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合同法:合同總論

字號:

重點一: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問題
    對此,應掌握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債權合同。行政合同、身份合同、物權合同、知識產權合同、勞動合同均不包括在內。
    重點二:要約問題
    應掌握要約的概念,要約的成立要件,要約的撤回與撤銷,要約的失效,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qū)別。如題目:下列屬于要約的是( )
    A.價目表的寄送
    B.招標公告
    C.招股說明書
    D.競買表示
    本題涉及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問題。根據(jù)合同法規(guī)定,價目表的寄送,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拍賣公告均為要約邀請。競買表示屬于要約。故本題正確選項為D.
    重點三:承諾問題
    應掌握承諾的要件,承諾的效力,承諾的遲到和遲延,承諾的撤回。
    如題目:甲商場向乙企業(yè)發(fā)出采購100臺電冰箱的要約,乙于5月1日寄出承諾信件,5月8日信件寄至甲商場,時逢其總經理外出,5月9日總經理知悉了該信內容,遂于5月10日電傳告知乙收到承諾。該承諾何時生效?( )
    A.5月1日
    B.5月8日
    C.5月9日
    D.5月10日
    本題涉及承諾的生效時間問題。依據(jù)《合同法》第26條規(guī)定,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故正確選項為B.
    重點四:合同的成立時間問題
    應掌握要式合同,不要式合同,電子合同不同的成立時間標準。要式合同的成立的時間為完成特定手續(xù)的時間;不要式合同的成立時間為承諾生效時間;電子合同的成立時間,要約人指定特定的電子系統(tǒng)接受數(shù)據(jù)電文的,以承諾的數(shù)據(jù)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tǒng)的時間為合同成立時間,要約人未指定特定系統(tǒng)的,承諾的數(shù)據(jù)電文進入要約人任何系統(tǒng)的首次時間為合同成立時間。
    重點五:合同內容的法定補充條款問題
    應掌握質量要求不明確、價款或報酬不明確、履行地點不明確、履行期限不明確、履行方式不明確、履行費用不明確時的法定標準。
    如題目:甲與乙訂立一份蘋果購銷合同,雙方在價格條款一欄中填寫的內容為“隨市價”,合同履行時雙方就價格條款發(fā)生爭議,且未達成補充協(xié)議。依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隨市價”應如何理解?( )
    A.合同訂立時訂立地的市場價格
    B.合同訂立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
    C.合同履行時訂立地的市場價格
    D.合同履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
    本題涉及價格條款不明確時應如何履行的問題。依《合同法》第62條規(guī)定,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執(zhí)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按規(guī)定履行。故本題選項為B.
    重點6:合同解釋問題
    應掌握合同解釋的基本原則,特別要注意合同解釋與其他相關法律制度的關系。
    如考題:甲企業(yè)因基建需要竹簽與乙廠簽訂了一份供貨合同。合同約定,乙供應甲竹簽100捆,每根單價1元,未約定總價。乙如約按慣例供應竹簽100捆。每捆100根。甲企業(yè)以自己認為每捆竹簽為10根,現(xiàn)每捆竹簽為100根為由,主張變更合同,遭乙企業(yè)反對,雙方發(fā)生糾紛。對此糾紛,應如何處理?( )
    A.按重大誤解處理
    B.按合同解釋處理
    C.或按無效合同處理,或按合同解釋處理
    D.按無效合同處理
    本題涉及合同解釋與重大誤解的區(qū)別問題。重大誤解是指因行為人的錯誤而導致的對行為性質、對方當事人、行為內容、行為方式等發(fā)生的錯誤理解,且造成一方當事人重大損失。就行為內容的重大誤解而言,往往與合同解釋相混淆。對行為內容的重大誤解,是指因行為人的錯誤而導致的合同內容的錯誤,行為人對合同內容存在爭議,而合同解釋是雙方當事人對合同內容本身不存在錯誤,合同內容本身不存在爭執(zhí),只是對于合同的內容存在不同的解釋。本題雙方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無爭議,只是對捆如何解釋存在不同的理解。依《合同法》第25條規(guī)定,應按合同解釋處理。故正確選項為B.
