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古詩:《觀游魚》原文譯文賞析

字號:


    此詩描繪了一幅平淡普通的生活場景,池畔觀魚,有兒童在垂鉤釣魚,有感而發(fā),表現(xiàn)了同時喜歡魚卻采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流露出淡淡的無奈。下面是分享的白居易古詩:《觀游魚》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觀游魚》
    唐代: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譯文】
    閑來無事圍著水池散步看魚兒游來游去,正好遇到小童在船上釣魚。
    同是一樣地喜歡魚但想法卻各不相同,我是來給魚兒喂食,你是來垂鉤釣魚。
    【注釋】
    閑步:散步。
    異:不同。
    施食:丟食,給食物,喂食。
    爾:你,指小孩。
    【賞析】
    此詩描繪了一幅平淡普通的生活場景,池畔觀魚,有兒童在垂鉤釣魚,有感而發(fā),表現(xiàn)了同時喜歡魚卻采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流露出淡淡的無奈。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繞著池塘,踱著方步,悠閑地觀賞魚游,風悠悠、水悠悠,心悠悠、神悠悠,魚兒也悠悠?!耙环N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魚群喁喁唼唼,看著“我”把食料悄悄地拋,輕輕地丟,卻不料碰上了娃娃們兩兩三三要來此垂鉤。他們扶短竿,拋長線,投香餌,下銹鉤,把大魚掛裂了腮,把小魚撕破了喉,一池平明的水攪得腥風兒起,膻味兒浮。
    同樣一種愛魚心,而反映在目的上、表現(xiàn)在行動中卻是這樣的不相同,各持一端,互不相讓。愛魚之心人各有異,“我”愛魚給魚施食,盼它長大;“你”卻垂鉤釣魚,為圖樂。兩種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寫情,對比強烈,極易發(fā)人深思,從中引出各種“心各異”的情狀和道理來。于平淡中見新奇,韻味悠長。
    擴展閱讀:白居易請教老嫗的故事
    白居易作詩請老嫗來聽,并根據(jù)老嫗的理解程度來修改,直到老嫗能夠理解為止。這個故事很流傳,許多筆記詩話中都記有這個故事。不過所記載文字大同小異。宋·孔平仲《孔氏談苑》:“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改之。故唐末之詩近于鄙俚?!迸沓恕赌蛽]犀》:“白樂天每作詩,令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又改之。故唐末之詩,近于鄙俚也?!边@是說白居易的詩淺近通俗,接近口語。這樣的詩,是好還是不好,古人的看法也不同。
    對白居易的這種做法,不相信的有之,不以為然的有之。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第八:“《冷齋夜話》云: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復易之。故唐末之詩近于鄙俚。又張文潛云:世以樂天詩為得于容易,而耒嘗于洛中一士人家,見白公詩草數(shù)紙,點竄涂抹,及其成篇,殆與初作不侔。苕溪漁隱曰:樂天詩雖涉淺近,不至盡如冷齋所云,余舊嘗于一小說中曾見此說,心不然之,惠洪乃取而載之詩話,是豈不思詩至于老嫗解,烏得成詩也哉!余故以文潛所言,正其謬耳?!保ㄎ簯c之《詩人玉屑》卷八與此文字全同。)這里《冷齋夜話》所說,與《孔氏談苑》、《墨客揮犀》是一樣的。不同的在于說了宋代詩人張耒(字文潛)的說法,以此說明白居易的詩雖通俗淺近,但也不是張口就來的,而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一改再改的。胡仔對《冷齋夜話》的說法是不以為然的,他認為:“詩至于老嫗解,烏得成詩也哉!”所以特別引了張耒的說法,來糾正《冷齋夜話》的錯誤。胡仔的說法自然也過于偏激。
    追求通俗淺近的語言,其實是白居易的詩歌主張,白居易強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彼脑娂缲撋鐣袒闹厝?,自然就希望大家看得懂,看不懂就不能發(fā)揮作用。因此,中唐時白居易打出通俗一派,為詩歌走向民間掃除障礙。但是通俗并不是隨隨便便,所以張耒說,白居易的通俗詩也是煉出來的。與眾不同的是,有的詩人往別人不懂的方向煉(所謂人家不懂,方顯出我有學問),而白居易是往別人能夠懂的方向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