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教師心得體會合輯

字號:

家訪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種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決兒童、青少年的個別的家庭教育問題。以下是心得體會頻道整理的家訪教師心得體會合輯,歡迎參考,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關(guān)注。
    【篇一】家訪教師心得體會合輯
    家訪是溝通教師、孩子和家長心靈的橋梁,通過家訪可以讓孩子和家長都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牽掛和關(guān)心,寄予的厚望。特別是平時我們關(guān)注不夠的學生,更是讓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欣慰的感覺:原來自己也并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師的心中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還是注視和關(guān)心著自己。家訪帶給我們的收益有很多很多。
    一、通過家訪能讓老師全面了解孩子,與家長達成共識。
    學生及家長始終如一的信任老師,在信任的基礎(chǔ)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師都可以從家長或?qū)W生的口中準確地知道。這樣,一方面老師可以時刻提醒家長平時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師針對家中的要發(fā)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鋪墊和事后的處理工作,避免了孩子過大的感情波動。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也不是讓學生難堪,而是要與家長、學生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中真心交流和溝通。我家訪的對象主要是后進生,對于他們是“雪中送炭”給以“溫暖”,多給差生家長“報喜”。比如我班五年級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級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較粗野,不服老師,愿意和學生動拳頭。我多次和家長反映這一情況,但“棍棒教育”不但無效,還產(chǎn)生了抗拒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我改變了方法,利用時間去尋找這個后進生的閃光點。家訪時,我當著家長的面表揚了學生,家長很吃驚,他說從來沒聽過孩子的好話。學生也非常感激,臉上有了笑容。和家長一起談了督促孩子復(fù)習功課的方法,并鼓勵學生認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試。
    二、家訪能教給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及時地避免孩子問題的產(chǎn)生。
    家訪目的在于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nèi)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fā)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多年的經(jīng)驗,讓我認識到,教育引導學生一定要與家長聯(lián)系,雙方只有同心協(xié)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我班有個學生,近卻出現(xiàn)了成績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見效。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況: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wù)農(nóng),家庭非常拮據(jù)。因為母親讀書比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試成績一旦沒有考好就對他非打即罵,他的壓力好大,對學習沒有太多的信心,這個學期成績一直不夠理想,長此惡性循環(huán),成績明顯退步。我耐心做家長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對兒女的教育方法不對。一兩次沒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責怪,要對他多加鼓勵,幫助他建立學習的信心。長達一個小時的交談,終于說通了家長。家訪讓我走進學生心里,溝通了師生感情,家訪為班主任工作揚起了風帆。
    三、家訪還能協(xié)調(diào)師生關(guān)系,從而促進學生更健康的心理發(fā)展。
    老師去家訪,和學生的距離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學生的生活、思想。學生在學校如何表現(xiàn),在家又如何,老師可以根據(jù)這些情況對癥下藥。在家長、學生、教師三方面對面的時候,這種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師生間產(chǎn)生信任感,溝通就進入了良性的快車道?,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經(jīng)長時間的接觸后發(fā)現(xiàn),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讓孩子做,甚至學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長一手包辦,只要孩子開口沒有不答應(yīng)的。這樣的學生在學習、勞動等方面都表現(xiàn)得比較懶惰。通過對學生的家訪,使家長的某些觀點悄悄的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從而使家庭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化為另一種教育行為,它與學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動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此外,家訪時,我也注意家長的精神狀態(tài)、身體情況、家庭氣氛等條件,隨機應(yīng)變地調(diào)動訪談方式和內(nèi)容?!芭d趣是好的老師,也就是好的學習動力”,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學習動力決大多數(shù)首先取決于對老師的喜歡。一旦喜歡老師,則學習的課程對他們就有無限的吸引力,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孩子逐漸自信起來。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1、留守兒童的問題仍然是學習工作重要的一環(huán):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爺爺奶奶管教,長輩的寵愛使得學生心理放縱;2、單親有的孩子家庭的問題:來自單親家庭,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學生的心理有陰影,這些都對教育工作增添了難度。3、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yīng),以至于溺愛和放縱,養(yǎng)成了驕縱的心理,他們在言論、態(tài)度、行為等方面表現(xiàn)出挑三揀四,愛耍脾氣等不良行為。
