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衛(wèi)東談GMAT備考:重在訓練思維-2

字號:

GMAT到底特點是什么?
    首先,GMAT考試的誤區(qū)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家被語文部分的邏輯語法閱讀三個詞給害了。大家總以為考的就是邏輯、語法和閱讀,而實際上整個GMAT考的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這個思維能力是和這個人作為管理者需要具備的素質完全相關的,這點大家沒有理解,導致出現了一個現象,盡管中國人的平均分是全世界老大,在600—610左右,但是中國人的語文分數非常低,之所以分數高是因為數學的分數高導致的。中國人語文的平均分是24分左右,滿分是50分,而美國人的平均分是35分,只是由于數學差才導致低分。不管是托福、雅思還是GRE,只要中國人參加考試,那就要老大。為什么GMAT考試分數如此低?不是中國人不刻苦,但是為什么大多數還沒有解決,就是因為思維沒有改過來。  GMAT考的是實際思維能力
    主持人:GMAT語文部分的考試實際上不單純考的是英語,而是訓練考試者就讀商學院或者將來成為一個所需要具備的思維方式。
    管衛(wèi)東:以此為主,而英語能力是非常輔助的概念。全世界的人都要參加GMAT,如果只考英語,為什么美國人也考呢?關鍵是只以英語為出題形式,而考的是實際思維能力。對中國人來說,如果具備了托福考試的詞匯量就可以在GMAT上獲得很好的成績,對GMAT考試,只有六七千的單詞量就可以了,不能像考GRE那樣完全背單詞來應考,而是以具備一個高級管理者應該具備的思維能力來對待GMAT考試。
    再說邏輯,如果一堆人說出來以后,作為管理著應該能夠一下子聽出來誰說的話是沾邊的,不沾邊的要打住,不要再談,而是這邏輯考試的內容,考的是一個人是否能瞬間明白什么叫做兩個事情的相關性,其他的一概不存在。只有你明白的相關性,只有相關的問題我們才去探討,其他不探討,這才能增加工作效率。
    主持人:您說的語法是不是一個相對比較狹義的語法,死摳語法的教條是必死無疑。
    管衛(wèi)東:大家想一下,溝通第一步的前提是意思的準確性,無論語法再怎么對,假如溝通的意思不對,那也沒用。所以GMAT研究的是怎么才是語法真正的表達點。
    總之,GMAT考點用三句話就可以概括:第一,怎么才能理解是必要而不是不充分?GMAT的意思就是,根本沒有推理。必要(非充分)的一個道理是,舉例來說,問題是下面哪個選項支持原文所說?原文就給了很簡單的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在動物園工作的人由于接觸動物,30%的人得了過敏癥?!?BR>    得出結論認為:那么,在總人口中,接觸動物的人群中超過30%的人得了過敏癥。
    這是一道簡單邏輯題,這道考題不是老題,是03年的考題,舉現在非常近的考試時間。GMAT給的標準答案是:在動物園工作的人經常換工作。
    大家可以琢磨一下,如果想推理,我都告訴你正確答案是誰,你還不見得能推出來。因為實際上你只要考慮充分行就會有A推B的概念,可是在工作中,作為管理者是必須作為必要性活著的,管理者給手下定任務的時候,只會定什么時候完成??墒撬粫嬖V你怎么做。GMAT給的答案是沒有相對性,只有的。而很多人不明白這點,非想自己推出一個自己心里踏實的概念,導致他沒法去閱讀。這句話的不充分性對邏輯和語法都有幫助,教你如何找的,這才是美國人認為的思維點。我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對,但是我知道什么是的。
    也就是說,在作GMAT的準備的時候,根本不該研究怎么推,而是研究什么是GMAT認為是的。
    第二個特點是客觀性,對邏輯和閱讀都有用。
    例題是去年9月份網上一道考題,幾乎80%的中國學生都做錯了。
    題目是問下面兩個選項哪個能解釋這種現象。原文是“冬天的積雪會將樹枝壓斷,打到車上使得汽車受損,但是由于樹枝打到車上使車受損的量,秋天比冬天多很多?!?0%的中國學生都填“汽車車主知道冬天的積雪會將樹枝壓斷打到車上,所以在冬天的時候他們根本沒有把車放到樹下。”可是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選項,你沒有做到客觀,誰告訴你是車放到樹下被車打斷的?大家知道,全世界的考生都在作相同的考題,如果一道考題用常識能推出答案的話,這句話完全是不可能的。不說全世界,在中國即使一個城市中的兩個人的常識都是不一樣的,你憑什么用這個常識點?如果考生用了這個常識點,就意味著這道題答錯了。現在中國的高分階段純粹是滿足高分變量的分配概率,而方法如果真正正確,是應該有大量的考生考高分,這才是正確的過程。剛才這道題給了一個正確的答案“秋天的風比冬天的風更大,它會把更多的樹枝刮斷?!边@個相關性直接和原文的某個話有聯系,這就夠了。
    主持人:也就是說,我們不要根據我們的常識去判斷一個客觀事件的正確與否,因為全世界的考生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大家對事務的認知也不同,必須保持公平的原則,上大家在公平原則的前提下進入考試狀態(tài),GMAT所設定的問題只是根據題目中的信息所能得出的結果。
    管衛(wèi)東:我們再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中國人的邏輯絕對很牛,可為什么做邏輯題的時候沒有美國人強。我教過四個美國人,他們的邏輯題完全可以在讀過題之后眨眼就把題做出來。而中國人錯誤地認為,那是因為他能讀懂導致的。大家可能做過太多的簡單的考題,我們承認,讀懂確實會比讀不懂有好處,但是不一定讀全懂就可以把題做對。剛才這道題,我用中文說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否做對了。一個管理者,要求完全客觀,而不能說“我各位怎樣”,這會導致純粹的偏差和失敗。大家知道,美國人擅長作數據分析,美國人不聽虛的,而是要聽數據,然后根據數據作分析。而中國人總說“我們認為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