學們看兩個例子。
    1、出示2個實例(課件)
    (2) 用米尺來測量木板的長度,能用整米數來表示嗎?
    許多例子都可以告訴我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有時我們通過計算或是測量都是不能得到整數結果的,為了適應客觀實際的需要,而產生了新的數——也就是分數(出示)。開始,人們只認識一些簡單的分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經過很長時間后,才產生像現在這樣完善的分數的知識。同學們知道嗎?我國還是世界上發(fā)明和使用分數比較早的國家之一。
    其實分數對于同學們來說不會太陌生,我們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
    2、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在分數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探究分數的意義。
    二、互動探究
    (一)復習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1. 用課件展示。(3個例子)
    (1) 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 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4份。
    (3)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
    2. 小結:以前我們學習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二)學習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1.想一想:
    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只能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請舉例。
    師小結:在現實生活中不僅能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來平均分。
    2.思考:
    這里有一堆蘋果,你能拿出它的1/4 嗎?你是怎樣想的?
    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怎么分的?能完整的敘述一下嗎?
    把這些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一個蘋果就是這些蘋果的1/4。
    3.討論:
    把6只熊貓平均分,有幾種分法?每份用什么分數表示?
    (1)匯報分的情況。
    (2)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注意敘述完整。
    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怎么分的?
    還可以怎樣分呢?
    五年級木笛教案篇二十二
    1.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我國的國名和首都。
    2.尊重國旗、國徽、國歌。升國旗、唱國歌時要立正、敬禮。
    3.激發(fā)學生愛祖國的情感。
    認識國旗、國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
    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尊敬國旗、國徽,怎樣尊敬國旗、國徽。
    一、認識祖國
    1.老師講授“祖國”的概念,用學生已有的“母親”概念入手去理解祖國的概念。
    2.祖國在哪里:用地球儀讓學生知道祖國的大體位置。
    二、讀熟并記住三句話
    1.教師教讀三句話。
    我是中國人。
    我國的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2.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全體讀、比賽讀、比賽背誦等形式,讓學生熟記這三句話。
    3.播放祖國__、長城、長江、黃河、珠穆朗瑪峰等圖片,讓學生感到祖國的偉大與美麗。
    三、認識國旗、國徽
    (一)認識國旗
    1.出示國旗圖片。
    2.從色彩、形狀、圖形等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國旗,并說一說。
    3.講解國旗的紅色和五顆五角星所代表的意義。
    4.畫一畫國旗。
    5.欣賞圖片,說說在哪些地方出現了國旗,你在哪些地方還看到過國旗。
    結論:國旗代表國家,我們要尊敬國旗。
    (二)認識國徽
    1.欣賞國徽圖片,從形狀、圖案、色彩等方面說說國徽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確:__象征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谷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大團結。國徽也是國家的標志,我們要尊敬國徽。
    3.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國徽?(圖片展示、學生議論)
    四、學唱國歌
    1.教師介紹國歌。
    2.教師教讀國歌歌詞。
    3.播放國慶節(jié)升國旗唱國歌、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唱國歌、奧運會體育健兒奪冠唱國歌等視頻,讓學生跟著學唱。
    4.課堂展示唱國歌。
    五、參加升國旗儀式
    1.為什么要舉行升旗儀式。
    2.觀看視頻:__升旗儀式。
    3.閱讀并討論課文16頁,知道升國旗時要立正、敬禮。少先隊員行隊禮、軍人行軍禮、一般人行注目禮。
    4.教師示范立正、行注目禮,學生互相學習、規(guī)范行為。
    六、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內容,歌唱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