    總之,家訪也給我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幾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卻是家長的,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我們的家長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因此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自然對老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作為一名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后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時真的要多鉆研,多學習,不要辜負家長、孩子的希望。尤其是五年級的學生,正是思想與行為習慣波動大的時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比取得好成績更為重要。雖然在走訪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覺得是有意義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長和孩子們的高興樣子,很有幸福的感覺……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shù)。我愿虛心請教,在“三尺門外”,傾心奉獻,把家訪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篇二】家訪教師心得體會合輯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到俺家,老師走了俺挨打”,一句順口溜常常掛在我的嘴邊。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我的小學老師第到我家“告狀”,我非常地害怕。心想:這下可得有一頓皮肉之災(zāi)。如今,家訪已經(jīng)是作為老師一項常態(tài)的工作和家園溝通的有效途徑。雖說現(xiàn)代科技發(fā)達,通訊方式便捷:電話、微信、QQ、現(xiàn)在正在推行的釘釘軟件……都方便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但面對面、促膝長談式的家訪仍有著它不容忽視的優(yōu)點:談話時間可以不受限制,面談更能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
    昊霖是我們班年齡較小的孩子。第我走進了他的家門,一雙大大的眼睛凝重而又有點羞愧看著我。家里6個大人沒等我坐下就開始打開話匣子,各抒己見。更令我詫異是昊霖的奶奶見我們來了,一邊熱情的招呼我坐下,一邊說:“我家孫子乖、記性好,會背好多唐詩。但就是不會自己吃飯、不知道自己主動上廁所.....”爸爸媽媽說:“因為在重慶上班我們沒法照顧孩子,從小就是老人們照顧”,臉上顯得很多的無奈。我只是靜靜地聽著家人們各說各的,自然也就插不上嘴了。爺爺還拉著孩子說:“來,給老師背一首古詩”。長達一個小時,家人們漸漸地停息下來,我也說明了今天來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孩子上幼兒園是他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希望家園共同配合與協(xié)作,讓孩子盡快地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學會自理、學會與小伙伴們一起玩耍。
    第二周開始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把昊霖送到了班上久久不愿離開,在我的再三勸說下才慢慢走出教室,還特別地囑托我什么時候叫孩子喝水,什么時候叫孩子上廁所.....看到爺爺奶奶地離開,昊霖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當家人遠去的背影已不再他的視線內(nèi)時,他刷得一下又哭又鬧,接著便是地上一灘水(尿褲子啦)。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著,每天哭鬧不休,真的像奶奶說的那樣:不會上廁所(大便小便站著拉)、不會吃飯、不睡午覺、不主動喝水......一天下來我已經(jīng)被30個孩子折騰地有氣無力。記得星期四的晚上,我接到了昊霖爺爺打來的電話,李老師:“我們孫子是怎么回事晚上睡覺就說不上幼兒園,我們找個地方聊聊”。當然,我也是很有耐心地向家長解釋。星期五晚上我剛到家,電話鈴又響了,昊霖爺爺又問我說:“我的孫子怎么啦?是不是你們老師或幼兒園的其他人嚇唬他了”,我一邊安撫爺爺?shù)厍榫w,一邊耐心地與老人溝通。新的一周開始了,我當什么也沒發(fā)生過,孩子來了我笑瞇瞇地從外婆的手里接過孩子,一天幫他換七次褲子、給他喂飯、抱著午睡一個多月,這一切都是那樣的記憶猶新。有一天,抱著昊霖睡著了,不知道自己的內(nèi)心如此的脆弱,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一學期過去了,我們細心地照顧著每一位孩子,昊霖也終于慢慢地學會了自己上廁所、自己吃飯、自己睡覺,家長也似乎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是我用愛心和細心呵護孩子,用真心和耐心感動家長。除了每一學期學校規(guī)定的家訪外,我還通過親子活動、電話、微信、入離園接待與家長溝通。正確地引領(lǐng)家長科學育兒,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孩子的發(fā)展。如今,孩子已經(jīng)上幼兒園兩年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昊霖的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學習品質(zhì)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記得上一學期末,媽媽主動給我打電話說:“看到孩子的變化很開心,特別感謝我對孩子的教育和對家長的包容”。這學期開學家訪時,外公說:“我們孫子送到機關(guān)幼兒園沒有錯,李老師你太棒了!你教的學生將來一定有出息”。聽到這樣的評價我真的很感動,頓時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更大。
    或許家訪并不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人生,但希望它能成為家園溝通的一座橋梁,提升家庭教育意識一個新的契機。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快樂、健康、茁壯成長。
    【篇三】家訪教師心得體會合輯
    4月15號,在提前和負責家訪的學生溝通后,我和班主任王海生老師一同前行,走訪了5名學生。此前我對班里的學生們十分著急,有的學生晚交作業(yè),有的學習狀態(tài)不好,有的成績不理想等等,盡管此前我們已經(jīng)在班級教師群、單獨溝通了孩子們存在的問題,在家訪路上,利用前行時間又和班主任商榷一番,為此次家訪確定了幾個主要了解方向。不知不覺,一路下來,已經(jīng)到達第一位學生處,開始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學習狀態(tài)詢問、手機使用情況、學習存在的問題、筆記、整理本的完成情況進行一一檢查與指導。
    疫情期間,在家學習是一把雙刃劍,學生能享受家里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但也會受到很多誘惑,容易懶散起來,效率低下。我本以為可能看到學生偷懶的狀態(tài),腦海里已經(jīng)快速閃現(xiàn)如何糾正他的懶散,幫助他回復(fù)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相關(guān)策略,但令人驚奇的是,學生們準備充分,當我看到學生整理本分類明確、井井有條,感到十分的欣慰,也對學生給予了鼓勵和肯定。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當我看到親切的學生,他們誠懇的態(tài)度,求知的認真,求學的進取,我也不再手足無措,感到充滿力量。和每一位學生深入談心,幫助他們克服疫情期間的學習問題。與學生們達成了共識,不要隨性而為,要全力以赴,對自己負責,居家學習期間,秉持“慎獨”的修行。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yīng)該時刻保持和學生共同成長,勸學生自律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到,努力工作,不隨性而為,活在當下,每天都有新進步!