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及答案

字號: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guī)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后天,并且得出結論,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持這種觀點的教育家是(  )。
    A.盧梭
    B.杜威
    C.福祿貝爾
    D.洛克
    2.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會多講一些比較具體的知識和淺顯的道理;在教學方法上,一般多采用直觀教具。這體現(xiàn)了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  )特點。
    A.穩(wěn)定性
    B.不平衡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3.張明打了通宵游戲,以至于第二天上課時無精打采。這屬于(  )。
    A.同時性負誘導
    B.相繼性正誘導
    C.相繼性負誘導
    D.同時性正誘導
    4.我國新課程的課程評價強調(  )。
    ①課程評價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
    ②課程評價的對象應是多元的
    ③課程評價的對象是課程內容
    ④課程評價必須對實現(xiàn)教育目的做出貢獻
    ⑤課程評價的直接意義是對被評價的課程提出質疑并為改進課程指明方向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教育主體確定,教育對象穩(wěn)定,有相對穩(wěn)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教育實體出現(xiàn)。教育初步定型”這些特征的出現(xiàn)標志著學校教育制度進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階段
    B.制度化教育階段
    C.非制度化教育階段
    D.學校萌芽階段
    6.孔德說:“真正的個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類才存在。因為不管從哪方面看,我們個人的一切發(fā)展,都有賴于社會。”這種教育目的論屬于(  )。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知識本位論
    D.能力本位論
    7.“將心比心”“以己度人”體現(xiàn)的印象形成效應是(  )。
    A.暈輪效應
    B.刻板效應
    C.投射效應
    D.近因效應
    8.陳老師從教30余年,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學問題,不斷創(chuàng)新。這體現(xiàn)的教師角色是(  )。
    A.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B.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C.社區(qū)型的開放教師
    D.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9.借助于對相關社會歷史過程的史料進行分析、破譯和整理,以認識研究對象的過去,研究現(xiàn)在和預測未來的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觀察法
    B.教育實驗法
    C.歷史研究法
    D.個案法
    10.小新的爸爸拿來兩罐同樣分量的可樂,爸爸將其中的一罐倒進一個大杯子里,將另外一罐倒進兩個小杯子里。然后讓小新挑選。小新經(jīng)過思考之后選擇了大杯可樂,并喃喃自語道:“還是大杯子的多?!蹦敲?,小新處于(  )階段。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11.教師授課時,通過板書的字體、顏色以及講話的語音、語速等來吸引學生的(  )。
    A.有意后注意
    B.無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無意注意
    12.明明在考試前一天計劃自己在第二天的考試中利用一個小時來做卷子.半個小時進行檢查。但是,第二天考試過程中明明發(fā)現(xiàn)離考試結束只有十分鐘了,自己還有幾個題沒有做完,于是明明加快了做題速度,那么明明分別利用了哪些學習策略?(  )
    A.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
    B.計劃策略,調節(jié)策略
    C.計劃策略,調節(jié)策略,監(jiān)控策略
    D.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調節(jié)策略
    13.“狗是動物”“汽車是交通工具”“魚身體表面有魚鱗生活在水中”這是說明兒童概括發(fā)展的水平處于(  )。
    A.直觀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本質抽象水平
    D.具體形象水平
    14.小學生對乘法運算規(guī)則的掌握會有助于其更加熟練地掌握加減運算,這種學習遷移屬于(  )。
    A.順向正遷移
    B.順向負遷移
    C.逆向正遷移
    D.逆向逆遷移
    15.某學生因考試不及格而愧疚是(  )的表現(xiàn)。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16.孫老師在自己的班里設置了這樣一種制度.每天哪位同學能夠幫助其他同學的話就可以領取一個卡片,卡片積攢到一定數(shù)量后可以找老師兌換自己喜歡的東西.孫老師運用的方法是(  )。
    A.強化法
    B.代幣獎勵法
    C.消退法
    D.系統(tǒng)脫敏法
    17.以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派倡導的“三中心”是(  )。
    A.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B.教師中心、教材中心、經(jīng)驗中心
    C.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jīng)驗中心
    D.教師中心、活動中心、課堂中心
    18.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李老師帶領全班同學來到了圓明園,在這里老師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告訴大家勿忘國恥。該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
    A.讀書指導法
    B.參觀法
    C.情景教學法
    D.欣賞教學法
    19.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jīng)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這條原則是(  )。
    A.因材施教原則
    B.啟發(fā)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量力性原則
    20.貪玩的小剛在這次模擬考試中考了60分.老師卻評選小剛作為本季度的“進步之星”。有的學生很不理解,老師解釋道:“小剛以前從未及格過,這次的60分也是一個難得的好分數(shù),故應肯定和鼓勵他進步?!痹摾蠋熕\用的評價方法是(  )。
    A.絕對性評價
    B.個體內差異評價
    C.甄別評價
    D.相對性評價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l0分,共30分)
    21.簡述學習的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關系。
    22.簡述學習策略中資源管理的具體策略。
    23.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24.材料:
    教學設計是教學開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三年級的周老師是位新老師,他認認真真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嚴格按照設計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授課,但是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實施與設計環(huán)節(jié)有些不同,一旦出現(xiàn)意外的情況,往往不知所措。于是,周老師認為教學設計根本沒有必要,不但會影響自己的課堂發(fā)揮.還阻礙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創(chuàng)新。
    問題:
    (1)課程設計和實際授課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有哪些?(10分)
    (2)請就如何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給出對策。(10分)
    25.材料:
    2015年的春天,幸福小學的馬老師正給一年級三班的學生上課。
    片段一
    教師:“樹上有十只小鳥,用槍打掉一只,還有幾只?”
    學生1:“九只?!?BR>    教師:“不對,樹上一只小鳥也沒有,這是因為其他的烏聽到槍聲后嚇飛了?!?BR>    學生2:“還有兩只!有一只聾啞的小鳥聽不到槍聲仍在樹上.還有一只沒有長齊羽毛的小鳥被嚇得鉆進樹洞里去了.”
    教師:“你這孩子,總是說些不著邊際的話,鳥怎么會有聾啞的呢!”
    片段二
    教師:“一張四方桌,鋸掉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學生1:“還有三個角?!?BR>    教師:“錯!應該還有五個角?!?BR>    學生2:“是還有三個角!如果沿對角線鋸就是三個角?!?BR>    教師:“你這孩子別往歪處想。哪有這樣鋸的?!?BR>    那個孩子發(fā)誓:將來一定要當老師,給那些答“樹上有兩只小烏”的學生,答“還有三個角”的學生,打上一個大大的對號。
    問題:
    (1)請你對本案例中馬老師的做法進行評價。(10分)
    (2)談談導致上述教學片段的主要原因,在你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該如何避免?(10分)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3小題,請任選1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題計分,40分??忌砂凑账鶎W專業(yè)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shù)學與科學,28為英語。)
    26.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敬愛的聯(lián)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
    您好!
    我們雖然沒有見過面,我和媽媽卻接到過您的問候。兩年以前,我親愛的爸爸作為聯(lián)合國的一名軍事觀察員,在執(zhí)行維護和平行動中壯烈犧牲,您給予了他高度的評價,贊揚他是“一名卓(zhuo)越的觀察員,在執(zhí)行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中體現(xiàn)了人道與公正的素質”。對此。我和媽媽向您表示深深的謝意。
    兩年多來,我們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目光。他說:“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kui)’?!蔽覀兣c爸爸相約,等爸爸凱(kai)旋的那一天,我們要帶著最關的鮮花迎接他。
    現(xiàn)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wan)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jīng)濟學碩(shuo)士,本來他應該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zhàn)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他的死是光榮的,他是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圣壇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獻上一束最美的鮮花,因為他是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光榮戰(zhàn)
    士。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zhu)人間。
    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huán)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qū)還彌(mi)漫著戰(zhàn)爭的硝(xiao)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xie)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我們一定要像爸爸那樣熱愛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衛(wèi)和平。
    敬愛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國孩子,通過您向整個國際社會呼吁(yu):“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妻(qi)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讓那已經(jīng)能夠聽到腳步聲的21世紀,為戰(zhàn)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祝加利先生身體健康。
    一個失去父親的孩子
    1996年11月8日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試對本文進行文本分析。(10分)
    (2)若指導中年段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jù)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20分)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結合《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學應注重學生哪些方面的發(fā)展?(8分)
    (2)如指導中年級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jù)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過程。(22分)
    28.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呈現(xiàn)演示的原則有哪些?(10分)
    (2)請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12分)
    (3)請設計本節(jié)“句型課”的新知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并說明設計意圖。(18分) 一、單項選擇題
    1.【知識點】洛克的教育思想
    【答案】D。
    【解析】白板說是洛克提出來的。他主張認識來源于經(jīng)驗的一種哲學思想。認為人出生時心靈猶如白紙或白板,對任何事物均無印象。人的一切觀念和知識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跡,最終都源于經(jīng)驗。
