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設計(三篇)

字號:

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忽視教學設計,則不僅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學走彎路,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以下是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設計(三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裝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翻閱此教材,總體感覺此教材有如下特點:
    1、強調(diào)語言運用
    本教材吸收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體構(gòu)思、內(nèi)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功能,把話題———功能———結(jié)構(gòu)———任務結(jié)合起來,并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全部動作反應法"讓學生在有節(jié)奏的說唱中體驗語言。
    2、注重能力培養(yǎng)
    本教材在內(nèi)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
    3、突出興趣出發(fā)
    本教材從內(nèi)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幀設計等方面都以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學生裝生活與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需求。
    4、重視雙向交流
    本教材重視雙向交流,中西方文化知識的滲透,在教學內(nèi)容中選編了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5、本教材十分重視在學習內(nèi)容上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兼容閉并蓄,精選學生需要了解的感興趣的,易學會的,有普及價值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知識內(nèi)容融入語言材料之中。
    本教材采用了"教案式"的編排體系。每冊書共和8個單元,其中2個復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共10頁。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接受了一年的英語學習,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語詞匯和基礎的英語會話。故本學期將進一步培養(yǎng)其英語學習的興趣與運用英語的基本技能。在詞匯教學和會話教學的基礎上,扎實進行字母的四會教學。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6個單詞和聽、說、讀、寫26個字母并且能聽、說、讀寫36個單詞。
    3、能聽、做、演18個游戲。
    4、能聽、做7個"TPR"活動。
    5、以學會2個制作。
    6、能唱8首歌曲。
    7、能聽、說、唱8首歌謠。
    8、以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9、能聽懂6個幽默故事。
    10、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三、教學方法
    1、會話教學
    本冊會話教學部分均設計在各種真實自然的情景之中,并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出現(xiàn)。其目的在于分散教學難點,循序漸進,便于表演。三年級學生的特征就是愛玩,了表現(xiàn)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戲的形式來進行交流,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是恰當?shù)腵。盡量做到:融會話教學于情景表演之中,讓學生裝在表演中練,在交際活動中用。
    2、詞匯教學
    本冊書中的單詞都是圍繞話題集中歸類出現(xiàn)的。巧用實物和卡片,在興奮刺激的游戲中讓學生學會單詞。將單詞的教學融于會話教學之中。充分發(fā)揮"TPR"的優(yōu)勢,動作與節(jié)奏相結(jié)合。
    3、字母教學
    字母是本冊書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之一。26個字母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學好26個字母對學生裝以后的發(fā)音、拼讀和記憶是單詞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冊書中前三個單元每單元出現(xiàn)6至10個字母,每個字母都配有三個以上該字母為首字母的例詞,供學生在聽說例詞的過程中逐步了解字母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在教學時采用填字母、畫圖和找字母等方法進行趣味操練。
    【篇二】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加強素質(zhì)教育和老鄧的“三個面向”為準則,依照《教學大綱》和《英語課標》認真組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適當介紹中西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接任四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四年級共四個班,各班有各班的特點,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了厭煩情緒。四(1)班學生課堂紀律好但舉手發(fā)言不積極,成績相對較穩(wěn)定,兩極分化不明顯;四(2)班學生思維活躍,但兩極分化較嚴重;四(3)班學生乖巧思想單純,課堂紀律較好,不足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而且家長不太重視英語學習。所以整個班的后進面較大;四(4)班是一個由寄宿班轉(zhuǎn)為再走讀班的特殊班級,在這個過渡時間要重新養(yǎng)成學習習慣也并非易事。當然所有這些我認為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喜歡英語,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家長也已經(jīng)意識到了小學英語的重要性,在家長的`支持和學生的配合下,我想他們的學習肯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全期教學總目標
    1、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提高英語學習興趣。課前課后可采取歌曲表演、歌謠朗誦、聽寫單詞、故事表演等活動。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及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增加詞匯量的輸入,促進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盡量避免兩極分化。
    5、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6、盡量讓學生達到以下目標:
    (1)能聽懂、會說12組對話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6個單詞和聽說讀寫26個字母和36個四會單詞。
    (3)能聽說吟唱8首歌謠。
    (4)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5)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全冊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PEP)》是根據(jù)教育部制定的《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編寫而成的。本教材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jié)構(gòu),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jié)構(gòu)—任務。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
    3、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培養(yǎng)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5、注重融合學科內(nèi)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滲透。
    6、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學資料的配套,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全冊書共6個新授單元、2個復習單元。每個單元分A、B、C三個部分。
    第一單元是圍繞“認識教室”展開教學,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教室設施;
    第二單元是讓大家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單元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形容詞來描述朋友特征;
    第四單元是圍繞介紹自己的家展開話題,讓大家愛家;
    第五單元是討論自己的興趣愛好;
    第六單元是學會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庭。
    整冊內(nèi)容的編排適合學生年齡特點,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玩中學,從而為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教學措施
    1、合理分析教材,改進教學方法,盡可能的將內(nèi)容化難為易。
    2、以賞識為主,多鼓勵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縮小兩極分化。
    3、采用分層教學法,讓每個學生能充分肯定自己的水平,從而增強自信心。
    4、作業(yè)布置多樣化。比如朗讀錄音、畫畫、英語歌曲(歌謠)、對話表演等。
    5、借助多媒體教學,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6、盡可能多的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空間,從而不讓他們感到學習的被動。
    六、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專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措施:
    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互相幫助、互相提高。
    2、提倡學生課后多看英文書籍或英語碟,增加詞匯量,提高理解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4、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多聽英語,多練口語,盡可能多的尋找機會與他人交流。
    5、鼓勵學生自制英語小游戲,盡量做到課堂游戲既有趣又有用。
    【篇三】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設計
    課題:Unit 1 Our school
    教學重、難點:“Is this…?/ Is that…?”的用法。建議教師在真實的情景中對this和that在距離上的區(qū)別進行比較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教具準備:
    1、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的課件、聲音、圖片等媒體素材。
    2、教師準備相關的詞卡。
    3、學生準備白紙和彩筆。
    教學過程
    (一)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1、學生表演A部分Let’s do的`內(nèi)容。
    2、學生吟唱B部分Let’s chant中的歌謠。
    3、教師和學生進行主題討論:What’s in our school? 鼓勵學生用新學的單詞來交談。
    (二)呈現(xiàn)新課 (Presentation)
    1、學生談論了學校的場館設施后,教師出示本校校長的照片問:Who is he? Yes, he is our headmaster. Do you want to be a headmaster? Today Wu Yifan is a head master. He has a new school. 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以此導入新課。
    2、學生觀看課件后,回答教師提出的理解性問題。在問答的過程中重點理解與操練句型:Is this the…?和Is that the …? 學生聽錄音跟讀對話。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三)趣味操練 (Practice)
    1、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設計一所未來的學校。完成后先和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向全班學生展示。鼓勵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盡量多地使用所學的新句型。
    2、Let’s check
    教師連續(xù)播放三次錄音。第一遍讓學生先聽錄音,第二遍勾出與錄音內(nèi)容相符的一項,第三遍檢查。
    錄音內(nèi)容如下:
    (1) Look! This is the library. We have many picture-books.
    (2) That is the canteen. We have lunch here.
    (3) Is this an art room? Yes, it is .
    (4) Is that a computer room? No, that is a teacher’s office.
    (四)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
    1、做本單元B部分Let’s talk的活動手冊配套練習。
    2、將本課時對話讀給同伴、朋友或家長聽。
    3、將自己設計的學校用英文介紹給爸爸媽媽。
    4、聽Story time中的故事并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