    重點七:格式合同問題
    對此,應掌握格式合同不可排除法定條款的效力,格式合同中免責條款提示和說明義務,非格式條款的優(yōu)先效力以及有利于相對人的解釋原則。如有考題:
    某公司在其格式勞動合同中規(guī)定:“因公司的機器設備給職工造成的人身傷害,由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痹摴韭毠ね跄碁橥瓿缮a定額,在下班后使用一臺機器時被軋斷了2根手指。王某因受傷而造成的財產損失應當由誰承擔?( )
    A.應當由王某自己承擔,該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
    B.主要由王某自己承擔,該公司亦應當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C.應當由該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D.主要由該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王某自己亦應當承擔部分損失
    本題涉及格式合同的解釋問題。依《合同法》第41條規(guī)定,對格式條款理解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進行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格式條款提供者的解釋。本題中,格式合同是由公司提供的,應當作不利于公司的解釋。故應選C.雖然本題是有關勞動合同的問題,勞動合同不適用合同法,但有關格式條款的解釋問題可適用合同法的規(guī)定。
    重點八: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問題
    應掌握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的成立條件和效力,以及抗辯權與其他權利行使的關系。
    如題目:甲、乙雙方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這在我國合同法理論上稱作什么權利?( )
    A.先履行抗辯權
    B.先訴抗辯權
    C.同時履行抗辯權
    D.不安抗辯權
    本題涉及對先履行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解問題。依《合同法》第66條規(guī)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履行先后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本題即屬此種情況。故應選C.
    重點九:合同的變更和解除問題
    應掌握合同變更的原因,合同變更的效力,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合同解除的程序,合同解除的效力以及合同解除權與相關權利的關系。
    如題目:姚某把吉普車一輛租給岳某使用,該車設備已嚴重老化,剎車不靈,汽缸易抱死。岳某(岳某為一老司機)訂立合同前即了解這些情況,但圖便宜簽訂了合同。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岳某不享有合同解除權,因為岳某事先知道該車的情況
    B.岳某享有合同解除權,因為合同標的物存在嚴重缺陷
    C.岳某享有合同撤銷權,因為姚某未盡告知義務,構成民事欺詐
    D.岳某享有合同撤銷權,因為本案存在重大誤解
    本題涉及合同解除權和合同撤銷權的關系問題。合同解除權和合同撤銷權均存在不同的法定理由和滿足不同的構成要件。本題中,岳某為老司機,事先知道汽車的質量問題,故不存在欺詐,也不存在重大誤解,不存在撤銷權問題。根據(jù)《合同法》第233條規(guī)定,在租賃合同中,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訂立合同時明知租賃物的質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隨時解除合同。故本題選項為B.重點十:締約過失責任問題
    應掌握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和適用范圍,應明確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
    如2003年考題:甲公司得知乙公司正在與丙公司談判。甲公司本來并不需要這個合同,但為排擠乙公司,就向丙公司提出了更好的條件。乙公司退出后,甲公司也借故中止談判,給丙公司造成了損失。甲公司的行為如何定性?( )
    A.欺詐
    B.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C.惡意磋商
    D.正常的商業(yè)競爭
    本題答案為C.
    重點十一:違約責任問題
    應掌握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違約責任的免責事由以及違約責任和其他責任的關系。
    如題目:甲購買一輛汽車,在開回的路上,因剎車失靈而翻車受傷,在此情形下,他可以請求誰承擔何種責任?( )
    A.請求商家承擔違約責任
    B.請求廠家同時承擔違約和侵權責任
    C.請求廠家承擔違約責任
    D.請求廠家承擔侵權責任,同時請求商家承擔違約責任
    本題涉及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問題。甲購買汽車與商家形成了買賣合同關系,商家提供的車輛質量出現(xiàn)問題,構成違約,請求商家承擔違約責任是正確的。廠家車輛存在瑕疵問題,甲因剎車失靈而受傷,廠家負有侵權責任。依據(jù)《民法通則》第122條和《合同法》第122條規(guī)定,受害人不能要求廠家和商家同時承擔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而只能選擇請求商家承擔違約責任,或請求廠家承擔侵權責任。故本題選項為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