    2.【知識點】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答案】C。
    【解析】題于中描述的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現(xiàn)了教育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
    3.【知識點】興奮與抑制
    【答案】C。
    【解析】正誘導是由抑制過程引起或加強興奮過程,負誘導是由興奮過程引起或加強抑制過程。相繼性誘導是在大腦皮層的相同位置上以興奮與抑制發(fā)生的先后來分的。例如.由睡眠到醒來,就是大腦皮層上先抑制,而后誘導為興奮,這是相繼性正誘導;由于晚上通宵打游戲,大腦皮層上的興奮導致第二天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大腦抑制。是相繼性負誘導。
    4.【知識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答案】B。
    【解析】課程評價的對象不僅僅是課程內容,應是多元的,故③說法錯誤。
    5.【知識點】學校教育制度
    【答案】A。
    【解析】前制度教育始于人類早期教育,終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實體化教育。教育實體的出現(xiàn),意味著教育形態(tài)已趨于定型。教育實體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它屬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態(tài)。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點:(1)教育主體確定;(2)教育的對象相對穩(wěn)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4)有相對穩(wěn)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5)由以上因素結合而成的獨立的社會活動形態(tài)。
    6.【知識點】教育目的的理論
    【答案】B。
    【解析】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觀點是:從社會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椎率巧鐣疚徽摰拇砣宋?。
    7.【知識點】印象形成效應
    【答案】C。
    【解析】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即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
    8.【知識點】新課改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答案】A。
    【解析】陳老師進行教育反思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就是踐行教育研究的過程。
    9.【知識點】教育研究方法
    【答案】C。
    【解析】歷史研究法是借助于對相關社會歷史過程的史料進行分析、破譯和整理,以認識研究對象的過去,研究現(xiàn)在和預測未來的一種研究方法。它的實質在于探求研究對象本身的發(fā)展過程和人類認識事物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程,而不是單純地描述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
    10.【知識點】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論
    【答案】B。
    【解析】前運算階段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認知中沒有形成守恒概念,小新認為大杯飲料多表明其還沒有形成守恒概念.處于前運算階段。
    11.【知識點】注意的分類
    【答案】D。
    【解析】無意注意也叫不隨意注意,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引起與維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決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質。題干中教師利用板書的字體、顏色、講話的聲音等外在刺激來引起學生的不隨意注意。故此題選D。
    12.【知識點】學習策略
    【答案】D。
    【解析】明明在考試頭一天對自己答題時間和檢查時間都進行了計劃,屬于計劃策略;第二天考試時明明察覺到自己做題做的太慢了,屬于監(jiān)控策略;明明加快了做題速度,屬于調節(jié)策略。
    13.【知識點】知識概括
    【答案】B。
    【解析】兒童概括的水平,大體上經(jīng)歷如下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直觀形象水平。他們能夠進行概括,但所能概括的常常是事物的直觀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屬性。第二階段是形象抽象水平。兒童概括處于從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過渡的狀態(tài)。在他們的概括中,直觀的、外部的特征或屬性的成分逐漸減少,形象的、本質的特征或屬性的成分逐漸增多。第三階段是初步本質抽象水平。他們已能對事物的本質特征或屬性以及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和關系進行抽象概括。由于知識經(jīng)驗的限制,那些和具體事物相距太遠的高度抽象概括活動,對他們來說,還是非常困難的。
    14.【知識點】學習遷移
    【答案】C。
    【解析】順向遷移是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產生的影響,逆向遷移是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對于小學生來說,乘法運算的學習一般是在加減運算之后,所以這是一種逆向遷移;正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積極影響,負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消極影響。從“有助于”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正遷移。
    15.【知識點】情感的類型
    【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動過程中認識、探求和維護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主觀體驗??荚囀且环N理智活動,愧疚是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主觀體驗。
    16.【知識點】改變行為的方法
    【答案】B。
    【解析】卡片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屬于代幣的一種,所以這種方法屬于代幣獎勵法。
    17.【知識點】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赫爾巴特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傳統(tǒng)教育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
    18.【知識點】教學方法
    【答案】B。
    【解析】參觀法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踐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李老師帶領學生參觀圓明園,正是用的參觀法。
    19.【知識點】教學原則
    【答案】D。
    【解析】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jīng)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20.【知識點】教學評價的類型
    【答案】B。
    【解析】個體內差異評價是對被評價者的過去和現(xiàn)在或者個體內部的各個方面進行縱橫比較,以判斷其學習狀況的評價。老師通過比較小剛的過去和現(xiàn)在做出了評價,屬于個體內差異評價.故選B。
    二、簡答題
    21.【知識點】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
    【參考答案】
    根據(jù)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內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
    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外部學習動機的實質仍然是一種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內部學習動機.但也不忽視外部學習動機的作用。教師應一方面逐漸使外部動機轉化成為內部動機.另一方面又應利用外部動機使學生已經(jīng)形成的內部動機處于持續(xù)的激起狀態(tài)。
    22.【知識點】資源管理策略
    【參考答案】
    (1)時間管理策略。具體包括統(tǒng)籌安排學習時間;高效利用最佳時間;靈活利用零碎時間。
    (2)環(huán)境管理策略。具體包括注意調節(jié)自然條件;設計好學習的空間。
    (3)努力管理策略。具體包括激發(fā)內在動機;樹立良好信念;選擇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調節(jié)成敗標準;正確認識成敗的原因:自我獎勵。
    (4)資源利用策略。具體包括學習工具的利用;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
    23.【知識點】素質教育
    【參考答案】
    (1)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三、材料分析題
    24.【知識點】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參考答案】
    (1)教學設計是指在實施教學之前由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進行規(guī)劃和組織并形成設計方案的過程。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和實際授課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新教師在制訂課時計劃的內容時,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課時計劃的一些細節(jié)上。
    ②新教師不會隨著課堂情境的變化來修正計劃。
    ③新教師認為自己不能預測計劃執(zhí)行時的情況。
    (2)材料中的周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
    ①觀摩和分析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活動。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觀看優(yōu)秀教師的授課視頻,或者利用不上課的時間去旁聽其他優(yōu)秀老師的課來進行學習。
    ②開展微格教學??梢岳谜n余時間通過微格教學的方法尋找自身的問題,得以改正。
    ③進行專門訓練??梢詤⒓訉W校組織的在職培訓,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④反思教學經(jīng)驗??梢酝ㄟ^寫反思日記、寫教學案例等方式,總結經(jīng)驗,提升自己。
    25.【知識點】新課改下教學行為的轉變
    【參考答案】
    (1)馬老師的做法是錯誤的。馬老師的行為反映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忽視了學生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違背了新課改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導致上述教學片段的主要原因是馬老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學生觀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而忽視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需要和興趣等。
    作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避免上述情況:
    首先.教學應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設智力操作活動,更多地引導學生思考創(chuàng)新。
    其次.教學應從“教給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關注學科知識內容.更多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教學應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教師要改變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學生的做法,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教師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允許學生自行探索,容納學生不同意見。
    最后.教學應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面對學生的獨特思考,教師更應該尊重與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
    四、教學設計題
    26.【參考答案】
    (1)文本分析
    本文是書信體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wèi)和平。最后,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
    本文的意圖是緬懷那些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們,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卓”“盔”等7個生字,會寫“犧”“牲”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執(zhí)行、維護、給予、素質、沉浸、凱旋、遺體、碩士、貢獻、圣壇、威脅、呼吁、妻子、充滿”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和交流討論.學習書信體的格式和寫法.初步學會寫
    信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2)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外兩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談談你的感受嗎?
    過渡:是啊,戰(zhàn)爭是殘酷的,它充滿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壯烈的。因為在爭取人類的和平中,許多戰(zhàn)士犧牲了他們的寶貴生命。聽一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吧!(出示課題)
    二、質疑激趣
    從課題中,你想知道什么?
    過渡:走進課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教師指名朗讀.朗讀中進行正音指導。
    3.學生再讀課文,看看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四、品讀感悟
    1.感悟“痛失父親”.
    過渡:沐浴著和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邊散步,在美麗鮮花中嬉戲。這是多么幸福、多么愜意的事啊!可這一切對于文中的同學來說,卻永遠地失去了。
    (1)請閱讀相關段落,找出描寫“痛失父親”的句子。
    (2)反復朗讀這些句子,抓住重點詞、句,想象當時的情景。
    (3)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4)指導朗讀。
    2.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過渡:可惡的戰(zhàn)爭奪去了最最親愛的爸爸的生命.當我們還沉浸在悲苦之中時.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1)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
    (2)聯(lián)系事例談談不太平的世界。
    (3)同學們,當大量的事實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你作何感想呢?
    過渡:千言萬語道不盡我們心中的期盼,我們無法阻止戰(zhàn)爭。但是我們能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讓我們將心中的渴望化作我們共同的聲音。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五、體會書信格式的寫法
    1.每段講了什么內容?
    2.全文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
    3.仿照課文寫法給別人寫一封信。
    27.【參考答案】
    (1)通過本材料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四個方面的發(fā)展。
    ①知識與技能:經(jīng)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乘法的過程,掌握乘法基礎知識和基本符號。
    ②數(shù)學思考:能運用生活經(jīng)驗,對有關的乘法信息做出解釋。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運用乘法進行思考。
    ③問題解決:能在教師指導下,利用簡單的乘法計算以往使用加法的內容。
    ④情感態(tài)度:了解可以用乘法計算某些加法運算,增強學生思維中運用乘法進行運算的意識。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乘法的意義,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會運用乘法的知識進行乘法計算和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實際問題。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養(yǎng)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3)新授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復習舊知
    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還有一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
    1.口算下面各題。
    2.復習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
    二、解決問題
    (教師把握機會引出)
    1.觀察畫面,收集信息。(有三堆木塊,一堆20根,分別由三頭大象來運)
    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3堆木頭運完后,問3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預設方案一:20+20+20=60;預設方案二:20×3=60)
    對明明提出的這個問題你能不能解決呢?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交流,然后解決它。
    全班匯報、交流,教師板書(完善課題: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三、運用
    1.課件出示做一做中的情景圖。
    (1)點名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并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匯報、交流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導學生得出:凡是求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的問題都可以用乘法來解決,乘法比加法更簡便。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練習第1題,獨立練習,然后匯報、說理。
    練習第2題,獨立練習,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教師學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作業(yè):下課后繼續(xù)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進行解決。
    五、板書設計
    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
    

    28.【參考答案】
    (1)呈現(xiàn)演示的原則
    ①呈現(xiàn)演示的方式方法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對象來定;
    ②呈現(xiàn)語言要簡潔易懂,一般不用學生未學過的詞匯;
    ③要富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
    ④盡量使用英語,必要時使用母語;
    ⑤把利用環(huán)境和創(chuàng)造情景統(tǒng)一起來。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能夠在圖片和教師的幫助下理解對話大意。
    ②能夠在語境中理解It’s tall/short/fat.的語用功能,并在圖片或動作等幫助下,使用It’s+adj.描述動物的外形特征。
    ③能夠朗讀對話,并能進行角色表演。
    ④能夠用簡筆畫出常見小動物,并運用學到的語言結構描述自己的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繪畫來描述動物的特征,學會形義結合,來加深對句型的掌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3)新知呈現(xiàn):
    ①Present the sentences
    a.The teacher presents a picture of pig.
    T:Look at the pig.It’s so fat.(教師借助語氣和動作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跟讀)
    Ss:It’s so fat.
    b.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 of giraffe.
    T:Look at the giraffe.It’s so tall.(教師借助語氣和動作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跟讀)
    Ss:It’s so tall.
    C.Teacher presents the picture of panda.
    T:Look at tlle Danda.Is it tall?
    Ss:No.
    T(做動作):It’s so short.It’s short and fat.(引導學生跟讀)
    S:It’s short and fat.
    T:I’m also short and fat.(做動作加表情)Do you think so?
    S:…
    (設計意圖:呈現(xiàn)有趣的動物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語言、表情和肢體動作等輔助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單詞和句型的意義的理解,學生學起來會覺得比較輕松。)
    ②Listen and answer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wice and tells them to try to answer two questions:
    a.Who is tall?
    b.Who is short and fat?
    The teacher asks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gives them some assessment.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進行聽力訓練。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新句型的理解。)
    
教師資格證題庫 教師考試備考輔導 教育學資料 教育心理學資料 綜合素質資料 教育知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